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地址表

交换机基础及二三层转发学习笔记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19-12-02 05:01:32
---恢复内容开始--- 2019年9月10号,一个身为渣渣的码农找到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交换机相关的工作。以前没接触过交换机。 学习了一个月,总结一下。 1、交换机:switch 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 在写了一段关于分类什么的,发现这个分类其实不太重要,大概上就时广义上区分以及传输方式、传输速率什么的来分类。 2、主要用途 主要功能就是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及流控、VLAN(虚拟局域网)、链路聚合等功能。 3、转发原理 个人认为交换机中,搞清楚转发原理是十分重要的,后期针对交换机的开发中,你要知道你开发的功能是在那一层工作的,具体是实现什么的。 首先就是知道网络的七层模型。当然有时候也会说是五层模型。他们在本质上就是一样的。只不过七层中有三层对应的是一层 应用层:各协议HTTP、TFTP, FTP, NFS, WAIS、SMTP。同时负责解码和建立连接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以网络层的地址作为数据包在多个多个端口间交换的依据(HTTP、TFTP, FTP, NFS, WAIS、SMTP)。代表设备是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以数据链路层的地址作为数据帧在多个端口间交换的依据。代表设备是二层交换机 物理层:主要用于电信号放大,以增加传输距离。注意

VRRP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19-12-01 09:36:22
VRRP概述 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VRRP在实际网络中已被广泛部署,它目前有两个版本:VRRPv2和VRRPv3,其中VRRPv2仅适用于IPv4网络,而VRRPv3适用于IPv4和IPv6两种网络。本篇将围绕VRRPv2进行解读。 VRRP解决的问题有: 1.单网关的缺陷 2.多网关存在的问题--网关间IP地址冲突;主机频繁切换网络出口 VRRP能够在不改变组网的情况下,将多台路由器虚拟成一台虚拟路由器,通过配置虚拟路由器的IP地址为默认网关,实现网关的备份,所以虚拟路由器是一台逻辑设备。在整个VRRP的切换过程中,用户是完全无感知的,PC终端的配置也不需要做任何修改。 基本概念 1.VRRP路由器(VRRP Router)--运行VRRP协议的设备 实际上,VRRP是配置在路由器的接口上,而且也是基于接口来工作的。VRRP一旦被激活,路由器的接口便开始发送及侦听VRRP协议报文。需要协同工作的VRRP路由器(接口)必须属于同一广播域,否则VRRP报文无法正常交互。 注:不仅路由器支持VRRP,许多交换机、防火墙产品同样也支持VRRP。 2.VRRP组及vrid 一个VRRP组由多台协同工作的路由器(的接口)组成,使用相同的vrid(Virtual Router Identifier,虚拟路由器标识符

以太网技术

戏子无情 提交于 2019-12-01 04:30:30
一. 交换机转发: 交换机收到数据帧,会存在三种行为: ① 泛洪 ② 转发 ③ 丢弃 1. 泛洪: 交换机会在以下情况泛洪数据帧: (1)当交换机收到广播帧、组播帧会泛洪 (2)当交换机收到一个单播帧,但是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没有对应的接口标识,此时会泛洪数据帧,称为“未知单播帧的泛洪” 注:交换机不会查看广播数据帧,而是直接将他泛洪到当前除接收接口外的所有的接口,所以针对而成协议数据报文,报文的目标MAC地址只能为组播。 2. 转发: (1)从一个接口收到一个单播帧,并且MAC地址表中有其对应的接口,会进行转发 3. 丢弃: (1)从一个接口收到一个单播帧,单播帧的目的MAC对应的接口正是接收到此单播帧的接口,此时会丢弃数据帧 二.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网络设备有数据要发送给另一台网络设备时,必须要知道对方的网络层地址(即IP地址)。IP地址由网络层来提供,但是仅有IP地址是不够的,IP数据报文必须封装成帧才能通过数据链路层进行发送,数据帧必须要包含目的MAC地址,因此发送端还必须获取目的MAC地址。通过目的IP地址而获取目的MAC地址的过程是由ARP协议来实现的。ARP缓存表用来记录ARP信息,默认老化时间为1200S。 ARP直接封装在数据链路层之上,Type标识为0x0806,我们有时称ARP为2.5层协议。

精通企业网络当中网红设备---交换机switch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1-29 22:07:20
Hub设备、网桥、二层交换机设备概述 Hub(集线器) 工作原理:不是一个智能设备 从一个接口收到一份数据,就从其他接口广播出去,Hub设备没有任何表项信息 优点:便宜,操作简单 缺点:共享型,无法满足多人同时访问,整个设备就是一个冲突域,Hub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在TCP/IP模型里面的物理层,目前基本淘汰出市场 什么是冲突域? 冲突域:在任意时刻,同一个冲突域中,只能有一台机器在发送数据,这个冲突域内的机器都会受到发送的内容,接不接受取决于是不是目的主机 CSMA/CD技术 用来解决冲突域的问题 接入设备越多冲突机率越大 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 半双工模式下通信双方必须采用CSMA/CD机制来避免冲突 网桥 工作原理:网桥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能隔离冲突域,也就是说网桥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冲突域 网桥设备有MAC地址表表项 比如网桥1的端口1,连接的主机MAC1和MAC2就构成了一个网段),任意一台机器发送消息,该网桥和这个网段上的所有机器都会收到消息,例如 MAC1发送消息“小老弟”,那么MAC2和网桥1都会收到包含该信息 网桥的工作行为 H1主机想要和H5主机通信: 首先,网桥1和网桥2的转发表都是空的,当H1发送消息时,它的整个冲突域都会收到,所以网桥1必然会收到H1发送的帧,网桥1记忆力不好(脑子瓦特了),但它想记住一切新鲜的事物

二层、三层、四层交换机的区别!!

爱⌒轻易说出口 提交于 2019-11-28 23:59:33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 再去读 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 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 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从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以下三点:   (1) 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   (2) 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E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   (3)

ping 原理

孤者浪人 提交于 2019-11-28 16:59:37
最近看了好多面试的题目,其中也被问到了关于ping的问题以及一些原理性的东西,于是拜读了很多人的博客,最后也是豁然开朗,决定总结一下,也是为了防止遗忘吧。 要想理解ping的原理,我们首先来看一下ARP的报文格式 其中op: 1:表示arp请求 2:表示arp应答 3:表示rarp请求 4:表示rarp应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同一广播域内的ping报文: 我们的host2想要去ping host1,那么主机1就要封装二层报文,首先host2会查看自己的MAC地址表,看有没有host1的地址,如果没有,host2就会向外部发送ARP广播包 ARP帧报文格式如下:(省略了arp报文的硬件类型,上层协议类型,MAC地址长度,IP地址长度) 目的MAC 源MAC 帧类型 op 发送者MAC 发送者IP 目标MAC 目标IP FF-FF-FF-FF-FF-FF 52-54-00-00-11-22 0806 1 52-54-00-00-11-22 192.168.1.2 00-00-00-00-00-00 192.168.1.1 首先,我们的交换机接收到报文以后,会查询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具有学习功能),如果有host1的MAC地址,直接返回给host2;如果没有,交换机就会向所有端口发送ARP广播,其他端口上的主机发现以后,如果目标不是自己,就会丢弃报文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19-11-27 16:03:56
物理层网络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 中继器的功能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放大然后传输出去,作用是将扩展网络设备信号传输的物理范围,缺点是扩大数据信号的同时也扩大的噪声,不能够进行广播隔离,网络利用率很低,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淘汰。 集线器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有多个端口的中继器,集线器的所有端口共享一条背板总线,故所有端口都在同一个冲突域,网络利用率低,基本已经淘汰。 数据链路层网络设备有网桥、交换机。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能够通过源主机的mac地址,自学习创建自己的“mac-端口”表,一旦这个“mac-端口”表创建完成,在下次主机间进行数据通信时,数据就会通过这个“mac-端口”表来选路到达目的主机,因此可以多个主机之间同时通信。网桥的“mac-端口”表可以一个端口对应多个mac地址,其中mac地址的获取又是通过ARP广播的方式得到的,网桥开机后“mac-端口”表为空,由源主机发送不带数据内容的ARP广播包向所有端口广播,目的主机收到此包会回复一个单播的ARP包回应源主机。同理,直到所有“mac-端口”表创建完成为止。网桥隔离的是物理网段,属于不同物理区域的统一网段,这一点很容易被误解。目的网桥有两个端口,这两个端口一般用来接集线器,再由集线器连接主机进行通信。网桥起到了隔离冲突域的作用,将大的冲突域划分隔开为2个小的冲突域,相对来说提高了网络利用率。但其应用的是软件的方式来管理,有瓶颈限制

交换机

孤街醉人 提交于 2019-11-27 13:32:02
1.局域网设计 1.1分级网络设计 典型设计分三层 接入层 access 、汇聚层 distribution、核心层 core a接入层为终端设备 提供访问接口 在此层提供冲突域的隔离 、vlan的划分和交换机的端口安全 b汇聚层 实现vlan间的通信和广播域的划分,定义网络的策略 policy 控制某些类型通信的一种方法,包括路由更新,路由汇总,vlan间通信、地址聚合、访问控制盒路由的重新分布等 c核心层 只有一个用途,快速转发 1.2 网络设计原则 a 网络直径 源到目的之间的经过的设备的数量 越少越好 pc1 到pc2 s1-d1-s2 b 带宽聚合 s1和d1之间连接多条线缆 配置链路聚合 可以提供更高的吞吐量 c 冗余 分为链路冗余和设备冗余 任何两台交换机之间的链路故障都不会影响网络的正常通信 链路冗余 除接入层s1和s2外,任何一台交换机的故障也不会影响网络的通信 设备冗余 为了保障高可用行,往往同时使用链路和设备的冗余 注意arp病毒 的问题 2.交换机的型号选择 a 固定配置交换机 不可以扩展端口 b 模块化交换机 配置了不同大小的迹象 可以安装不同的模块化线路卡 可以添加端口 数量可增加 24-48 c 可堆叠交换机 使用一根背板电缆相互连接,交换机之间提供高的吞吐量。可以将堆叠的多台交换机当成一台交换机 堆叠和级联概念不同 级联

常见网络攻击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19-11-26 17:41:40
DOS,DDOS攻击与防范 DOS 拒绝服务攻击 利用程序的漏洞、利用协议的漏洞对服务器进行攻击,导致服务器无法正常对外提供服务。 例如: 利用tcp三步握手设计缺陷syn洪水攻击 a -------syn=100---> b a <---syn=1000,ack=101--- b a ----syn=101,ack=1001--> b 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使用大量傀儡机器对服务器进行攻击,超过服务器实际的处理能力或者甚至超过机房的带宽,导致服务器无法正常对外提供服务。 防御: 区域联防。 router <---XX--- 电信router <----机房 router <-------- CDN网络(内容分发网络= 智能DNS+squid) SQL注入 入侵服务器的常见手段。 利用程序的过滤字符不严格,导致黑客可以提交恶意请求,查询到数据库不应该看到的数据。 防范: 加强程序员相关方面安全意识,尽量避免写出 SQL注入漏洞的代码。 安装第三方的模块,安全软件进行防护: mod_security模块 针对php进行配置,但有些时候配置之后可能会影响到正常功能的发挥。 # vim /etc/php.ini ... magic_quotes_runtime = On magic_quotes_gpc = On <---对接受的特殊符号,特别是单引号进行转义或者过滤 php语法

静态路由原理与配置——理论篇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1-26 14:37:36
静态路由原理与配置——理论篇 目标:理解路由的原理 学会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学习内容: ①路由原理 ②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③路由表的形成 ④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⑤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一、路由原理 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他的额重要作用是为数据宝选择最佳路径,最终送达目的地。 在只有一个网段的网络中,数据包可以很容易地从源主机到达目标主机。但是如果一台计算机要和非本网段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数据包可能就要经过很多路由器。如图所示,主机 A 和主机 B 所在的网段被许多路由器隔开,这时主机 A 与主机 B 的通信就要经过这些中间路由器,这就要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数据包从 A 到达B 有很多条路径可供选择,但是很显然,在这些路径中在某一时刻总会有一条路径是最快的。 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网络访问速度,就需要有一种方法来判断从源主机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最佳路径,从而进行数据转发,这就是路由技术。 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来看一下路由器是如何工作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能够接触到的只是局域网。通过在 PC 上设置默认网关就可以使局域网的计算机与 Internet 进行通信。其实在 PC 上所设置的默认网关就是路由器以太口的 IP 地址。如果局域网的计算机要和外面的计算机进行通信,只要把请求提交给路由器的以太口即可,接下来的工作就由路由器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