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支持

美团外卖订单系统演进

强颜欢笑 提交于 2019-12-01 10:10:25
美团外卖从2013年9月成交第一单以来,已走过了三个年头。期间,业务飞速发展,美团外卖由日均几单发展为日均500万单(9月11日已突破600万)的大型O2O互联网外卖服务平台。平台支持的品类也由最初外卖单品拓展为全品类。 随着订单量的增长、业务复杂度的提升,外卖订单系统也在不断演变进化,从早期一个订单业务模块到现在分布式可扩展的高性能、高可用、高稳定订单系统。整个发展过程中,订单系统经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下面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订单系统的演进过程,重点关注各阶段的业务特征、挑战及应对之道。 为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整个演进过程,我们首先看一下外卖业务。 外卖订单业务 外卖订单业务是一个需要即时送的业务,对实时性要求很高。从用户订餐到最终送达用户,一般在1小时内。如果最终送达用户时间变长,会带来槽糕的用户体验。在1小时内,订单会快速经过多个阶段,直到最终送达用户。各个阶段需要紧密配合,确保订单顺利完成。 下图是一个用户视角的订单流程图: 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一个外卖订单从下单后,会经历支付、商家接单、配送、用户收货、售后及订单完成多个阶段。以技术的视角来分解的话,每个阶段依赖于多个子服务来共同完成,比如下单会依赖于购物车、订单预览、确认订单服务,这些子服务又会依赖于底层基础系统来完成其功能。 外卖业务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一天内订单量会规律变化,订单会集中在中午、晚上两个“饭点”附近

测试流程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19-12-01 09:54:53
需求分析: 整体流程图: 需求提取 -> 需求分析 -> 需求评审 -> 更新后的测试需求跟踪xmind 分析流程: 1. 需求提取: 分析依据(包括:需求矩阵、产品交互图、需求说明书) 获取需求的纬度 客户价值 可以为客户带来哪些价值? 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根据以上问题定位功能是否合理 UI功能 - 展示功能 模块关联-历史模块 新功能模块关联 考虑是否关联?耦合部分是否需要支持? 客户使用场景-部署方式 网络特性 客户使用服务器常见外设 性能参数-性能要求 网卡最低速率 硬件支持 输出(提取最原始的测试需求) 2. 需求分析: 分析依据(五维分析) 用户场景 功能是否和场景强关联 网络拓扑能否满足客户需求 和竞争对手比较差异 功能是否能满足客户实际应用场景 是否考虑了用户的实际操作 明确性 范围明确性(参数、类型长度范围) 清晰性限制等范畴 无法预知影响的需求提出进行确定,风险 二义性 概念模糊【大概念、第三方支持、与上个版本相同】 支持与不支持等范畴 一个需求描述能出现多种理解 完整性 需求一致性【用户需求、需求规格、需求矩阵三者是否同意】 需求完整【隐形需求】 关联性【与新老功能、与外置软件设备】 可测试性 实现测试需要的工具、方法【调试、接口命令】 定位方式【日志等形式观察】 复杂环境、容量边界、操作时过程不可见 输出 测试需求跟踪 缺陷预防bug 工具需求

规模、性能、弹性全面升级,让天下没有难用的 K8s

只谈情不闲聊 提交于 2019-11-30 18:44:27
9月26日云栖大会容器专场,在《拐点已至,云原生引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演讲中,容器服务开发负责人汤志敏表示:“阿里云容器服务已经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公共云容器集群,据各大国际评测机构显示,其市场份额和产品综合能力中国内第一。本次容器服务ACK2.0在规模、性能和弹性能力上全面升级,支持单集群万节点、90%原生性能的安全沙箱容器、分钟级千节点弹性。此外,容器服务已经在全球20个地域部署,推出云原生混合云2.0架构和ACK @Edge ,打造安全智能的无边界云计算。” 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K8s,云原生时代的重要生产力 在早期,K8s上跑的应用是多是无状态的应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核心业务和数据智能业务和创新业务也跑在K8s之上。以阿里云自身的云产品举例,包括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服务EDAS、微服务引擎MSE、数据开发平台Dataphine、数据仓库DataLake也部署在容器服务ACK之上。如今,阿里云实时计算产品也推出了实时计算云原生Flink版本,让Flink可以部署在用户的已有K8s集群之上,3让在线业务和流计算共享一个K8s集群,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可以享受弹性。我们正在见证K8s成为云原生时代的基础设施,成为云上分布式的操作系统,成为平台的平台。大量的企业在享受云原生带来的敏捷、弹性和可移植能力。 为什么我们认为 “云原生的拐点已至”?CNCF在8月份颁布了双年度报告

新兵训练营系列课程——海量数据存储基础

Deadly 提交于 2019-11-30 10:40:15
新兵训练营系列课程——海量数据存储基础 2015年8月12日 09:24 阅读 16831 微博平台研发作为微博的底层数据及业务支撑部门,已经经历了 5 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从数据及业务暴发式增长,我们在海量数据存储方面遭遇了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丰富经验的积累。 本次新兵训练营,受众在于应届毕业生,目的在于让新同学系统化并且有针对性的了解平台的核心技术及核心业务,以使新同学在新兵训练营结束后,能够对平台的底层架构与业务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主要面向新同学介绍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海量数据存储,主要介绍在海量数据存储在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下的架构变迁与设计。 课程大纲: 1. 课程目标 2. 存储服务概述 3. MySQL 与 MySQL 分布式架构设计 4. Redis 与 Redis 分布式架构设计 5. 思考与讨论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存储服务概况,以及RDBMS及NoSQL的差异 2. 理解MySQL、Redis、HBase基本实现机制、特性、适用场景 3. 理解几种存储产品的大规模分布式服务方案 4. 学会使用平台的MySQL、 Redis client组件 5. 理解对于MySQL、Redis分布式系统设计想要注意的问题 6. 了解平台几种典型案例 7. 理解几种存储产品在平台的定制修改与名词术语 二、存储服务概述 1. 关系型数据库是基于 实体关系模型(Entity

Spring二次学习——1.Spring概述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19-11-30 09:00:26
1.1.1 Spring是什么 Spring是一个开源的轻量级Java SE(Java 标准版本)/Java EE(Java 企业版本)开发应用框架,其目的是用于简化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 。应用程序是由一组相互协作的对象组成。而在传统应用程序开发中,一个完整的应用是由一组相互协作的对象组成。所以开发一个应用除了要开发业务逻辑之外,最多的是关注如何使这些对象协作来完成所需功能,而且要低耦合、高内聚。 业务逻辑开发是不可避免的,那 如果有个框架出来帮我们来创建对象及管理这些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可能有人说了,比如“抽象工厂、工厂方法设计模式”不也可以帮我们创建对象,“生成器模式”帮我们处理对象间的依赖关系,不也能完成这些功能吗?可是这些又需要我们创建另一些工厂类、生成器类,我们又要而外管理这些类,增加了我们的负担,如果能有种通 过配置方式来创建对象,管理对象之间依赖关系,我们不需要通过工厂和生成器来创建及管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这样我们是不是减少了许多工作,加速了开发,能节省出很多时间来干其他事 。Spring框架刚出来时主要就是来完成这个功能。 Spring框架除了帮我们管理对象及其依赖关系,还提供像通用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控制、异常处理等面向切面的能力,还能帮我管理最头疼的数据库事务,本身提供了一套简单的JDBC访问实现,提供与第三方数据访问框架集成(如Hibernate、JPA

分布式事务选型

不打扰是莪最后的温柔 提交于 2019-11-30 03:10:48
## 分布式事务选型 ### 选型依据: - 多语言支持 - 微服务框架兼容程度 - 关系型数据库-MQ事务的支持 - 性能与稳定性以及是否支持高可用 - 业务代码侵入性 - 可拓展性 - 社区活跃度及影响力 ------ ### GTS概览 ####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GTS主要提供标准模式(AT)和自定义模式(MT)两种事务模式. - **AT模式**: GTS 最主要的事务模式,通过 GTS 基于 DRDS/RDS 数据源,对 sql 语句提供分布式事务的支持.他帮助应用以最小的改动代价来实现数据库的事务功能.AT 模式适用于 DRDS 分库分表/多数据库数据源/跨进程的多数据库数据源等几乎任何 DRDS 应用场景下的分布式事务. - **MT模式**: 提供给用户的一种可介入两阶段提交过程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场景的需求自定义在 GTS 两阶段提交的过程中每阶段的具体行为.MT 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以达到特殊场景下的自定义特殊功能实现.**MT 模式不依赖于数据库,几乎满足任何事务场景.** #### 在 AT 和 MT 两种模式下,GTS 又提供了三种具体的使用方式: - **AT模式下,使用注解接入分布式事务** 这种方式只需要代码中依赖 GTS 的 SDK 即可.在希望引入分布式事务的方法上,仅需一行注解即可.适用场景包括

【第一章】 Spring概述 —— 跟我学Spring3

若如初见. 提交于 2019-11-29 20:27:40
1.1 Spring概括 1.1.1 Spring是什么 Spring是一个开源的轻量级Java SE(Java 标准版本)/Java EE(Java 企业版本)开发应用框架,其目的是用于简化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是由一组相互协作的对象组成。而在传统应用程序开发中,一个完整的应用是由一组相互协作的对象组成。所以开发一个应用除了要开发业务逻辑之外,最多的是关注如何使这些对象协作来完成所需功能,而且要低耦合、高内聚。业务逻辑开发是不可避免的,那如果有个框架出来帮我们来创建对象及管理这些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可能有人说了,比如“抽象工厂、工厂方法设计模式”不也可以帮我们创建对象,“生成器模式”帮我们处理对象间的依赖关系,不也能完成这些功能吗?可是这些又需要我们创建另一些工厂类、生成器类,我们又要而外管理这些类,增加了我们的负担,如果能有种通过配置方式来创建对象,管理对象之间依赖关系,我们不需要通过工厂和生成器来创建及管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这样我们是不是减少了许多工作,加速了开发,能节省出很多时间来干其他事。Spring框架刚出来时主要就是来完成这个功能。 Spring框架除了帮我们管理对象及其依赖关系,还提供像通用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控制、异常处理等面向切面的能力,还能帮我管理最头疼的数据库事务,本身提供了一套简单的JDBC访问实现,提供与第三方数据访问框架集成

Spring知识点总结大全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1-29 09:59:31
chapter01 Spring简介 一、Spring是什么? 在了解Spring之前,我们来了解在Java EE框架下企业级开发采用EJB框架的一些不足: (1) EJB太笨重,而且Entity EJB不能脱离容器 (2) 企业级服务使用困难 (3) 开发的复杂度太高 (4) 侵入式方案,EJB要使用特定的接口 因此,Spring应运而生。 Spring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简化采用Java语言开发企业级程序的一个分层的框架。 关于程序的分层结构: 1、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 (1) 表示逻辑(生成界面代码) (2) 接收请求 (3) 处理业务层抛出的异常 (4) 负责规则验证(数据格式,数据非空等) (5) 流程控制 2、Service layer(服务层/业务层) (1) 封装业务逻辑处理,并且对外暴露接口 (2) 负责事务,安全等服务 3、Persistence layer(持久层) (1) 封装数据访问的逻辑,暴露接口 (2) 提供方便的数据访问的方案(查询语言,API,映射机制等) Domain layer(域层) (1) 业务对象以及业务关系的表示 (2) 处理简单的业务逻辑 (3) 域层的对象可以穿越表示层,业务层,持久层 二、Spring的作用 为什么要使用Spring? (1) 简化企业级开发 ① 封装了大部分的企业级服务

MySQL之存储引擎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1-29 01:44:00
MySQL之存储引擎 1.MySQL存储引擎介绍 MySQL中的数据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存储在文件(或者内存)中。这些技术中的每一种技术都使用不同的存储机制、索引技巧、锁定水平并且最终提供广泛的不同的功能和能力。通过选择不同的技术,你能够获得额外的速度或者功能,从而改善你的应用的整体功能。 例如,如果你在研究大量的临时数据,你也许需要使用内存存储引擎。内存存储引擎能够在内存中存储所有的表格数据。又或者,你也许需要一个支持事务处理的数据库(以确保事务处理不成功时数据的回退能力)。 这些不同的技术以及配套的相关功能在MySQL中被称作存储引擎(也称作表类型)。 MySQL默认配置了许多不同的存储引擎,可以预先设置或者在MySQL服务器中启用。你可以选择适用于服务器、数据库和表格的存储引擎,以便在选择如何存储你的信息、如何检索这些信息以及你需要你的数据结合什么性能和功能的时候为你提供最大的灵活性。 选择如何存储和检索你的数据的这种灵活性是MySQL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其它数据库系统(包括大多数商业选择)仅支持一种类型的数据存储。 遗憾的是,其它类型的数据库解决方案采取的“一个尺码满足一切需求”的方式意味着你要么就牺牲一些性能,要么你就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详细调整你的数据库。使用MySQL,我们仅需要修改我们使用的存储引擎就可以了 2.MySQL结构 MySQL架构总共四层

网站系统用的架构演变过程

丶灬走出姿态 提交于 2019-11-29 01:37:14
1. 概述 本文以淘宝作为例子,介绍从一百个并发到千万级并发情况下服务端的架构的演进过程,同时列举出每个演进阶段会遇到的相关技术,让大家对架构的演进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文章最后汇总了一些架构设计的原则。 2. 基本概念 在介绍架构之前,为了避免部分读者对架构设计中的一些概念不了解,下面对几个最基础的概念进行介绍: 分布式 系统中的多个模块在不同服务器上部署,即可称为分布式系统,如Tomcat和数据库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或两个相同功能的Tomcat分别部署在不同服务器上 高可用 系统中部分节点失效时,其他节点能够接替它继续提供服务,则可认为系统具有高可用性 集群 一个特定领域的软件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并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类服务,这个整体称为集群。如Zookeeper中的Master和Slave分别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共同组成一个整体提供集中配置服务。 在常见的集群中,客户端往往能够连接任意一个节点获得服务,并且当集群中一个节点掉线时,其他节点往往能够自动的接替它继续提供服务,这时候说明集群具有高可用性 负载均衡 请求发送到系统时,通过某些方式把请求均匀分发到多个节点上,使系统中每个节点能够均匀的处理请求负载,则可认为系统是负载均衡的 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 系统内部要访问外部网络时,统一通过一个代理服务器把请求转发出去,在外部网络看来就是代理服务器发起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