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

flex布局语法(阮一峰)

你。 提交于 2020-02-06 04:59:54
Flex 布局教程:语法篇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5年7月10日 网页布局(layout)是CSS的一个重点应用。 布局的传统解决方案,基于 盒状模型 ,依赖 display 属性 + position 属性 + float 属性。它对于那些特殊布局非常不方便,比如, 垂直居中 就不容易实现。 2009年,W3C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Flex布局,可以简便、完整、响应式地实现各种页面布局。目前,它已经得到了所有浏览器的支持,这意味着,现在就能很安全地使用这项功能。 Flex布局将成为未来布局的首选方案。本文介绍它的语法, 下一篇文章 给出常见布局的Flex写法。 以下内容主要参考了下面两篇文章: A Complete Guide to Flexbox 和 A Visual Guide to CSS3 Flexbox Properties 。 一、Flex布局是什么? Flex是Flexible Box的缩写,意为"弹性布局",用来为盒状模型提供最大的灵活性。 任何一个容器都可以指定为Flex布局。 .box{ display: flex; } 行内元素也可以使用Flex布局。 .box{ display: inline-flex; } Webkit内核的浏览器,必须加上 -webkit 前缀。 .box{ display: -webkit-flex; /* Safari

spring介绍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20-02-06 03:13:35
1.DI 依赖注入 在Spring框架中,两个组件对象之间具有依赖关系(使用和被使用),依赖注入技术就是将被使用者对象给使用者对象传进去. *1)setter方式注入(推荐) a.在使用者中,定义"接口类型"的变量和setter方法 b.在spring容器配置中,添加<property name="属性" ref="要注入的对象名"> 2)构造方式注入 a.在使用者中,定义"接口类型"的变量和带参数的构造方法 b.在spring容器配置中,添加<constructor-arg index="参数索引" ref="要注入的对象名"/> *2.IOC IOC Inversion Of Controll 反向控制,控制转移 在Spring中利用DI技术,实现了IOC机制,将两个组件解耦. 控制权:可以指定调用关系,可以创建对象,可以管理和释放对象. 一般编程,使用者具有控制权,可以指定调用哪个组件,负责创建对象这些工作;但是基于Spring框架之后, 使用者控制权转移到了Spring容器,由Spring容器负责这些工作. 采用了IOC之后,如果底层组件(DAO)发生替换,只要修改Spring容器的配置,不需要修改上层组件(Action), 将组件进行了解耦,增强了程序结构的灵活性. 3.各种类型值注入的格式 1)基本类型值的注入格式 <property name="size">

Spring介绍

梦想与她 提交于 2020-02-06 03:03:03
Spring介绍 Spring 是一个开源框架,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程序开发复杂性而创建的。框架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其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允许您选择使用哪一个组件,同时为 J2EE 应用程序开发提供集成的框架。 在这篇由三部分组成的 Spring 系列 的第 1 部分中,我将介绍 Spring 框架。我先从框架底层模型的角度描述该框架的功能,然后将讨论两个最有趣的模块:Spring 面向方面编程(AOP)和控制反转 (IOC) 容器。接着将使用几个示例演示 IOC 容器在典型应用程序用例场景中的应用情况。这些示例还将成为本系列后面部分进行的展开式讨论的基础,在本文的后面部分,将介绍 Spring 框架通过 Spring AOP 实现 AOP 构造的方式。 Spring 框架 Spring 框架是一个分层架构,由 7 个定义良好的模块组成。Spring 模块构建在核心容器之上,核心容器定义了创建、配置和管理 bean 的方式,如图 1 所示。 图 1. Spring 框架的 7 个模块 组成 Spring 框架的每个模块(或组件)都可以单独存在,或者与其他一个或多个模块联合实现。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核心容器 :核心容器提供 Spring 框架的基本功能。核心容器的主要组件是 BeanFactory ,它是工厂模式的实现。 BeanFactory 使用 控制反转 (IOC)

docker容器制作镜像指令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20-02-06 01:52:13
docker run常用命令 语法:docker run [OPTIONS] IMAGE [COMMAND] [ARG...] 1.docker run [OPTIONS]说明 -t:为容器重新分配一个伪输入终端,通常与 -i 同时使用 -i:以交互模式运行容器,通常与 -t 同时使用 -d:后台运行容器,并返回容器ID --name:为容器指定一个名称 -p:端口映射,格式为:主机(宿主)端口:容器端口 -v: 挂载宿主机文件夹,格式为: 宿主机文件夹:容器文件夹 --link: 添加链接到另一个容器 -m:设置容器使用内存最大值; 2.Container容器导出,制作镜像 如果我们配置好了一个容器想多次利用,或者想保存下来那么我可以导出容器以保存,或者导出容器制作镜像。 export 如下指令为导出容器container docker export export hadoop > hadoopcon.tar import 通过tar包制作镜像,指令如下 cat hadoopcon.tar | docker import hadoopcon.tar - hadoop/centos:v1.0 查看镜像 [root@localhost ~]# docker image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hadoop/centos v1.0

Docker常见命令

余生颓废 提交于 2020-02-05 22:25:17
1.查看所有镜像 docker image ls 简写:docker images 2.查看所有正在运行的容器 docker container ls 简写:docker ps 3.查看所有容器 docker container ls -a 简写:docker ps -a 4.删除容器 docker rm container 容器ID 简写:docker rm 容器ID 5.删除镜像 docker image rm 镜像ID 简写:docker rmi 镜像ID 6.如果要删除的容器较多,列出所有的容器ID docker container ls -a | awk {'print$1'} // 输出第一列 简写:docker container ls -aq 删除所有的容器:docker rm $(docker container ls -aq) 7.删除所有退出的容器 docker container ls -f "status=exited" // 列出所有退出的容器 简写:docker ps -f "status=exited" docker container ls -f "status=exited" -q // 列出所有退出的容器的ID 简写:docker ps -f "status=exited" -q docker rm $(docker container ls

云计算学习路线图素材课件:Docker容器应用场景分析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20-02-05 18:59:09
Docker容器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它能够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例如搭建和配置开发环境,用户可以方便地创建和使用容器,还可以进行版本管理、复制、分享、修改。有很多初学云计算的同学不清楚Docker容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应用场景,接下来就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云计算学习路线图素材课件:Docker容器应用场景分析。 Docker是一个使用 Go 语言开发的,并且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基于LXC(Linux Container)内核虚拟化技术实现,提供一系列更强的功能,比如镜像、Dockerfile等; Docker理念是将应用及依赖包打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可发布到任意Linux发行版的Docker引擎上,使用沙箱机制运行程序,程序之间相互隔离; Docker采用C/S架构,Dcoker daemon作为服务端接受来自客户端请求,并处理这些请求,比如创建、运行容器等;客户端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指令与Docker Daemon交互; Docker使用Google公司推出的Go语言进行开发实现,基于Linux内核的cgroup、namespace以及AUFS类的UnionFS等技术,对进程进行封装隔离,属于操作系统层面的虚拟化技术。目前Docker容器的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几种: Docker部署Mongodb环境 1、远程获取Mongodb镜像 docker pull mongo 2

Container Injection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20-02-05 17:26:23
Container的历史:   2000 年的时候 FreeBSD 开发了一个类似于 chroot 的容器技术 Jails,这是最早期,也是功能最多的容器技术。Jails 英译过来是监狱的意思,这个“监狱”(用沙盒更为准确)包含了文件系统、用户、网络、进程等的隔离。   2001 Linux 也发布自己的容器技术 Linux VServer,2004 Solaris 也发布了 Solaris Containers,两者都将资源进行划分,形成一个个 zones,又叫做虚拟服务器。   2005 年推出 OpenVZ,它通过对 Linux 内核进行补丁来提供虚拟化的支持,每个 OpenVZ 容器完整支持了文件系统、用户及用户组、进程、网络、设备和 IPC 对象的隔离。   2007 年 Google 实现了 Control Groups( cgroups ),并加入到 Linux 内核中,这是划时代的,为后期容器的资源配额提供了技术保障。   2008 年基于 cgroups 和 linux namespace 推出了第一个最为完善的 Linux 容器 LXC。   2013 年推出到现在为止最为流行和使用最广泛的容器 Docker,相比其他早期的容器技术,Docker 引入了一整套容器管理的生态系统,包括分层的镜像模型,容器注册库,友好的 Rest API。   2014 年

Docker与KVM的区别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20-02-05 13:28:52
一、Docker简介 Docker 项目的目标是实现轻量级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解决方案。 Docker 的基础是 Linux 容器(LXC)等技术。 在 LXC 的基础上 Docker 进行了进一步的封装,让用户不需要去关心容器的管理,使得操作更为简便。用户操作 Docker 的容器就像操作一个快速轻量级的虚拟机一样简单。 下面的图片比较了 Docker 和传统虚拟化方式的不同之处,可见容器是在操作系统层面上实现虚拟化,直接复用本地主机的操作系统,而传统方式则是在硬件层面实现。 二、Docker与KVM对比 作为一种新兴的虚拟化方式,Docker 跟传统的虚拟化方式相比具有众多的优势。 Docker 容器的启动可以在秒级实现,这相比传统的虚拟机方式要快得多。 其次,Docker 对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很高,一台主机上可以同时运行数千个 Docker 容器。 容器除了运行其中应用外,基本不消耗额外的系统资源,使得应用的性能很高,同时系统的开销尽量小。传统虚拟机方式运行 10 个不同的应用就要起 10 个虚拟机,而Docker 只需要启动 10 个隔离的应用即可。 虚拟化技术依赖物理CPU和内存,是硬件级别的;而docker构建在操作系统上,利用操作系统的containerization技术,所以docker甚至可以在虚拟机上运行。 虚拟化系统一般都是指操作系统镜像,比较复杂,称为“系统”

Docker 安装 Nginx

天涯浪子 提交于 2020-02-05 08:40:42
Docker 安装 Nginx docker pull nginx 命令安装 查找 Docker Hub 上的 nginx 镜像: docker search nginx 这里我们拉取官方的镜像 docker pull nginx 等待下载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在本地镜像列表里查到 REPOSITORY 为 nginx 的镜像 docker images nginx 以下命令使用 Nginx 默认的配置,来启动一个 Nginx 容器实例 docker run --name nginx-test1 -p 8081:80 -d nginx nginx-test1 : 容器名称 -d : 设置容器在后台一直运行 -p : 端口进行映射,将本地 8081 端口映射到容器内部的 80 端口( host port : container port ) 执行以上命令会生成一串字符串,类似 13afb35cbc98ebd8ad451f0fda9bec24e814916c1e929b89363e7ca92c1746eb ,这个表示容器的 ID,一般可作为日志的文件名。 我们可以使用 docker ps 命令查看容器是否有在运行: docker ps PORTS 部分表示 端口映射 , 本地的 8081 端口映射到 容器内部的 80 端口。 在浏览器中打开 http://机器IP:8081/ ,效果如下:

Container/Injection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20-02-05 05:54:09
1.容器的历史 容器概念始于 1979 年提出的 UNIX chroot,它是一个 UNIX 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将一个进程及其子进程的根目录改变到文件系统中的一个新位置,让这些进程只能访问到这个新的位置,从而达到了进程隔离的目的。 2000 年的时候 FreeBSD 开发了一个类似于 chroot 的容器技术 Jails,这是最早期,也是功能最多的容器技术。Jails 英译过来是监狱的意思,这个“监狱”(用沙盒更为准确)包含了文件系统、用户、网络、进程等的隔离。 2001 Linux 也发布自己的容器技术 Linux VServer,2004 Solaris 也发布了 Solaris Containers,两者都将资源进行划分,形成一个个 zones,又叫做虚拟服务器。 2005 年推出 OpenVZ,它通过对 Linux 内核进行补丁来提供虚拟化的支持,每个 OpenVZ 容器完整支持了文件系统、用户及用户组、进程、网络、设备和 IPC 对象的隔离。 2007 年 Google 实现了 Control Groups( cgroups ),并加入到 Linux 内核中,这是划时代的,为后期容器的资源配额提供了技术保障。 2008 年基于 cgroups 和 linux namespace 推出了第一个最为完善的 Linux 容器 LXC。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