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基础一
一、架构 两种常见的架构: C/S架构 (客户机/服务器)和 B/S架构 (浏览器/服务器,也属于C/S架构的一种)。 C/S架构优点: 能充分发挥客户机的性能 由于只有一层交互,因此响应速度较快,安全性高 C/S架构缺点: 用户群固定,需要下载客户端才能使用 维护成本高 B/S架构优点: 客户端无需安装,有浏览器就行,跨平台 B/S架构可以直接放在广域网上,通过一定的权限控制实现多客户访问的目的,交互性较强 统一了应用的接口 B/S架构缺点: 跨浏览器问题 在速度和安全性上需要花费巨大的设计成本 二、通信 网络编程基本上都是基于请求/响应方式的,即一个设备发送请求数据给另外一个,然后接收另一个设备的反馈。 MAC地址:物理地址,由网卡决定的,是固定且唯一的。在OSI模型中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负责。 IP地址:四位点分十进制,在计算机内部存储时只需要4个字节即可。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标识了计算机在网络中的位置。 可以使用IP或域名来标识网络上的一台设备 。 域名:由于IP地址不方便记忆,给IP取一个字符的名字,IP和域名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网络中只能使用IP地址进行数据传输,所以在传输以前,需要把域名转换为IP,这个由DNS的服务器完成。 端口:规定一个设备有2 16 个,即65536个端口,每个端口对应一个唯一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