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内存

Linux小知识点

不打扰是莪最后的温柔 提交于 2019-12-05 14:03:23
磁盘 Linux的磁盘类型有IDE和SCSI两种。 IDE的命名方式是采用/dev/hdx(x代表磁盘块),其下的分区则是/dev/hdxy(y代表该磁盘上的分区号) SCSI则是采用/dev/sdx,其下的分区则是/dev/sdxy fdisk -l /dev/磁盘块 ,没有查看到创建的任何分区,就表示该硬盘为新盘 主分区和逻辑分区的System类型为Linux;System类型是Linux时该分区是可以马上使用的 逻辑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是建立在磁盘和分区之上的一个抽象层,方便对磁盘的管理和维护 ping 向目标主机发送ping请求时,目标主机就会对ping进行应答而忽略了其他服务的请求,最终导致其他合法的服务没得到响应,即产生了所谓的拒绝服务(DOS)攻击; 如果不带任何选项的ping命令时,将一直对主机进行发送数据包,直到手动结束 发送指定次数测试IP地址 ping -c 次数 IP地址 服务器设置是否响应ping ```Linux #使用echo命令取消服务器对ping的响应。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使用echo命令开启服务器对ping的响应. echo 0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 进程

Linux小知识点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2-05 11:14:19
磁盘 Linux的磁盘类型有IDE和SCSI两种。 IDE的命名方式是采用/dev/hdx(x代表磁盘块),其下的分区则是/dev/hdxy(y代表该磁盘上的分区号) SCSI则是采用/dev/sdx,其下的分区则是/dev/sdxy fdisk -l /dev/磁盘块 ,没有查看到创建的任何分区,就表示该硬盘为新盘 主分区和逻辑分区的System类型为Linux;System类型是Linux时该分区是可以马上使用的 逻辑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是建立在磁盘和分区之上的一个抽象层,方便对磁盘的管理和维护 ping 向目标主机发送ping请求时,目标主机就会对ping进行应答而忽略了其他服务的请求,最终导致其他合法的服务没得到响应,即产生了所谓的拒绝服务(DOS)攻击; 如果不带任何选项的ping命令时,将一直对主机进行发送数据包,直到手动结束 使用echo命令取消服务器对ping的响应。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使用echo命令开启服务器对ping的响应. echo 0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发送指定次数测试IP地址 ping -c 次数 IP地址 进程 当需要在后台运行进程时,只要在命令后面加上"&"即可 ps

linux下性能分析命令[总结]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19-12-05 09:23:22
1、前言   在linux下开发程序,为了追求高性能,经常需要测试程序的性能,包括cpu、内存、io、网络等等使用情况。liunx下提供了众多命令方便查看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经常用的有ps、top、free、mpstat、iostat、vmstat、netstat。 2、ps、top、free命令   ps用于查看系统中进程的情况, top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 ,free命令可以显示Linux系统中空闲的、已用的物理内存及swap内存,及被内核使用的buffer。 3、mpstat命令   用于获取 CPU 相关统计信息,命令执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user 表示处理用户进程所使用 CPU 的百分比。 %nice 表示使用 nice 命令对进程进行降级时 CPU 的百分比。nice 命令更改进程的优先级。 %system 表示内核进程使用的 CPU 百分比 %iowait 表示等待进行 I/O 所使用的 CPU 时间百分比 %irq 表示用于处理系统中断的 CPU 百分比 %soft 表示用于软件中断的 CPU 百分比 %idle 显示 CPU 的空闲时间 4、iostat命令   性能评估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磁盘性能,iostat 命令提供了存储接口的性能指标。执行结果下图所示: tps 每秒的传输数量,例如,每秒的 I/O 操作数。注:这只是 I/O

Java技术专区-虚拟机系列-虚拟机参数(基础)

元气小坏坏 提交于 2019-12-05 07:35:14
基础参数系类(内存分配) -server:一定要作为第一个参数,在多个CPU时性能佳 -Xmn:young generation的heap大小,一般设置为Xmx的3、4分之一 -Xms:初始Heap大小,使用的最小内存,cpu性能高时此值应设的大一些 -Xmx: Java heap最大值,使用的最大内存 (上面两个值是分配JVM的最小和最大内存,取决于硬件物理内存的大小,建议均设为物理内存的一半。)默认为1/64 和 1/4 -XX:PermSize:设定内存的永久保存区域 -XX:MaxPermSize:设定最大内存的永久保存区域 -XX:NewSize:设置新生去的初始化大小 -XX:MaxNewSize: 设置新生区的最大内存空间值 默认为 (1/64) -Xss15120k(每个线程的Stack大小) 这使得JBoss每增加一个线程(thread)就会立即消耗15M内存,而最佳值应该是128K,默认值好像是512k. +XX:AggressiveHeap 会使得 Xms没有意义。这个参数让jvm忽略Xmx参数,疯狂地吃完一个G物理内存,再吃尽一个G的swap。 -XX:+UseParNewGC :缩短minor收集的时间 -XX:+UseConcMarkSweepGC :缩短major收集的时间 提示:此选项在Heap Size

存储管理-页式管理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19-12-05 07:30:55
存储管理-页式管理 页式管理解决什么问题 分区式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碎片问题使得内存的利用率不高 1.固定分区,因为每一个分区只能分配给某一个进程使用,而该进程可能占不满这个分区,就会有 内部碎片 2.动态分区,会产生大量的 外部碎片 ,虽然可以使用紧凑技术,但是这样时间成本过高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分区管理必须要求进程占用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如果让一个进程分散的装入到不同的内存分区当中的话,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内存,并且不需要紧凑这种技术了。比如把一个进程离散的拆分放到零散的内存碎片中去,这样就可以更为高效的利用内存。也就是产生了非连续的管理方式。 比如就是把一个进程拆分为若干部分,分别放到不同的分区中,比如一个进程23M,可以拆分为10M,10M,3M放到不同的分区中 如果分区分的更小,23M拆分为11个2M的,和一个1M的,每个分区是2M,那么总共会装满11个分区,剩下一个分区装不满,也仅仅浪费1M的空间,也就是分区越小的话,那么就是内存利用率就会越高。 分区式管理时,进程的大小受分区大小或内存可用空间的限制 分区式管理也不利于程序段和数据的共享 页式管理的改进 页式管理只在内存存放反复执行或即将执行的程序段与数据部分 不经常执行的程序段和数据存放于外存待执行时调入。 页式管理的基本概念 页框(页帧):将内存空间分成一个个大小相等的分区,每个分区就是一个页框。 页框号

Lab2:物理内存管理

血红的双手。 提交于 2019-12-05 07:29:31
前言 现在内存管理的方法都是非连续内存管理,也就是结合段机制和分页机制 段机制 段地址空间 进程的段地址空间由多个段组成,比如代码段、堆栈段和符号表段等等 段对应一个连续的内存“块” 不同段在物理内存中是分散的二维结构 段访问 首先由CPU读取逻辑地址,逻辑地址由段号和段内偏移组成 通过段寄存器找到相应的段描述符获得段基址 然后由MMU判断长度是否符合,否则就引发内存异常 最后通过段基址和段内偏移找到真实的物理内存 页机制 页机制把真实的物理内存分为大小相同的基本分配单位,叫做页帧,再接着把逻辑地址空间也划分为大小相同的基本分配单位,页和帧的大小必须是一致的,最后再完成从页面到页帧的映射,也就是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页和页帧 页帧和段的寻址方式有点像,也就是当前帧的基地址再加上帧内偏移,当前帧的基地址也是由当前的帧号和每一帧的大小确定的 页的寻址也是相同,但是页号不一定等于帧号,所以也就是在页和帧之间还有一层地址映射 页表 页表就是保存了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逻辑地址中保存着页号和页内偏移,到页表中查询页帧最后得到真实的物理地址 每一个页面都会对应一个页表项,页表会随着进程的变化而变化,页表项不仅记录对应的页帧还保存了一些标志:存在位、修改位和引用位 页机制的性能问题 页机制存储管理机制在访问性能方面可能因为每一次的访问地址需要两次访问而造成低效

Linux查看系统负载常用命令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19-12-05 06:29:02
linux下查看负载的主要命令有下面一些: top, uptime,w,vmstat 1、top命令查看linux负载: 第一行解释: top - 11:03:08 up 1 days, 04:01, 3 user, load average: 0.05, 0.05, 0.01 11:03:08:系统当前时间 up 1 days, 04:01:系统开机到现在经过了1天 3 users:当前3用户在线 load average:0.05, 0.05, 0.01:系统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CPU负载信息. 备注:load average后面三个数值的含义是最近1分钟、最近5分钟、最近15分钟系统的负载值。这个值的意义是,单位时间段内CPU活动进程数。如果你的机器为单核,那么只要这几个值均<1,代表系统就没有负载压力,如果你的机器为N核,那么必须是这几个值均<N才可认为系统没有负载压力。 第二行解释: Tasks: 176 total, 1 running, 175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176 total:当前有176个任务 1 running:1个任务正在运行 175 sleeping:175个进程处于睡眠状态 0 stopped:停止的进程数 0 zombie:僵死的进程数 第三行解释: %Cpu(s): 0.1 us, 0.2 sy, 0

操作系统之存储管理_2019-11-20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2-05 05:36:50
存储管理  早期计算机编程并不需要过多的存储管理  随着计算机和程序越来越复杂,存储管理成为必要   在存储管理中分为连续存储和非连续存储,非连续存储又分为分页存储、分段存储和段页式存储。  存储管理的目的:   确保计算机有足够的内存处理数据   确保程序可以从可用内存中获取一部分内存使用   确保程序可以归还使用后的内存以供其他程序使用  内存分配与回收   内存分配的过程    单一连续分配:     把内存分为系统区(被系统所使用)和用户区     只能在单用户、单进程的操作系统中使用    固定分区分配:     内存空间被划分为若干固定大小的区域,每个分区只提供给一个程序使用,互不干扰     支持多道程序的最简单存储分配方式     动态分区分配(最常用的内存分配方法):     根据进程实际需要,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相关 数据结构 (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 ):      (1)动态分区 空闲表 数据结构        存储使用情况,是否被使用,是否容量足够              (2)动态分区 空闲链 数据结构        把所有的空闲节点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双向链表        可以把连续的空闲区合并为一个节点来减少节点数量              动态分区相关 分配算法:      首次适应算法(FF算法):      

Top命令数据分析

♀尐吖头ヾ 提交于 2019-12-05 04:33:09
一、top命令详解 当前时间  20:27:12 当前系统运行时间  3:18秒 1个用户 系统负载平均长度为  0.00,0.00,0.00(分别为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 第二行为进程状态的汇总 R运行态、S睡眠态、T被跟踪或已停止、Z僵尸态 解析: 0.0%us 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sy 内核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ni 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100.0%id 系统目前空闲CPU百分比 0.0%wa 等待输入输出I/O的CPU时间百分比 0.0%hi 硬中断占用CPU百分比 0.0%si 软中断占用CPU百分比 当id持续过低时,表示系统迫切需要解决cpu资源问题 cpu的使用率=1-%id 解析: Men:1906556k total 物理内存总量 Men:695372k used 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Men:1211184k free 空闲内存总量 Men:86244k buffers 用作内核换成的内存量 Swap:2097144k total 交换区总量 Swap:0k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Swap:2097144k free 空闲交换区总量 Swap:175672 cached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buffer和cache的作用是缩短I/O系统调用的时间(缓存,会占物理内存)

centos分区方案

巧了我就是萌 提交于 2019-12-04 23:24:27
方案 1 / :建议大小在 5GB 以上。 swap :即交换分区,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 1~2 倍。 方案 2 /boot :用来存放与 Linux 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比如启动引导装载程序等,建议大小为 100MB 。 / : Linux 系统的根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为 5GB 以上。 /home :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 swap :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 1~2 倍。 方案 3 /boot :用来存放与 Linux 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比如启动引导装载程序等,建议大小为 100MB 。 /usr :用来存放 Linux 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其相关数据较多,建议大于 3GB 以上。 /var :用来存放 Linux 系统中经常变化的数据以及日志文件,建议大于 1GB 以上。 /home :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 / : Linux 系统的根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为 5GB 以上。 /tmp :将临时盘在独立的分区,可避免文件系统被塞满时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建议大小 500MB 以上。 swap :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 1~2 倍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sn666/p/1188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