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部署

XXL-JOB v2.1.2 发布,分布式任务调度平台

寵の児 提交于 2019-12-13 21:01:36
v2.1.2 Release Notes 1、方法任务支持:由原来基于JobHandler类任务开发方式,优化为支持基于方法的任务开发方式;因此,可以支持单个类中开发多个任务方法,进行类复用 @XxlJob("demoJobHandler") public ReturnT<String> execute(String param) { XxlJobLogger.log("hello world"); return ReturnT.SUCCESS; } 2、移除commons-exec,采用原生方式实现,降低第三方依赖; 3、执行器回调乱码问题修复; 4、调度中心dispatcher servlet加载顺序优化; 5、执行器回调地址https兼容支持; 6、多个项目依赖升级至较新稳定版本; 注意:最新版本 “XxlJobSpringExecutor” 逻辑有调整,历史项目中该组件的配置方式请参考Sample示例项目进行调整,尤其注意需要移除组件的init和destroy方法; 简介 XXL-JOB是一个轻量级分布式任务调度平台,其核心设计目标是开发迅速、学习简单、轻量级、易扩展。现已开放源代码并接入多家公司线上产品线,开箱即用。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JJtGgu9p-1576235029271)(https://raw

分布式学习day02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19-12-13 20:25:29
今天学习分布式的项目搭建,第二天使用 intelliJ IDEA 渐渐适应了操作 搭建分布式项目,我把他分为一个父工程和14个子工程 如图是各项目的关系依赖: idea包结构: 搭建好我们所需要的工程之后,我们就需要配置XML文件和POM.xml文件 父工程的POM文件 <!-- 集中定义依赖版本号 --> <properties> <junit.version>4.12</junit.version> <spring.version>4.2.4.RELEASE</spring.version> <pagehelper.version>4.0.0</pagehelper.version> <servlet-api.version>2.5</servlet-api.version> <dubbo.version>2.8.4</dubbo.version> <zookeeper.version>3.4.7</zookeeper.version> <zkclient.version>0.1</zkclient.version> <mybatis.version>3.2.8</mybatis.version> <mybatis.spring.version>1.2.2</mybatis.spring.version> <mybatis.paginator.version>1.2.15<

集群和分布式的区别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19-12-13 14:28:14
集群 集群主要的使用场景是为了分担请求的压力,也就是在几个服务器上部署相同的应用程序,来分担客户端请求。 将多台服务器集中在一起,每台服务器都实现相同的业务,做相同的事情 但是每台服务器并不是缺一不可,存在的作用主要是缓解并发压力和单点故障转移问题。 实现:高扩展、高性能、低成本、高可用! 分布式 分布式是指 多个系统协同合作完成一个特定任务的系统 将多台服务器集中在一起,每台服务器都实现总体中的不同业务,做不同的事情。 分布式是解决中心化管理的问题,把所有的任务叠加到一个节点处理,太慢了。 所以把一个大的问题拆分为多个小的问题,并分别解决,最终协同合作。分布式的主要工作是分解任务,将职能拆解。 并且每台服务器都缺一不可,如果某台服务器故障,则网站部分功能缺失,或导致整体无法运行。 存在的主要作用是大幅度的提高效率,缓解服务器的访问和存储压力。 将一套系统拆分成不同子系统部署在不同服务器上(这叫分布式), 然后部署多个相同的子系统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这叫集群),部署在不同服务器上的同一个子系统应做负载均衡。 分布式:一个业务拆分为多个子业务,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 。 集群:同一个业务,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 。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uzs/p/12034738.html

Spring Cloud 是什么?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19-12-13 08:14:40
简介 Spring Cloud是一系列框架的有序集合。它利用Spring Boot的开发便利性巧妙地简化了分布式系统基础设施的开发,如服务发现注册、配置中心、消息总线、负载均衡、断路器、数据监控等,都可以用Spring Boot的开发风格做到一键启动和部署。 Spring并没有重复制造轮子,它只是将目前各家公司开发的比较成熟、经得起实际考验的服务框架组合起来,通过Spring Boot风格进行再封装屏蔽掉了复杂的配置和实现原理,最终给开发者留出了一套简单易懂、易部署和易维护的分布式系统开发工具包。 目前最新版本:Dalston.SR3 官网: projects.spring.io/spring-clou… 特性 Spring Cloud专注于提供良好的开箱即用经验的典型用例和可扩展性机制覆盖。 分布式/版本化配置 服务注册和发现 路由 service - to - service调用 负载均衡 断路器 分布式消息传递 子项目 Spring Cloud的子项目,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对现有成熟框架”Spring Boot化”的封装和抽象,也是数量最多的项目;第二类是开发了一部分分布式系统的基础设施的实现,如Spring Cloud Stream扮演的就是kafka, ActiveMQ这样的角色。对于我们想快速实践微服务的开发者来说,第一类子项目就已经足够使用,如: Spring

分布式事务——两阶段提交

梦想与她 提交于 2019-12-12 16:15:15
在分布式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的高可用,通常会将数据保留多个副本(replica), 这些副本会放置在不同的节点上。这些数据节点可能是物理机器,也可能是虚拟机。为了对用户提供正确的CURD等语意,我们需要保证这些放置在不同节点上的副本是一致的,这就涉及分布式事务的问题。 本文介绍分布式事务处理方案之一的两阶段提交协议。 分布式事务 分布式事务是指发生在多个数据节点之间的事务,分布式事务比单机事务要复杂的多。在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在是相互独立的,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协调。由于存在事务机制,可以保证每个独立节点上的数据操作可以满足ACID。但是,相互独立的节点之间无法准确地知道其他节点的事务执行情况。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两个节点的数据是无法达到一致的状态。如果想让分布式部署的多个节点中的数据保持一致性,那么就要保证在所有节点数据的写操作,要么全部都执行,要么全部都不执行。但是,一台机器在执行本地事务的时候无法知道其他机器中的本地事务的执行结果,所以它也就不知道本次事务到底应该commit还是rollback。所以,常规的解决办法就是引入一个"协调者"的组件来统一调度所有分布式节点的执行。 为了解决这种分布式一致性问题,前人在性能和数据一致性的反反复复权衡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典型的协议和算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二阶提交协议(Two Phase Commitment Protocol)

分布式与集群的区别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2-12 13:10:58
下面就正经解释下三种结构的区别吧~ 单机结构 我想大家最最最熟悉的就是单机结构,一个系统业务量很小的时候所有的代码都放在一个项目中就好了,然后这个项目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就好了。整个项目所有的服务都由这台服务器提供。这就是单机结构。 那么,单机结构有啥缺点呢?我想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单机的处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当你的业务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单机的硬件资源将无法满足你的业务需求。此时便出现了集群模式,往下接着看。 集群结构 集群模式在程序猿界有各种装逼解释,有的让你根本无法理解,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玩意儿,且听我一一道来。 单机处理到达瓶颈的时候,你就把单机复制几份,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集群”。集群中每台服务器就叫做这个集群的一个“节点”,所有节点构成了一个集群。每个节点都提供相同的服务,那么这样系统的处理能力就相当于提升了好几倍(有几个节点就相当于提升了这么多倍)。 但问题是用户的请求究竟由哪个节点来处理呢?最好能够让此时此刻负载较小的节点来处理,这样使得每个节点的压力都比较平均。要实现这个功能,就需要在所有节点之前增加一个“调度者”的角色,用户的所有请求都先交给它,然后它根据当前所有节点的负载情况,决定将这个请求交给哪个节点处理。这个“调度者”有个牛逼了名字——负载均衡服务器。 集群结构的好处就是系统扩展非常容易。如果随着你们系统业务的发展,当前的系统又支撑不住了

分布式概念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19-12-12 07:39:23
集群与分布式区别 集群:复制模式,每台机器做一样的事。 分布式:两台机器分工合作,每台机器做的不一样。 分布式好处: 独立开发,部署,测试 易于扩展 复用性高,例如: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使用该系统作为用户系统,无需重复开发。 架构演进 架构演进一: 早期雏形 特征:应用程序主要做静态文件读取,返回内容给浏览器。 架构演进二: 数据库开发(LAMP特长) 特征:应用程序主要主要读取数据表值,填充html模块。业务逻辑简单,写sql处理。 主要:增删改查 主要压力:来自查询,多表联合,数据量膨胀。 架构演进三: javaweb的雏形 tomcat + servlet + jsp + mysql。一个war包打天下 项目结构:ssh/ssm三层结构。 架构演进四: javaweb的集群发展 硬件机器的横向复制,对整个项目结构无影响。 架构演进五: javaweb的分布式发展 特征:将Service层单独分离出去,成为一个单独的项目jar。单独运行。 Web服务器通过rpc框架,对分离出去的service进行调用。 架构演进六: javaweb的微服务发展 从业务角度,细分业务为微服务,每一个微服务是一个完整的服务(从http请求到返回)。在微服务内部,将需要对外提供的接口,包装成rpc接口,对外部开放。 服务治理: 1、无论是分布式拆分,还是微服务拆分,最后形成的服务层应用

分布式延时消息

北战南征 提交于 2019-12-11 23:28:23
背景 开源版的RocketMQ只提供了18个层级的消息队列延时,这个功能在开源版中显得特别鸡肋,但是在阿里云中的RocketMQ却提供了支持40天之内任意秒级延时队列,果然有些功能你只能充钱才能拥有。当然你或许想换一个开源的消息队列,在开源社区中消息队列延时消息很多都没有被支持比如:RabbitMQ,Kafka等,都只能通过一些特殊方法才能完成延时的功能。为什么这么多都没有实现这个功能呢?是因为技术难度比较复杂吗?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如何才能实现一个延时消息。 RocketMQ消息产生后,生产者希望在间隔一段时间后被消费的场景可以使用定时消息,RocketMQ目前不支持自定义延迟时间,但可以指定延迟等级,可以选择18个延迟等级,分别是对应延迟时间是1s 5s 10s 30s 1m 2m 3m 4m 5m 6m 7m 8m 9m 10m 20m 30m 1h 2h。 RocketMQ的延迟消息主题是SCHEDULE_TOPIC_XXXX,18个延迟级别对应18个消息队列,当消息投递到broker后,如果消息中指定了延迟等级(DelayTimeLevel),消息topic会更改为SCHEDULE_TOPIC_XXXX,queueId更改为延迟等级对应的消息队列,原有的topic和queueId会放到msg属性的REAL_TOPIC与REAL_QID中。 本地延时

漫谈分布式系统

只愿长相守 提交于 2019-12-11 04:29:50
漫谈分布式系统 1.分布式架构中的相关概念 2.分布式架构的发展过程和历史 3.分布式架构的难点 ==================================== 一. 分布式架构中的相关概念 1.集群 小饭店原来只有一个厨师,切菜洗菜备料炒菜全干。后来客人多了,厨房一个厨师忙不过来,又请了个厨师,两个厨师都能炒一样的菜,这两个厨师的关系是集群 2.分布式 为了让厨师专心炒菜,把菜做到极致,又请了个配菜师负责切菜,备菜,备料,厨师和配菜师的关系是分布式,一个配菜师也忙不过来了,又请了个配菜师,两个配菜师关系是集群 3.节点 节点是指一个可以独立按照分布式协议完成一组逻辑的程序个体。在具体的项目中,一个节点表示的是一个操作系统上的进程。 4.副本 副本(replica/copy)指在分布式系统中为数据或服务提供的冗余。节点的数据丢失时,可以从副本上读取到数据。数据副本是分布式系统中解决数据丢失问题的唯一手段。服务副本表示多个节点提供相同的服务,通过主从关系来实现服务的高可用方案 5.中间件 中间件位于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之外,又不属于应用,他是位于应用和系统层之间为开发者方便的处理通信、输入输出的一类软件,能够让用户关心自己应用的部分。 二. 分布式架构的发展过程和历史 一个成熟的大型网站系统架构并不是一开始就设计的非常完美,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高性能、高可用、安全性等特性

大数据常用技术栈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19-12-11 02:50:32
提起大数据,不得不提由IBM提出的关于大数据的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而对于大数据领域的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也与这5V密切相关。大数据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非常迅速的发展,尤以Hadoop和Spark最为突出,已构建起庞大的技术生态体系圈。 首先通过一张图来了解一下目前大数据领域常用的一些技术,当然大数据发展至今所涉及技术远不止这些。 BigData Stack: 下面分不同层介绍各个技术,当然各个层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严格划分,如Hive既提供数据处理功能也提供数据存储功能,但此处将其划为数据分析层中 1. 数据采集和传输层 Flume Flume一个分布式、可靠的、高可用的用于数据采集、聚合和传输的系统。常用于日志采集系统中,支持定制各类数据发送方用于收集数据、通过自定义拦截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并传输到各种数据接收方如HDFS、HBase、Kafka中。之前由Cloudera开发,后纳入Apache Logstash ELK工作栈的一员,也常用于数据采集,是开源的服务器端数据处理管道 Sqoop Sqoop主要通过一组命令进行数据导入导出的工具,底层引擎依赖于MapReduce,主要用于Hadoop(如HDFS、Hive、HBase)和RDBMS(如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