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模型

概率、统计、最大似然估计、最大后验估计、贝叶斯定理、朴素贝叶斯、贝叶斯网络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20-01-18 02:17:58
这里写自定义目录标题 概率和统计是一个东西吗? 概率函数与似然函数 最大似然估计(MLE) 最大后验概率估计 最大后验估计的例子 贝叶斯派观点 VS 频率派观点 贝叶斯定理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实例 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形式 因子图 从贝叶斯网络来观察朴素贝叶斯 概率和统计是一个东西吗? 概率(probabilty)和统计(statistics)看似两个相近的概念,其实研究的问题刚好相反。 概率研究的问题是,已知一个模型和参数,怎么去预测这个模型产生的结果的特性(例如均值,方差,协方差等等)。 举个例子,我想研究怎么养猪(模型是猪),我选好了想养的品种、喂养方式、猪棚的设计等等(选择参数),我想知道我养出来的猪大概能有多肥,肉质怎么样(预测结果)。 统计是,有一堆数据,要利用这堆数据去预测模型和参数。 仍以猪为例。现在我买到了一堆肉,通过观察和判断,我确定这是猪肉(这就确定了模型。在实际研究中,也是通过观察数据推测模型是/像高斯分布的、指数分布的、拉普拉斯分布的等等),然后,可以进一步研究,判定这猪的品种、这是圈养猪还是跑山猪还是网易猪,等等(推测模型参数)。 一句话总结: 概率是已知模型和参数,推数据。统计是已知数据,推模型和参数。 显然, 本文解释的MLE(最大似然估计)和MAP(最大后验估计)都是统计领域的问题。它们都是用来推测参数的方法(不是推测模型

网络I/O模型--5种常见的网络I/O模型

爱⌒轻易说出口 提交于 2020-01-17 06:51:34
阻塞与非阻塞   阻塞就是卡在那儿什么也不做,双方之间也没有信息沟通。   非阻塞就是即使对方不能马上完成请求,双方之间也有信息的沟通。 同步与异步   同步就是一件事件只由一个过程处理完成,不论阻塞与非阻塞,最后完成这个事情的都是同一个过程   异步就是一件事由两个过程完成,前面一个过程通知,后面一个过程接受返回的结果。 异步和事件驱动(multi IO)   异步是指数据准备好并且已经拷贝到用户空间,在通知用户来取数据 事件驱动理解为准备好数据了但是没有拷贝到用户空间,这个时候去通知用户,用户再去取数据,经过拷贝过程取得数据。 5种常见的网络I/O模型 blocking I/O -- 阻塞类型的I/O nonblocking I/O -- 非阻塞类型的I/O I/O Multiplexing -- 多路复用型I/O  Signal-Driven I/O -- 信号驱动型I/O Asynchronous I/O -- 异步I/O       1. blocking I/O -- 阻塞类型的I/O   流程图如下:        linux下socket默认是阻塞的,阻塞模式在准备数据和拷贝数据两个过程都是阻塞的,在这期间客户端一直卡着,双方也没有数据交流。 2.nonblocking I/O -- 非阻塞类型的I/O   流程图:       

以太坊框架梳理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20-01-16 15:32:54
一、整体框架 1、以太坊介绍 以太坊是一个开放的有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通过其专用加密货币以太币(Ether,简称“ETH”)提供以太虚拟机(Ethereum Virtual Machine)来处理去中心化合约应用。 以太虚拟机 以太坊虚拟机(EVM):可以执行复杂算法的编码的,具备图灵完备的基于栈的虚拟机。 以太坊使用场景 支付系统:用于去中心数字货币交易,价值互换 去中心化应用:黄金和股票的数字化应用、金融衍生品应用、数字认证、追踪溯源、游戏等 以太坊特点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存储在区块链上的程序,由各节点运行,需要运行程序的人支付手续费给节点的矿工或权益人。 代币(tokens):智能合约可以创造代币供分布式应用程序使用。分布式应用程序的代币化让用户、投资者以及管理者的利益一致。代币也可以用来进行首次代币发行。 叔块(uncle block):将因为速度较慢而未及时被收入母链的较短区块链并入,以提升交易量。 账户系统和世界状态:以太坊不采用UTXO,容易支持更复杂的逻辑 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s):原理类似比特币的闪雷网络,可提升交易速度、降低区块链的负担,并提高可扩展性。尚未实现,开发团队包括雷电网络(Raiden Network)和移动性网络(Liquidity Network)。 以太坊缺点 性能有待提升

计算机网络三种模型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20-01-16 04:22:39
OSI参考模型、TCP/IP生产模型、5层结构学习网络模型。 实际的企业生产中并没有使用OSI标准模型的,TCP/IP模型是实际生产中使用的网络架构,5层网络模型是为方便学习而创建的。 直接上图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一般称为OSI参考模型或七层模型。 由上而下分别为: 应用层: 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解决最终通信双方数据传输问题,即不同结点上两个对应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协议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等。 表示层: 定义数据格式以及加密。(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格式有,JPEG、ASCll、DECOIC、加密格式等。 会话层 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终止一个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协议有:TCP UDP等,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路由选择) 协议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ARP RARP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

如何通过网络遥测(Network Telemetry)技术实现精细化网络运维

自作多情 提交于 2020-01-15 01:45:09
【转自】 http://www.ruijie.com.cn/fa/xw-hlw/61072/ 网络运维新挑战 为了确保业务的高可靠,基于Scale out方式实现的分布式计算和存储应用(Hadoop/ Map reduce/HDFS)得到了大规模使用,不仅摆脱了单服务器的计算、存储性能的限制,同时可提供更灵活的扩展性,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变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 然而业务本身在网络中分布是不可控的,因此在实际网络流量模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多对一的通信模式,即 Incast模型。下图即典型的Incast通信模型: ▲ TCP Incast通信模型示意图 例如,当一台Master节点向一组Slave节点发起一个计算任务请求时,所有Slave节点几乎会同时返回计算结果数据,对于Master节点来说就产生了一个“微突发流”。对于合理的“微突发流”,可以依靠接入交换机设备内部的报文缓存机制解决微突发丢包问题。 目前,主流交换芯片的片上缓存比较小,一般以Mbyte为单位。下图是对应1G、10G和25G交换机常用芯片的缓存容量。 接口速率 缓存容量 1000Mbps 4MB 10Gbps 16MB 25Gbps 32MB ▲ 带宽提升与缓存提升对比说明 从表中不难看出,网络接口速率从1Gbps发展到25Gbps,服务器的吞吐能力增加25倍,而交换机芯片的缓存容量同比仅增加8倍

A Taxonomy of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s for Computer Vision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20-01-14 20:01:03
A Taxonomy of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s for Computer Vision 基本信息 摘要 1. Introduction 2. Introduction to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2.1. Building Blocks of CNNs 2.1.1. Why Convolutions? 2.1.2. Max-Pooling 2.1.3. Non-Linearity 2.2. Depth 2.3. Learning Algorithm 2.3.1. Gradient-Based Optimization 2.3.2. Dropout 2.4. Tricks to Increase Performance 2.5. Putting It All Together: AlexNet 2.6. Using Pre-Trained CNNs 2.6.1. Fine-Tuning 2.6.2. CNN Activations as Features 2.7. Improving AlexNet 3. CNN Flavors 3.1. Region-Based CNNs 3.2.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3.3. Multi-Modal Networks 3.4.

OpenCV基于残差网络实现人脸检测

纵然是瞬间 提交于 2020-01-14 14:29:34
OpenCV基于残差网络实现人脸检测 OpenCV3.3版本第一次把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块引入到正式发布版本中,最新的OpenCV3.4中DNN模块发布了两个必杀技,一个支持Faster R-CNN的对象检测,比SSD与YOLO这些模型有更好的检测精度与小对象检测能力,另外一个是支持基于SSD+Resnet模型的人脸检测,虽然速度还达不到HAAR级联检测器的实时性,但是准确性与模型泛化能力可以说完爆HAAR级联检测器方式的人脸检测算法。作为OpenCV开发者需要人脸检测功能时候又多了一种更加可靠的选择,这里我们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残差网络,然后给出其人脸检测模型在OpenCV基于摄像头实时人脸检测演示。 一:残差网络(Resnet) 最初的CNN网络LeNet与AlexNet卷积层都比较少,VGG通过小的卷积核实现了网络深度的增加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当层数过度增加的时候就发现训练错误与测试错误都在增加,图示如下: 最开始人们以为是因为梯度消失或者梯度爆炸导致的,不过随着大家的努力,认为这个不是一个过拟合问题,而是网络褪化现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MSRA何凯明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模型-Residual Networks,其主要思想是使用残差结构来训练网络,一个残差结构如下: 作者认为F(x) = H(x)-x所以得到H(x) = F(x) + x这样的恒等映射

【Paper】Deep & Cross Network for Ad Click Predictions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20-01-14 02:20:56
目录 背景 相关工作 主要贡献 核心思想 Embedding和Stacking层 交叉网络(Cross Network) 深度网络(Deep Network) 组合层(Combination Layer) 理论分析 多项式近似 FM的泛化 高效映射 总结及思考 背景 探索具有预测能力的组合特征对提高CTR模型的性能十分重要,这也是大量人工特征工程存在的原因。但是数据高维稀疏(大量离散特征one-hot之后)的性质,对特征探索带来了巨大挑战,进而限制了许多大型系统只能使用线性模型(比如逻辑回归)。线性模型简单易理解并且容易扩展,但是表达能力有限,对模型表达能力有巨大作用的组合特征通常需要人工不断的探索。深度学习的成功激发了大量针对它的表达能力的理论分析,研究显示给定足够多隐藏层或者隐藏单元,DNN能够在特定平滑假设下以任意的精度逼近任意函数。实践中大多数函数并不是任意的,所以DNN能够利用可行的参数量达到很好的效果。DNN凭借Embedding向量以及非线性激活函数能够学习高阶的特征组合,并且残差网络的成功使得我们能够训练很深的网络。 相关工作 由于数据集规模和维度的急剧增加,为了避免针对特定任务的大规模特征工程,涌现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是基于Embedding和神经网络技术。 FM将稀疏特征映射到低维稠密向量上,通过向量内积学习特征组合,也就是通过隐向量的内积来建模组合特征。

全网最详细yolov1-yolov3原理

喜夏-厌秋 提交于 2020-01-13 05:26:57
文章目录 YOLO发展概述 YOLO v1~v3的设计历程 Yolov1 1. 核心思想 2. **网络结构** 3. Loss函数 4. 训练过程 5 .总结 Yolov2 1. 核心思想 2. 网络结构 3. Loss函数 4. 训练过程 5. 数据增强 6. 总结 Yolov3 1. 核心思想 2. 网络结构 3. loss 函数 4. 训练过程 5. Darknet框架 # YOLOv3原理 YOLO发展概述 2015 年,R-CNN 横空出世,目标检测 DL 世代大幕拉开。 各路豪杰快速迭代,陆续有了 SPP,fast,faster 版本,至 R-FCN,速度与精度齐飞,区域推荐类网络大放异彩。 奈何,未达实时检测之,难获工业应用之青睐。 此时,凭速度之长,网格类检测异军突起,先有 YOLO,继而 SSD,更是摘实时检测之桂冠,与区域推荐类二分天下。然却时遭世人诟病。 遂有 JR 一鼓作气,并 coco,推 v2,增加输出类别,成就 9000。此后一年,作者隐遁江湖,逍遥 twitter。偶获灵感,终推 v3,横扫武林! YOLO不断吸收同化对手,进化自己,提升战斗力:YOLOv1 吸收了 SSD 的长处(加了 BN 层,扩大输入维度,使用了 Anchor,训练的时候数据增强),进化到了 YOLOv2; 吸收 DSSD 和 FPN 的长处,仿 ResNet 的

网络基础之网络模型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20-01-12 17:14:24
****目录**** ****一、**** ****网络模型**** 3 ****1.**** ****标准化组织**** 3 ****2.**** ****OSI模型**** 3 ****3.**** ****TCP/IP模型**** 5 ****二、**** ****应用层**** 5 ****1.**** ****常用协议**** 6 ****2.**** ****邮件发送和接收**** 6 ****3.****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6 一、 网络模型**** 1. 标准化组织**** ²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² 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² ITU:国际电信联盟 ² AT&T:美国电话与电报公司 2. O****SI****模型****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3. T****CP/IP****模型****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模型 二、 应用层**** 为应用软件提供服务 1. 常用协议**** ****协议 ****作用 ****端口号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80 HTTPS 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443 FTP 文件传输协议 21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25 POP3 邮局协议 110 IMAP 因特网邮件接收协议 143 SSH 安全远程控制协议 22 Telnet 不安全的远程控制协议 23 DNS 域名解析协议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