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

导数和微分

江枫思渺然 提交于 2019-12-03 17:33:00
导数和微分的区别 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斜率,是Δy和Δx的比值;而微分是指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切线在横坐标取得增量Δx以后,纵坐标取得的增量,一般表示为dy。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ibeimingyue/p/11805067.html

梯度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19-12-03 11:30:15
方向导数: 指在函数图像某一点处沿着某个方向的导数,即可以求沿着任意方向的导数,当然在引入方向导数之前只是求沿着坐标轴的导数(如x、y方向),之前学过可以求对某个坐标轴的导数,所以要求沿着某一个方向的导数可以利用对坐标轴的导数变换得到,即沿着某一个方向的导数等于 ①(其中 为该方向到x轴正向的夹角)。 梯度: 是一个向量,指在函数图像某一点处方向导数最大的方向,也即是沿着该方向函数值变化最快,即此向量为( , )。 在函数图像某一点处时,由①式和梯度概念可知,当方向l为该点的梯度方向时,该点的方向导数最大,也可以证明:①式中cos 2 +sin 2 =1的约束条件下 中函数 的最大值为 。也可以推导,梯度方向的方向导数为 恰好该点方向导数最大值和该点梯度向量的模相等。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wisir/p/11794051.html

数学总结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19-12-03 05:06:56
总结 所有技巧或结论无法使用的题,应从源头(定义法)考虑 1+变原则: 把所有变+1化为1+变 所有 幂指函数→指数函数 再做,以免错误 求极限取最大 看好并写出 定义域 再做题 注意 对数ln 中若 有分数 ,则试着 拆项 。有的比较隐蔽不易发现,如1+1/n 求积分: 换元(根号、arc)、拆项、凑导常、配方(分母为根号,或者二次函数,且不可拆项)、倒代换1/(x...) 极限 \(0 \over 0\) 、 \(∞ \over ∞\) 、 \(0·∞\) 、 \(∞-∞\) 、 \(1^∞\) 、 \(∞^0\) 、 \(0^0\) 将将 二元双平方函数 (如椭圆 \(x^2/2+y^2=1\) )的切点(√2cosθ,sinθ)设为 参数方程形式 ,可避免平方与根号 等比求和公式 \(Sn={{a_1(1-q^n} \over {1-q}}={{a_1-a_nq} \over {1-q}}\) A是B的 充分(必要)条件:A→B(B→A) 根号 运算(从根号中提出):要带|| 距离、面积: 要带|| 可微必连续,连续必可积 注意:极坐标不能求导 ,所以要把 极坐标→参数方程 r=r(θ)→x=r(θ)cosθ,y=r(θ)sinθ 而 参数方程不能二重积分 ,所以要把 参数方程→直角坐标 设y=y(x),则 \(∫dx∫^{y(x)}...dy\) 函数、极限、连续 函数

lua高阶函数思考――暂无结果,求解答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7:01
问题来源:lua程序设计(第二版)第六章 高阶函数演示:函数如下 前言: 在一个非形式化的定义中,一个函数f在点x的导数就是(f(x+d)-f(x))/d,其中d趋向于无限小。可以用如下方式来近似地计算这个函数f的导数: function derivative(f,delta) delta = delta or 1e-4 return function(x) return (f(x+delta)-f(x))/delta end end 对于特定的函数f调用derivative(f)将(近似地)返回其导数,例如: c = derivative(sin.math) print(math.cos(10), c(10)) 我的问题来了: 我们知道,lua中函数是一种“第一类值”,也就是可以赋值给c,我们这里的 c = derivative(sin.math)到底有没有发生函数derivative的调用呢 随后我把第一个函数改为: function derivative(f,delta) delta = delta or 1e-4 print("hello world") return function(x) print("hello lua") -- 第二条语句 return (f(x+delta)-f(x))/delta end end c = derivative(math.sin)

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最优化方法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0:01
最优化理论(optimization)研究的问题是判定给定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是否存在,并找到令目标函数取到最大值(最小值)的数值 。 目标函数(objective function)或评价函数 ,大多数最优化问题都可以通过使目标函数 f ( x ) f ( x ) 最小化解决,最大化问题则可以通过最小化 f ( x ) f ( x ) 实现。 全局最小值(global minimum) ,也可能找到 局部极小值(local minimum) ,两者的区别在于全局最小值比定义域内所有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小;而局部极小值只是比所有邻近点的函数值都小。 无约束优化(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和约束优化(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两类。无约束优化对自变量 x x 的取值没有限制,约束优化则把 x x 的取值限制在特定的集合内,也就是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 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 就是一类典型的约束优化,其解决的问题通常是在有限的成本约束下取得最大的收益。约束优化问题通常比无约束优化问题更加复杂,但通过拉格朗日乘子(Lagrange multiplier)的引入可以将含有 n n 个变量和 k k 个约束条件的问题转化为含有 ( n + k ) ( n + k ) 个变量的无约束优化问题

理解梯度下降法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0:01
导言 最优化问题在机器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机器学习算法最后都归结为求解最优化问题。在各种最优化算法中,梯度下降法是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在深度学习的训练中被广为使用。在本文中, SIGAI 将为大家系统的讲述梯度下降法的原理和实现细节问题。 最优化问题是求解函数极值的问题,包括极大值和极小值。相信所有的读者对这个问题都不陌生,在初中时我们就学会了求解二次函数的极值(抛物线的顶点),高中时学习了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等各种类型的函数,求函数极值的题更是频频出现。这些方法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技巧,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 真正的飞跃发生在大学时,微积分为我们求函数的极值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思路:找函数的导数等于0的点,因为在极值点处,导数必定为0。这样,只要函数的可导的,我们就可以用这个万能的方法解决问题,幸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遇到的函数基本上都是可导的。 在机器学习之类的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将最优化问题统一表述为求解函数的极小值问题,即: 其中x称为优化变量,f称为目标函数。极大值问题可以转换成极小值问题来求解,只需要将目标函数加上负号即可: 有些时候会对优化变量x有约束,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它们定义了优化变量的可行域,即满足约束条件的点构成的集合。在这里我们先不考虑带约束条件的问题。 一个优化问题的全局极小值是指对于可行域里所有的x,有:

李宏毅深度学习_Tips for Training Deep Neural Network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0:01
本文是李宏毅深度学习 (2015)的学习笔记,主要介绍了在训练DNN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用到的一些技巧。本文所用到的图示主要来自课堂ppt。 原视频地址: 李宏毅深度学习 (2015) 想要提高深度学习的效率和收获比较好的结果,可以从以上五部分(其实只有四部分,Data Preprocessing没讲,可能涉及到数据归一化,PCA数据压缩等)入手,下面分别从每个部分入手,介绍一些常用于深度学习中的技巧。 一、Activation Function 在浅层BP神经网络中经常使用Sigmoid函数作为激活函数,但是Sigmoid函数在DNN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对Sigmoid函数求导计算量较大;另一方面,隐含层较多的情况下,BP过程中会出现Vanishing Gradient Problem。 Vanishing Gradient Problem 我们知道Sigmoid函数的导数最大值小于1(在0处,只有0.2左右),而在BP过程中, δ l = σ ′ ( z l ) ( W l + 1 ) T δ l + 1 δ l = σ ′ ( z l ) ( W l + 1 ) T δ l + 1 ,使得前一层的误差项 δ l δ l 会越来越小,致使求解出的梯度也会也来越小,这样在DNN的训练中,靠前的隐含层参数收敛速度会很慢。 ReLU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 z z 的值大于0时

高等数学_机器学习_数学基础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4:01
1.导数定义: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f'({{x}_{0}})=\underset{\Delta x\to 0}{\mathop{\lim }}\,\frac{f({{x}_{0}}+\Delta x)-f({{x}_{0}})}{\Delta x}\) (1) 或者: \(f'({{x}_{0}})=\underset{x\to {{x}_{0}}}{\mathop{\lim }}\,\frac{f(x)-f({{x}_{0}})}{x-{{x}_{0}}}\) (2) 2.左右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函数 \(f(x)\) 在 \(x_0\) 处的左、右导数分别定义为: 左导数: \({{{f}'}_{-}}({{x}_{0}})=\underset{\Delta x\to {{0}^{-}}}{\mathop{\lim }}\,\frac{f({{x}_{0}}+\Delta x)-f({{x}_{0}})}{\Delta x}=\underset{x\to x_{0}^{-}}{\mathop{\lim }}\,\frac{f(x)-f({{x}_{0}})}{x-{{x}_{0}}},(x={{x}_{0}}+\Delta x)\) 右导数: \({{{f}'}_{+}}({{x}_{0}})=\underset{\Delta x\to {{0}^{+}}}{

梯度下降法及其实现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3:02
很久之前学的,这次回顾的时候发现自己把梯度下降法和导数=0搞混了。 导数=0是直接的求法,可能是极大值也可能是极小值。 梯度下降法是一步步逼近极小值的方法,而不是一步到位的。(因为在求法中θ1 = θ0 - α*梯度,而梯度是函数上升最快的方向,加上一个负号,所以一定是函数下降的方向) https://www.jianshu.com/p/c7e642877b0e 这篇文章讲的超好,mark一下~ 来源:博客园 作者: NicoleHe 链接:https://www.cnblogs.com/nicolelfhe/p/11630090.html

矩阵求导(二)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08:02
本文承接上篇 https:// zhuanlan.zhihu.com/p/24 709748 ,来讲矩阵对矩阵的求导术。使用小写字母x表示标量,粗体小写字母 表示列向量,大写字母X表示矩阵。矩阵对矩阵的求导采用了向量化的思路,常应用于二阶方法求解优化问题。 首先来琢磨一下定义。矩阵对矩阵的导数,需要什么样的定义?第一,矩阵F(p×q)对矩阵X(m×n)的导数应包含所有mnpq个偏导数 ,从而不损失信息;第二,导数与微分有简明的联系,因为在计算导数和应用中需要这个联系;第三,导数有简明的从整体出发的算法。我们先定义向量 (p×1)对向量 (m×1)的导数 (m×p),有 ;再定义矩阵的(按列优先)向量化 (mn×1),并定义矩阵F对矩阵X的导数 (mn×pq)。导数与微分有联系 。几点说明如下: 按此定义,标量f对矩阵X(m×n)的导数 是mn×1向量,与上篇的定义不兼容,不过二者容易相互转换。为避免混淆,用记号 表示上篇定义的m×n矩阵,则有 。虽然本篇的技术可以用于标量对矩阵求导这种特殊情况,但使用上篇中的技术更方便。读者可以通过上篇中的算例试验两种方法的等价转换。 标量对矩阵的二阶导数,又称Hessian矩阵,定义为 (mn×mn),是对称矩阵。对向量 或矩阵 求导都可以得到Hessian矩阵,但从矩阵 出发更方便。 ,求导时矩阵被向量化,弊端是这在一定程度破坏了矩阵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