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超算:MIT脑启发芯片登上Nature子刊
想要运行人工神经网络,我们还是需要神经形态芯片。 机器之心报道,参与:泽南、小舟、杜伟。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 Hanwool Yeon、Jeehwan Kim 等人设计了一种「片上大脑」,它比指甲盖还小,内含数十万人工突触(忆阻器),其「记忆力」要比我们所知的其他芯片强上不少 。我们距离模拟人脑又近了一步? 这种全新的芯片借鉴了冶金技术的原理,使用银、铜和硅合金制造忆阻器。当芯片在处理视觉任务时,可以「记住」图像并多次复现这些内容。与使用非合金材料制作的忆阻器相比,新版本的记忆更加清晰。 这一研究的论文《Alloying conducting channels for reliable neuromorphic computing》今天已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颇具潜力的新型神经记忆忆阻器设计,其电路以一种模仿大脑神经结构的方式处理信息。更加重要的是,这种脑启发计算方式可以塞进便携设备里,但却能执行今天只有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 「迄今为止,人工突触网络都是以软件形式存在的。我们正在探讨的是构建真正的神经网络硬件,为可穿戴人工智能系统打开道路,」MIT 机械工程助理教授 Jeehwan Kim 说道。「想象一下,把神经形态设备连接到汽车的摄像头上,这套系统就可以识别红绿灯和路上的各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