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函数

django 静态文件的配置 orm 中 字段与数据的增删改查 使用MySQL数据库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19-11-29 20:02:31
模板语法:(只有一下两种情况) 1:{{ obj}} 变量相关 2:{% for i in list %} 逻辑相关 {% endfor %} 今日内容: 创建路由:新创建的路由必须去settings注册 创建:python.manage.py startapp app02 注册:1.app (支持简写) 2.app02.apps.App01Config(全称) 启动django项目的时候,确保一个端口只有一个django项目在占用,不然容易造成bug 用户能够访问的资源都在url中,只有url中开设的相关资源,你才能访问到(*****) html文件默认全都放在templates文件夹下 静态文件:前端框架,图片,css,js...默认放在static文件夹下下 static文件夹中默认创建的子文件夹 css文件夹: 当前网站所有的样式文件 js文件夹: 当前网站所有的js文件 img文件夹: 当前网站所有的图片文件 静态文件的配置: 1.STATICFILES_FIRS = [ os.path.join(BASE_DIR,'static') 2.STATICFILES_FIRS =( os.path.join(BASE_DIR,'static'), ) 注:1.都端资源都需要手动暴露给用户,这样你只要输入static文件夹内具体文件的路径,就能访问到 2.STATIC_URL

day52_9_16Django中的静态文件和orm

拟墨画扇 提交于 2019-11-29 19:59:32
一。静态文件配置   在配置静态文件时,需要创建一个文件夹在Django项目文件夹下,名字与使用无关。   静态文件包括html等使用的不会变动的插件文件等。分为三个部分:     css文件夹 当前网站所有的样式文件     js文件 当前网站所有的js文件     img文件 当前网站所有的图片文件     其他(前端框架代码)。   1.在静态文件的调用时,不能直接在html文件夹中使用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进行调用,因为在页面访问的时后不会获取到该插件资源,所以需要将所有静态文件暴露给访客,使得访客可以获得。   在Django中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进行资源暴露: STATIC_URL = '/static/' # 这个static不是文件夹的名字 而是接口前缀 """只要你想访问静态文件中的资源 文件路径就必须用static开头""" STATICFILES_DIRS = [ os.path.join(BASE_DIR,'static'), # 真正的文件夹路径 os.path.join(BASE_DIR,'static1'), # 真正的文件夹路径 os.path.join(BASE_DIR,'static2'), # 真正的文件夹路径 os.path.join(BASE_DIR,'static3') # 真正的文件夹路径 ]  

C++回调函数中调用类中的非静态成员变量或非静态成员函数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19-11-29 19:30:02
本文主要介绍C++回调函数中调用类中的非静态成员变量或非静态成员函数 回调函数中调用类中的非静态成员变量或非静态成员函数 【问题】如何在类中封装回调函数? a.回调函数只能是全局的或是静态的。 b.全局函数会破坏类的封装性,故不予采用。 c.静态函数只能访问类的静态成员,不能访问类中非静态成员。 1. 如何让静态函数访问类的非静态成员。 a.声明一静态函数a(),将类实例对象指针做为参数传入。如: class A() { static void a(A *); //静态函数 void b(); //非静态函数 } void A::a(A * pThis) { pThis->b(); //静态函数中调用非静态函数 } b.回调函数中访问非静态成员 由于回调函数往往有固定定义,并不接受 A * pThis 参数 如:CALLBACK MyTimerProc(HWND hwnd,UINT uMsg,UINT idEvent,DWORD dwTime); 【解决方案1】:本方案当遇到有多个类实例对象时会有问题。原因是pThis指针只能指向一个对象。 class A { A(); static void a();//静态函数 void b();//非静态函数 static A* pThis;//静态对象指针 }; A* A::pThis=NULL; A::A()/

Java基础知识总结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19-11-29 17:15:43
本博文内容参考相关博客以及《Java编程思想》整理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nblogs.com/BYRans/ PDF版下载链接: 《Java基础知识总结》 。 如果您想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修改,请联系dingyu.sdu@gmail.com,我把word原版发给您。 一:java概述: 1,JDK:Java Development Kit, java的开发和运行环境,java的开发工具和jre。 2,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 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java运行的所需的类库+JVM(java虚拟机)。 3,配置环境变量: 让java jdk\bin目录下的工具,可以在任意目录下运行,原因是,将该工具所在目录告诉了系统,当使用该工具时,由系统帮我们去找指定的目录。 环境变量的配置: 1 ): 永久配置方式:JAVA_HOME=%安装路径%\Java\jdk path=%JAVA_HOME%\bin 2 ): 临时配置方式:set path=%path%;C:\Program Files\Java\jdk\bin 特点:系统默认先去当前路径下找要执行的程序,如果没有,再去path中设置的路径下找。 classpath的配置: 1 ): 永久配置方式:classpath=.;c:\;e:\ 2 ):

java中的内部类

妖精的绣舞 提交于 2019-11-29 15:41:06
概述 将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的里面,里面的那个类就称为内部类(内置类,嵌套类) 分析事物A时,发现该事物A描述中还有事物B,而且这个事物B还在访问被描述事物A的内容,将事物B定义成内部类来描述。 特点 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 外部类要访问内部类,必须建立内部类的对象; 举例: package innerdemo; public class Inner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Inner in = new Outer().new Inner(); // 直接访问内部类的方法 in.show(); Outer o = new Outer();// o.method(); } } class Outer{ private int num = 3; // 内部类 class Inner{ void show(){ num = 100; System.out.println("内部类run..."+num); } } public void method(){ Inner in = new Inner(); //外部类要访问内部类,必须建立内部类的对象; in.show(); } } 修饰符 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内部类中的成员:(不多见)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变量名 = new 外部类名().

静态代码块、构造代码块和构造函数的执行顺序

左心房为你撑大大i 提交于 2019-11-29 15:00:42
本文前面稍微介绍了一下构造代码块和静态代码块的注意点,如果急需了解执行这三者执行顺序的话可以直接看向最后。 一 .构造代码块 { //这个就是构造代码块 } 关于构造代码块,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构造代码块是用来给对象进行初始化的。   2.对象一创建就运行构造代码块,并且优先于构造函数。   3.构造代码块和构造函数的区别:     构造代码块是给对象进行统一初始化的,而构造函数是给对应的对象初始化,因此构造函数可以有多个,运行哪个构造函数就创建出什么样的对象,但无论创建什么样的对象,都会执行相同的构造代码块。即构造代码块中定义的是不同对象共性的初始化内容。 二.静态代码块 static{ //这就是静态代码块 } 关于静态代码块,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静态代码块是随着类的加载而执行的,并且只执行一次,且优先于主函数。   2.静态代码块是给类初始化的,且一个类中可以有多个静态代码块 三.执行顺序   1.对于只有一个类的情况:     静态代码块>构造代码块>构造函数   2.对于存在继承的情况:     1).执行父类的静态代码块     2).执行子类的静态代码块     3).执行父类的构造代码块,然后执行构造函数     4).执行子类的构造代码块,然后执行构造函数     (在创建子类对象的时候,会调用super方法,所以是先初始化父类

复习----面向对象(进阶)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19-11-29 14:58:46
本节内容: 1、类的成员   1.1字段   1.2方法   1.3属性 2、成员修饰符 3、类的特殊成员 1、类的成员 类的成员可以分为三大类: 字段、方法、属性 。 字段分为:普通字段、静态字段。 方法分为:普通方法、静态方法、类方法。 所有成员中, 只有普通字段的内容保存 对象 中 ,即:根据此类创建了多少对象,在内存中就有多少个普通字段。而其他的成员,则都是保存在类中,即:无论对象的多少,在内存中只创建一份。 1.1字段 字段包括:普通字段和静态字段,他们在定义和使用中有所区别,而最本质的区别是内存中保存的位置不同。 普通字段属于 对象 ,即将字段存于对象内。 静态字段属于 类 ,即将字段存于类内。 语法如下 1 class Province: 2 # 静态字段,属于类 3 country = '中国' 4 5 def __init__(self, name): 6 # 普通字段,属于对象 7 self.name = name 8 9 #创建对象 10 henan = Province('河南') 11 hebei = Province('河北') 12 13 #直接访问静态字段 14 print(Province.country) #输出:中国 15 16 #直接访问普通字段 17 print(henan.name) #输出:河南 由上述代码可以看出

Kubernetes为什么使用静态调度

ε祈祈猫儿з 提交于 2019-11-29 12:32:27
  Kubernetes为什么使用静态调度      静态调度,是指根据容器请求的资源进行装箱调度,而不考虑节点的实际负载。静态调度最大的优点就是调度简单高效、集群资源管理方便,最大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管节点实际负载,极容易导致集群负载不高。      Kubernetes为什么会使用静态调度呢?因为要做好通用的动态调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是通用的动态调度很难都满足不同企业不同业务的诉求,结果可能适得其反。那是不是我们就没必要去往动态调度做技术尝试呢?未必!平台根据托管的业务属性,可以适当的通过scheduler extender的方式扩展Kubernetes Scheduler来做一定权重的动态调度决策。      集群资源构成      以cpu资源为例,一个大规模Kubernetes集群的资源组成结构大致如下: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每个节点的预留资源,对应kubelet的system-reserved, kube-reserved, eviction-hard配置的资源之和,Kubernetes计算Node的Allocatable资源时会减去这部分预留资源。      目前我们集群的平均资源碎片大概在5%~10%左右,根据不同规格的CVM机型略有不同。这些资源碎片分散在集群中的各个节点,以1c1g, 2c2g, 3cxg为主

内部类的四种用法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19-11-29 11:43:42
内部类Inner Class   将相关的类组织在一起,从而降低了命名空间的混乱。   一个内部类可以定义在另一个类里,可以定义在函数里,甚至可以作为一个表达式的一部分。 Java中的内部类共分为四种: 静态内部类static inner class (also called nested class) 成员内部类member inner class 局部内部类local inner class 匿名内部类anonymous inner class 静态内部类Static Inner Class   最简单的内部类形式。   类定义时加上static关键字。   不能和外部类有相同的名字。   被编译成一个完全独立的.class文件,名称为OuterClass$InnerClass.class的形式。 只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和静态方法,包括了私有的静态成员和方法。   生成静态内部类对象的方式为: OuterClass.InnerClass inner = new OuterClass.InnerClass();   静态内部类使用代码: package com.learnjava.innerclass; class StaticInner { privatestaticint a = 4 ; // 静态内部类publicstaticclass Inner {

vue部分知识点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19-11-29 11:29:11
1. vue渐进式   把框架分层:视图层 =》组件机制 =》 路由机制 =》 状态管理 =》 构建工具   即可以使用最核心的视图层渲染功能来开发需求,也可以根据需求加入其他模块。 2. 变化侦测   渲染:状态 =》DOM =》 用户界面   vue响应式系统赋予框架重渲染的能力,主要归功于变化侦测,即检测数据的变化,当数据变化时驱动视图更新 3. Object的变化侦测   Object.defineProperty将属性转换成getter/setter的形式来追踪变化,读取数据时会触发getter,修改时间时触发setter;   在getter中收集有哪些依赖使用了数据,当触发setter时,通知getter中收集的依赖数据发生了变化;   收集的依赖存储在Dep中,Dep用来收集依赖/删除依赖/向依赖发送消息;   依赖,即Watcher,只有Watcher触发的getter才会收集依赖,哪个Watcher触发了getter,就把哪个Watcher收集到Dep中;当数据发生变化时会循环依赖列表,把所有Watcher都通知一遍;      Watcher:先把自己设置到全局唯一的指定位置,如window.target,再读取数据,触发getter,在getter中从全局唯一的那个位置读取当前正则读取数据的Watcher,并把这个Watcher收集到Dep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