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层

DDD领域驱动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南楼画角 提交于 2019-12-02 11:22:59
原文地址: https://www.cnblogs.com/netfocus/archive/2011/10/10/2204949.html 领域驱动设计之领域模型 加一个导航,关于如何设计聚合的详细思考,见 这篇 文章。 2004年Eric Evans 发表Domain-Driven Design –Tackling Complexity in the Heart of Software (领域驱动设计),简称Evans DDD。领域驱动设计分为两个阶段: 以一种领域专家、设计人员、开发人员都能理解的通用语言作为相互交流的工具,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领域概念,然后将这些概念设计成一个领域模型; 由领域模型驱动软件设计,用代码来实现该领域模型; 由此可见,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是建立正确的领域模型。 为什么建立一个领域模型是重要的 领域驱动设计告诉我们,在通过软件实现一个业务系统时,建立一个领域模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为领域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领域模型是对具有某个边界的领域的一个抽象,反映了领域内用户业务需求的本质;领域模型是有边界的,只反应了我们在领域内所关注的部分; 领域模型只反映业务,和任何技术实现无关;领域模型不仅能反映领域中的一些实体概念,如货物,书本,应聘记录,地址,等;还能反映领域中的一些过程概念,如资金转账,等; 领域模型确保了我们的软件的业务逻辑都在一个模型中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应用层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19-12-02 10:51:06
10.应用层 注:通过服务来理解网络中应用层的运作方式 注:因为被动模式下,服务端在范围内的端口进行等待客户端来指定端口号来被动连接。这使得防火墙需要打开相应的端口才行,只打开默认的20和21端口是不行的。 邮件发送过程: 来源: https://blog.csdn.net/u011304490/article/details/102753604

计算机网络之应用层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19-12-02 02:06:14
前言 DNS: 解析域名成ip地址 域名: 全球唯一 顶级域名:com,edu,net,cn,org,gov 二级域名:需要申请 三级域名 www mail ftp,跟不同服务相关的。 域名解析: 分布式查询技术 DNS服务器: 节省域名解析的流量 DHCP: 动态主机配置 ftp: 文件传输协议 hh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web代理服务器 节省内网访问Internet带宽 通过web代理绕过防火墙 发送数据与接收数据 将一个网段划分为多个网段 合并网段 DHCP服务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负责给互联网上的计算机提供动态的IP地址。 连接到因特网的计算机都需要配置以下几个项目: (1) IP 地址 (2) 子网掩码 (3) 默认路由器的 IP 地址即网关 (4) 域名服务器的 IP 地址 IP地址获取方式有两种: 一种静态IP,一种动态IP。 静态IP是人工自己指定的,一般公司自己组建的局域网、学校机房的固定的计算机、机房服务器、互联网上的大型服务器, 凡是位置固定不动的,都用静态IP地址。 动态IP地址是用DHCP服务器来分配的地址,适用于计算机位置不固定、家庭拨号上网等情况。可以避免产生IP地址冲突。 DHCP客户端请求IP地址的过程(逆arp协议): 需要地址的客户机先在网上发广播包请求地址,DHCP服务器收到广播包后在自己的地址池里选一个地址

OSI七层模型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19-11-30 18:10:19
OSI七层模型介绍 : OSI参考模型其实就是讨论通信问题,所不同其针对的是计算机通过网线或无线网去通信。为了容易理解,首先用一个例子来形容: 我写一封信给朋友,首先,是我写信,讲往事如风,说我们两个人之间的老故事,这些东西只要我两之间懂就OK了。好写完后,我就寄信去了。。具体的寄信跑腿等工作,则属于下一层了。那么下一层是谁呢?对,邮政局。邮政局把信纸装进固定格式的信封中,信封上有固定格式的要求。那么邮政局不需要知道信到底写了什么,他们不关心,只管捯饬信封就可以,让对方拿到信封后知道那是给我朋友的就OK了。好,这个层次结束。。那么是不是没其他层次了呢??错,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最底层。邮递员层。。他们负责跑腿,例如骑马,骑车或者开火车开飞机,随便,反正是具体的跑腿工作。。。好,回过头来看,写一封信进行通信,分了三个层次:我和朋友,属于用户层,负责信内容的书写和阅读;邮政局,属于类似于OSI的运输层,负责信封的格式书写和阅读。。邮递员,最底层,类似于OSI的物理层,负责具体的传输方式。 好,回到OSI,这个以计算机为原始设备的通信模型,考虑的要复杂一些而已,分成了7个层次。最底层,物理层:负责具体的传输媒介以及其对应的传输方式,解决的问题是实现比特流的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相邻两个节点间比特流的识别,即以字节为单位去找出“每页信纸”。网络层:实现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间的连通和数据转发。

osi七层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19-11-30 17:57:16
一、OSI参考模型 1、OSI的来源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2、OSI七层模型的划分 OSI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即ISO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如下图。 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无关。 3、各层功能定义 这里我们只对OSI各层进行功能上的大概阐述,不详细深究,因为每一层实际都是一个复杂的层。后面我也会根据个人方向展开部分层的深入学习。这里我们就大概了解一下。我们从最顶层——应用层 开始介绍。 整个过程以公司A和公司B的一次商业报价单发送为例子进行讲解。 <1> 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我们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第二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应用层协议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19-11-30 06:20:32
姓名:江磊 学号:201821121059 班级:计算1812 目录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实验报告 3.1 DNS 3.2 FTP 3.3 DHCP 3.4 smtp和pop3 3.5 其他应用层协议 (不作要求,但属于加分项) 1 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Packet Tracer工具。分析抓到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包,深入理解应用层协议,包括语法、语义、时序。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抓取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包并分析,协议包含DNS、FTP, DHCP, stmp, pop3。步骤包含: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抓包 分析数据包 3. 实验报告 在写报告之前,先仔细阅读: 将作业提交到班级博客的一些注意事项 。 (1)在博文开头给出你的个人信息 姓名 学号 班级 (2)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左侧为PC-PT客户端,右侧Server-PT服务器端 3.1 DNS (3)配置参数 客户端的IP地址(xx.xx.xx.xx), 后两位必须是你学号的尾数 (如201821021079,IP地址后两位为79)。 1.客户端地址(192.168.1.59) 2.服务器地址(192.168.1.58) 3.新建DNS域名 4 . 设置pc0中的DNS服务 (4)抓包并分析抓到的数据包 请求报文: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请求域名为lei.jiang

第二次作业:对应用层协议的接触与分析

﹥>﹥吖頭↗ 提交于 2019-11-30 04:52:08
摘要: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应用层协议 0 个人信息 姓名:周圣博 学号:201821121117 班级:计算1814 1 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Packet Tracer工具。分析抓到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包,深入理解应用层协议,包括语法、语义、时序。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抓取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包并分析,协议包含DNS、FTP, DHCP, stmp, pop3。步骤包含: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抓包 分析数据包 3. 实验报告 (1)网络拓扑结构: 如图: 左侧的一台为pc机即客户端,右侧的一台为服务器;以下各种应用层协议的运用都采用此网络拓扑结构。 3.1 DNS (1)配置参数: 客户端的ip地址为:(192.168.1.117),DNS Server为:(192.168.1.118),服务器的ip地址为(192.168.1.118),将服务器的DNS Service状态改为On;同时进行以下配置:Add一个名字为shengbo.zhou,地址为192.168.1.118的DNS。 (2)抓包并分析抓到的数据包: 在pc端访问shengbo.zhou进行抓包,结果如下: 第一个数据为请求报文,后面两个属于响应报文。 抓包数据如下: 分析:这是pc对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报文,访问的DNS域名为shengbo.zhou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传输基本单位、设备、协议以及地址表达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19-11-29 23:36:49
名称 传输基本单位 设备 协议 地址表达 应用层 数据 应用程序 HTTP、SMTP、POP3、TELNET、SNMP、FTP、DHCP、TFTP、 域名地址 传输层 数据段 进程、端口 TCP、UDP 进程的端口号 网络层 数据包 路由器、防火墙 IP、ICMP、IGMP、ARP、RIP、OSPF IP地址 数据链路层 帧 网卡、网桥、交换机 802.3、802.11、HDLC、PPP MAC地址 物理层 比特 集成器、中继器、网线 v.24、v.35、RS232、RS485 注: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POP3:邮局协议 TELNET:远程登陆服务的标准协议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FTP:文本传输协议 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TCP:传输控制协议 UDP:用户数据包协议 ICMP:控制报文协议 IGMP:网络组管理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RIP:路由信息协议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内部网关协议 802.3:以太网协议 802.11:无线局域网络制定的标准 HDLC:高级数据链路封装协议 PPP:点到点协议 v.24、v.35、RS232、RS485:定义物理层的接线标准。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Hero-Bin/p/11539647.html

对TCP/IP网络协议的深入浅出归纳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1-29 22:17:12
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开发,涉及到网络编程,开发 过程比较顺利,但任务完成后始终觉得有一些疑惑。主要是因为对网络协议不太熟悉,对一些概念也没弄清楚。后来 我花了一些时间去了解这些网络协议,现在对TCP/IP网络协议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里总结出来,可以梳理一下我对网络协议的理解,加深印象. 话说两台电脑要通讯就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就好比两个人要沟通就必须使用共同的语言一样。一个只懂英语的人,和一个只懂中文的人由于没有共同的语言(规则)就没办法沟通。两台电脑之间进行通讯所共同遵守的规则,就是网络协议。 那么谁来制定这个网络协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网络协议的基 本框架,被称为OSI模型。要制定通讯规则,内容会很多,比如要考虑A电脑如何找到B电脑,A电脑在发送信息 给B电脑时是否需要B电脑进行反馈,A电脑传送给B电脑的数据的格式又是怎样的?内容太多太杂,所以OSI模型将这些通讯标准进行层次划分,每一层次解决 一个类别的问题,这样就使得标准的制定没那么复杂。OSI模型制定的七层标准模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 层。 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这样一个网络协议的模型,但是实际上互联网通讯使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网络协议。 TCP/IP 是一个协议族,也是按照层次划分。共四层:应用层,传输层,互连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那么TCP

TCP/IP网络协议的通俗理解,socket,http,soap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19-11-29 21:45:20
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开发,涉及到网络编程,开发过程比较顺利,但任务完成后始终觉得有一些疑惑。主要是因为对网络协议不太熟悉,对一些概念也没弄清楚。后来我花了一些时间去了解这些网络协议,现在对TCP/IP网络协议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里总结出来,可以梳理一下我对网络协议的理解,加深印象. 话说两台电脑要通讯就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就好比两个人要沟通就必须使用共同的语言一样。一个只懂英语的人,和一个只懂中文的人由于没有共同的语言(规则)就没办法沟通。两台电脑之间进行通讯所共同遵守的规则,就是网络协议。 那么谁来制定这个网络协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网络协议的基本框架,被称为OSI模型。要制定通讯规则,内容会很多,比如要考虑A电脑如何找到B电脑,A电脑在发送信息给B电脑时是否需要B电脑进行反馈,A电脑传送给B电脑的数据的格式又是怎样的?内容太多太杂,所以OSI模型将这些通讯标准进行层次划分,每一层次解决一个类别的问题,这样就使得标准的制定没那么复杂。OSI模型制定的七层标准模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这样一个网络协议的模型,但是实际上互联网通讯使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网络协议。 TCP/IP 是一个协议族,也是按照层次划分。共四层:应用层,传输层,互连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那么T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