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层

五层因特网协议栈的简要介绍和分组名称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19-12-05 15:39:08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学习笔记 网络安全萌新从头开始学习计算机网络 因特网的协议栈由5个层次组成 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层 运输层 应用层 应用层 应用层是网络应用程序及它们的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它包括许多协议,例如HTTP、SMTP和FTP等。 应用层协议分布在多个端的系统上,一个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使用协议与另一个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交换信息的分组。 应用层的信息分组称为 报文(message) 运输层 因特网的运输层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因特网中有两个运输协议,即TCP和UDP,两个都可以运输应用层报文。 TCP是面向连接的,这种服务包括了应用层报文向目的地的确保传递和流量控制,TCP也将长报文划分为短报文,并提供拥塞控制机制,因此当网络拥塞时,源地址会抑制其传输速率。 UDP协议提供无连接服务,这是一种不提供不必要服务的服务,没有可靠性,没有流量控制,也没有拥塞控制。 运输层分组称为 报文段(segment) 网络层 网络层的分组称为 数据报(datagram) 因特网的网络层把数据包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在一台源主机中的因特网运输层协议向网络层递交运输层报文段和目的地址。 网络层中包括IP协议,该协议定义了数据包中的各个字段以及端系统和路由器如何作用于这些字段。 链路层 因特网的网络层通过源和目的地之间的一系列路由器路由数据包

应用层协议原理(一)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19-12-04 21:19:33
目录 应用层协议原理(一) 1. 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不同于网络体系结构 两种主流应用体系结构 2. 进程通信 客户和服务器进程 进程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 进程寻址 应用层协议原理(一) 分层体系结构的优点可以很好地在这里体现,应用层应用程序的开发不需要关心网络核心设备上运行的要求,因为网络核心设备只能对网络层及以下起作用,够不到应用层。 1. 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不同于网络体系结构 1.对于研发者来说,网络体系结构是固定的,其提供的服务集合能为之所用。 2.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就是研发者设计的,规定如何在各种端系统上组织该应用程序。 两种主流应用体系结构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服务器 具有固定周知的地址 ,且总时打开。 客户之间不直接通信,客户只通过服务器的 IP地址 与服务器通信。 解决一服务器对多用户的问题 :配备大量的数据中心,创建强大的虚拟服务器。 例如:Web,FTP,telnet,电子邮件等等。 P2P体系结构 不通过专门的服务器,是 对等方和对等方之间的通信 。 应用程序对位于数据中心的专用服务器又很小的依赖,甚至没有。 例如许多流量密集型应用:共享文件(Bit Torrent、对等方协助下载加速器(迅雷)等。 当然还有混合的,比如许多即时讯息应用 服务器跟踪用户的IP地址--->L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报文在主机之间直接发送---

TCP/IP网络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19-12-04 19:03:39
1、 简述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 一、OSI参考模型 今天我们先学习一下以太网最基本也是重要的知识——OSI参考模型。 1、OSI的来源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2、OSI七层模型的划分 OSI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即ISO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如下图。 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无关。 3、各层功能定义 这里我们只对OSI各层进行功能上的大概阐述,不详细深究,因为每一层实际都是一个复杂的层。后面我也会根据个人方向展开部分层的深入学习。这里我们就大概了解一下。我们从最顶层——应用层 开始介绍。 整个过程以公司A和公司B的一次商业报价单发送为例子进行讲解。 <1> 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

面试 网络编程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19-12-04 16:04:37
就是用来实现网络互连的不同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 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利用计算机可以和亲朋好友网上聊天,也可以玩网游、发邮件等等,这些功能实现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这必须依靠编写网络程序来实现。 下面,我们将教大家如何编写网络程序。 在学习编程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关于网络通信的一些概念。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从其中我们可以提取到以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a) 计算机硬件 : 计算机 (大中小型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等)、 外部设备 (路由器、交换机等)、 通信线路 (双绞线、光纤等)。 b) 计算机软件 : 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 Server/Advance Server、Unix、Linux等)、 网络管理软件 (WorkWin、SugarNMS等)、 网络通信协议 (如TCP/UDP协议)。 3. 计算机网络的多台计算机是具有独立功能的 ,而不是脱离网络就无法存在的。 2、什么是网络通信协议?

计算机网络-应用层 知识点

送分小仙女□ 提交于 2019-12-04 06:35:55
1,不同的网络应用的应用进程之间,需要有不同的通信规则,因此需要有 应用层协议,每个应用层协议都是为了解决某一类应用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又必须通过位于不同主机的多个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来完成。 应用层的具体内容就是精确定义这些通信规则,具体来说,就是定义:应用进程的报文类型,如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各种报文 的语法,如报文中的各个字段及其详细描述;字段的语义,即包含在字段中的信息的含义;进程何时,如何发送报文,以及对报文进行响应的规则。 2,互联网公共领域饿标准应用的应用层协议是由RFC文档定义的,如HTTP由RFC 7230定义 3,应用层的许多协议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方式,两者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4,域名系统DNS是互联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于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成IP地址 5,IP地址的长度是固定的32位(IPv6是固定的128位),而域名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机器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6,互联网的规模过大,只使用一个域名服务器肯定会因过负荷而无法工作,而一旦域名服务器出现故障,整个互联网就会瘫痪,因此采用层次树状结构的命名方法,并使用分布式的域名系统DNS,互联网标准是RFC 1034,1035 7,DNS被设计成一个联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DNS使大多数名字在本地解析,仅少量解析需要在互联网上通信

网络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ぃ、小莉子 提交于 2019-12-04 00:50:37
1.什么是网络 网络就是把不同地理位置的终端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及通信 2.网络的发展阶段 1.远程练级系统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订票系统。 2.分组交换网络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阿帕网)。 3.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 1984年,ISO正式颁布了一个称为“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模型)的国际标准ISO7498。 在开放式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都遵循着共同认可的国际标准(OSI七层网络参考模型),从而可以保证不同厂商的网络产品可以在同一网络中顺利地进行通信。 4.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由于局域网技术发展越趋成熟,出现了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智能网络等

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03 17:06:12
一、 OSI 参考模型 1 、 OSI 的来源 OSI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 OSI 参考模型,是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 1985 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 ISO 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 OSI 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2 、 OSI 七层模型的划分 OSI 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即 ISO 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如下图。 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 OSI 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无关。 3 、各层功能定义 这里我们只对 OSI 各层进行功能上的大概阐述,不详细深究,因为每一层实际都是一个复杂的层。后面我也会根据个人方向展开部分层的深入学习。这里我们就大概了解一下。我们从最顶层 —— 应用层 开始介绍。 整个过程以公司 A 和公司 B 的一次商业报价单发送为例子进行讲解。 <1> 应用层 OSI 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ABP步骤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19-12-03 16:52:41
1.修改MyFirstProject.Web.Host和MyFirstProject.Web.Mvc类库的appsettings.json文件,是连接数据库的 2.在领域层新建实体 3.在基础层把实体加进DBContext 4.数据迁移,选择MyFirstProject.EntityFrameworkCore执行Update-Database更新数据库,最好先Add-Migration "随便起的记录更新的名字" 5.应用层,写DTO和用接口写的业务逻辑。运行后MyFirstProject.Web.Host会自动根据这接口自动生成API 6.应用层MyFirstProject.Web.Mvc,注意它的ViewModel可以写逻辑,不仅仅是属性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fzqm-lwz/p/11803388.html

网络传输(四层和七层定义)

馋奶兔 提交于 2019-12-03 05:24:27
一、四层协议定义如下: 第四层,应用层: 应用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和表达层。 因特网的应用层协议包括Finger、Whois、FTP(文件传输协议)、Gopher、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Telent(远程终端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IRC(因特网中继会话)、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等 第三层,传输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它提供两种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其中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可靠的数据流运输服务,UDP协议(Use Datagram Protocol)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服务。 第二层,网络层: 网络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网络层。负责数据的包装、寻址和路由。同时还包含网间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用来提供网络诊断信息。 协议:本层包含IP协议、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ICMP协议。 第一层,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协作IP数据在已有网络介质上传输的协议。 协议:ARP,RARP 二、七层协议定义如下: ┌───────┐   │ 应用层 │←第七层   ├───────┤   │ 表示层 │   ├───────┤   │ 会话层

简述TCP/IP参考模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6:01
目前使用的互联网大都是基于TCP/IP协议栈的,TCP/IP参考模型包含四层结构: 1.接入层:对应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它实现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技术细节,也成为承载层; 2.网络层:对应于OSI的网络层,它提供了端到端的可达性、最佳路径的选择及数据的转发; 3.传输层:对应于OSI的传输层,它负责传输可靠性的保证,包含TCP协议和UDP协议。 4.应用层:对应于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主要是应用层面的协议栈。 文章来源: 简述TCP/IP参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