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aS

Cloud Foundry explained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19-12-03 00:47:10
问题 So I've been reading up on Cloud Foundry and yet I'm still confused as to what it is. Here is my take anyway on PaaS on CF, and hopefully you guys could tell me if I'm wrong and explain it a bit better. A traditional PaaS offering like Microsoft Azure or Google AppEngine provides a full platform to develop, test, host and manage your web app. You must however use their API and are restricted to the services that they offer and languages/frameworks that they support. Cloud Foundry seems to be

OpenShift实现PaaS平台的搭建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8:02
OpenShift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私用PaaS解决方案,它可以减少从项目开始到自动构建应用和部署的时间,它支持绝大多数的Web架构,将成为基于Docker的私有PaaS平台领域的参照。 OpenShift是一个私有的PaaS(Platform-as-a-Service)解决方案,主要用来在容器中搭建、部署以及运行应用程序。它是基于Apache 2.0许可的开源软件, 并且发行了两个版本, 一个是社区版, 一个是企业版。 第三版的起源 从2014年7月开始,OpenShift就己经着力于研究一个非常出色的项目,该项目是将技术架构和与Docker、Kubernetes整合到一起(现在这是一件很常见的事)。 一年前启动这个项目对于OpenShift来说是一个大胆而且充满风险的的决策。确实如此,当时云平台的竞争处于白热化的巅峰时期,而此时OpenShift就决定冒着风险启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重建项目,这个风险主要来自于他们需要停止新特性的开发并妥协旧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但是现在,我们相信他们作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到目前为止,社区版本联合了86名GitHub上(GitHub是红帽上10个最活跃项目之一)的开发志愿者。在12个月中己经进行了16次的迭代,并且刚刚发行了第一版。 尽管这个方案主要是由红帽在推动,但它非常依赖Kubernetes(来源于Google)

开发含有缓存操作的服务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7:01
读取,写入缓存 package com.shtel.paas.service.cache.controll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PathVariabl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Po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Body; import com.shtel.paas.sdk.core.PaasBaseResponse; import com.shtel.paas.sdk.core.RefreshableRestController; import com.shtel.paas.sdk.core.cache.ctgcache.ICtgCacheManager; import com.shtel.paas.sdk.core.metrics.PaasMethodMetrics; import com

开发含有集团队列操作的服务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7:01
发送消息和拉取消息 package com.shtel.paas.service.mq ; import java.io.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PathVariabl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Po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Body; import com.ctg.mq.api.exception.MQException; import com.ctg.mq.api.exception.MQProducerException; import com.shtel.paas.sdk.core.PaasBaseRequest; import com.shtel.paas.sdk.core.PaasBaseResponse; import com

Cloud Foundry explained

孤街浪徒 提交于 2019-12-02 16:09:28
So I've been reading up on Cloud Foundry and yet I'm still confused as to what it is. Here is my take anyway on PaaS on CF, and hopefully you guys could tell me if I'm wrong and explain it a bit better. A traditional PaaS offering like Microsoft Azure or Google AppEngine provides a full platform to develop, test, host and manage your web app. You must however use their API and are restricted to the services that they offer and languages/frameworks that they support. Cloud Foundry seems to be some kind of "middle-man", whereby it allows your app to use services from many public clouds. How does

深入剖析Kubernetes

非 Y 不嫁゛ 提交于 2019-12-01 19:31:49
毫无疑问,Kubernetes 已经成为容器领域当之无愧的事实标准。除了 Google、Microsoft 等技术巨擘们在容器领域里多年的博弈外,国内的 BAT、滴滴、蚂蚁、今日头条等技术大厂,也都已将容器和 Kubernetes 列入未来的战略重心,无数中小型企业也正走在容器化的道路上。 一个很长但精彩的故事 打包发布阶段 在docker 之前有一个 cloud foundry Paas项目,使用 cf push 将用户的可执行文件和 启动脚本打进一个压缩包内,上传到cloud foundry 的存储中,然后cloud foundry 会通过调度器选择一个可以运行这个应用的虚拟机,然后通知这个机器上的agent 把应用压缩包下载下来启动。由于需要在一个虚拟机中 启动不同用户的应用,cloud foundry为客户的应用单独创建一个称作沙盒的隔离环境,然后在沙盒中启动这些应用进程。 PaaS 主要是提供了一种名叫“应用托管”的能力。虚拟机技术发展 ==> 客户不自己维护物理机、转而购买虚拟机服务,按需使用 ==> 应用需要部署到云端 ==> 部署时云端虚拟机和本地环境不一致。所以产生了两种思路 将云端虚拟机 做的尽量与 本地环境一样 无论本地还是云端,代码都跑在 约定的环境里 ==> docker 镜像的精髓 与《尽在双11》作者提到的 “docker 最重要的特质是docker

赣州银行增强科技创新,实现一键灾备切换

元气小坏坏 提交于 2019-12-01 19:27:32
8月23日,周五,到了下班时间,赣州银行数据中心还是一片忙碌。今天晚上,他们将在这里开始一年一度的灾备切换演练,11个部室和8个分支行验证机构参与,演练范围包括核心业务系统、柜面系统、二代支付系统等23个重要业务系统和核心骨干网络。 赣州银行属于城市商业银行,总部位于潜力之城江西省赣州市,先后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金融500强”,荣膺“全国城商行最具竞争力十大品牌”“中国银行业星级服务机构”“中国最佳百姓银行”“全国最佳小微企业服务机构”等称号。 为响应银保监会严格的监管要求,赣州银行建立了完备的两地三中心灾备体系,并且每年都会进行真实的灾备切换演练。 叶光芳是赣州银行系统数据库团队负责人。每年,他都要参与灾备切换演练。 “我们的生产环境运行于虚拟化双活云平台,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在线将虚拟机迁移至同城灾备中心,但灾备切换演练时一般是模拟灾难发生,需要进行停机切换,回切时再进行在线回切。”叶光芳介绍道。 “单个应用的演练步骤分为10步,涉及到应用运维人员、DBA和虚拟化平台管理员,需要各个运维团队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而在年度大型演练时,往往是几十个应用系统参与切换演练,3个DBA和虚拟化平台管理员要对接几十个应用运维人员,涉及几百个操作步骤,完成切换往往要好几个小时,ECC操作现场就跟战场似的。” 近年来,银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什么是IaaS, PaaS和SaaS及其区别

寵の児 提交于 2019-12-01 19:26:57
IaaS, PaaS和SaaS是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 1. SaaS:Software-as-a-Service( 软件即服务 )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运营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各种设备上通过客户端界面访问,如浏览器。消费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 操作系统 、存储等等; 2.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把客户采用提供的开发语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 .Net等)开发的或收购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供应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 客户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 操作系统 、存储等,但客户能控制部署的应用程序,也可能控制运行应用程序的托管环境配置; 3. 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对所有计算基础设施的利用,包括处理CPU、内存、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 操作系统 和应用程序。 消费者不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的选择、存储空间、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获得有限制的网络组件(例如路由器、,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的控制。 区别: SaaS 是软件的开发、管理、部署都交给第三方,不需要关心技术问题,可以拿来即用

百度/小米/滴滴/京东,中台架构比较

寵の児 提交于 2019-12-01 17:45:52
小米中台建设实践 01 小米的三大中台建设:业务+数据+技术 业务中台--从业务说起 在中台建设中,需要规范化的服务接口、一致整合化的数据、容器化的技术组件以及弹性的基础设施。并结合业务情况,判定是否真的需要中台。 小米参考了业界优秀的案例包括移动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等,再结合其业务发展历程及业务现状,整理了中台架构的核心方法论,一是企业如何共享服务,二是如何为业务提供便利。 通过中台架构方法论和规划方法论,小米信息部提出了小米业务中台建设三年战略,包含了持续优化、构建中以及待新建的系统,纵向分为企业战略、业务执行、业务支撑、数据治理四部分。在2018年成立时,系统还是比较分散的;在2019年,主要围绕中台的架构调整、技术体系下沉,强化运营配置中心三方面,实现绝大多数的共享服务,让小米复杂的业态共享一套体系,更好的支持业务;在2020年,期望整体完善,不断的持续优化。 数据中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今天大家都在谈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转什么?从企业内部来讲,是想如何把一切都数字化,大企业讲数字化转型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现在有些小企业已经做得非常好。系统很简单,但是可以把企业的百十家或者几百家店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上下架,甚至是每次的价格变更,每个操作人员的动作,都放到系统里面做记录。 数字化转型,业务是基础,核心是数据。在数据分析及使用过程中,小米主要面临3大问题

你准备好持续交付(CD)了吗?

|▌冷眼眸甩不掉的悲伤 提交于 2019-12-01 09:31:45
[toc] 持续交付(CD, Continuous delivery)就是说每次提交代码时立即构建,并可以将构建部署到生产环境中,本文将分享一些持续交付相关的方法和经验。 自动化(Automation) 自动化对于完善的CD管道来说必不可少,我们理应尽可能的用自动化取代手动工作以获得最大利益。 过去,我们的开发团队可能在将代码发布到生产环境之前一般会做测试,其中一些可能是手动的,一些则是自动的。但在持续交付的情况下,每次提交都要进行代码测试,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动化一切可自动化的东西”,并且不应仅限于开发团队。 软件中所有重要部分的自动化都是必要的—— 测试(Tests) -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UI测试、回归测试、性能测试... 数据库的安装、备份和恢复 产品及其依赖项的安装和测试 代码文档和用户文档 根据我们的产品不同,可能还会有很多其他可自动化的部分,例如基于云计算的产品,可以自动配置基础架构。 经常提交、尽快提交(Commit often, Commit soon) CD流程的第二个重要基础是“经常提交、尽快提交”的能力,在交付软件时,快速的反馈周期可以带来极大的不同。 然而不幸的是,大爆炸开发方法和部署(Big bang development approach and deployments)仍是业界的常态。用这种方式,每隔几个月、一次性发布大量代码到生产环境中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