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测试

板卡复位功能测试规范

别来无恙 提交于 2019-12-15 06:54:50
概述 复位,作为板卡独立设计的功能,需要独立的专门性测试。 测试用例 首先根据板卡设计筛选出所有受复位功能影响的外设和器件,作为该项测试的测试对象。然后,通过 reset 键(full、warm、PMIC)、reboot 命令,各种复位系统的方法,分别执行测试: 保持外设连接不变,复位系统,然后基于功能测试方法检查各接口、器件是否正常。 保持外设连接不变,复位系统,然后拔下再插入可热插拔设备,基于功能测试方法检查是否正常。 不接入外设,复位系统,然后插入可热插拔设备,基于功能测试方法检查是否正常。 附录:一个复位功能异常的案例 TL5708-EVM,执行 reboot 命令重启系统后,USB 3.0 U 盘识无法识别。USB 2.0 可以识别到是因为其设备模式为 highspeed,而 3.0 的是 superspeed,并不一样。所以需要都覆盖测试到。 解决方案,移除来自 SoC 的 reset 信号,在系统重启时不对 USB Hub 进行 reset。 2019-12-10 - 廖杰良 来源: CSDN 作者: Jackindata 链接: https://blog.csdn.net/engrossment/article/details/103482690

移动APP测试浅析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19-12-14 21:15:43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一、移动APP测试的现状及挑战 移动互联网走到今天,App寡头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同时用户的口味越来越高,这对移动App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年前可能你有一个创意,随便做一个App,就算功能简单,Bug很多,也会有不少用户会使用,因为当时的选择少。而现在,如果App的质量不过关,体验不好,还经常崩溃闪退的话,会被好不容易获得的用户立刻卸载掉。这就要求开发者对于App的测试越来越重视. App的测试和传统测试相比,面临更多挑战: App迭代速度快,测试时间少。 现在的App迭代速度非常快,通常一个月一个大版本,两周一个小版本,而开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上都是临近发布前才能提供可测试的版本,给测试人员留出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就直接导致了测试人员可能无法对App进行全面的测试,根本无法保证App的质量,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App带着Bug就上线了。 App测试的准确性和问题追踪难以保证。 据统计,由于缺乏真实环境下的用户场景,App测试遗漏环节高达20-50%。由于测试人员本身不专业,同时缺乏通用的App测试工具,导致很多App发生了崩溃严重问题时,测试人员很难提供给开发人员精准的崩溃日志,让开发者无法精确定位问题和分析问题。 手机机型分裂越来越严重,App兼容问题突出。 目前安卓机型有几千款之多

主要的测试方法

天涯浪子 提交于 2019-12-13 13:00:32
##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的区别 黑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白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以经过检查。 软件的黑盒测试意味着测试要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因此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黑盒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 1、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的功能? 2、在接口上,输入是否能正确的接受?能否输出正确的结果? 3、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信息(例如数据文件)访问错误? 4、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5、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 1)功能错误或遗漏; 2)界面错误; 3)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 4)性能错误; 5)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软件的白盒测试是对软件的过程性细节做细致的检查。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打开的盒子,它允许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因此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 白盒测试主要是想对程序模块进行如下检查: 1

事后诸葛亮分析报告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2-13 01:58:50
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的软件需要解决小微型个体户的进销存管理软件的使用问题。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较为清楚的定义。但对用户和典型场景的描述不够清晰。 2.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达到了原计划的功能。交付时间稍晚于原计划。用户数量未达到原计划。 3.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在经验教训方面首先是时间安排,如果再来一次,会指定更加合理更易执行的时间安排。在设计方面,如果再来一次,会希望把更多时间放在设计上面,并且将设计文档做的更完善。 计划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有,虽然经过了团队成员的讨论,但是计划还是不够科学,低估了一些环节的困难,致使分配给这些环节的时间不够,从而导致后续环节也无法按计划进行。 2.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通过商量解决,在平时的会议上提出异议并尽量在会上解决。 3.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还没,由于目前所涉及的静态资源较少,原计划要做的动静分离就并没有进行配置。 4.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有,使用了第三方包来生成JSON。 5.

事后诸葛亮分析

夙愿已清 提交于 2019-12-12 21:04:59
一.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的软件主要是提供一个零售销售平台,方便商家,顾客双方对买卖进行管理。在某些模块功能方面定义缺乏实践性。同时猜想与现实所存在的各种情况差异较大,在某些方面缺乏一定程度的清楚。 2.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我们的目标大体达成了,对于功能较为复杂的实际交易场景因难以实现,所以在一些交易方面的功能模块无法实现。同样,由于用户数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 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 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工程质量提高了,首先是从代码规范上越趋于有序易懂,从每个开发人员都有各自编码特色从而导致其他队员无法很好地理解代码 ,到现在可以阅读起来障碍不大。再者,在完成工程效率上也越来越高了。提高的具体数值没有进行认真地测试,但经历整个流程,可确实认为效率提高了。 二.计划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这个分阶段,工程的前半时期,我们拥有着充足的时间来计划,后半时期,因学习任务的加重,导致缺乏时间来讨论计划。 2.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根据少数服从多少,实际完成难易程度来作为评判标准。 3.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新手怎么入手软件测试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19-12-11 05:37:11
首先,在这里说明的这并不是纯新手的软件测试入门指南,因为这里面并没有太多测试理念和测试手法的东西。只是对有测试技能却没有测试经验,即工作经验缺乏的新手的一点小小建议。 当你刚踏入测试团队的时候,你可能无从下手。拿来软件就是一顿乱点。其实要做一个好的测试人员。一定要有一份好的计划。所以测试计划就是测试的开始。   在测试计划里要对自己的软件进行了解。是说明你对整个软件的了解。以及业务处理的过程,了解软件的测试重点在哪儿。所以业务描述和测试点就显的十分的重要了。而在这里我建议测试新手要对测试点进行详细的描写,最好使用表格的形式。最后在用例中给自己列出一个大致的时候安排计划。   而测试计划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下面才是真正要进行测试的部份"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中对于新手来说。等价类和边界法是最有较的测试方法,但是有很多的时候也要注意用因果图会比这些方法好用的多。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三种方法可以相结合的使用。效果更佳。在我看来其实功能测试用例就是记录你的动做和返回值,看看是否正确。所以可以做一张大表。分别写出序号。测试项,动作,预期结果,输入值,实际结果,说明。。。。。。可以按业务流程顺序写。可能会有好多条结果,其实这个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可能写好多次一样的业务流程,只不过输入值不同,返回的结果就一定不同。如果后台用的是大型数据库,也可以对后对数据表的流向进行一下描述

文件上传/删除功能测试用例

99封情书 提交于 2019-12-11 04:03:45
软件测试交流群,欢迎测试的大虾,新人加入本群,一起探讨测试技术的学习,群里面也有很多资料,QQ群:326908602 一个项目很多功能与文件上传有关,所以总结了下这块功能的测试案例: 一、文件的大小: 1、文件上传-文件的大小限制检查 2、文件上传-空文件上传是否能够成功 3、文件上传-文件大小略小于限制大小上传 4、文件-文件大小略大于限制大小上传 5、文件上传-文件大小等于限制大小上传 二、文件的路径: 1、文件上传-文件路径检查-文件路径是否可手动输入 2、文件上传-文件路径检查-文件路径可手动输入-输入错误路径 3、文件上传-文件路径检查-文件路径可手动输入-输入正确路径 4、文件上传-是否可以选择文件,而不是手动输入上传 三、文件的命名: 1、文件上传-文件的命名方式是否有规则要求 2、同名文件上传 四、文件的类型: 1、文件上传-文件类型检查-符合文件类型(jpg、png、pdf、mp4、excel、word、txt、xmind等) 五、文件的内容: 1、文件内容检查(非法文件上传) 2、文件内容检查(病毒文件上传) 六、文件上传过程: 1、文件上传验证中途断网文件的上传情况 2、文件上传到一半是否可以点击取消上传 3、文件上传-选择一个已经打开的文件进行上传 七、文件上传响应状态: 1、文件上传成功提示信息检查 2、文件上传失败提示信息检查 八

软件测试面试五十道题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19-12-10 20:19:36
目录 1. 什么是软件测试?...................................................................................................................................... 3 2. 软件测试的目的?................................................................................................................................... 3 3. 软件测试的原则?................................................................................................................................... 3 4. 请分别阐述目前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主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4 5. 什么是测试用例,什么是测试脚本,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接口测试总结

给你一囗甜甜゛ 提交于 2019-12-10 13:35:41
1.什么是接口 测试 接口测试是测试系统组件间接口的一种测试。接口测试主要用于检测外部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交互点。测试的重点是要检查数据的交换,传递和控制管理过程,以及系统间的相互逻辑依赖关系等。 2.为什么做接口测试 首先,节省测试成本,数据模型推算,底层的一个bug能够引发上层的8个左右bug,而且底层的bug很容易引起全网的宕机。相反接口测试能够提供系统复杂度上升情况下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其次接口测试不同于传统开发的单元测试,接口测试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对系统接口进行全面高效持续的检测。 最后接口测试是自动化并且持续集成的,这也是为什么接口测试能够低成本高收益的根源。 总之接口测试是保证高复杂性系统质量的内在要求和低成本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下的最佳解决方案,接口测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3.接口测试的适用范围 接口测试一般应用于多系统间交互开发,或者拥有多个子系统的应用系统开发的测试。接口测试适用于为其他系统提供服务的底层框架系统和中心服务系统,主要测试这些系统对外部提供的接口,验证其正确性和稳定性。接口测试同样适用于一个上层系统中的服务层接口,越往上层,其测试的难度越大。接口测试在淘宝的应用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发展过程。 接口测试实施在多系统多平台的构架下,有着极为高效的成本收益比

如何做好接口测试?【转载】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19-12-10 02:21:34
sgbtmy:基于selenium的自动化框架开发,我主要是想问一下,你的框架除了前台的自动化,后台的数据的 测试 是否集成在你的测试框架中?    小刀: 你好,个人理解的你所说的后台的数据的测试是指的是对数据的校验,不知理解的是否正确,那么根据这个理解,我的解释是,在我们框架中,增加了很多的功能方法用来帮助进行自动化脚本的编写和结果校验,其中就包括后台数据校验方法,当我们的 测试用例 需要在后台进行数据校验的时候,调用这些数据校验方法即可。相当于是,前台页面操作的自动化是封装selenium的方法去操作页面,而对后台数据的校验是通过增加功能方法来实现的,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两部分,但是在编写测试脚本的似乎,根据测试用例的设计,这两部分都可以拿过来使用。   不知道是否解答了你的疑问,如果没有,请你指出,谢谢你。 tjy688:你们做 接口测试 的流程一般是怎么样的?    小刀: 接口测试的流程其实和 功能测试 的流程类似,因为接口测试依赖的主要对象也是需求说明书,所以,最初的流程就是参与需求讨论,评审需求。   需求确定以后,开发会根据需求进行接口设计,会产出接口定义,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有能力的话,可以给出一些针对设计的建议,提高可测性,针对需求及设计,进行测试计划,测试设计,然后还需要和配管确定测试环境相关的事情。   在开发完成接口定义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