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想好再转行?职业转型应该“先行动,后思考”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9:02

在北京亮马桥附近的一家咖啡店里,我约了朋友小K,想和她聊聊最近的困境。从一家咨询机构离职后,虽然有不少同类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但不论是更高的薪资还是职位,总是让我感觉“哪里不对”。

是不是应该换家公司?换个行业?或者干脆放飞自我?向小k表达了疑问后,我经历了一番暴风骤雨似的考验。

“跳槽穷半年,转行穷三年。你已经赚够钱了吗?”

“你想清楚转行做什么了吗?要知道,喜欢花并不代表你会种。”

“梦想很重要,但面包同样很重要,因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一家同行业的公司给你两到三倍的薪水,你真的不会心动吗?”

“不如请假在家好好想想,你到底是谁,到底想做什么。”

没等我从晕眩中回过神来,小K又砸下了一记重锤:“进入新的行业需要相关经验。没有经验根本不会有机会。这就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你准备怎么解决?”

好吧,这真的挺难的。但转行绝对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想法,而是职场人普遍面临的难题,以往也并非没人成功过。那些转行成功的前辈们,都曾遇到过灵魂暴击:我是谁?我究竟想做什么?我怎样才能成功转行?

有些人希望通过“内省”发现自我,从而找到自己人生真正的目标,但结果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找到答案,还可能陷入无穷无尽的迷思。也有很多人毅然从“安全区”中跳出来,但结果非常惨烈:生活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回到原来的老路,或者更糟糕。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听天由命,任由不可控因素主导。“一位渴望改变,行动却依旧如故的人与一位敢想敢做,重新寻找自我实现的人之间是有区别的,而且这种区别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埃米尼亚・伊巴拉称,她通过研究对传统转行路径提出了质疑,并探索职业转型的新路径。

伊瓦拉博士曾在哈佛商学院任教13年,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50位管理思想家之一"。2003年,哈佛商学院出版了她关于职业生涯转变研究的专著――《转行: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

在研究中,伊瓦拉跟踪研究了39人,这批人的年龄介于32岁到51岁之间,平均年龄41岁,65%的参与者为男性,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这些研究对象,都属于典型的职业生涯中期人士。在两三年的时间中,伊瓦拉对他们平均进行了三次开放式访谈。其中,多数人属于两类:互联网行业创业者与投资银行、法律等专业人士。所有的受访者都有大学学历,74%拥有硕士学位。

通过研究,伊瓦拉明确提出,转行不只是换个工作那么简单,而是关乎自我的重塑。比起通过“想好目标实施计划”的传统路径,“先行动”或许才能真正找到更好的职业规划。

伊瓦拉认为,职业身份有两种观点对比――“真正的自我”和“可能的自我”。一味追求“真正的自我”,我们可能陷入灾难性的结果――没有结果。所以,转行也应该采取敏捷战略,放弃寻找那所谓"真实的自我",努力去发现"可能的自我”,勇敢迈出试错的第一步,将各种不明确的可能性转化为具体的、能够评估的选择。

“重要的不是换工作或换公司,而是改变一直以来影响我们职业生涯的、过时的固有观念以及决策方式。”伊瓦拉在书中写道。

在如今加倍复杂的商业环境中,这句话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你还等什么?

转自:程序员生活网

文章来源: https://blog.csdn.net/okmjsayu/article/details/96500929
标签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