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技术详解
RAID,为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简称,中文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在1987年由美国柏克莱大学提出RAID(Redundant Arrayof Inexpensive Disks)理论,作为高性能的存储系统,巳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RAID阵列技术允许将一系列磁盘分组,以实现为数据保护而必需的数据冗余,以及为提高读写性能而形成的数据条带分布。RAID最初用于高端服务器市场,不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RAID技术已经渗透到计算机遍布的各个领域。如今,在家用电脑主板中,RAID控制芯片也随处可见。 RAID的级别从RAID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巳经发展了多个级别,有明确标准级别分别是0、1、2、3、4、5等。但是最常用的是0、1、3、5四个级别。其他还有6、7、10、30、50等。RAID为使用者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执行效率,并提供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标准的RAID写操作,包括如:RAID4或RAID5中所必需的校验计算,需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以校验盘中读取数据 (2)以目标数据盘中读取数据 (3)以旧校验数据,新数据及已存在数据,生成新的校验数据 (4)将新校验数据写入校验盘 (5)将新数据写入目标数据盘 当主机将一个待写入阵列RAID组中的数据发送到阵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