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RIP协议
2.1 基本概念 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典型距离矢量协议。路由器各自维护数据库,数据库描述目的网段出口方向以及跳数。 版本:RIPv1用于IPv4、报文为广播;RIPv2用于IPv4、报文为组播224.0.0.9,支持无类路由、VLSM、认证功能;RIPng,用于IPv6。 2.1.1 RIP路由更新过程 初始状态:路由器启动RIP进程,network直连路由,路由表中出现相应条目,跳数为0跳。随后将条数+1后对外泛洪路由表中的RIP路由条目。 初次交互:接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RIP报文后,将路由网段、方向以及跳数记录进路由表RIP条目,然后将更新后的路由表RIP条目跳数+1后对外泛洪。 稳定状态:每个路由器周期性的将路由表RIP条目对外泛洪,同时不断接收其他路由器的RIP报文,分析报文后将包含的路由条目添加进路由表或刷新原有条目有效期。 2.1.2 RIP路由更新与路由表 路由器将收到的RIP路由条目择优更新进路由表,若路由表中已存在相同条目且优先级高于RIP100,则不添加。反过来当路由表原有RIP条目被优先级更高的路由条目取代后,也将不再对外泛洪该条目。 注意:RIP协议对外泛洪的是路由表中RIP条目,RIP自身并无RIP路由表。 2.1.3 度量值 度量值是指到达目标网络所需代价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