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

OSI七层——物理层

做~自己de王妃 提交于 2019-12-03 17:22:15
OSI模型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为 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达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物理层 介绍 : 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的作用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透明传送比特流”表示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对传送的比特流来说,这个电路好像是看不见的。物理层关系的是信号,接口和传输介质。 一、物理层功能: 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提供透明的比特(Bit)流传输 物理层处于整个标准的最底下一层,它与数据链路层一样,工作在单条线路上,只负责线路两端的通信维护。 物理层工作原理如下 场景:用户A和用户B用网线互联在一起,A给B发数据: 用户A通过应用程序发出数据,这个数据经过上层一层层的封装, 到达了数据链路层,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做了Framing(成帧)处理之后, 物理层会将这个数据帧转换成二进制信号(bit流); 接下来用户A就要将这些bit信号流从自己的“网卡”里传出去了,

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03 17:06:12
一、 OSI 参考模型 1 、 OSI 的来源 OSI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 OSI 参考模型,是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 1985 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 ISO 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 OSI 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2 、 OSI 七层模型的划分 OSI 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即 ISO 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如下图。 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 OSI 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无关。 3 、各层功能定义 这里我们只对 OSI 各层进行功能上的大概阐述,不详细深究,因为每一层实际都是一个复杂的层。后面我也会根据个人方向展开部分层的深入学习。这里我们就大概了解一下。我们从最顶层 —— 应用层 开始介绍。 整个过程以公司 A 和公司 B 的一次商业报价单发送为例子进行讲解。 <1> 应用层 OSI 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网络编程~~~osi五层协议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2-03 15:24:05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一 物理层 物理层指的就是网线,光纤, 双绞线等物理传输介质 物理层发送的是数据(比特流) 二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对数据进行分组 以太网协议: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 一组数据构成一个数据报,又叫一帧 每一个数据报分为: 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head包含: 源地址(6个字节) 目标地址(6个字节) 数据类型(6个字节) data包含: 数据报的具体内容(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 mac地址: 计算机网卡上标注的地址,12位16进制数组成(前六位是厂商编号,后六位是流水线号) 计算机的通信方式: 同一个局域网内,通过广播的形式通信. 消息一经广播发出,局域网所有的计算机都能接收到消息,分析消息,是否是找我的,不是就丢弃 计算机只能在局域网内进行广播: 范围大了就会造成广播风暴,效率极低 交换机的mac地址自主学习功能: 同一局域网内: 第一次发送数据, 需要广播的形式,获取对方的mac地址,将mac地址与网口写入交换机的对照表; 第二次发送数据(计算机与网口没更换),单播发送,直接从mac对照表寻找对方的地址 三 网络层 3.1 IP协议 IP协议: 确定局域网(子网)的位置. IP字段: 四分段十进制 192.168.0.12 取值范围:0~255.0~255.0~255.0~255

OSI七层协议大白话解读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19-12-03 11:33:40
OSI七层协议大白话解读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 一系列的网络协议 ,这个协议就叫OSI协议(一系列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工不同,人为的分层七层。实际上这个七层是不存在的。没有这七层的概念,只是人为的划分而已。区分出来的目的只是让你明白哪一层是干什么用的。 七层 划分为: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物理层: 字面意思解释:物理传输、硬件、物理特性。中间的物理链接可以是 光缆、电缆、双绞线、无线电波 。中间传的是电信号,即010101...这些二进制位。 底层传输的010010101001...这些二级制位怎么才能让它有意义呢? 要想让底层的电信号有意义,必须要把底层的电信号做分组。我做好8位一组,那么我收到数据,我就知道这几个8位做一组,这几个8位做一组。那么每个8位就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数。 分组是谁干的活呢?物理层干不了,这个是数据链路层干的。 数据链路层 早期的时候, 数据链路层就是来对电信号来做分组的 。以前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非常的乱,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标准就是协议),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 Ethernet规定 一组电信号称之为一个数据包,或者叫做一个 “帧” 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head包含:(固定18个字节) 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 接收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 数据类型(6个字节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点点圈 提交于 2019-12-03 11:14:30
CMMI的级别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模型) 1.初始级 软件过程是无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对过程几乎没有定义,成功取决于个人努力。管理是反应式的。 2.可重复级 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跟踪费用、进度和功能特性。制定了必要的过程纪律,能重复早先类似应用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 3.已定义级 已将软件管理和工程两方面的过程文档化、标准化,并综合成该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所有项目均使用经批准、剪裁的标准软件过程来开发和维护软件,软件产品的生产在整个软件过程是可见的。 4.量化管理级 分析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数据,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管理有一个作出结论的客观依据,管理能够在定量的范围内预测性能。 5.优化管理级 过程的量化反馈和先进的新思想、新技术促使过程持续不断改进。 CMMI的过程域 2、3级共有18个过程域(PA),主要内容如下,分四大类: 一、过程管理: 1.OPD:(Organizational Process Definition)组织级过程定义。建立和维护有用的组织过程资产。 2.OPF:(Organizational Process Focus)组织级过程焦点。在理解现有过程强项和弱项的基础上计划和实施组织过程改善。 3.OT:(Organizational

三分钟快速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本文目录: 这是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一次 overview。 计算机网络课程大学时有系统地学过,但没有太上心,工作发现用的挺多的,比如定位一些网络异常的问题,做网络层面的优化,都需要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的一些常见协议有所了解。 但是计算机网络体系庞大复杂,各层有自己的职责,是做不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要对整体结构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和了解。为此,所以重新翻了翻书,对整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温习了一下,温故知新。这里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整个体系结构做个简单的介绍。 要看更全面的,更详细的,还是需要去翻翻书,比如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TCP/IP 协议详解》,《HTTP 权威指南》等计算机网络圣经。 我们来做一个快速的解读。先上个图: 教科书一般都会把七层体系结构摆上,但划分的层次过多,这里只拿两种模型。 一种是理想模型,分为五层体系。 另一种是实际应用的 TCP/IP 体系,为四层。 应用层协议的内容,就是我们程序直接面对的,要使用的数据,也是整个网络传输要传递的内容。 如何去理解这些内容和数据呢?协议其实就是一种规范,有各种各样的数据结构需要通信双方遵守,然后双方都有相同的计算机程序来进行编码和解码。我们把这些应用层协议的内容比作整个体系结构的乘客,他们心中只有目的地,买了票上了车,中间的路怎么走,用什么交通工具走就交给底层的协议了。应用层协议,只需要达到目的地的时候,能够把自己介绍清楚即可。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09:02
1、物理层的任务 2、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 3、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是ADSL和FTTx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 传输数据比特流 ,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作用是要尽可能地 屏蔽 掉不同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 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包括三大部分: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常用术语 数据―― 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 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 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信道 ―― 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 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调制分为两大类 基带调制: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把这种过程称为编码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进行调制

计算机网络的OSI七层模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7:01
计算机网络的七层模型 1.OSI的七层模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而计算机的五层协议体系结构是将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合并为应用层。 2.每层的主要作用? 应用层: 应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主要的协议有http ftp 表示层:简单来说就是win系统想给QQ发短信给linux的QQ的规范标准,表示层会通过使用一种通格式来实现多种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 会话层: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者接受会话请求。 运输层:主要的协议有tcp和udp,tcp将数据封装成用户数据报或者说是报文,然后分段传输,udp将数据封装成用户数据报直接传输。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端到端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传输层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 网络层:主要的协议有ip,主要是将报文封装成ip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 ip数据报封装成帧,传给物理层。 物理层:主要是将比特或者说是0和1转化为强弱电流,然后到接受方在将强弱电流转化为01.主要定义光纤的接口,网线的接口。 转载请标明出处: 计算机网络的OSI七层模型 文章来源: 计算机网络的OSI七层模型

认识BACnet协议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2:01
一、什么是BACnet? BACnet , B uilding A utomation and C ontrol net works的简称,即 楼宇自动化与控制网络 。是用于智能建筑的通信协议。 一般楼宇自控设备从功能上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专门处理设备的 控制功能 ;另一部分专门处理设备的 数据通信功能 。而BACnet就是要建立一种统一的数据通信标准,使得设备可以互操作。BACnet协议只是规定了设备之间通信的规则,并不涉及实现细节。 BACnet协议模型 为: (1)所有的网络设备,除基于MS/TP协议的以外,都是完全对等的(peer to peer); (2)每个设备都是一个“对象”的实体,每个对象用其“属性”描述,并提供了在网络中识别和访问设备的方法;设备相互通信是通过读/写某些设备对象的属性,以及利用协议提供的“服务”完成; (3)设备的完善性(Sophistication),即其实现服务请求或理解对象类型种类的能力,由设备的“一致性类别”(Conformance Class)所反映。 二、BACnet的体系结构 BACnet建立在包含四个层次的简化分层体系结构上,这四层相当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BACnet标准定义了自己的应用层和简单的网络层,对于其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提供了以下五种选择方案: (3)第三种选择是主从/令牌传递(MS/TP

5G PDSCH物理层过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8:02
5G PDSCH物理层过程 加扰 PDSCH的加扰序列c(q)(i)c^{(q)}(i)c(q)(i)是一个伪随机序列,这个序列生成器的初始化由下面的公式完成: 其中 双码字传输时,q∈{0,1}q\in\{0,1\}q∈{0,1};单码字传输时, q dataScramblingIdentityPDSCH 调制 Modulation scheme Modulation order QPSK 2 16QAM 4 64QAM 6 256QAM 8 层映射 v 表示层数: Number of layers Number of codewords Codeword-to-layer mapping 1 1 2 1 3 1 4 1 5 2 6 2 7 2 8 2 天线端口映射 经过层映射之后的数据按照如下方式映射到天线端口 其中 虚拟资源块映射 UE的PDSCH可用资源由高层参数指示。高层在 PDSCH-Config 和 ServingCellConfigCommon 中配置了 rateMatchPatternToAddModList 来指示UE小区级或BWP级的PDSCH资源配置。 rateMatchPatternToAddModList 配置最多四个 RateMatchPattern 可以看到,资源模式有两种类型: bitmap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