谷歌

有关display在IE、谷歌的兼容性问题

一曲冷凌霜 提交于 2019-12-02 16:14:21
对所有的块元素都没有意义,块元素的dispaly属性默认值为block,没必要再显式定义——除非你之前对块元素的display属性重新定义过。 多罗嗦一句: display:block;比较常用于 这两个标签——因为这两个标签非块元素,如果不用display:block定义一下,那么定义width、height等和长宽相关的css属性时会发现完全不生效。你可以实际写几行简单代码感受一下。 是不是div里就没有必要写display:block呢?通常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 常见的特殊情况:之前曾对div设置过display:hidden。 IE和谷歌浏览器在display的边框显示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做网页的人可能都曾经遇到这个问题,废话不多说,先看例子。 测试1: <style> .class2 {display:block; background-color:#e4f39e; width:150px; height:150px; border:10px solid green;} </style> <div class="class2">测试1</div>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ianyao/p/10847027.html 来源: CSDN 作者: weixin_34148340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

谷歌浏览器安装vue-devtools调试工具

不打扰是莪最后的温柔 提交于 2019-12-02 14:47:37
1.到GitHub上下载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vuejs/vue-devtools 2.安装依赖和打包 进入目录 cd vue-devtools 安装依赖 npm i 或 cnpm i (npm较慢) 打包 npm run build 3.设置 进入谷歌的扩展程序 -》 开启开发者模式 -》 加载已解压的扩展程序 -》 选择“vue- devtools>>shells>>chrome” ,将chrome文件夹导入 ,完成即可。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uanzessrs/p/11750838.html

上周热点回顾(10.21-10.27)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19-12-02 14:27:46
热点随笔: · 要不要赶个时髦,去建设一个「 中台 」? ( 不止思考 ) · 阿里云 RDS 数据库又发 CPU 近 100% 的“芯脏病” ( 博客园团队 ) · 这可能就是你苦苦寻找免费、高颜值、功能强大的 Markdown 编辑器(共5款) ( 削微寒 ) · .NET Core 3.0 ,WTM 2.3.9发布 ( liuliang79 ) · 在web端使用html5访问远程桌面 ( 蓝建荣 ) · 树莓派搭建个人服务器 ( 农码一生 ) · 什么是整洁的架构 ( xybaby ) · 造轮子了!NETCore跨平台UI框架,CPF ( DSkin ) · .NET Core 3.0 里新的JSON API ( solenovex ) · 如何通过个人博客赚钱,走上财务自由? ( 程序新视界 ) · 为程序员节日献礼--2019中国.NET开发者峰会主题内容发布 ( 张善友 ) · 程序员成长的四个简单技巧,你 get 了吗? ( 平头哥的技术博文 ) 热点新闻: · Deepin 20,外媒称它是最漂亮的操作系统 · 在10000米高空,以肉身穿过狂暴的积雨云是怎样一种体验? · 腾讯低调发布Linux QQ更新,版本2.0 Beta · 双子码农 · 一句f**k代码自动纠错,美女程序员教你建一个狂拽酷炫的终端 · 1024,秃如其来的码农图鉴 · AWS 败了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蒋凡要求尽快实现P8全员35周岁以内?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19-12-02 13:40:34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3526 52086/answer/871403055 蒋凡要求P8全员35周岁以下,一点不奇怪。 蒋凡内心潜台词:将心比心,我29岁晋升资深总监(M5,对标P10),34岁成为最年轻合伙人,要求你们35岁以前P8,怎么了?怎么了? 查了一下资料,这绝对是一位天才,目标明确,务实而不在乎虚名,且运气爆棚。 蒋凡,85年出生,高中就读于新疆乌鲁木齐一中,参加奥林匹克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保送复旦大学计算机系,08年毕业(网上很多稿子说蒋凡06年毕业是不对的)。 蒋凡在一次采访中说,他06年进入谷歌中国,实际上那年他才大二,应该是进入刚刚成立不久的谷歌中国实习。 《李开复自传》有原话: 在2006年3月不到10位工程师、到年底也最多有100名工程师的前提下,我意识到,谷歌中国必须卧薪尝胆、踏踏实实地专注于网页搜索质量。 到2006年年底,谷歌中国工程师不到100名,这里面包括从美国总部回来的黄铮,以及从清华博士退学的宿华。黄铮07年离开创业,宿华一直呆到09年年底谷歌关闭,然后去百度凤巢。 所以,一个复旦大二学生,和成千上万名985名校大四毕业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争夺不到100个名额,最终出线,足以说明蒋凡实力非凡。 网上很多稿子说,蒋凡在面试中表现优异,但差点被一位谷歌总部的外籍工程师一票否决

数字证书

巧了我就是萌 提交于 2019-12-02 12:12:45
本节聊的话题是数字证书。先来个预警,没有婚姻的社会里面,没有人能理解结婚证是干什么的,同理,不理解公开密钥加密技术的加密通信和数字签名这两个概念,也不会理解数字证书什么用。这些话题之前,前面小节中咱们都聊过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记住呢?好,那么什么是数字证书,发证机构的作用是什么,加密通信和数字签名过程中证书发挥什么作用呢?下面一一揭晓。 一. 什么是数字证书? 先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究竟什么是数字证书呢?数字证书是一个由可信的第三方发出的, 用来证明所有人身份以及所有人拥有这个公钥的电子文件。 拿出一份典型的数字证书,看看里面到底都包含哪几项内容。 首先是发证机构 CA。 第二个是所有人姓名,例如 Peter 。 第三个是所有人公钥,以及公钥的过期时间。 最后一项就是 CA 的数字签名。 好,根据咱们已有的数字签名的知识,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首先,数字签名是 CA 发出的,也就是说 CA 用自己的信用为这个证书做背书。 第二点,证书上同时带有所有人信息和公钥,数字签名保证了证书是不可篡改的,所以说,只要大家信任 CA ,就可以信任所有人和公钥之间的绑定关系。 所以说,数字证书就是第三方机构发行的证书,主要作用就是证明你的公钥的确是属于你的,而公钥其实就是我们在数字世界的身份,所以说数字证书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证明你是你自己。 二. 数字证书的作用 下面我们详细说说数字证书的作用

谷歌量子计算突破引爆学界,作者亲自回应质疑,国内专家点评

 ̄綄美尐妖づ 提交于 2019-12-02 11:07:18
作者:樊晓芳、李泽南 10 月 24 日,谷歌实现量子优越性的论文登上《自然》杂志封面,1 个月前已轰动业界的研究工作,再次成为科技圈关注的焦点。 当日,来自谷歌量子计算研究团队、量子优越性论文 77 名作者中的三位科学家——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研究员 Andrew Dunsworth、谷歌量子计算硬件负责人 Yu Chen 与 Anthony Megrant——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很多人们关心的问题在此得到了解答。 从左到右依次是 Anthony Megrant、Yu Chen 与 Andrew Dunsworth 谷歌论文作者正面回应 IBM 质疑 虽然谷歌的成果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可,但也有学者表示质疑。IBM 本月 21 日就在其博客上称谷歌「实现量子霸权」的实验存在缺陷。其主要认为,若使用 IBM 曾证明过的二级存储方法,在经典超级计算机上模拟谷歌的量子电路根本不需要一万年,2 天半就能做到,因此经典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远比谷歌推算的更强。「按照其最严格的定义,(谷歌的研究)尚未达到目标。」 同时,IBM 杰出研究科学家 Edwin Pednault 等人表示:「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量子霸权』尚未实现,总是使用该词会不可避免地误导公众。从根本上来讲,量子计算机永远不会相对传统计算机占据『统治地位』,每种计算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会协同工作。」 对此

谷歌打出量子计算的 hello world,他们到底在谦虚什么?

喜欢而已 提交于 2019-12-02 11:07:06
谷歌一小步,量子计算…… 当地时间 10 月 23 日,谷歌在《自然》(Nature)上发布论文,再次向外界证明公司团队已经通过实验实现「量子优越性」(Quantum Supremacy,此前习惯称作「量子霸权」)。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一个月之前,谷歌曾经和 NASA 联合在网上泄露类似的实验成果,声称取得了「量子优越性」。消息曝光,各界反响不一。论文中,谷歌设计了一个实验问题,用其团队的 53 量子计算机破解只需要 200 秒,而用传统计算机则需要一万年——这也是「优越性」之所在。 耐人寻味的是,另一家在量子计算领域投入力度很大的巨头,IBM 在三天前公司曾经发布公开信,驳斥谷歌的论文「带偏舆论」,甚至将「量子霸权」这个用法本身也进行了质疑。谷歌并未回应,直到昨天。 谷歌 CEO 桑达尔·皮查伊 也在当天发布 Bolg,表达对公司量子计算团队取得成绩的欣喜。皮查伊称团队算是实现了量子计算的「hello world」时刻。 10 月 24 日,谷歌量子团队的三位科学家 Yu Chen、Andrew Dunsworth 和 Anthony Megrant 接受了极客公园(id: geekpark)的采访,向媒体解释了其实验的细节,以及其后的发展和应用可能性。 「优越性」何来 Quantum Supremacy,这个词汇来自 John Preskill 教授,指的是在某些任务上

css去谷歌火狐IE滚动条

血红的双手。 提交于 2019-12-02 08:52:22
.deals::-webkit-scrollbar,.pdfcontent::-webkit-scrollbar,.topPdf::-webkit-scrollbar { display: none; // 谷歌隐藏滚动条 width:0px } .deals,.pdfcontent,.topPdf { overflow:-moz-scrollbars-none; // 火狐隐藏滚动条 scrollbar-width: none; } /*ie10以上隐藏pdf滚动条*/ .deals,.pdfcontent,.topPdf{ -ms-scroll-chaining: chained; -ms-overflow-style: none; -ms-content-zooming: zoom; -ms-scroll-rails: none; -ms-content-zoom-limit-min: 100%; -ms-content-zoom-limit-max: 500%; -ms-scroll-snap-type: proximity; -ms-scroll-snap-points-x: snapList(100%, 200%, 300%, 400%, 500%); -ms-overflow-style: none; overflow: auto; } 来源: https://www

xposed插件加固保护方案以及对华为方舟编译器的思考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19-12-02 08:15:53
目前市面上各家加固厂商在对普通App的加固上已经做得比较成熟稳定,而且强度也很高了。但是似乎没有一个针对xposed插件加固的方案,笔者在试用了几家加固后,均会导致xposed插件的崩溃,要么就是插件功能失效,又或者运行性能大大影响导致App拦截的时候巨卡。 迫于无奈,对于本身就是安全从业者的笔者来说,只能自己动手想办法来解决了,以下提供两种思路,简单的demo笔者也已跑通了,但是可能稳定性上还需要打磨,这个需要大家自己去研究了。 当然,如果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成熟的xposed插件的三方加固方案,也可以购买使用,毕竟现在是资源整合的时代,没必要每个环节都自己亲力亲为去开发实现,专注自己的业务就好。 第一种方案:内存动态加载模式 众所周知,xposed插件本质上还是一个APK文件,只不过会在assets目录下通过配置xposed_init来指定一个HOOK入口类,其实这个入口类还是在APK包的DEX文件中,我们想办法保护这个DEX文件即可。 如果把原包DEX文件加密保护起来,那xposed的HOOK入口类势必就会找不到,出现运行时问题。此时,我们对应地也把xposed_init中指定的入口类替换掉,替换成加固壳中的某个类即可。 当xposed插件注入发生时,首先进入的是加固壳的类,这样我们就接管了控制权。做一些初始化操作,动态解密原包DEX并动态加载

谷歌量子计算登上Nature封面,首次实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式突破

ε祈祈猫儿з 提交于 2019-12-02 06:19:05
这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谷歌在被称为「量子优越性」方向上的重大突破研究,登上了《自然》杂志 150 周年版的封面。 它或许标志着量子计算正在走向实用化:谷歌已经利用一台 54 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实现了传统架构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世界第一超算需要计算 1 万年的实验中,量子计算机只用了 3 分 20 秒。 今年 9 月,一篇名为《Quantum supremacy using a programmable superconducting processor》的论文自 NASA 网站上传出,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这一主张,虽然论文很快就被删除,但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量子优越性」(Quantum supremacy)的实现令人激动(谷歌官方建议此翻译,而非量子霸权),不过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研究真实性的质疑。所幸同行评审并没有让我们等待很久,在刚刚出版的《自然》杂志 150 周年特刊封面上,我们看到了这篇论文。 论文的发表也意味着谷歌的研究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谷歌 CEO 桑达尔·皮查伊第一时间发文表示祝贺:「随着我们扩展了计算的可能性,我们也解锁了全新的计算……量子计算容易出错,但我们的实验表明:量子计算机也可以在计算中减少错误,并扩展达到超越经典计算机的程度。」 「对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一句『Hello World』——迄今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