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graphy

冲量网络 | 可信计算与数字签名

坚强是说给别人听的谎言 提交于 2020-10-04 09:47:55
在日常生活中,签名一般都会被认为是签名者身份的证明,签名代表对签名文件的认可。在当前的技术下,对于纸上的签名,理论上签名是可信、不可伪造的。但现在网络越来越多地被使用,有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并且会保存在上面。这些电子数据显然无法人工签名,既然无法在纸上进行签名,那不如直接利用代码和网络进行认证签名,因此,数字签名便孕育而生。 数字签名(又称公钥数字签名)是只有信息的发送者才能产生的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这段数字串同时也是对信息的发送者发送信息真实性的一个有效证明。它是一种类似写在纸上的普通的物理签名,但是使用了公钥加密领域的技术来实现的,用于鉴别数字信息的方法。一套数字签名通常定义两种互补的运算,一个用于签名,另一个用于验证。数字签名是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与数字摘要技术的应用。 在区块链技术中,数字签名涉及到公钥、私钥和钱包等工具,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证明消息确实是由信息发送方签名并发出来的,二是确定消息的完整性,没有被篡改过。每个人都有一对“身份证明文件”,其中一个只有用户知道,其便是私钥,另一个公开的,类似于“锁孔”,其便是公钥。签名的时候用密钥,验证签名的时候用公钥。 当使用这个密钥对的时候,如果用其中一个密钥加密一段数据,必须用另一个密钥解密。比如用公钥加密数据就必须用私钥解密,如果用私钥加密也必须用公钥解密,否则解密将不会成功。同时也要保证验证的内容是能达成共识的

清华团队要赶在量子计算机正式应用前,提前布局芯片!中国大陆首篇后量子密码芯片顶会论文出炉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20-10-03 09:47:11
  近日,在第 22 届密码硬件与嵌入式系统会议(CHES 2020)上,清华大学魏少军、刘雷波教授团队作了题为 “ 《采用低复杂度快速数论变换和逆变换技术在 FPGA 上高效实现 NewHope-NIST 算法的硬件架构》 (Highly Efficient Architecture of NewHope-NIST on FPGA using Low-Complexity NTT/INTT)” 的论文报告。      图 | 论文一作张能同学在作报告(来源:受访者)   CHES 成立至今已有 22 年,由国际密码学研究协会(IACR)主办,据刘雷波介绍,这篇论文是 中国大陆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该会议上发表的后量子密码芯片方向文章。   报告人张能是论文第一作者,目前正在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攻读博士学位,论文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刘雷波,主要合作者还有杨博翰、陈晨、尹首一。   DeepTech 就该论文和刘雷波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表示, 该论文介绍了一种低计算复杂度数论变换与逆变换方法,并提出一种实现后量子密码算法的硬件架构。   当前,公钥密码已经广为使用,无论去线下银行、还是在网上银行办业务,都要证明个人身份以避免被人冒用,访问电商网站或使用手机支付时,其数据也需加密。   除民用用途之外,公钥密码算法在海陆空通信方面也有着特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