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MVC开发模式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19-12-02 03:23:22
三层架构:软件设计架构 界面层(表示层):用户看到的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界面上的组件和服务器进行交互 业务逻辑层:处理业务逻辑的 数据访问层:操作数据存储文件 MVC:开发思想,是开发模式,不是设计模式 界面层采用MVC开发模式 M:Model,模型。JavaBean 完成具体的业务操作,如:查询数据库,封装对象 V:View,视图。JSP 展示数据 C:Controller,控制器。Servlet 获取用户的输入 调用模型 将数据交给试图进行展示 优缺点: 优点: 耦合度低,方便维护,可以利于分工协作 重用性高 缺点: 使得项目架构变得复杂,对开发人员要求高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java67/p/11728636.html

从三层架构到Spring框架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19-12-02 00:23:18
首先是软件的应用分层架构   标准三层架构:     1:数据访问层:实现了数据的持久化     2:业务逻辑层:对逻辑的实现及处理,实际上不可能在表示层对数据不做任何处理,但是尽可能的将逻辑分为一层     3:表示层:数据的展示   优点:     降低了一个程序的耦合度,一个类中有一千行代码可以转化为三个类中各写300多行代码,每个类实现自己的功能   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标准化趋势,更加的适应于面向接口编程,注重《开闭原则》的实现,对修改关闭,而对扩展开放,   扩展的功能定义为接口,程序员进行实现,在现有的代码中组合进新功能的实现类对象,从而实现新功能的添加。   缺点:     然而这种三层体系架构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1.有些时候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假如:       一个类300代码可以完成的工作,分为三层架构后每个类需要120行代码进行完成,反而得不偿失了     2.组合的代码不一定有效,例如:       有这样一个类:      public class A{         private IB b=new BImpl();         public void go(){         b.g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grs[]){           new A(

MVC与三层架构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19-12-01 16:31:45
M:Model—模型 javaBean:封装数据 V:View—–视图 jsp:单纯进行页面的显示 C:Controller—-控制器 Servlet: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封装–传递数据– 指派显示的jsp页面 大专栏 MVC与三层架构 lass="headerlink" title="三层架构">三层架构 服务器开发时 分为三层 web层:与客户端交互 service层:复杂业务处理 dao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开发实践时 三层架构通过包结构体现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anxiandoupi/p/11693276.html

2019.10.17 MVC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19-12-01 16:01:47
MVC无人不知,可很多程序员对MVC的概念的理解似乎有误,换言之他们一直在错用MVC,尽管即使如此软件也能被写出来,然而软件内部代码的组织方式却是不科学的,这会影响到软件的可维护性、可移植性,代码的可重用性。 MVC即Model、View、Controller即模型、视图、控制器。我在和同行讨论技术,阅读别人的代码时发现,很多程序员倾向于将软件的业务逻辑放在Controller里,将数据库访问操作的代码放在Model里。 最终软件(网站)的代码结构是,View层是界面,Controller层是业务逻辑,Model层是数据库访问。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另外一种软件开发模式三层架构,它和MVC相似之处是也分为三层,分别是UI层表示用户界面,BLL层表示业务逻辑,DAL层表示数据访问。三层架构曾经红极一时,MVC大行其道之后它就销声匿迹了, 可现在看来, 它似乎只是改头换面, 装扮成MVC的样子,并且深受程序员们的欢迎,因为它的这种分层方式和前文描述的MVC如出一辙。 再说的直白点,很多程序员将MVC当成了三层架构在用,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毕竟三层架构也是一种和MVC齐名的架构模式。可问题在于用三成架构的思路写MVC,那么写出来的东西既不是三成架构也不是MVC,到是像一个什么都不是四不像。熟悉天龙八部的同学应该知道这样一段情节

什么是三层架构

ε祈祈猫儿з 提交于 2019-12-01 10:31:57
什么是系统架构 所谓系统架构是指,整合应用系统程序大的结构。经常提到大系统结构有两种: 三层架构与MVC。这两种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这两种结构但使用,均是为了降低系统模块间但耦合度。 什么是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是指:视图层View、服务层Service、数据访问层DAO。它们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 View层:用于接收用户提交请求的代码 Service层:系统的业务逻辑主要在这里完成 DAO层:直接操作数据库的代码 为了更好的降低各层间的耦合度,在三层架构程序设计中,采用面向抽象编程。即上层对下层的调用,是通过接口实现的。而下层对上层的真正服务提供者,是下层接口的实现类。服务标准(接口)是相同的,服务提供者(实现类)可以更换。这就实现类层间解耦合。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jio/p/11681893.html

用户登录——三层架构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19-12-01 10:24:46
1、MVC开发模式(web开发模式): M:model-------javabean(封装数据) V:view----------jsp(显示数据) C:controller----servlet(获取数据) 2、javaee的三层架构(javaee开发): web层:与客户端交互 service层:复杂的业务处理 dao层:与数据库交互 3、工程结构: 4、三层架构: web层: protected void doPost(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javax.servlet.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HttpSession httpSession=request.getSession(); String username=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从表单获取数据,并作为形式参数传递到login函数中 String password=request.getParameter("password"); UserService userService=new UserService(); User user

分析一套源代码的代码规范和风格并讨论如何改进优化代码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19-12-01 06:13:48
此次工程实践选题暂定为开发一款少儿编程学习软件,该软件采用Java语言进行,故我在github找了一套Java相关项目的源代码,分析其特点,以得出今后在软件开发中的一些经验。 1、 结合工程实践选题相关的一套源代码,根据其编程语言或项目特点,分析其在源代码目录结构、文件名/类名/函数名/变量名等命名、接口定义规范和单元测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做法和特点。   这是一款小型项目,未用到复杂的框架与技术。麻雀虽小,但还需五脏俱全。由其项目结构可知,该项目并不符合Web开发的三层架构。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界面层(User Interface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 高内聚低耦合 ”的思想。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明显,该项目中并没有业务层,从而使得该项目耦合度过高,不利于后期维护。文件名/类名/函数名/变量名等命名合理,基本能反应该文件的功能。 2、 列举哪些做法符合代码规范和风格一般要求,列举哪些做法有悖于“代码的简洁、清晰、无歧义”的基本原则

c#三层架构

こ雲淡風輕ζ 提交于 2019-11-30 20:07:01
三层架构:界面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好处:使系统结构清晰,降低复杂度,便于维护。(高内聚,低耦合) 注:不要为了分层而分层,要根据实际开发情况制作最适合的层级关系,而不是强行套用三层架构。在分层设计时,最好遵循面向接口的设计思想,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 Common Library:通用类库,工具类,为各层提供通用的工具(类)。 Model:业务实体,可以理解为传递在各个层间的数据,它贯穿于整个架构,只不过它存储的是复杂的数据,如Model层里的一个类对应数据库里的一张表,类里面的每个属性都对应表里的每个字段。 User Interface Layer:界面层,只负责显示和采集用户操作,不包含任何业务相关的逻辑处理 Buisness Logic Layer:业务逻辑层,通过获取UI传来的用户指令,执行业务逻辑,在需要访问数据源时,直接交给DAL进行处理,完成后返回数据给UI层。 Data Access Layer:数据访问层,只提供基本的数据访问,不包含任何的业务逻辑。 PS:实践项目中,一般是先添加实体类,然后再增加数据访问类,和其他业务类。   数据访问类命名:实体类名称+Service 业务逻辑类命名:实体类名称+Manager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

软件体系风格选择小结

梦想的初衷 提交于 2019-11-30 13:20:35
需求 要做一个网络仿真系统,为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架构”,在搜寻资料后得知应该确定的专有名词是《软件工程》领域的“软件体系风格”。 资料选择 1、软件体系风格分类 http://read.pudn.com/downloads76/ebook/286805/%C8%ED%BC%FE%CC%E5%CF%B5%BD%E1%B9%B9/%B5%DA%C8%FD%D5%C2%C8%ED%BC%FE%CC%E5%CF%B5%BD%E1%B9%B9%B7%E7%B8%F1.pdf https://wenku.baidu.com/view/3c585cf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b.html?re=view 可以看到适合自己的是调用/返回风格,其中包括主程序/子程序,面向对象以及层次结构三种。 其中还看到了过滤式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连接整个系统的是数据的输入到输出一系列的流动,看到编译器输入典型的管道/过滤式架构,但是其实在软件开发时,三层架构中也会有自定义对象,但采用的并不是面向对象风格,所以可以说其实按照哪种风格来设计系统,其实并不是完美的或者说不能相互结合的。 2、软件体系风格选择 比较了三种风格: 主程序-子程序风格:特点是主程序可不断调用子程序,树形结构,各个子程序之间独立,没有共用功能,适用功能比较复杂的情况 层次结构(分层系统)

layui + 三层架构 + ajax 导出Excel功能

笑着哭i 提交于 2019-11-30 12:08:25
直接上效果图和源码: 1.先全选数据,然后点击导出 2.前端ui使用取值   不懂使用UI的可以去官网有详细文档连接:https://www.layui.com 3.这是后台控制器必须要引入的文件,可以在vs工具->NuGet包管理->程序包管理设置 (里面搜索) 4.这是后台代码,事件,从dal层查询到数据放到list集合中,上面是定义表头 5.上面是循环数据,把数据循环,放到表格里面去 6,这里是定义文件夹路径,先获取项目的基目录,如何项目文件里没有这个文件夹就默认创建一个文件夹名为:Uploadss,后面是添加Excel文件的表名,(注意获取到基目录后 面 的“\\” 斜杠必须加)。 7.这里是,6返回给前台后的路径,在返回值哪里调用通过   success: function () {     window.location.href = "/Left_D/DataExcel"; //跳到导出方法   }   大功告成! 8.最后效果图 9.打开效果      总结:     虽然网上找的各种各样的例子,都大同小异但是写法不同调用的方式也不同,最后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有用的!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uchunlin/p/1158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