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功能

【老生常谈的】互联网协议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7:02
OSI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一.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定义了所有电子及物理设备的规范。其中特别定义了设备与物理媒介之间的关系,这包括了针脚、电压、线缆规范、集线器、中继器、网卡、主机适配器(在SAN中使用的主机适配器)以及其他的设备的设计定义。因为物理层传送的是原始的比特数据流,即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当发送时的信号为二进制“1”时,对方接收到的也是二进制“1”而不是二进制“0”。因而就需要定义哪个设备有几个针脚,其中哪个针脚发送的多少电压代表二进制“1”或二进制“0”,还有例如一个bit需要持续几微秒,传输信号是否在双向上同时进行,最初的连接如何创建和最终如何终止等问题。 为了更好理解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的区别,可以把物理层认为是主要的

OSPF中DR、BDR选举方法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5:02
路由器ID(RID): 是用来标识此路由器的IP地址。选举方法,1、以环回接口中最高IP地址来当RID;2、如果没有配置环回地址,以所有激活的物理接口中最高的IP地址为RID。 广播多路访问: 广播网络允许多个设备连接(或访问)到同一个网络上(即这个网络允许广播的性质(以太网),说明这个网络可以支持多个设备同时接入),并通过将单一数据包投递到网络中所有的结点来提供广播能力,如以太网。在OSPF中,每个广播多路访问网络都必须选出一个DR和一个BDR。 非广播多路访问(NBMA): 非广播多路网络是那些诸如帧中继、X。25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等类型的网络。这此网络允许多路访问,但不具备以太网那样的广播能力。因此,要实现恰当的功能,NBMA网络需要特殊的OSPF配置,并且邻居关系必须详细定义。 指定路由器(DR): 指当路由器被连接到同一多路访问网络时,都需要一个指定路由器DR。典型的例子就是 以太局域网 。为了使建立的邻接关系的最小化,就需要在此局域网的多个路由器中挑选出一个DR,它负责将路由选择信息颁发到广播网络或链路中其他路由器上,或收集其他路由器的路由选择信息。具有相同优先级的路由吕中选择DR时,拥有最高路由器ID的路由器将成为DR。 备用指定路由器(BDR): 指多路访问链路上随时准备着的待命的DR。它从OSPF邻接路由器上接收所有的路由更新,但并不泛发链路信息状态(LSA

RIP_1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路由信息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是内部网关协议 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 基于距离向量 RIP 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 距离记录。 RIP是应用层协议。使用UDP数据报传送。 “距离”的定义 : 从一路由器到 直接连接 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 1。 从一个路由器到 非直接连接 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所经过的路由器数加 1。 RIP 协 议 中 的 “ 距 离 ” 也 称 为 “ 跳 数 ” (hop count),因为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就加 1。 这里的“距离”实际上指的是“最短距离”, RIP 认为一个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少,即“距离短”。RIP 允许 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 15 个路由器。“距离”的最大值为16 时即相当于不可达。可见 RIP 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RIP 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 最短路由 ),哪怕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 RIP 协议的三个要点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 路由表 。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例如,每隔 30 秒。 路由表的建立 路由器在刚刚开始工作时,只知道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此距离定义为1)。 以后

无法上网的N中解决方法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造成无法上网的原因分为两大类: 物理原因造成的 系统或软件原因造成的 在cmd 窗口下 执行 ipconfig/all 命令 从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IPv4 地址: 192.168 . 0.101 (这个是本机 ip 地址) 默认网关: 192.168 . 0.1 (这个是路由器的 ip 地址) DNS 服务器 : 223.5 . 5.5 (这个是 isp 运营商的 ip 地址) 获取了这些地址后,我们需要在cmd下ping这些地址: 判断主机到路由器线路连接是否正常: ping 192.168.0.1 判断路由器到运营商线路: ping 223.5.5.5 WAN口用来连接光猫或入户网线,LAN口用来连接电脑之类的设备。简单了解路由器的接口之后,再为大家附上一张路由器连接示意图。 根据上图接线,查看接线是否存在问题 SYS系统指示灯是路由器的工作状态指示灯,闪烁表示路由器工作正常(敲黑板!闪烁是正常的,不闪才是不正常的!);长亮表示系统出现故障,可能是路由器硬件故障,出现这种情况基本无法自行解决,一般需要返厂维修;熄灭代表系统不通电,可能是电源故障。   WiFi指示灯长亮表示无线功能已开启,闪烁表示此时有数据在传输,熄灭表示关闭WiFi功能。   LAN(1/2/3)指示灯,如果用网线将LAN口和电脑连接,电脑工作时,对应的LAN指示灯是会亮的,有数据传输时会闪烁

网络层入门笔记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9:0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两个:转发和路由。按照是否预先建立连接,可以分为无连接服务模型和连接服务模型。其中无连接服务模型的代表是数据报模型。有链接的代表是虚电路网络模型。 特点是:复杂网络,简化边缘 VC模型是基于连接服务模型的,类似于传统的电话电路网络,会首先建立连接,然后依据该链接进行传输,最后在关闭该链接。其好处是数据流速的较好控制性能。如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网络。 对于某次连接,VC会分配给该链接一个虚电路号VCid,该链接的数据都会携带该VCid进行传输,由每个中间点的路由器进行识别VCid并转发。值得注意的是:每段路由器间同一连接的VCid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 当数据从源端到R1时,VCid为12,但是从R1到下一个路由时,VCid为22。因此,路由器除了转发数据包,还要进行的就是更换VCid。 由于目前的intel网络采用的是另一种数据报模型,因此VC在这里不做过多探讨。 特点是:简化网络,复杂边缘 目前Internet主要使用的是数据报网络。数据报网络采用的是无连接模式,每个数据包都携带由目的IP,每个路由器都会依据自身当时情况根据IP地址依次对每个数据包进行转发。因此会出现乱序的情况。由于对每个数据包都进行了IP判断,路由器需要维护一个IP地址转发表。 如上图所示,转发表实际上是采用了IP范围的方式,并且

华为防火墙双机热备(详细介绍VRRP,VGMP)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5:02
һ. 双机热备的工作原理 华为的双机热备是通过部署俩台或多台防火墙实现热备及负载均衡,俩台防火墙相互协同工作,犹如一个更大的防火墙 双机热备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华为防火墙的双机热备包含以下俩种模式 1.热备模式:同一时间只有一台防火墙转发数据包,其他防火墙不转发数据包,但是会同步会话表及Server-map表。 2 负载均衡模式:同一时间,多台防火墙同时转发数据,但每个防火墙又作为其他防火墙的备用设备,即每个防火墙是主设备也是备份设备,防火墙之间同步会话表及Server-map表 负载均衡模式下,针对一些流量(如黑色圈流量),FW1是主用设备,Fw2是备用设备,所以该流量默认通过FW1转发,而针对另外一些流量(灰色流量),FW2是主设备,FW1是备用设备,所以改流量默认通过FW2转发,FW1又作为(灰色)流量的备用设备,当FW2损坏时,FW1依然可以转发(灰色)流量,同理,FW2也可以在FW1损坏时转发(黑色)流量 VRRP 在双机热备技术中,即使选举出了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默认情况下流量也通过主用设备转发,而备用设备处于备份状态 1.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路由冗余协议)由IETF进行维护,用来解决网关单点故障的路由协议

图解TCP/IP:IP协议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08:02
TCP/IP的心脏是互联网层,这一层主要由 IP (Internet Protocol)和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两个协议组成。 IP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第3层 IP (IPv4、IPv6)相当于OSI参考模型中的第3层――网络层。网络层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终端节点之间的通信”,这种终端节点之间的通信也叫“点对点(end-to-end)通信”。 IP 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将数据包发给最终的目标地址。 网络层的下一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连同一种数据链路的节点之间进行包传递,而一旦跨越多种数据链路,就需要借助网络层。网络层可以跨越不同的数据链路,即使是在不同的数据链路上也能实现两端节点之间的数据包传输。 主机 的定义应该是指“配置有IP地址,但是不进行路由控制的设备”,既配有IP地址又具有路由控制能力的设备叫做 路由器 ,跟主机有所区别。而 节点 则是主机和路由器的统称。 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关系 数据链路层提供直连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功能,与之相比,作为网络层的IP则负责在没有直连的两个网络之间进行通信传输。 数据链路只负责某一个区间之间的通信传输。 -> 火车票或机票 IP 负责将数据包发给最终的目标地址。即点对点通信。 -> 旅行的行程表 IP基础知识 IP大致分为三大作用模块:IP寻址、路由

路由器之间无限网桥连接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7:01
现在有一个叫作无线桥接的方法来扩大局域网的覆盖范围。只需要加一台路由器就可以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这里以TP-Link类常规路由器为例,(默认ip是192.168.1.1) 第一步、确定主路由器无线参数 在副路由器中配置无线桥接功能之前,你一定要知道主路由器的:无线名称、无线密码。鼠标左键点击电脑右下角的wife图标,然后右键单击选中已连接的wife,选中属性左键单击,接着在显示字符框前打勾。(win7系统) (电脑连接的当前所在区域的wife,就是主路由器的wife名称,该wife密码就是主路由器的密码) 第二步、电脑连接副路由器(以台式电脑为例) 先把副路由器接通电源,然后台式电脑用网线连接到副路由器的LAN接口(1\2\3\4)。(网线一端插到副路由器上,另一端插到台式电脑上) 笔记本电脑,不用连接网线,直接搜索、连接副路由器的无线信号;台式电脑用网线来连接电脑和副路由器。 第三步、副路由器中设置桥接 1、登录到设置页面 在电脑浏览器中输入 tplogin.cn 打开登录页面――>输入“管理员密码”,登录到副路由器的设置页面。 如忘记密码,请恢复出厂设置。 恢复方法:在设备通电的情况下,按住路由器背面的“Reset”按钮直到所有指示灯同时亮起后松开,接着如上在浏览器中输入tplogin.cn打开登陆页面,重新设置密码并登陆。登陆进入,然后点右上方跳过向导, 2

【数通学习】【三层交换】子网划分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3:01
为何会有子网? 假设有一个IP数据包准备从A发送到B。那么A把数据包投递给路由器之后,路由器怎么投递这个数据包呢?如果要路由器在他的路由表中直接匹配完整的IP地址,那就需要在路由器中存储B的IP地址,如果设备少还好说,如果设备成千上万,甚至上亿,那路由器就要在路由表中存储所有的网络节点的IP地址,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么怎么办呢?其实就和把地球划分为一个个国家和地区,把一个国家划分为一个个省,省下面划分为市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有一个包裹要邮寄给你,快递员首先是看包裹的发送地址中的省是哪个,如果是湖北省,快递员就把包裹分拣之后发给湖北省的分拣中心,湖北省分拣中心的快递员继续看地址中是哪个市......这样逐级分发,处于传输核心处的快递员并不需要知道所有信息,大大减轻了分拣路由的压力。 如下图: 所以IP地址中,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被称为网络部分,或者叫网络号,一部分被称为主机部分。 网络部分用来标识网络设备所处的网络区域,这样路由器进行数据包路由的时候,就可以可以根据网络部分来确认网络设备所处的大概位置,然后把这个数据包交给这个网络区域的路由器负责继续路由,而这个区域的路由器就可以根据主机部分直接找到对应的网络设备。 即可以这么理解: 网络部分标识设备所处的网络位置。 主机部分标识设备在网络中具体的编号。 IP地址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A类地址的网络号为前面八位。

OSPF路由协议之多区域配置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2:01
在大型网络中,使用OSPF路由协议时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1、在大型网络环境中,网络结构的变化是时常发生的,因此OSPF路由器就会经常运行SPF算法来重新计算路由信息,大量消耗路由器的CPU和内存资源。 2、在OSPF网络中,随着多条路径的增加,路由表变得越来越大,每一次路径的改变都会使路由器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重新计算路由表,路由器变得越来越低效。 3、包含完整网络结构信息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也会越来越大,这将有可能使路由器的CPU和内存资源彻底耗尽,从而导致路由器的崩溃。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OSPF允许把大型网络划分成多个更易管理的小型区域。这些小型区域可以交换路由汇总信息,而不是每一个路由器的细节。通过划分成很多个小型区域,OSPF的工作可以更加流畅。 生成OSPF多区域后能够改善网络的可扩展性、实现快速收敛。 OSPF的容量: 单个区域所支持的路由器的数量范围是30~200,但在一个区域内实际加入的路由器数量要小于单个区域所能容纳的路由器的最大数量。因为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些因素影响着这个数量,如一个区域内链路的数量、网络拓扑稳定性、路由器的内存和CPU性能、路由汇总的有效使用和注入这个区域的汇总链路状态通告(LSA)的数量等。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有时在一些区域里包含25台路由器可能都显得多,而在另外一些区域内却可以容纳多于500台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