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

TCP/IP学习——IP协议基础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19-11-29 19:12:10
1. IP协议基础知识 ip协议对应OSI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网络层主要功能是实现终端主机节点之间的通信,也就是点对点通信,而网络层的下一层——数据链路层是负责在同一段数据链路上节点之间的数据包传递,但是如果需要经过多段或者多种数据链路实现两个主机节点之间的通信,就需要网络层来实现。(准确来说,主机应该是只有IP地址但不进行路由控制的设备,而路由器则是既有IP地址又能进行路由控制,节点是主机与路由器的统称) 也就是说,数据链路层提供了两个直连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但如果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经过多个节点,也就是说两个节点之间是间接连接的话,就需要网络层协议来进行处理实现通信。 IP主要有三大功能模块,分别是IP寻址、路由、IP分包与组包 2. IP地址基础知识 1. 网络通信中,每个节点都必须有能够唯一标示自己的识别码——地址,比如在数据链路层采用MAC地址来进行寻址,而网络层IP采用的则是IP地址,使用TCP/IP通信的每个节点都必须有自己的IP地址。因此,IP地址时TCP/IP通信的基石。 2. IP地址的形式(IPv4):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码表示,但不方便人类识别记忆,所以通常见到的IP地址都是将二进制码转换后的(将IP地址的二进制码每8位一组转换为十进制数字,并且在每一组之间加上“.”),比如 3. 路由控制 1. 发送数据包是使用的地址是网络层地址,也就是IP地址

一个比特币交易流程是如何完成的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19-11-29 18:53:03
本文解释了比特币交易的内容,目的和结果。下面的解释适用于新手和中级比特币用户。 作为加密货币用户,你需要熟悉交易雏形——为了你对这种不断发展的创新有信心,以及作为理解新兴多签名交易和合约的基础,这两者都将在本系列的后期进行探讨。这不是纯技术文章,解释将集中在你需要了解的标准比特币交易——我们通常做的支出交易——并且我们将掩盖你可以安全忽略的内容。 本文底部的信息图提供了从钱包到区块链的整个比特币交易流程的全面说明。 注意:即使是核心开发人员也承认,用于描述交易及其组件的某些语言可能导致人们误解了实际发生的事情。在下面的解释中避免了这些误解。因此,在尝试尽可能简单的描述的同时,借助一些图表,让我们直接开始。 术语和缩写的定义 Bitcoin:具有大写 B 的比特币指的是协议——代码,节点,网络及其对等交互。 bitcoin:用小写字母 b 表示货币——我们通过比特币网络发送和接收的加密货币。 tx:在文本中使用的任何地方——是比特币交易 ‘Bitcoin transaction 的缩写。 txid:是 transaction id 的缩写——这是人和协议引用交易的哈希。 Script:是比特币协议的脚本系统的名称,用于处理和验证交易——脚本是一个聪明的,基于堆栈的指令引擎,它使得从简单支付到复杂的oracle监督合约的所有交易成为可能。 UTXO: Unspent

计算机网络之数据链路层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19-11-29 13:42:58
功能 数据链路层 主要作用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将物理层提供的 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 改造为 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物理上肯定有一些差错,但是可以通过修改,改为逻辑上无差错) 任务:负责将数据报通过链路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的节点 三个基本功能: 封装成帧 透明传输 差错检测 封装成帧 基本概念: 将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就构成了帧。 注意: 首部和尾部中含有很多 控制信息 (如 检验序列等),它们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确定帧的界限,即 帧定界 。 透明传输 如果在数据中心恰好出现与帧定界符相同的比特组合,会导致帧提前结束而丢弃后面的数据。所以引入了 “透明传输” 。 基本概念: 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的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 透明的,看不见里面的数据 ),都应当能在链路上传送。 基本方法: 字符计数法: 在帧头部使用一个计数字段来标明帧内字符数。 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在特殊字符前面填充一个转义字符(DLE)来加以区分,以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接收方收到转义字符后,就知道其后面紧跟的是 数据信息 ,而不是控制信息。 数据中有可能出现转义字符,所以要 在转义字符前再插入一个转义字符 。 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由于使用01111110(6个1)来标志一帧的开始和结束,故发送方只要在数据中遇到5个连续的“1”时

五句话了解区块链,扫盲系列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19-11-28 19:28:05
1.区块链解决了啥问题 一个东西有价值,一定是解决了一个社会上的痛点。我们说人工智能是未来的趋势,因为它主要解决的是生产力的升级问题,工业革命代替人的简单体力劳动,人工智能代替的是例如思考之类的复杂劳动。区块链解决的是生产关系的问题,也就是信任的问题,想一下为什么淘宝需要有支付宝,因为如果没拿到货而直接付钱,卖家不发货怎么办?需要担保机制,这就是买卖间彼此不信任的问题。 2.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理论是啥? 一句话,去中心化。我们聊微信,用支付宝,所有的数据都会上传到阿里或者腾讯的服务器,而不是存在本地。区块链是将所有数据都在每一个节点存储,有啥好处呢?比如用微信,数据都是在腾讯的服务器上,它想给你看什么你才能看到什么。如果全网的数据都在每个人的电脑上,是不是你的另一半跟哪个女的撩骚你一下就知道了。 3.区块链最大特点是啥? 每个节点的数据一致性,区块链是一个开放的数据库,任何服务器都可以加入区块链,并成为其中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保存着区块链的全部数据,而且是相同的,只有这个前提成立,前面介绍的两点才成立。那区块链是怎么做到 每个节点数据一致的呢?每个区块就是一个哈希值,哈希就是一串字母加数字,可以表示任何的事情。每个区块链都需要记录上一个区块链、生成时间、以及本区块链的一些信息。一旦一个区块链被修改了,那么它自己的哈希值就变了,因为下一个区块需要记录上个区块的哈希值

计算机网络习题(一)

邮差的信 提交于 2019-11-28 05:38:59
1.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ARPANET)。 2.电话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3.(TCP/IP)协议是Internet 上的事实标准协议。 4.分组交换技术的核心是(存储转发机制)。 5.分组由(首部)和数据组成。 6.根据所采用的传输技术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7.根据网络规模大小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8.因特网标准常以(RFC)文档的形式发布。 9.OSI 参考模型有(7 )层,TCP/IP 参考模型有(4 )层。 10. TCP/IP 体系结构中,最顶层的是(应用层)。 11. OSI 体系结构中,第3 层是( 网络层)。 12. TCP/IP 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两个协议是(TCP )和(UDP )。 13. TCP/IP 体系结构中,互联网层的主要协议是( IP)。 14.TCP/IP 体系中,应用层基本的工作模型是(客户-服务器) 模型。 15.在Internet 中,使用(URL )表示服务器上可以访问的资源。 16.Web 浏览器和Web 服务器交互时要遵循的协议是( HTTP)。 17.Web 服务器默认的端口号是( 80)。 18.HTTP 报文分为两类,分别是( HTTP 请求报文)和(HTTP 应答报文)。 19.FTP 服务器会用到两个端口

计算机网络习题(二)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19-11-28 05:38:41
1.有关虚电路和数据报,正确的是(B)。 A. 数据报方式中,每个分组一定走同样的路到达目的地 B. 虚电路方式中,分组首部中存放虚电路号 C. 数据报方式中,需要建立连接 D. 虚电路方式中,不需要建立连接 2.在网络拓扑中,每个结点都通过通信线路与一个中心结点相连,这种拓扑是(B)。 A. 总线型B.星型C. 树型D. 网状型 3.在网络拓扑中,结点之间的连接没有规律,存在冗余路径,这种拓扑是(D)。 A. 总线型B.星型C. 树型D. 网状型 4.( A)是距离传输介质最近的层。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 5.当数据包从低层向高层传送时,报文首部会(B )。 A.添加B.减去C.重安排D.修改 6.当数据包从高层向低层传送时,报文首部会(A )。 A.添加B.减去C.重安排D.修改 7.在OSI 参考模型中,第2 层位于物理层和( A )之间。 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D.表示层 8.当数据从主机A 到主机B 时,A 中第3 层所添加的首部被B 中第(A)层读取。 A.3 B.2 C.1 D.4 9.物理层关心物理介质上( D)的传输。 A.程序B.对话C.协议D.比特 10.关于网络体系结构,正确的是(C )。 A.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B.相邻层实体之间通信要遵循共同的协议 C.对等层实体之间通信要遵循共同的协议 D

深入浅出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笔记:SSD硬盘(上)-如何完成性能优化的KPI?(第46讲)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19-11-28 05:22:34
一、引子 随着3D垂直封装技术和QLC技术的出现,今年的“618”,SSD硬盘的价格进一步大跳水,趁着这个机会,我把自己电脑上的仓库盘,从HDD换成了SSD硬盘。我的个人电脑彻底摆脱了机械硬盘。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互联网用户在2008年之后开始爆发性增⻓,大家在网上花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隐藏在精美App和网页之后的服务端数据请求量,呈数量级的上升。 无论是用10000转的企业级机械硬盘,还是用Short Stroking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IOPS,HDD硬盘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了。上面这些优化措施, 无非就是,把IOPS从100提升到300、500也就到头了。 于是,SSD硬盘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主流的商业应用。我们在第44讲看过,一块普通的SSD硬盘,可以轻松支撑10000乃⾄20000的IOPS。那个时候,不少互联网公司想要完成性能优化的KPI, 最后的解决放案都变成了换SSD的硬盘。如果这还不够,那就换上使用PCI Express接口的SSD。 不过,只是简单地换⼀下SSD硬盘,真的最⼤限度地⽤好了SSD硬盘吗?另外,即便现在SSD硬盘很便宜了,一部分公司的批量数据处理系统,仍然在⽤传统的机械硬盘,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么接下来这两讲,就请你和我一起来看一看, SSD硬盘的工作原理,以及怎么最大化利用SSD的工作原理,使得访问的速度最快,硬盘的使⽤寿命最长。

区块链软件公司:区块链是什么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19-11-27 21:49:42
前些年大热的各种虚拟货币,在市场上刮起一阵旋风,把一个本来不产生任何价值的东西最后估值几百亿美金。比如比特币,最开始出来的时候1美元最多可以买1300,最高时一个比特币价值10000美金,后来各国政府打击虚拟货币,又从峰值跌到5000多美金。各种虚拟货币就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应用,那么这期我们科普一下区块链究竟是什么。 用通俗的说法,区块链就好像是一个公共的记账本,加入区块链的人都有一个一样的账本,上面记录了张三有100块钱,李四50块钱、、、这些账目是公开的得到大家认可的。那么谁才有权限写入账目呢?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每个人都能写,那么会不会有人起坏心思在自己的账上记多一点呢?这个可以,但是很难,具体在后面说明。简单总结一下,区块链技术就是一个公共的记账本,每个人都是对等的,没有像中央银行一样的权威机构。 区块链是什么呢?在电脑中其实就是一个数据库,能够储存任何需要储存的信息。并且任何人都可以下载相关的软件并加入到区块链网络当中,网络中没有管理员,每个人都是对等的可以写入和读取数据。 区块链由一个个相连的区块组成,每个区块包含了区块头和区块体。其中,区块头:生成时间、实际数据(即区块体)的Hash、上一个区块的 Hash等;区块体:储存的具体数据。 Hash是对任意长度的字符串进行Hash函数运算得到一个256位二进制数,他是这个字符串的特征值,唯一且不重复。

Jmeter聚合报告、

こ雲淡風輕ζ 提交于 2019-11-27 20:38:00
Aggregate Report 是 JMeter 常用的一个 Listener,中文被翻译为“聚合报告”。今天再次有同行问到这个报 告中的各项数据表示什么意思,顺便在这里公布一下,以备大家查阅。 如果大家都是做Web应用的性能测试,例如只有一个登录的请求,那么在Aggregate Report中,会显示一 行数据,共有10个字段,含义分别如下。 Label:每个 JMeter 的 element(例如 HTTP Request)都有一个 Name 属性,这里显示的就是 Name 属性 的值 Samples:表示你这次测试中一共发出了多少个请求,如果模拟10个用户,每个用户迭代10次,那么这里 显示100 Average:平均响应时间——默认情况下是单个 Request 的平均响应时间,当使用了 Transaction Controller 时,也可以以Transaction 为单位显示平均响应时间 Median:中位数,也就是 50% 用户的响应时间 **90% Line:**90% 用户的响应时间 Min:最小响应时间 Max:最大响应时间 Error%:本次测试中出现错误的请求的数量/请求的总数 Throughput:吞吐量——默认情况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请求数(Request per Second),当使用了 Transact ion Controller 时,也可以表示类似

DNS报文格式

不羁岁月 提交于 2019-11-27 19:01:09
原文链接地址: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4875436-id-3088461.html DNS报文格式(借个图贴过来): 说明一下:并不是所有DNS报文都有以上各个部分的。图中标示的“12字节”为DNS首部,这部分肯定都会有,首部下面的是正文部分,其中查询问题部分也都会有。除此之外,回答、授权和额外信息部分是只出现在DNS应答报文中的,而这三部分又都采用资源记录(Recource Record)的相同格式,这个稍后会提到。下面逐个字段地分析DNS报文。 标识(2字节):这个字段网上的解释有点不清楚:“由客户程序设置并有服务器返回结果。”看了下实验室的程序和文档,原来这个字段可以看作是DNS报文的ID,对于相关联的请求报文和应答报文,这个字段是相同的,由此可以区分DNS应答报文是哪个请求报文的响应。 标志(2字节):这部分非常重要,需要逐比特分析。再借个图: QR(1比特):查询/响应的标志位,1为响应,0为查询。 opcode(4比特):定义查询或响应的类型(若为0则表示是标准的,若为1则是反向的,若为2则是服务器状态请求)。 AA(1比特):授权回答的标志位。该位在响应报文中有效,1表示名字服务器是权限服务器(关于权限服务器以后再讨论) TC(1比特):截断标志位。1表示响应已超过512字节并已被截断(依稀好像记得哪里提过这个截断和UDP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