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OSI的七层模型有哪些?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19-12-05 13:49:14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OSI;简称为OSI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OSI模型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为 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达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参考: 维基百科--OSI模型 百度百科--OSI Java 自学指南 Java 面试题汇总PC端浏览【点这里】 Java知识图谱 Java 面试题汇总小程序浏览,扫二维码 所有资源 资源汇总于公众号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onstXiong/p/11926217.html

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比较

北慕城南 提交于 2019-12-05 11:14:52
  两种协议的相同点:1、都是分层结构,并且工作模式一样,都要层和层之间很密切的协作关系;有相同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2、都使用包交换技术。   两种协议的不同点:1、TCP/IP把表示层和会话层都归入了应用层;2、TCP/IP的结构比较简单,因为分层少;3、TCP\IP标准是在Internet网络不断的发展中建立的,基于实践,有很高的信任度。相比较而言,OSI参考模型是基于理论上的,是做为一种向导。   两种协议的相同点:1、都是分层结构,并且工作模式一样,都要层和层之间很密切的协作关系;有相同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2、都使用包交换技术。   两种协议的不同点:1、TCP/IP把表示层和会话层都归入了应用层;2、TCP/IP的结构比较简单,因为分层少;3、TCP\IP标准是在Internet网络不断的发展中建立的,基于实践,有很高的信任度。相比较而言,OSI参考模型是基于理论上的,是做为一种向导。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wangzhipeng414148874/p/11921989.html

网络OSI七层架构与TCP四层架构的应用与区别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19-12-05 10:54:57
1.OSI七层网络模型介绍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   OSI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OSI七层结构图: 各层简介: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单位是bit比特。 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 :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交换机(二层)、网桥设备在这一层。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PPP、STP、帧中继等。 网络层(Network Layer)

OSI网络模型

久未见 提交于 2019-12-05 09:14:31
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模型代表了基于层次的网络框架。 三层交换机:指的是OSI模型中的第三层 物理层:OSI模型中的物理层被传输介质占据,例如电缆的规格和相关的信号协议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给定的物理介质上传输数据,并负责传输过程的错误检查和恢复。物理硬件地址的定义也在这一层,例如以太网卡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网络层:她负责逻辑寻找与数据路由。IP协议就是网络层的协议,这意味着IP地址和子网掩码都有网络层使用,在逻辑上和物理上分隔的网络之间传递数据 传输层:是能够建立可靠性的重要一层,传输层包括TCP和UDP 会话层:绘画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 表示层,主要负责与应用层进行通信,还定义使用加密方式 表示层:负责向用户和应用程序显示数据。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协议 在OSI模型的某些层中,协议可以根据他们是否面向连接来定义。这个定义参考了协议所提供的包括错误控制,流控制,数据分片和数据重组等功能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nerbaby/p/11918535.html

OSI七层模型层次间的关系

≯℡__Kan透↙ 提交于 2019-12-04 15:25:32
OSI七层模型,他们是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数据是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比如,你现在在上网,访问一个网页,那么应用层会受到你的请求,然后向下传递,通过表示层会话层,到达网络层,此时,你的请求已经变成了一个报文,网络层收到后,经过处理,传给传输层,传输层再处理,到达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处理,到达物理层,然后通过物理层到 服务器 端,服务器端物理层收到后,传给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传过来的编程帧,再向上传。就这么逐级传递。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sShirley/p/11871452.html

OSI七层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谁说胖子不能爱 提交于 2019-12-04 13:21:44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协议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格式有,JPEG、ASCll、DECOIC、加密格式等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协议有:TCP UDP,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协议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 等功能。(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 TCP/IP 层级模型结构, 应用层 之间的协议通过逐级调用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和 物理数据链路层 (Physical Data Link)而可以实现应用层的应用程序通信互联。 应用层需要关心应用程序的逻辑细节,而不是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活动。应用层其下三层则处理真正的通信细节。在 Internet

大话OSI七层协议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19-12-04 11:49:39
大白话OSI七层协议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网络协议,这个协议就叫OSI协议(一系列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工不同,人为的分层七层。实际上这个七层是不存在的。没有这七层的概念,只是人为的划分而已。区分出来的目的只是让你明白哪一层是干什么用的。 每一层都运行不同的协议。协议是干什么的,协议就是标准。实际上还有人把它划成五层、四层。 七层划分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五层划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四层划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每层运行常见的物理设备 一、物理层 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物理层字面意思解释:物理传输、硬件、物理特性。在深圳的你与北京的朋友聊天,你的电脑必须要能上网,物理体现是什么?是不是接一根网线,插个路由器,北京的朋友那边是不是也有根网线,也得插个路由器。也就是说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要有底层物理层方面的连通,就类似于你打电话,中间是不是必须得连电话线。 中间的物理链接可以是光缆、电缆、双绞线、无线电波。中间传的是电信号,即010101...这些二进制位。 底层传输的010010101001...这些二进制位怎么才能让它有意义呢? 要让这些010010101001...有意思,人为的分组再适合不过了,8位一组

OSI——网络层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19-12-03 23:47:32
一、网络层的基本概念 网络层上层为传输层,下层为数据链路层,它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IP分组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选择一条合适的传输路径,为传输层端—端数据传输提供服务。 二、网络层IP协议的基本内容 网络层中的网络协议是IP,IP协议的分类有IPv4和IPv6 IP协议的特点 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分组传送服务协议,因此它提供的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 无连接:IP协议不维护IP分组发送后的任何状态信息 不可靠:IP协议不能保证每个IP分组都能正确地,不丢失和顺序地到达目的主机 IP协议是点-点的网络层通信协议 IP协议是针对源主机—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目的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点—点的网络层通信协议,它为两台通信主机寻找一条路径,通常由多个路由器,点点线路组成 IP协议屏蔽了互联的网络在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协议与实现技术上的差异 ip地址和MAC地址的区别? mac地址:物理地址 ip地址:网络中的地址 在网络中我们通过主机的ip地址,先找到他的网络地址,到达了网络地址后,然后通过该网络中的老大(路由器)来分析一下这个ip地址是你网路中的哪个主机,这时,老大(路由器)就通过该目标ip地址改到对应主机的mac地址,既然知道了mac地址,就能找到该计算机了。就好比什么呢。路由器是每次分配给你的ip地址不一样,但是你的mac地址肯定不会变,所以就根据ip地址找到你的mac地址

OSI七层——物理层

做~自己de王妃 提交于 2019-12-03 17:22:15
OSI模型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为 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达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物理层 介绍 : 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的作用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透明传送比特流”表示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对传送的比特流来说,这个电路好像是看不见的。物理层关系的是信号,接口和传输介质。 一、物理层功能: 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提供透明的比特(Bit)流传输 物理层处于整个标准的最底下一层,它与数据链路层一样,工作在单条线路上,只负责线路两端的通信维护。 物理层工作原理如下 场景:用户A和用户B用网线互联在一起,A给B发数据: 用户A通过应用程序发出数据,这个数据经过上层一层层的封装, 到达了数据链路层,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做了Framing(成帧)处理之后, 物理层会将这个数据帧转换成二进制信号(bit流); 接下来用户A就要将这些bit信号流从自己的“网卡”里传出去了,

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03 17:06:12
一、 OSI 参考模型 1 、 OSI 的来源 OSI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 OSI 参考模型,是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 1985 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 ISO 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 OSI 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2 、 OSI 七层模型的划分 OSI 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即 ISO 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如下图。 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 OSI 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无关。 3 、各层功能定义 这里我们只对 OSI 各层进行功能上的大概阐述,不详细深究,因为每一层实际都是一个复杂的层。后面我也会根据个人方向展开部分层的深入学习。这里我们就大概了解一下。我们从最顶层 —— 应用层 开始介绍。 整个过程以公司 A 和公司 B 的一次商业报价单发送为例子进行讲解。 <1> 应用层 OSI 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