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

BIOS——PE无法识别硬盘问题问题解决方案

╄→гoц情女王★ 提交于 2019-12-23 10:27:16
问题描述 在winPE中我们也可能会遇到PE突然无法无法识别硬盘的情况,就是说,虽然BIOS 中可以检测到硬盘,却识别不了。 问题分析 原因一:硬盘模式设置不正确 最常见的是硬盘模式设置不正确,其中,一般的硬盘有AHCI和IDE两种模式,而对于一些比较老的PE工具来说,仅仅支持IDE模式,所以该类型的用户只要在BIOS设置中,把硬盘模式设置为IDE即可;而对于win7以上系统或者固态硬盘,则需要开启AHCI模式,当遇到PE下无法识别硬盘时,只要切换下模式即可。 IDE模式,一般都是可以识别的。 原因二:硬盘故障 硬盘故障包括硬盘安装不当、硬盘本身硬件故障等情况。就是说,硬盘有可能没连接好或者是坏了。所以,如果BIOS中无法识别硬盘,那么就可以基本认为是硬盘没有安装好、松动或者是硬盘本身有问题。 原因三:PE工具版本过低 还有一些可能是PE工具的问题,比如PE工具版本太低,而低版本的PE工具一般就需要将硬盘切换到IDE模式才可以识别了。 解决方案 如果时BIOS无法识别硬盘,那么就说明硬盘安装不当或是硬盘本身硬件故障,只要针对这两种原因检查硬盘安装和是否坏了即可。 如果是PE版本过高或过低,则需要通过切换硬盘模式来识别。 参考文章 https://www.upandashi.com/pejc/1345.html http://ask.zol.com.cn/x/10062305

vm ubuntu 挂载新硬盘

别说谁变了你拦得住时间么 提交于 2019-12-23 09:10:39
文章目录 vm 添加新硬盘 查看硬盘信息 分区 创建分区 格式化分区 挂载 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vm 添加新硬盘 查看硬盘信息 fdisk -l 可以看出新硬盘的设备名称是 /dev/sdb 分区 fdisk /dev/sdb 创建分区 输入 n 来创建分区 创建新分区的时候,会提示是创建e扩展分区还是p主分区,我们选择p主分区。 这里我给这个新硬盘只分一个区,所以直接一路回车 分区创建好了之后,用p命令,查看一下: 再用w命令,将分区信息写入系统,保存退出 格式化分区 刚刚只是创建了分区,现在需要格式化 mkfs -t ext4 /dev/sdb1 挂载 将新建的分区挂载上 mkdir /mnt/sdb1 mount /dev/sdb1 /mnt/sdb1 成功挂载 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编辑/etc/fstab文件 vim /ect/fstab 在文件末尾加入 /dev/sdb1 /mnt/sdb1 ext4 defaults 0 0 来源: CSDN 作者: Tomatosky 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_28719743/article/details/103646401

Windows PE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19-12-23 08:49:02
Windows PreInstallation Environment(Windows PE)直接从字面上翻译就是“Windows预安装环境”,微软在2002年7月22日发布,它的原文解释是:“Windows预安装环境(Windows PE)是带有限服务的最小Win32子系统,基于以保护模式运行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内核。它包括运行Windows安装程序及脚本、连接网络共享、自动化基本过程以及执行硬件验证所需的最小功能。”换句话说,你可把Windows PE看作是一个只拥有最少核心服务的Mini操作系统。微软推出这么一个操作系统当然是因为它拥有与众不同的系统功能,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解释,我认为与Win9X/2000/XP相比,Windows PE的主要不同点就是:它可以自定义制作自身的可启动副本,在保证你需要的核心服务的同时保持最小的操作系统体积,同时它又是标准的32位视窗API的系统平台。当然,现在这么说也许难以理解,没有关系,下面让我们来仔细研究它。 Windows PE概览 即使有刚才的解释,你一定还是对这个全新概念的Mini操作系统一头雾水,没关系,在这里我将演示一下其运行的全过程,相信看过之后你或许就会有大致的了解。大多数人获得的Windows PE光碟(包括我手上这张ISO镜像光碟)应该是一张“Windows XP OPK”CD

固态硬盘寿命实测让你直观SSD寿命!--转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19-12-23 01:26:58
近年来,高端 笔记本 及系列 上网本 越来越多的采用固态 硬盘 来提升整机性能,尽管众所周知固态 硬盘 除 了在正常的使用中带来更快速度的体验外,还具有零噪音、不怕震动、低功耗等优点,但大家对固态硬盘的寿命问题的担忧和疑虑却从来没有打消过,毕竟我们宝贵 数据安全性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我们用百度和google来搜索固态硬盘寿命想了解更多的实情时,却发现能看到的都是一些理论方面的介绍,难得一见真正的对 固态硬盘寿命进行测试并得出令人信服的数据的文章。 小编收到一款来自瑞耐斯(RENICE)厂家送测的32GB ZIF 接口的 SSD ,突然萌生一种对产品进行寿命实测的想法,关系到对产品寿命的测试可能会直接导致整块硬盘彻底报废,经过与厂家协商,最终征得厂家同意,希望小编的评测让大家对SSD寿命有个直观的认识。 对于采用Nand Flash作为存储介质的SSD来说,怀疑其使用寿命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理论上MLC的写入寿命为1万次,SLC的写入寿命为10万次,那么,我们是否这样认为:当我们连续保存一万张图片或者1万个word文档到基于MLC 芯片 的固态硬盘时,这款硬盘就意味着寿命的终结呢? 显然,一定不是这样的,即使我们使用照 相机 的SD卡(同样采用MLC 芯片 ) 不停的拍照,让图片写入卡内,循环使用几年,我们的SD卡依然“健在”。这样因为

【一点一滴,成材之基!】Linux系统启动流程详解

橙三吉。 提交于 2019-12-23 00:06:46
目录: (一)了解系统启动流程 (二)了解GRUB的作用 (三)重置root密码 (四)当GRUB丢失的时候如何修复系统 (五)当/boot里缺失文件时如何修复 (一)了解系统启动流程 (1.1)①在我们按下开机键以后,最先工作的是我们硬件BIOS芯片,其中BIOS芯片主要是监测主机的各项硬件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屏、硬盘等等是否都是正常工作的状态;②如果BIOS芯片检测是正常的,则会将系统的引导权交给系统的MBR(主引导记录),在MBR中其中前446B的字节主要是BootLoader引导加载器,64B的字节是分区表的信息,最后2B的字节是用来标识硬盘是否是有效的标志;③接着就是加载内核镜像到内存中,内核镜像并不是一个可执行的内核,而是一个压缩过的内核镜像,它是提前使用zlib压缩过的,在这个内核镜像前面是一个例程,它实现少量硬件设置,并对内核镜像中包含的内核进行解压缩,然后将其放入高端内存中;④init进程是系统所有进程的起点,内核在完成核内引导后,即在本进程空间内加载init程序,它的进程是1。Init进程是所有进程的发起者和控制者。因为在任何基于Linux的系统中,它都是第一个运行的进程,所以inti进程的编号(PID)永远是1;⑤最后init的工作是根据/etc/inittab来执行相应的脚本,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键盘,字体,装载模块,设置网路等。 注意:加载BIOS-

【讲清楚,说明白!】磁盘管理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19-12-22 22:21:30
目录: (一)硬盘结构介绍 (二)如何对分区进行管理 (三)对文件系统的管理 (四)管理swap (一)硬盘结构介绍 (1.1)我们的硬盘拆开后是由盘片构成的,我们发现每个盘片上都会有一层层的圆圈,两个圆圈中间的部分我们称之为磁道,每一个盘片都会被分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我们称之为扇区,每一个扇区的大小为512字节(512B)。每一个磁道由外到内分别是磁道0、磁道1、磁道2等,每一个磁道上也会分成扇区0、扇区1、扇区2等,例如我们的硬盘起始位置称为0磁道0扇区。组成硬盘的最小结构我们称为“扇区”,组成文件系统的最小单位我们称为“block”,所以扇区也是我们在划分分区时的最小单位。 (1.2)在我们的硬盘中是由很多扇区构成的,例如我们的第一个分区从2048扇区开始到6000扇区结束,接着我们对分区进行格式化,默认的文件系统block的大小是4k,也就是8个扇区,因此系统默认为8个扇区组成一个block。 (1.3)现在我们拥有一块硬盘,我们假设一共有10000个扇区,我么一共分成4个分区,其中sda1分区从2048扇区开始到4000扇区结束、sda2分区从4001扇区开始到6000扇区结束、sda3分区从6001扇区开始到8000扇区结束、sda4分区从8001扇区开始到10000扇区结束。为了记录我们系统中的分区划分的信息,在我们硬盘的第一个扇区中记录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区别?

佐手、 提交于 2019-12-22 21:29:01
当前主流的关系型 数据库 有 Oracle 、DB2、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 Access、 MySQL 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有 NoSql、Cloudant。 nosql和关系型数据库比较? 优点: 1)成本:nosql数据库简单易部署,基本都是开源软件,不需要像使用oracle那样花费大量成本购买使用,相比关系型数据库价格便宜。 2)查询速度:nosql数据库将数据存储于缓存之中,关系型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在硬盘中,自然查询速度远不及nosql数据库。 3)存储数据的格式:nosql的存储格式是key,value形式、文档形式、图片形式等等,所以可以存储基础类型以及对象或者是集合等各种格式,而数据库则只支持基础类型。 4)扩展性:关系型数据库有类似join这样的多表查询机制的限制导致扩展很艰难。 缺点: 1)维护的工具和资料有限,因为nosql是属于新的技术,不能和关系型数据库10几年的技术同日而语。 2)不提供对sql的支持,如果不支持sql这样的工业标准,将产生一定用户的学习和使用成本。 3)不提供关系型数据库对事物的处理。 非关系型数据库的优势:1. 性能NOSQL是基于键值对的,可以想象成表中的主键和值的对应关系,而且不需要经过SQL层的解析,所以性能非常高。2. 可扩展性同样也是因为基于键值对,数据之间没有耦合性,所以非常容易水平扩展

实例教你认识硬盘的命名,不要把grub,系统安装到错误的地方

大兔子大兔子 提交于 2019-12-22 01:12:05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首先要阅读以下概念: IDE硬盘用hd开始(现在基本上消失了,除了一些老式机器),SCSI硬盘用sd开头(现在流行的sata)。软盘用fd开头(可以说直接消失)。命名和linux不大一样。是从0算起。(sd0,0)(为什么从0开始,因为外国很多东西都是从0数起的吧)。表示C盘。(hd0,4)。表示D盘。当然这里指的是(第一个逻辑分区,如果D盘也是主分区,应该写成sd0,1)系统的第一个硬盘驱动器表示成(sd0),其上的第一个分区表示为(sd0,0),也就是说对于硬盘,采用(hdx,y)的形式来表示,x、y都是从0开始计数的,x表示硬盘号,y表示分区号。由于主分区只能有四个,所以第一硬盘的四个主分区分别用(sd0,0)~(sd0,3)来表示;逻辑分区则从(sd0,4)开始算,即第一逻辑分区用(sd0,4),第二逻辑分区用(sd0,5)来表示,依次类推。一般机子的硬盘都是一个主分区,其余是逻辑分区。因此C盘用(sd0,0),D盘用(sd0,4)来表示。 光盘用(cd)表示,第一软驱用(fd0)表示。文件的表示:( , ) /path/to/file在Linux系统中,如ubuntu,(sdx,y)中的y是从1开始计数的。第一逻辑分区用(sd0,5),第二逻辑分区用(sd0,6)来表示 装置 Lilo Grub

用LVM在VMware中的Linux硬盘扩容

寵の児 提交于 2019-12-21 18:54:24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步骤总结一下就是,“使用VMWare扩展硬盘空间->Linux下分区、格式化->LVM卷管理->使文件系统生效” 第一步 扩展VMWare中的硬盘空间,这里分两种 1、在线添加一个新硬盘 2、关机离线后,使用 “ VM -> Settings… -> Hardware -> Hard Disk -> Utilities -> Expand ” 在原硬盘的后面添加一定容量 第二步 Linux下分区格式化 由于第一步在线或离线添加容量的方式不同,扩充后,系统分配的空间名就不同。通常是 新硬盘为/dev/sdb ,而离线扩容后需要自己对 /dev/sda未划分容量进行分区,一般分为sda3。 fdisk -l 首先看下已有分区情况,可以看到未分区的新硬盘sdb fdisk /dev/sdb 对要扩容的设备调整分区,如果是离线扩容就是/dev/sda p 查看现有分区情况,如是新硬盘,就没有分区 n 新加一个分区 3 新硬盘就是1,已分区硬盘就是空闲的3 回车 设定新分区的起始扇区,如果原硬盘就是LVM管理,那么离线扩容的空间自动添加在原硬盘最后的位置 回车 设定新分区的结束扇区 t 修改分区类型 3 选择要修改的分区号 8e 修改为LVM,它就是8e w 写入分区表 q 退出 partprobe 使新的分区表生效

Linux LVM硬盘管理及LVM扩容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19-12-21 18:15:14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LVM磁盘管理 一、LVM简介 LVM 是 Logical Volume Manager(逻辑卷管理)的简写,LVM将一个或多个硬盘的分区在逻辑上集合,相当于一个大硬盘来使用,当硬盘的空间不够使用的时候,可以继续将其它的硬盘的分区加入其中,这样可以实现磁盘空间的动态管理,相对于普通的磁盘分区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LVM管理下的存储卷可以按需要随时改变大小与移除(可能需对文件系统工具进行升级)。LVM也允许按用户组对存储卷进行管理,允许管理员用更直观的名称(如"sales'、 'development')代替物理磁盘名(如'sda'、'sdb')来标识存储卷。 如图所示LVM模型: 由四个磁盘分区可以组成一个很大的空间,然后在这些空间上划分一些逻辑分区,当一个逻辑分区的空间不够用的时候,可以从剩余空间上划分一些空间给空间不够用的分区使用。 二、 LVM基本术语 前面谈到,LVM是在磁盘分区和文件系统之间添加的一个逻辑层,来为文件系统屏蔽下层磁盘分区布局,提供一个抽象的盘卷,在盘卷上建立文件系统。首先我们讨论以下几个LVM术语: 物理存储介质(The physical media):这里指系统的存储设备:硬盘,如:/dev/hda1、/dev/sda等等,是存储系统最低层的存储单元。 物理卷(phys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