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框架

移动 App 应用测试方法与思路

大城市里の小女人 提交于 2019-12-03 17:22:24
【转载】 移动 App 应用测试方法与思路 分析三种主流的移动 App 类型,并给出和普通web测试不同的地方,给出测试的思路,并给出部分场景组合。 附:安卓 App 测试常用 adb命令和 money 命令 移动端测试还是 PC 端测试,业务测试其实都属于 GUI 测试的范畴,所以基本的测试思路,比如基于页面对象封装和基于业务流程封装的思想是相通的。 三种移动端产品类型介绍 移动端应用的测试其自身特点,和其他传统测试又有一些独特的测试方法与思路。 移动端应用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大类: Web App 指的是移动端的 Web 浏览器, 其实和 PC 端的 Web 浏览器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Web 浏览器所依附的操作系统不再是 Windows 和 Linux 了,而是 iOS 和 Android 了。 Web App 采用的技术主要是,传统的HTML、JavaScript、CSS等Web技术栈,当然 现在HTML5 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WebApp所访问的页面内容都是放在服务器端的,本质上就是 Web 网页,所以天生就是跨平台的。 Native App 指的是移动端的原生应用, 对于 Android 是 apk,对于 iOS 就是 ipa。NativeApp 是一种基于手机操作系统(iOS 和 Android),并使用原生程序编写运行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Native App

Android源码分析(十七)----init.rc文件添加脚本代码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19-12-03 17:07:35
一:init.rc文件修改 开机后运行一次: chmod 777 /system/bin/bt_config.sh service bt_config /system/bin/bt_config.sh class main user root group root oneshot 开机后等待android启动完成后再运行: service bt_config /system/bin/bt_config.sh class main user root group root disabled oneshot on property:dev.bootcomplete=1 start bt_config 喜欢源码分析系列可参考其他文章: Android源码分析(一)-----如何快速掌握Android编译文件 Android源码分析(二)-----如何编译修改后的framework资源文件 Android源码分析(三)-----系统框架设计思想 Android源码分析(四)-----Android源码编译及刷机步骤 Android源码分析(五)-----如何从架构师的角度去设计Framework框架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jx646566715/p/11804119.html

Android开发者必须深入学习的10个应用开源项目

别来无恙 提交于 2019-12-03 15:44:40
Android开发又将带来新一轮热潮,很多开发者都投入到这个浪潮中去了,创造了许许多 多相当优秀的应用。其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开发者提供了应用开源项 目,贡献出他们的智 慧和创造力。 Android开发者必须深入学习的10个应用开源项目 android开发, 开源项目 Android开发又将带来新一轮热潮,很多开发者都投入到这个浪潮中去了,创造了许许多 多相当优秀的应用。其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开发者提供了应用开源项 目,贡献出他们的智 慧和创造力。学习开源代码是掌握技术的一个最佳方式。下面推荐几个应用开源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提供了优秀的创意,也可以直接掌握 Android内核的接口使用: 1.Android团队提供的示例项目 如果不是从学习Android SDK中提供的那些样例代码开始,可能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掌握在 Android这个框架上开发。由Android的核心开发团队提供了15个优秀的示例项 目,包含 了游戏、图像处理、时间显示、开始菜单快捷方式等。 地址: http://code.google.com/p/apps-for-android/ 2.Remote Droid RemoteDroid是一个Android应用,能够让用户使用自己的无线网络使用无线键盘、触摸 屏操作手机。这个项目为开发者提供了如网络连接、触 摸屏手指运动等很好的样例。 地址: http://code

Appium 环境配置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19-12-03 14:07:06
前言   Appium 作为移动端自动化测试工具在业界非常流行,特别是在当前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很多公司基于此框架来开展自动化测试。但 appium 的环境配置相对 selenium 来说复杂的多,让很多同学望而生畏。本文介绍 appium + python 基于windows 平台来搭建环境。其他平台的搭建大同小异。 环境准备 jdk1.8 node Appium android-sdk python Appium-Python-Client 一、安装 jdk,配置环境变量 1.下载地址: https://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downloads/jdk8-downloads-2133151.html 2.安装过程就不多说了,配置好环境变量后,检查是否成功: 二、安装 Appium 方法一: 1.安装 node.js, 下载地址: http://nodejs.cn/download/ 2.检查下是否安装成功 3.然后使用命令安装: npm install -g appium 方法二: 1.下载地址: http://appium.io/ 2.安装后配置环境变量:把 Appium 安装主目录 C:\Program Files\Appium 添加到系统变量 Path 3.检查下,能开启 Appium代表成功: 三、安装

The Busy Coder's Guide to Android Development 学习

北慕城南 提交于 2019-12-03 14:03:58
The Busy Coder's Guide to Android Development 是一本超过3700页的Android开发书籍,每年更新5+次,它涵盖了Android的 Studio和最新的Android的SDK。 官网地址: https://commonsware.com/ ,用户可以通过支付45刀的价格,获取本书一年的更新以及配套的服务。 因为不确定自己能否坚持下来,加上囊中羞涩也没有入手的打算。官方的版本截止今天(2016.3.22)已经迭代到7.2,目前网上流出来的版本最新的是6.4。因为我学习的就是版本就是这个。 这是本书的目录: 前言 Android关键概念 选择你的开发工具 指导#1 安装工具 Android和项目 指导#2创建一个存根项目 使用Android Studio(原文Getting Around Android Studio) Android项目内容 Gradle和Manifest的介绍 指导#3改变Manifest(和 gradle文件) 关于Resource的一些词 指导#4调整我们的资源 控件理论 Android用户界面 基础控件 调试你的应用 线性布局和盒子模型(原文LinearLayout and the Box Model) 其他常见控件和容器 指导#5 获取进展 GUI构建,继续(原文 GUI Building, Continued

Android studio 下的robotium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19-12-03 13:36:30
一、前言 Android Studio 是一个Android开发环境,基于 I ntelliJ IDEA . 类似 Eclipse ADT ,Android Studio 提供了集成的 Android 开发工具用于开发和调试。作为官方主推的开发环境和停止对其他开发IDE的支持,Android Studio将成为今后唯一的android开发环境。本文主要介绍在Android Studio环境下的 Robotium 测试框架 使用方法和持续集成。 二、在Android Studio中使用Robotium 2.1 基础环境配置 先来看一下Android Studio中的工程结构,如下图所示: Android Studio 建立的工程会自带一个测试包,如图所示,androidTest即为测试包,测试用例就放在这个包内。如果项目目录内无此测试包,也可直接在src目录下创建test/java目录。创建完成后,检查build.gradle文件查看是否加入了junit4依赖,如果没有就做加入如下配置: dependencies { compile fileTree(dir: 'libs', include: ['*.jar']) compile 'com.android.support:appcompat-v7:22.1.1' testCompile 'junit:junit:4.12' } 2

Android Graphic : apk and Skia/OpenGL|ES

只愿长相守 提交于 2019-12-03 12:27:50
Android apk 里面的画图分为2D和3D两种:2D是由 Skia 来实现的,也就是我们在框架图上看到的SGL,SGL也会调用部分 opengl 的内容来实现简单的3D效果;3D部分是由OpenGL|ES实现的,OpenGL|ES是Opengl的嵌入式版本,我们先了解一下Android apk的几种画图方式,然后再来来看一看这一整套的图形体系是怎么建立的。 首先画图都是针对提供给 应用 程序的一块内存填充 数据 , 没去研究过一个Activity是否就对应着底层的一个surface,但是应该都是对这块surface内存进行操作。因此说穿了就是我们要么调用2D 的API画图,要么调用3D的API画图,然后将画下来的图保存在这个内存中,最后这个内存里面的内容会被Opengl渲染以后变为可以在屏幕上的像素信息。 一 、Apk应用主要关心的还是这些API的使用,在Android apk里面画图有2种方式 [2D]: 1、Simple Graphics in View 就是直接使用Android已经实现的一些画图操作,比如说images,shapes,colors,pre-defined animation等等,这些简单的画图操作实际上是由skia来提供的2D图形操作。使用这些预定义好的操作,我们可以实现诸如贴一张背景图啊,画出简单的形状,实现一些简单的动画之类的操作

Android的概述

↘锁芯ラ 提交于 2019-12-03 09:35:02
既然对外号称全栈,算法,后端,大数据,AI,网页,数据库都要懂。自然,移动端也绝不例外。IOS太贵,作为穷鬼,只好学习安卓。 安卓和Linux的恩怨与区别 Android系统层面的底层是Linux,并且在中间加上了一个叫做Dalvik的Java虚拟机,从表面层看是Android运行库。每个Android应用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上,享有Dalvik虚拟机为它分配的专有实例。为了支持多个虚拟机在同一设备上高效运行,dalvik被改写过。Dalvik虚拟机执行的是Dalvik格式的可执行文件(.dex)-该格式经过优化,以将内存好用降到最低。 这是一个很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软件的做法,但是毫无疑问和linux基金会还有甲骨文产生了过节。 关于开源协议的一些问题记载在了这里。 https://blog.csdn.net/define_us/article/details/84775031 安卓和linux的正式分手是在2010年,Linux2.6.33发布并且删除了Android内核代码。 安卓内核虽然是在linux内核基础上改的,但是也有很大差别 Android Binder Android Binder是基于Openbinder框架的一个驱动,用于提供Android平台的进程间的通信(IPC)。原来的Linux系统上层应用的进程间通信主要是D-bus,采用消息总线的方式来进行IPC

Android Camera 流程学习记录(零)—— 碎碎念以及 Android 框架初识

百般思念 提交于 2019-12-03 06:09:11
碎碎念 到公司入职了快两个月了。前一个月全是在公共培训,其中有半个月还到某个子公司(手机生产工厂)去实习,体验了生产最前线人民的日常生活…… 8 月开始才正式分配到软件中心的工位上,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内部培训,培训的内容大概就是一些 Git 的使用,软件测试那边的一些知识,还有缺陷跟踪系统比如 JIRA 的使用规范等等。这里值得吐槽一下的就是这些操作性的东西居然还要背下来考试……考试完了以后,我们新来的又被放养了几天,然后才分到了具体的小组来。 而我分到了影像部,就是专门做 Android Camera 这方面项目的部门,具体的组是其中的框架组。于是从未接触 Android 方面知识的我便开始了漫长的 Android 开发学习之旅…… 根据导师所介绍,小组的主要业务关注的是 Android Camera 架构中的 Frameworks 层。其实当时我是蒙比的,因为没看过 Android 系统的结构。于是导师让我先花点时间把 Android System 架构了解了解,然后再去熟悉 Camera 的整个流程。 花了大概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我才对 Camera 的整个控制流以及数据流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由于业务上的需要,我现在所了解的主要是 Camera API 1 的主要流程,而 API 2 最近也开始扩大使用的范围了,所以在整理好 API 1 的内容后,我还会继续跟进学习并整理

跨平台编程相关技术资料及笔记.md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19-12-03 05:16:49
目录 跨平台编程技术选型 ## 需求 最终选定的技术方案:uni-app 混合或跨平台编程相关资料 ## uni-app 官网 相关资料 个人笔记 个人经验 ## taro 官网 相关资料 ## Chameleon 官网 相关资料 Weex 官网 相关资料 EROS Ui Flutter 相关资料 ## NativeScript 官网 相关资料 ## React Native 相关资料 ReactXP Xamarin Swift & Kotlin Swift & Kotlin 参考资料 Kotlin Swift j2objc 官方资料 相关资料 跨平台编程技术选型 ## 需求 主要需要跨Android,iOS平台 H5 属于中间态,可以作为降级显示方案,或者初期未集成时的快速发布方案. 各大厂家的小程序则暂不在考虑范围.毕竟是2B的产品,假如是2C的产品,则可以考虑. 最终选定的技术方案:uni-app 原因 副总决定的. 有配套开发工具,简化开发难度. 副总能看得懂,DEMO能直接运行修改. 生态环境较优 混合或跨平台编程相关资料 2017 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的优势与不足 两种类型的跨平台应用: 原生跨平台应用 混合(hybrid)HTML 5 跨平台应用 NativeScript 是由 Telerik 在 2014 年发布的 对于 B2B 解决方案和业务流程自动化项目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