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区块链引发的密码技术讨论(三)一些数学问题
第三章 一些数学问题 在上一章复习了计算机基础中的编码和进制问题后,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密码技术中的数学。数学博大精深,本文作者水平有限,没有什么循序渐进的知识逻辑可言,只是零散地介绍一些现代密码技术常用的数学概念,且都是点到即止,尽量能够让你阅读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人而异,可能有趣,也可能烧脑。 3.1 质数 又称素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叫做质数;否则称为合数。如: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3.2 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倍数,这些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除0以外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约数: 也称最大公约数、最大公因子,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3.3 互质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整数,叫做互质整数。若N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则称这N个整数互质。 例如: 8,10的最大公因数是2,不是1,因此不是整数互质。 7,11,13的最大公因数是1,因此这是整数互质。 5和5不互质,因为5和5的公因数有1、5。 1和任何数都成倍数关系,但和任何数都互质。 3.4 mod运算 mod运算,叫模运算,即求余运算,是在整数运算中求一个整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