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类型

Linux基础(四)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20-02-07 07:44:46
一、系统监控 1.用top命令实时监测CPU、内存、硬盘状态 效果类似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默认每5秒刷新一下屏幕上的显示结果。 [root@localhost /]# top top - 17:39:47 up 45 min, 2 users, load average: 0.07, 0.05, 0.05 Tasks: 175 total, 3 running, 172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14.0 us, 2.7 sy, 0.0 ni, 82.9 id, 0.0 wa, 0.0 hi, 0.3 si, 0.0 st KiB Mem : 1875716 total, 883260 free, 511916 used, 480540 buff/cache KiB Swap: 2097148 total, 2097148 free, 0 used. 1160536 avail Mem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2930 root 20 0 1491516 179012 49708 S 9.6 9.5 0:38.08 gnome-shell 1308 root 20 0 221852 29924 10696 R 5.0 1.6 0:12.65

硬盘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20-01-31 03:37:29
硬盘介绍 一、硬盘分为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 机械硬盘组成 机械硬盘基本知识(磁头、磁道、扇区、柱面) 1.盘片 2.扇区 和 磁道 3.磁头 和 柱面 磁盘容量计算 磁盘读取响应时间 块/簇 page 扇区、块/簇、page的关系 二、硬盘的接口 查看自己电脑的硬盘接口 一、硬盘分为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 Hard Disk Drive:是传统的盘片+磁头的工作原理,数据都是存储在盘片上面,磁头在盘片上面“做运动”来读取和处理数据信息。 Solid State Disk: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存储介质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种是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 SSHD是混合硬盘,说白了就是HDD+SSD=SSHD,SSHD硬盘主体是机械硬盘,但是盘体上自带闪存模块,此闪存模块负责的工作是数据的运算处理和数据的传输,这混合硬盘上面配备的闪存模块我们也可以理解为SSD固态硬盘,只是这SSD固态硬盘的容量不大,一般混合硬盘里面的SSD是用来启动操作系统的,混合硬盘里面的SSD模块是存储系统缓存文件的。 机械硬盘组成 机械硬盘基本知识(磁头、磁道、扇区、柱面) 1.盘片 硬盘中一般会有多个盘片组成,每个盘片包含两个面,每个盘面都对应地有一个读/写磁头

Redis持久化方案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20-01-30 00:08:43
1 Redis 持久化方案 Redis 是一个 内存 数据库,为了保证数据的持久性,它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方案 : l RDB 方式(默认) l AOF 方式 1.1 RDB 方式 1.1.1 介绍 l RDB 是 Redis 默认 采用的持久化方式。 l RDB 方式是通过 快照 ( snapshotting )完成的,当 符合一定条件 时 Redis 会自动将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快照并持久化到硬盘。 l Redis 会在 指定的情况 下触发快照 1. 符合自定义配置的快照规则 2. 执行 save 或者 bgsave 命令 3. 执行 flushall 命令 4. 执行主从复制操作 l 在 redis.conf 中设置自定义快照规则 1. RDB 持久化条件 格式: save <seconds> <changes> 示例: save 900 1 : 表示 15 分钟( 900 秒钟)内 至少 1 个键被更改则进行快照。 save 300 10 : 表示 5 分钟( 300 秒)内至少 10 个键被更改则进行快照。 save 60 10000 :表示 1 分钟内至少 10000 个键被更改则进行快照。 可以配置多个条件(每行配置一个条件),每个条件之间是 “ 或 ” 的关系。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2. 配置 dir 指定 rdb

Linux磁盘管理精讲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20-01-29 22:09:51
博文目录 一、磁盘基础 1、磁盘结构 二、磁盘分区表示 1、磁盘分区结构 2、文件系统类型 三、规划硬盘分区 1、检测并确认新硬盘 2、规划硬盘中的分区 一、磁盘基础 1、磁盘结构 硬盘存储容量=磁头数x磁道(柱面)数x每道扇区数x每扇区字节数 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 1)硬盘的物理结构 盘片:硬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2面;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2)硬盘的数据结构 扇区:盘片被分为多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区存放512字节的数据; 磁道: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 柱面: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 3)磁盘接口类型 IDE(并口):基本上已经淘汰; SATA(串口):速度快,纠错能力强,目前主流接口,应用广泛; SCSI:转速快,CPU占用资源低,支持热插拔; 4)MBR主引导记录 MBR(Master Boot Record)位于硬盘第一个物理扇区处;MBR中包含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和硬盘分区表;分区表有4个分区记录区,每个分区记录区占16个字节。 二、磁盘分区表示 Linux中将硬盘、分区等设备均表示为文件。 IDE:/dev/hda5,硬盘的顺序号用a~z表示,分区的顺序号用数字表示,1~4表示为主分区,5以后表示为逻辑分区,计算机总共两块IDE接口磁盘。 SATA,SCSI:/dev/sdb2,计算机总共三块SATA或者SCSI接口的硬盘。 应用举例如下

Linux磁盘分区与挂载

|▌冷眼眸甩不掉的悲伤 提交于 2020-01-26 03:01:26
多年以前学习过windows系统的磁盘分区,划分为D,E,F盘并给每个盘重命名,C盘默认为系统盘,如果以后重装系统,C盘的文件会重置,而其他盘的文件不受任何影响。其实Linux系统也是一样的,磁盘分区有助于更好的管理硬盘上的系统和文件,如果一个分区出现损坏,受影响的是损坏的分区而不是整个硬盘。 以前都是在别人配置好的系统上做事情,现在有机会自己从0配置环境,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Linux系统上,如何挂载8T的硬盘 目录 1 Linux系统上,如何挂载8T的硬盘? 2 硬盘操作的查看类命令 3 磁盘分区与挂载 4 致谢 1 Linux系统上,如何挂载8T的硬盘? 答案是,磁盘分区(使用分区命令parted)->格式化->挂载(mount命令)。 2 硬盘操作的查看类命令 sudo fdisk -l # 查看磁盘分区情况 如下图 上图中,Disk /dev/sda表示硬盘/dev/sda,该硬盘有3个分区,Start表示磁盘分区起始点,End表示磁盘分区的结束点,Size表示该分区的大小。如果不存在红线处的信息,说明该硬盘尚未分区。 df -h # 查看大小,使用情况,以及挂载在哪个目录下 df -T # 查看格式类型,使用情况,以及挂载目录 ps.一个目录只能挂载一块硬盘 3 磁盘分区与挂载 假定/dev/sdb 硬盘尚未挂载,硬盘大小8T, 磁盘分区命令有 parted

linux 虚拟机添加硬盘设备

我的未来我决定 提交于 2020-01-25 22:05:22
step 1 新增一块硬件设备 step 2 选择虚拟硬盘类型 step 3 创建新虚拟磁盘 step 4 设置磁盘大小 step 5 设置磁盘文件名和保存位置 step 6 保存添加的设备信息 step 7 开启虚拟机 查看添加的硬盘设备 之前安装oracle 12c 时 提示硬盘空间不够,需要添加硬盘,步骤如下: 首先需要在虚拟机中模拟添加入一块新的硬盘存储设备,然后再进行分区、格式化、挂载等操作,最后通过检查系统的挂载状态并真实地使用硬盘来验证硬盘设备是否成功添加。 step 1 新增一块硬件设备 首先把虚拟机系统关机,稍等几分钟会自动返回到虚拟机管理主界面,然后单击“编辑虚拟机设置”选项,在弹出的界面中单击“添加”按钮,新增一块硬件设备 step 2 选择虚拟硬盘类型 选择虚拟硬盘的类型为SCSI(默认推荐),并单击“下一步”按钮,这样虚拟机中的设备名称过一会儿后应该为/dev/sdb step 3 创建新虚拟磁盘 选中“创建新虚拟磁盘”单选按钮,再次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所示 step 4 设置磁盘大小 将“最大磁盘大小”设置为默认的20GB。这个数值是限制这台虚拟机所使用的最大硬盘空间,而不是立即将其填满,因此默认20GB就很合适了。单击“下一步”按钮 step 5 设置磁盘文件名和保存位置 设置磁盘文件的文件名和保存位置(这里采用默认设置即可,无需修改),直接单击

Linux就该这么学06学习笔记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20-01-25 14:20:31
参考链接: https://www.linuxprobe.com/chapter-06.html 1.一切从“/”开始 Linux 系统中的一切文件都是从“根(/)”目录开始的,并按照文件系统层次化标准(FHS)采用树形结构来存放文件,以及定义了常见目录的用途。另外,Linux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名称是严格区分大小写的。例如,root、rOOt、Root、rooT均代表不同的目录,并且文件名称中不得包含斜杠(/) 目录名称 应放置文件的内容 /boot 开机所需文件—内核、开机菜单以及所需配置文件等 /dev 以文件形式存放任何设备与接口 /etc 配置文件 /home 用户主目录 /bin 存放单用户模式下还可以操作的 命令 /lib 开机时用到的函数库,以及/bin与/sbin下面的命令要调用的函数 /sbin 开机过程中需要的命令 /media 用于挂载设备文件的目录 /opt 放置第三方的软件 /root 系统管理员的家目录 /srv 一些网络服务的数据文件目录 /tmp 任何人均可使用的“共享”临时目录 /proc 虚拟文件系统,例如系统内核、进程、外部设备及网络状态等 /usr/local 用户自行安装的软件 /usr/sbin Linux系统开机时不会使用到的软件/命令/ 脚本 /usr/share 帮助与说明文件,也可放置共享文件 /var 主要存放经常变化的文件

按照这位大神的一步一步来的, 灰常成功.

蹲街弑〆低调 提交于 2020-01-24 19:17:44
目录: 查看centos7系统挂载点信息 扩展VMWare-centos7硬盘空间 对新增加的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 添加新LVM到已有的LVM组,实现扩容 1、 查看centos7系统挂载点信息 df -h查看挂载点信息 2、扩展VMWare-centos7硬盘空间 关闭Vmware的centos7系统,才能在VMWare菜单中设置需要增加到的磁盘大小 如果这个选项是灰色的,说明此虚拟机建有快照,把快照全部删除再试试! 3、对新增加的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 我们增加了空间的硬盘是 /dev/sda 分区: [root@localhost]# fdisk /dev/sda     p       查看已分区数量(我看到有两个 /dev/sda1 /dev/sda2) n       新增加一个分区 p       分区类型我们选择为主分区        分区号输入3(因为1,2已经用过了,sda1是分区1,sda2是分区2,sda3分区3) 回车      默认(起始扇区) 回车      默认(结束扇区) t        修改分区类型        选分区3 8e       修改为LVM(8e就是LVM) w       写分区表 q       完成,退出fdisk命令 使用partprobe命令 或者重启机器 格式化分区3命令: mkfs.ext3 /dev/sda3 4

块存储,文件存储及对象存储 比较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20-01-23 07:05:35
本质是一样的,底层都是块存储,只是在对外接口上表现不一致,分别应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 通常来讲,磁盘阵列都是基于Block块的存储,而所有的NAS产品都是文件级存储。 一. 块存储:DAS,SAN 块存储主要是将裸磁盘空间整个映射给主机使用的,就是说例如磁盘阵列里面有5块硬盘(为方便说明,假设每个硬盘1G),然后可以通过划逻辑盘、做Raid、或者LVM(逻辑卷)等种种方式逻辑划分出N个逻辑的硬盘。 架构: 1. DAS(Direct Attach Storage): 是直接连接于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存储方式,每台服务器有独立的存储设备,每台主机服务器的存储设备无法互通,需要跨主机存取资料室,必须经过相对复杂的设定,若主机分属不同的操作系统,则更复杂。 应用:单一网络环境下且数据交换量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环境,技术实现较早。 2. SAN(Storage Area Network): 是一种高速(光纤)网络联接专业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存储方式,此系统会位于主机群的后端,它使用高速I/O联接方式,如:SCSI,ESCON及Fibre-Channels.特点是,代价高、性能好。但是由于SAN系统的价格较高,且可扩展性较差,已不能满足成千上万个CPU规模的系统。 应用:对网速要求高、对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对数据共享的性能要求高的应用环境中。 典型设备: 磁盘阵列,硬盘,虚拟硬盘 使用角度:

linux centos7分区

瘦欲@ 提交于 2020-01-22 19:24:11
哈喽! 我今天来分享一下Linux的分区,本次我使用的是LinuxCentos7版本为例,使用虚拟机,命令是fdisk Linux分区有4个主分区及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首先给虚拟机添加8G硬盘(硬盘用给分区做实验)硬盘大小可以根据你的需求,我这里是实验。 使用命令fdisk -l查看系统硬盘及分区。 1表示我的第一块硬盘系统盘,2表示我的第二块硬盘(刚刚添加的8G硬盘)。 使用fdisk /dev/sdb命令进行分区 注意:我这里的sdb是第二块硬盘,sda表示第一块硬盘,Linux 硬盘表示法 sda.b.c...... 命令回车后可以看到有帮助命令 这里我们输入m命令可以看到以下命令,我全部翻译出来了。 这里我们先用p命令查看磁盘的分区情况,可以看到此时没任何分区。 接下来我们进行分区操作,先分一个主分区。 n命令开始分区,可以看到有p和e命令,这里的p命令是主分区e命令是扩展分区。+2G是分区的大小,我这里分了2个G。 接下来我们在使用p命令查看分区情况,可以看到此时有一个分区。 接下来我们分一个扩展分区,输入命令n ,这里我们选择e命令流程和上面一样,我这里是+3G。使用p命令查看此时的分区情况,这时我们这里有2个分区。 注意;扩展分区不能使用,要分区为逻辑分区,我们继续n命令,我们看到这里变了此时是p和l命令,(分区流程和上面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