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自作多情 提交于 2019-12-01 17:09:43
姓名:蔡婷婷 学号 :201821121003 班级:计算 1811 目录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3.2 配置参数 3.3 抓包,分析 TCP 连接建立过程 4. 拓展 (不作要求,但属于加分项) 1 实验目的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使用命令行操作路由器 通过抓取 HTTP 报文,分析 TCP 连接建立的过程 2 实验内容 使用 Packet Tracer ,正确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抓取 HTTP 数据包,分析 TCP 连接建立过程。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抓包 分析数据包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1)配置 客户端的 IP 地址为 192.168.1.3 (2)配置 服务端的 IP 地址为 192.168.2.3 (3)配置路由器 配置并激活端口 Fa0/0 和 Fa0/1 配置路由算法 3.3 抓包,分析 TCP 连接建立过程 抓取的 HTTP 和 TCP 包: 通过抓取 HTTP 数据包得到的 TCP 报文,完成如下事情: ( 1 )画出 TCP 连接建立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    箭头上方,给出 ID (从 IP 报文头部找)、 seq (序号)、 ack (确认号) 箭头下方,给出标志位的值,如 ACK=1 ,标志位为 0 ,无需给出 (2)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点点圈 提交于 2019-12-01 14:08:43
目录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3.2 配置参数 3.3 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1 实验目的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使用命令行操作路由器 通过抓取HTTP报文,分析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抓包 分析数据包 3. 实验报告 在博文开头给出你的个人信息 姓名:赵伟 学号:201821121086 班级:计算1813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 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清除路由器的配置 配置并激活端口 配置路由器算法 验证参数配置 建立连接 3.3 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画出TCP连接建立示意图 疑问:为什么建立连接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挥手呢?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wt521/p/11689685.html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19-12-01 13:41:38
姓名:黄通 班级:计算1813 学号:201821121080 目录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3.2 配置参数 3.3 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4. 拓展 1 实验目的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使用命令行操作路由器 通过抓取HTTP报文,分析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抓包 分析数据包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1)客户端 客户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80 。 2)服务器 服务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81 3)路由器 清除路由器上的现有配置 配置并激活端口、配置路由算法 验证参数配置是否正确 4)用PC端访问服务器 3.3 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得到的TCP报文得到如下结果: 详细报文 (1)TCP连接建立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 (2)分析序号和确认号的变化 1)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同步数据包请求建立连接,该数据包中,初始序列号(ISN)是客户端随机产生的一个值,确认号是0; 2) 服务器收到这个同步请求数据包后,会对客户端进行一个同步确认。这个数据包中,序列号(ISN

实验报告5&第七周课程总结

房东的猫 提交于 2019-12-01 11:53:23
实验四 类的继承 实验目的 理解抽象类与接口的使用; 了解包的作用,掌握包的设计方法。 实验要求 掌握使用抽象类的方法。 掌握使用系统接口的技术和创建自定义接口的方法。 了解 Java 系统包的结构。 掌握创建自定义包的方法。 实验内容 (一)抽象类的使用 设计一个类层次,定义一个抽象类--形状,其中包括有求形状的面积的抽象方法。 继承该抽象类定义三角型、矩形、圆。 分别创建一个三角形、矩形、圆存对象,将各类图形的面积输出。 注:三角形面积s=sqrt(p*(p-a)*(p-b)*(p-c)) 其中,a,b,c为三条边,p=(a+b+c)/2 2.编程技巧 (1) 抽象类定义的方法在具体类要实现; (2) 使用抽象类的引用变量可引用子类的对象; (3) 通过父类引用子类对象,通过该引用访问对象方法时实际用的是子类的方法。可将所有对象存入到父类定义的数组中。 package java实验报告五; public class 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ircle cir=new Circle(1); Triangle tr=new Triangle(1,1,1); Rectangle re=new Rectangle(1,1); cir.getArea(); tr.getArea(); re.getArea();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19-12-01 10:22:16
姓名:巫艳珍 学号:201821121034 班级:计算1812 1实验目的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使用命令行操作路由器 通过抓取HTTP报文,分析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2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抓包 分析数据包 3实验报告 3.1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 3.2配置参数 客户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34 服务端的IP地址为 192.168.2.34 路由器参数配置: 配置、激活端口: 首先根据指令: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config t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terface F 0/0 进入以太网接口0/0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35 255.255.255.0 添加IP地址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 Router(config-if)#exit返回上一级 Router(config)#interface F 0/1 进入以太网接口0/1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35 255.255.255.0 添加IP地址 Router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19-12-01 10:14:50
1 实验目的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使用命令行操作路由器 通过抓取HTTP报文,分析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抓包 分析数据包 3. 实验报告 在写报告之前,先仔细阅读: 将作业提交到班级博客的一些注意事项 。 实验报告要求: 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在截止日期前提交。 在博文开头给出你的个人信息 姓名 学号 班级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客户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xx , xx 是学号的尾数(如201821021079,IP地址后两位为79)。 服务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xx , xx 是学号的尾数 给出路由器参数配置的详细操作,解释每条命令的功能。 3.3 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得到的TCP报文,完成如下事情: (1)画出TCP连接建立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 箭头上方,给出 ID (从IP报文头部找)、 seq (序号)、 ack (确认号) 箭头下方,给出标志位的值,如 ACK=1 ,标志位为0,无需给出 (2)分析序号和确认号的变化 结合给出的TCP连接建立示意图,分析序号和确认号的变化。 (3)解答:为什么连接建立需要第三次握手 4.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19-12-01 09:55:17
目录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3.2 配置参数 3.3 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4. 拓展 (不作要求,但属于加分项) 1 实验目的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使用命令行操作路由器 通过抓取HTTP报文,分析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抓包 分析数据包 3. 实验报告 在写报告之前,先仔细阅读: 将作业提交到班级博客的一些注意事项 。 实验报告要求: 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在截止日期前提交。 在博文开头给出你的个人信息 姓名 学号 班级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客户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xx , xx 是学号的尾数(如201821021079,IP地址后两位为79)。 服务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xx , xx 是学号的尾数 给出路由器参数配置的详细操作,解释每条命令的功能。 3.3 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得到的TCP报文,完成如下事情: (1)画出TCP连接建立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 箭头上方,给出 ID (从IP报文头部找)、 seq (序号)、 ack (确认号) 箭头下方,给出标志位的值,如

第七周课程总结及实验报告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19-12-01 07:00:20
(一)设计一个类层次,定义一个抽象类--形状,其中包括有求形状的面积的抽象方法。 继承该抽象类定义三角型、矩形、圆。 分别创建一个三角形、矩形、圆存对象,将各类图形的面积输出。 注:三角形面积s=sqrt(p(p-a)(p-b)*(p-c)) 其中,a,b,c为三条边,p=(a+b+c)/2 一:实验代码 package demo; public abstract class shape { } class Triangle extends shape{ private double a,b,c; public Triangle(double a,double b,double c) { this.a=a;this.b=b;this.c=c; } public double Area() { double p=(a+b+c)/2; return Math.sqrt(p*(p-a)*(p-b)*(p-c)); } }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shape{ private double width,height; public Rectangle(double height,double width) { this.height=height; this.width=width; } public double Area() { return width

第七周课程总结&实验报告

折月煮酒 提交于 2019-12-01 06:12:56
实验四 类的继承 实验目的 ·理解抽象类与接口的使用; ·了解包的作用,掌握包的设计方法。 实验要求 ·掌握使用抽象类的方法。 ·掌握使用系统接口的技术和创建自定义接口的方法。 ·了解 Java 系统包的结构。 ·掌握创建自定义包的方法。 实验内容 (一)抽象类的使用 设计一个类层次,定义一个抽象类--形状,其中包括有求形状的面积的抽象方法。 继承该抽象类定义三角型、矩形、圆。 分别创建一个三角形、矩形、圆存对象,将各类图形的面积输出。 注:三角形面积s=sqrt(p (p-a) (p-b)*(p-c)) 其中,a,b,c为三条边,p=(a+b+c)/2 2.编程技巧 (1) 抽象类定义的方法在具体类要实现; (2) 使用抽象类的引用变量可引用子类的对象; (3) 通过父类引用子类对象,通过该引用访问对象方法时实际用的是子类的方法。可将所有对象存入到父类定义的数组中。 (二)使用接口技术 1定义接口Shape,其中包括一个方法size(),设计“直线”、“圆”、类实现Shape接口。分别创建一个“直线”、“圆”对象,将各类图形的大小输出。 编程技巧 (1) 接口中定义的方法在实现接口的具体类中要重写实现; (2) 利用接口类型的变量可引用实现该接口的类创建的对象。 实验源码 package 项目1; public abstract class First { public

第七周课程总结&实验报告五

荒凉一梦 提交于 2019-12-01 06:10:33
实验四 类的继承 实验目的 理解抽象类与接口的使用; 了解包的作用,掌握包的设计方法。 实验要求 掌握使用抽象类的方法。 掌握使用系统接口的技术和创建自定义接口的方法。 了解 Java 系统包的结构。 掌握创建自定义包的方法。 实验内容 (一)抽象类的使用 设计一个类层次,定义一个抽象类--形状,其中包括有求形状的面积的抽象方法。 继承该抽象类定义三角型、矩形、圆。 分别创建一个三角形、矩形、圆存对象,将各类图形的面积输出。 注:三角形面积s=sqrt(p*(p-a)*(p-b)*(p-c)) 其中,a,b,c为三条边,p=(a+b+c)/2 2.编程技巧 (1) 抽象类定义的方法在具体类要实现; (2) 使用抽象类的引用变量可引用子类的对象; (3) 通过父类引用子类对象,通过该引用访问对象方法时实际用的是子类的方法。可将所有对象存入到父类定义的数组中。 (二)使用接口技术 1定义接口Shape,其中包括一个方法size(),设计“直线”、“圆”、类实现Shape接口。分别创建一个“直线”、“圆”对象,将各类图形的大小输出。 编程技巧 (1) 接口中定义的方法在实现接口的具体类中要重写实现; (2) 利用接口类型的变量可引用实现该接口的类创建的对象。 实验源码: abstract class shape { public abstract double pr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