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1 RAID技术入门

孤街醉人 提交于 2019-12-02 23:04:58
序 RAID一页通整理所有RAID技术、原理并配合相应RAID图解,给所有存储新人提供一个迅速学习、理解RAID技术的网上资源库,本文将持续更新,欢迎大家补充及投稿。中国存储网一如既往为广大存储界朋友提供免费、精品资料。 1.什么是Raid;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的基本原理是把多个便宜的小磁盘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磁盘组,使性能达到或超过一个容量巨大、价格昂贵的磁盘。 目前 RAID技术大致分为两种:基于硬件的RAID技术和基于软件的RAID技术。 其中在Linux下通过自带的软件就能实现RAID功能,这样便可省去购买昂贵的硬件 RAID 控制器和附件就能极大地增强磁盘的 IO 性能和可靠性。由于是用软件去实现的RAID功能,所以它配置灵活、管理方便。同时使用软件RAID,还可以实现将几个物理磁盘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虚拟设备,从而达到性能改进和数据冗余的目的。当然基于硬件的RAID解决方案比基于软件RAID技术在使用性能和服务性能上稍胜一筹,具体表现在检测和修复多位错误的能力、错误磁盘自动检测和阵列重建等方面。 2.RAID级别介绍; 一般常用的RAID阶层,分别是RAID 0、RAID1、RAID 2、RAID 3、RAID 4以及RAID 5,再加上二合一型 RAID 0+1或称RAID

RAID之中的RAID5的创建及示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6:40
RAID 1)RAID支持动态扩容 2)RAID支持磁盘加速 3)RAID支持冗余 RAID 5:需三块硬盘以上,磁盘容量为多块磁盘-1,提供部分磁盘速度及冗余效果(致命缺点:生成校验和时占用额外计算资源)、允许损坏一块硬盘 新增4块30G硬盘 创建raid了使用的命令是 mdadm ,如果没有请先安装 mdadm 软件包 [root@Centos_01 ~]# mdadm -Cv /dev/md0 -a yes -n3 -l5 -x1 /dev/sd[c-f] //创建raid5 参数解释: [root@Centos_01 ~]# mdadm --detail --scan>/etc/mdadm.conf //全部追加到配置文件中 [root@Centos_01 ~]# vim /etc/mdadm.conf //编辑配置文件 [root@Centos_01 ~]# vim /etc/fstab //编辑配置文件 在里面加上一行 /dev/md0 /raid ext4 defaults 0 0 模拟磁盘损坏 [root@Centos_01 ~]# mdadm /dev/md0 -f /dev/sdd //模拟磁盘损坏 [root@Centos_01 ~]# cat /proc/mdstat //查看修复 raid5恢复了 [root@Centos_01 ~]# mdadm

HPE服务器做raid5阵列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6:40
HPE服务器做阵列的详细步骤: 注意:HPE服务器加硬盘需要安装配套的扩展笼~~~ 1、首先服务器开机,出现下图界面按F10。 2、然后在下图中选择HPE interlligent Provisioning。 3、点击Arry Configuration 。 4、左侧下面是未分配的磁盘,选中Unassigned Drives然后点击Create Array。 5、下图中RAID Level选择raid5,下面几项默认,然后点击Creaet Logical Drive。 6、等待一会新的一组raid5磁盘创建完成。 7、可以看到Logical Devices中已经存在两个阵列。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Dev0ps/p/9386053.html

详文解说高性能(Linux)Raid硬盘制作挂载使用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9:42
概述: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详细说明可以百度) 测试环境: 虚拟机Red Hat或CentOS都可以 测试目的: 实现raid磁盘的搭建,更好的为系统服务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首先给虚拟机添加需要的硬盘 一、raid0(需要两块硬盘) 1、给硬盘分区且转换格式 2、确保硬盘更改,这里可以查看一下 3、对第二块硬盘做同样的步骤 4、做好两块硬盘后,将其做 raid0 5、做好raid0后,为了能正常使用,需要将其格式化并挂载到系统中 二、做镜像卷(需要三块硬盘) 1、依照上面的步骤重新创建三块硬盘且转换格式 2、使用命令制作镜像卷 3、制作完成查看硬盘状态 4、格式化此磁盘,并关掉其中一块硬盘,模拟故障 5、再次查看硬盘状态 三、raid5(四块硬盘) 1、同raid0步骤给硬盘分区且转换格式,然后制作raid5 2、制作完成查看硬盘使用状态 四、raid1+0(四块硬盘) 1、硬盘的分区与转换同raid0步骤,这里就直接制作了 2、查看结果 来源:51CTO 作者: N九 链接:https://blog.51cto.com/13756925/2446726

大数据兼云计算(王明龙)讲师-LINUX-DAY09-QUOTA-RAID-LVM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3:52
1.用户做磁盘配额 fdisk /dev/sdb mkfs.xfs /dev/sdb5 mkdir /sdb5 defaults,usrquota,grpquota mount -a mount /dev/sdb5 /sdb5 mount | grep sdb5 /dev/sdb5 on /mnt type ext4 (rw,usrquota,grpquota) -a 检查所有磁盘分区 -v 显示详细过程 -u 检查用户的磁盘配额 -g 检查组的磁盘配额 cd /sdb5/ aquota.group aquota.user lost+found 两个红色为磁盘配额配置文件 useradd wml ; passwd wml Disk quotas for user wml (uid 500): Filesystem blocks soft hard inodes soft hard /dev/sdb5 0 0 0 0 0 0 /dev/sdb5 0 20000 30000 0 1 2 限制文件大小 限制文件个数 开启与关闭分区磁盘配额功能 chmod 777 /sdb5 su - wml dd if=/dev/zero of=/sdb5/tt bs=5M count=5 vim sh.sh #!/bin/bash for i in {1..100} do touch /sdb5

Linux 中磁盘阵列RAID10配置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3:52
首先,了解一下RAID是什么?(百度所得)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的地方(因此,冗余地)的方法。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 RAID主流分类:   1.RAID0    RAID 0 :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 数据冗余 ,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RAID 0只是单纯地提高性能,并没有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而且其中的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因此,RAID 0不能应用于 数据安全 性要求高的场合。       2.RAID1    RAID 1 :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 数据冗余 ,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 数据安全 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3.RAID5    RAID 5 :RAID 5不单独指定的奇偶盘

关于RAID 10的介绍与创建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19-12-02 07:01:36
一、RAID 10的简介 定义: RAID10也被称为镜象阵列条带。象RAID0一样,数据跨磁盘抽取;象RAID1一样,每个磁盘都有一个镜象磁盘, 所以RAID 10的另一种会说法是 RAID 0+1。RAID10提供100%的数据冗余,支持更大的卷尺寸,但价格也相对较高。对大多数只要求具有冗余度而不必考虑价格的应用来说,RAID10提供最好的性能。使用RAID10,可以获得更好的可靠性,因为即使两个物理驱动器发生故障(每个阵列中一个),数据仍然可以得到保护。RAID10需要4 + 2*N 个磁盘驱动器(N >=0), 而且只能使用其中一半(或更小, 如果磁盘大小不一)的磁盘用量, 例如 4 个 250G 的硬盘使用RAID10 阵列, 实际容量是 500G。 实现原理: Raid10其实结构非常简单,首先创建2个独立的Raid1,然后将这两个独立的Raid1组成一个Raid0,当往这个逻辑Raid中写数据时,数据被有序的写入两个Raid1中。磁盘1和磁盘2组成一个Raid1,磁盘3和磁盘4又组成另外一个Raid1;这两个Raid1组成了一个新的Raid0。如写在硬盘1上的数据1、3、5、7,写在硬盘2中则为数据1、3、5、7,硬盘中的数据为0、2、4、6,硬盘4中的数据则为0、2、4、6,因此数据在这四个硬盘上组合成Raid10,且具有raid0和raid1两者的特性。

RAID 5 配置

 ̄綄美尐妖づ 提交于 2019-12-02 06:06:57
1.在虚拟机中再添加4块硬盘。 2.使用mdadm命令创建RAID5,名称为“/dev/md0”。 3.格式化并挂载使用 4.查看/dev/md0设备信息 5.模拟有一块硬盘损坏的情况 6. 损坏后依然正常使用 因为 RAID5级别能够允许一组RAID1硬盘中存在一个故障盘而不影响使用,所以依然可以正常的创建或删除文件 让硬盘 sdb恢复使用: 重启后 执行 “ mdadm /dev/md0 -a /dev/sdb”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123456ZJJ/p/11733790.html

磁盘RAID10和RAID5的配置流程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19-12-02 05:38:09
一、磁盘RAID10的配置流程(5块磁盘、3块做raid,2块做备份) 第一步:在虚拟机中再添加 5 块硬盘: 点击:编辑虚拟机设置 点击:硬盘;添加; 点击:下一步 选择该选项;点击:下一步 选择该选项;点击:下一步 点击:下一步 点击:完成;完成后就可以看到添加了一个 20G的新硬盘。同样的办法我们添加 5个硬盘 打开虚拟机后 可以用fdisk -l查看添加的硬盘信息 第 2 步 : 使用 mdadm 命令创建 RAID10, 名称为 ” /dev/md0″ 。 -C代表创建操作,-v显示创建过程,-a yes检查RAID名称,-n是用到的硬盘个数,-l是定义RAID的级别而后面写上要加入阵列的硬盘名称。-x是备份磁盘 第 3 步 : 格式化并挂载使用 将RAID磁盘阵列格式化为ext4格式: 命令:mkfs.ext4 /dev/md0 创建挂载目录: mkdir /RAID 进行文件系统的挂载: mount /dev/md0 /RAID 查看磁盘挂载信息: df -h 将此磁盘阵列挂载信息设置为重启后也依然生效: 命令:echo "/dev/md0 /RAID ext4 defaults 0 0" >> /etc/fstab 第4步:查看/dev/md0设备信息 参数-D查看RAID阵列的详细信息: mdadm -D /dev/md0 第5步:模拟有1块硬盘损坏的情况

MegaCli使用方法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02 05:13:18
https://www.cnblogs.com/xth0331/p/9655593.html JBOD ​ 一天小明做了个系统,要装ceph,也许是Raid卡不支持JBOD,就只能做Raid0咯,表面看着好像没区别,大佬还会跟你讲做Raid0有毛线用,我在想也许他还不知道Ceph是替代什么的吧,像我这种小白,连JBOD是什么都不知道,(之前Cisco UCS 做Raid的时候看到过这个选项)。 ​JBOD是存储领域中一类重要的存储设备,Low点的说法叫Raid卡直通,Just a Bunch Of Disks是JBOD的全名,奥,JBOD真的是只是一堆盘的缩写,23333。 ​如果已经安装完系统,并且没有配置JBOD 而是做了RAID 插入新磁盘, 系统是看不到的,但是有些业务是不能重启的 ,但是你还想加盘,这就需要Megacli来搞事情了。 安装MegaCli 下载并安装 wegt https://docs.broadcom.com/docs-and-downloads/raid-controllers/raid-controllers-common-files/8-07-10_MegaCLI_Linux.zip unzip 8-07-10_MegaCLI_Linux.zip yum localinstall 8.07.10_MegaCLI_Linux/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