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存储

深入浅出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笔记:机械硬盘-Google早期用过的“黑科技(第45讲)

蓝咒 提交于 2019-11-27 13:26:32
在1991年,我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很多计算机还没有硬盘。整个操作系统都安装在5⼨或者3.5寸的软盘里。不过,很快⼤部分计算机都开始⽤上了直接安装在主板上的机械硬盘。 到了今天,更早的软盘早已经被淘汰了。在个人电脑和服务器里,更晚出现的光盘也已经很少用了。 机械硬盘的生命力仍然非常顽强。无论是作为个人电脑的数据盘,还是在数据中心里面用作海量数据的存储,机械硬盘仍然在被大量使用。不仅如此, 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机械硬盘还替代掉了很多传统的存储设备,比如,以前常常⽤来备份冷数据的磁带。 那这一讲里,我们就从机械硬盘的物理构造开始,从原理到应用剖析一下,看看我们可以怎么样用好机械硬盘。 一、拆解机械硬盘 1、盘面 1、定义 2、材质 3、数据存储在哪里 4、什么控制盘面旋转 5、硬盘购买指标 2、磁头 1、磁头的作用 2、一个片面上通常有几个磁头? 3、一块硬盘有多少个盘面? 3、悬臂 1、从原理方面 2、盘面像什么? 4、数据是怎么存到盘片上 我们刚才说的一个磁道,会分成一个一个扇区(Sector) 上下平行的一个一个盘面的相同扇区呢,我们叫作一个柱面(Cylinder) 1、步骤一 2、步骤二 3、平均延时 4、平均寻道时间 二、PartialStroking:根据场景提升性能 1、缩短行程 2、缩短行程 最极端的情况是不寻道 只用1/2或者1/4的磁道 3、在当时那个更划算

深入浅出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笔记:理解IO_WAIT-IO性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第44讲)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19-11-27 13:26:12
在专栏一开始的时候,我和你说过,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里面,很多设计的核心思路,都来源于性能。在前免讲解CPU的时候,相信你已经有了切身的感受了。 大部分程序员开发的都是应⽤系统。在开发应用系统的时候,我们遇到的性能瓶颈大部分都在I/O上。在第36讲讲解局部性原理的时候,我们一起看了通过把内存当作是缓存, 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在第37讲讲解CPU Cache的时候,我们一起看了CPU Cache和主内存之间性能的巨大差异 然而,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靠利⽤内存或者CPU Cache做一层缓存来解决。特别是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在硬盘上存储了越来越多的数据, 一个MySQL数据库的单表有个几千万条记录,早已经不算是什么罕见现象了。这也就意味着,用内存当缓存,存储空间是不够用的。大部分时间, 我们的请求还是要打到硬盘上。那么,这⼀讲我们就来看看硬盘I/O性能的事儿。 一、随机IO 1、硬盘厂商 2、数据传输率 HDD硬盘 SSD硬盘 3、响应时间 Acc.Time 指标和日常的经验不符啊 光看响应时间和吞吐率这两个指标,似乎我们的硬盘性能很不错、我们平时往数据库里写入一条记录,也就是1KB左右的大小。我们拿200MB去除以1KB, 也能够在几毫秒时间返回、一秒钟能够传输的数据,也有200MB左右 顺序读写和随机读写 随机读写 顺序读写 二

硬盘坏道修复

两盒软妹~` 提交于 2019-11-27 11:20:17
常识:硬盘坏道分类 - 不同坏道分仔细 由于硬盘采用磁介质来存储数据,在经历长时间的使用或者使用不当之后,难免会发生一些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生“坏道”,当然这种坏道有可能是软件的错误,也有可能是硬盘本身硬件故障,但是并不是说硬盘有了坏道之后就会报废,其实处理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硬盘“恢复健康”,至少也可以让硬盘“延年益寿”。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345577/article/details/99667180

【收藏】FAT文件系统原理——MBR(主引导记录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19-11-27 11:19:58
FAT文件系统原理——MBR(主引导记录) 一、硬盘的物理结构: 硬盘存储数据是根据电、磁转换原理实现的。硬盘由一个或几个表面镀有磁性物质的金属或玻璃等物质盘片以及盘片两面所安装的磁头和相应的控制电路组成(图1),其中盘片和磁头密封在无尘的金属壳中。 硬盘工作时,盘片以设计转速高速旋转,设置在盘片表面的磁头则在电路控制下径向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将数据存储或读取出来。当系统向硬盘写入数据时,磁头中“写数据”电流产生磁场使盘片表面磁性物质状态发生改变,并在写电流磁场消失后仍能保持,这样数据就存储下来了;当系统从硬盘中读数据时,磁头经过盘片指定区域,盘片表面磁场使磁头产生感应电流或线圈阻抗产生变化,经相关电路处理后还原成数据。因此只要能将盘片表面处理得更平滑、磁头设计得更精密以及尽量提高盘片旋转速度,就能造出容量更大、读写数据速度更快的硬盘。这是因为盘片表面处理越平、转速越快就能越使磁头离盘片表面越近,提高读、写灵敏度和速度;磁头设计越小越精密就能使磁头在盘片上占用空间越小,使磁头在一张盘片上建立更多的磁道以存储更多的数据。 二、硬盘的逻辑结构。 硬盘由很多盘片(platter)组成,每个盘片的每个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如果有N个盘片。就有2N个面,对应2N个磁头(Heads),从0、1、2开始编号。每个盘片被划分成若干个同心圆磁道(逻辑上的,是不可见的。)每个盘片的划分规则通常是一样的

Linux进阶之补充知识篇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1-27 10:48:21
一、 Linux 系统的主要特点: 开放性 :指系统遵循世界标准规范,特别是遵循开放系统互连( OSI )国际标准 多用户 :允许多个用户从相同或不同终端上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 多任务 :它是指计算机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且各个程序的运行互相独立 出色的速度和性能 : Linux 在同配置机器上的网络服务效率是 NT 的 1.8 倍,同时体现在稳定性和对硬件的支持 良好的用户界面 : Linux 向用户提供了三种界面:用户命令界面、图形用户界面和系统调用界面 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功能 :完善的内置网络是 Linux 一大特点 可靠的安全系统 : Linux 采取了许多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对读、写控制、带保护的子系统、审计跟踪、核心授权等,这为网络多用户环境中的用户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 良好的可移植性 :是指将操作系统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使它仍然能按其自身的方式运行的能力。 Linux 是一种可移植的操作系统,能够在从微型计算机到大型计算机的任何环境中和任何平台上运行 具有标准兼容性 :符合 POSIX 标准 设备独立性 :是指操作系统把所有外部设备统一当作成文件来看待,只要安装它们的驱动程序,任何用户都可以象使用文件一样,操纵、使用这些设备,而不必知道它们的具体存在形式。 Linux 是具有设备独立性的操作系统,它的内核具有高度适应能力 二、硬盘相关概念 1 、 IDE 硬盘

Vmware EXSi 6.7 物理磁盘扩容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19-11-27 08:57:14
0.前期准备 =========之前的服务器1T硬盘========= 新增硬盘一块,这里准备的是一块1T的硬盘,挂载在服务器上。 =============目标:实现一个1.8T的存储池datastore======== 1.开启EXSi 6.7的ssh端口 1.1 按F2进入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Troublesboot Options 按enter 键进入下级页面; 1.2 在选择ssh选项是enter键切换启用或者禁用。(显示Disable为已开启,是关闭选项) 2.将物理磁盘添加到ESXi存储中,标识成一个虚拟磁盘 2.1 使用Xshell进入SSH后,首先查找之前的物理硬盘 查找物理磁盘命令: # ls -l /vmfs/devices/disks/ 下面是结果 通过与之前服务器对比图,可以判断上面的红框是我之前的硬盘 下面是在“存储”中看到的物理设备 2.2 将物理硬盘标识为一个虚拟磁盘的vmdk 配置模板是 # vmkfstools -z /vmfs/devices/disks/<--ls -l /vmfs/devices/disk--查到的物理磁盘块编号> /vmfs/volumes/datastore1/<--自定义新的虚拟磁盘名称-->.vmdk 我这里的命令如下,定义了一个新的1tST的vmdk虚拟磁盘 # vmkfstools -z /vmfs

群晖(Synology)配置 NAS + 软路由

馋奶兔 提交于 2019-11-27 07:40:28
文章目录 背景 结论 软路由配置 背景 老板上周兴致勃勃的找到我, 说Macbook存储不够用了, 帮他找个存东西的, 不是移动硬盘. 我也很懵逼, 我搞活动捡便宜充的百度网盘超级会员, 觉得自己很是尾巴翘上天的土豪了, 但想到老板的身价, 又不太清楚macbook的网盘使用体验, 遂认真的对比了一番. 结论 先上结论吧, 想爽且富推荐 百度网盘超级会员 + 群晖DS918 + + 希捷酷狼-NAS存储4T*4 + 华硕RT-AC86U路由器 . 路由就做路由的事情, NAS就做NAS的事情, 百度网盘有网就能爽. 常Win用户, 扩硬盘不难, 直接百度网盘超级会员, 298元/年, 各种节日经常打折, 就不要NAS了, 不折腾. mac不可用户, 我也不太清楚现阶段百度网盘客户端的使用体验, 网页版也算可以了, 不差钱就NAS搭配百度网盘超级会员效果更好, 现阶段NAS的方案推荐如下: 群晖DS918+, 京东自营就有, 4硬盘位, 4800元(不带硬盘), 或者买2880元双硬盘位的DS218+, 或者 威联通视频影音+, 爱折腾就星际蜗牛黑裙, 一定要 买Intel主机 , 可玩性高, 不要Arm主机, 最好有 双网口 , 省的需要的时候还要自己扩. 希捷酷狼-NAS存储, 4T的969元/块, 8T的2099元/块, 对应群晖硬盘位买2块或4块 我还贴心的给老板做了

Linux基础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19-11-27 06:10:20
操作系统:内核(管理硬件资源)+系统调用接口(为软件提供接口) 切换终端 图形--->dos:终端中ctrl+shift+f2 或 ini 3 dos--->图形:ctrl+shift+f1 或 ini 5 修改主机名: 方法1:hostname oldboy_vm1 方法2:vim /etc/sysconfig/network HOSTNAME=oldboy_vm1 查看本次登录后的操作过的命令:history 查看命令的位置:which ls 客户端操作报错,查看linux服务器系统日志:tail -f /var/log/message ls -a 显示隐藏文件 root的家目录就是/root/ 其他用户的家目录是/home/用户名/ bin(binary):目录下都是2进制的可执行文件 命令很多都在这里 sbin:存放系统下的可执行文件 dev:设备文件目录(硬盘,网络各种设备) etc:配置文件目录 可以随便用的目录:mnt、media(前两个可用作挂载目录)、opt tmp:临时文件目录 ------------------------------------------------------------------------------------ cd ~ 当前用户的家目录 root用户的家目录是/root 其他用户是/home/user cd -

Linux 文件系统san存储更换硬盘

橙三吉。 提交于 2019-11-27 05:17:40
1:备份VG信息 vgcfgbackup vgdata 2:卸载文件系统 umount /data 3:去除卷组激活 lvchange -an /dev/vg0/lv_data vgchange -an vgdata 4:导出vg vgexport vgdata 5:查看scsi设备号 multipatch -ll 【echo 'scsi remove-single-device 3 0 0 0 '> /proc/scsi/scsi】 or [ echo 1> /sys/class/scsi_device/3\:0\:0\:0/device/delete ] or [ echo 1 > /sys/block/sdb/device/delete ] 6:旧盘信息清理完成、存储更换新硬盘 7:系统添加新硬盘 for i in /sys/class/scsi_host/*;do echo "- - -" >$i /scan,done 8 导入vg vgimport vgdata 9:激活卷组 vgchange -ay vgdata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weiming/p/11346417.html

RocksDB解析

孤人 提交于 2019-11-27 02:12:55
0. 存储引擎基础 存储引擎的基本功能和数据结构 一个存储引擎需要实现三个基本的功能: write(key, value) 二分查找并插入 read(key) -> return value 二分查找并返回 scan(begin, end) -> return values 求key在某区间内的所有元素。先两次二分查找,确定begin和end的位置。两位置之间的数据就是结果集 values 上述的存储引擎和普通的哈希表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存储引擎内要求数据的存储顺序是 按照key有序 的。这比哈希表更节省空间,也容易实现scan()操作。 乍一看使用普通的有序数组好像就可以解决问题啦,但是普通的有序数组也有个问题:当一个新元素要write插入进来时,为保证数组有序,需要把后面的数据都移动一位,这样开销是很大的。 还有一种有序的结构叫做 平衡二叉树 。如果把数据有序放入平衡二叉树好像也不是不行。但是平衡二叉树会占用很多的额外空间(用于存放节点指针),另外 局部性 很差,读性能(read/scan)低。 ( 在OS的页面置换这一节中我们学过工作集的概念 ,其实这个和局部性很像。硬件、操作系统等等系统,绝大部分时候,执行一次 操作流程会有额外的开销(overhead)。因此很多部件、模块都设计成:连续执行类似或相同 的操作、访问空间相邻的内容时,则将多次操作合并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