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编程

结对编程代码之代码分析

▼魔方 西西 提交于 2019-11-30 03:33:35
在这次结对编程中在亲自使用以及查看同学编写的代码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了撰写一个代码,必须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为我在结对编程过程中对该同学代码的评价 缺点: 1、输入格式不够灵活,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时中间不能采用回车隔离 2、功能逻辑不够完善,在要求切换为小学、初中、高中的过程中若不输入相应的字符串代码会直接报错 3、用户体验不够好,在输入题目数量时如果输入的题目数量不符合条件则系统直接跳入到切换年级的函数,没法继续出题 4、小学题目中没有出现括号(但是需求中没有硬性要求) 5、部分高中题目没有办法采用手算的方式算出,题目逻辑有误(需求中没有硬性要求) 6、在代码中没有完成生成的题目与已有的题目不能重复的功能 优点: 1、代码分装良好,一个功能一个函数且函数命名规范易懂,可读性强 2、在每道题目之前加上了题号,且每道题目之间会有空行,题目规整 3、除了题目的查重没有完成以外,基本满足了其他的所有需求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jhl/p/11552575.html

第四次个人作业--结对编程

99封情书 提交于 2019-11-28 19:56:26
Github项目地址: 点击这里 合作同学作业地址: https://www.cnblogs.com/slothph/p/11643877.html 小伙伴的学号:201731062323 1.PSP表格 PSP2.1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预估耗时(分钟) 实际耗时(分钟) Planning 计划 30 40 · Estimate ·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30 40 Development 开发 1300 1250 · Analysis · 需求分析 (包括学习新技术) 90 80 · Design Spec · 生成设计文档 60 50 · Design Review · 设计复审 (和同事审核设计文档) 60 70 · Coding Standard · 代码规范 (为目前的开发制定合适的规范) 20 20 · Design · 具体设计 300 280 · Coding · 具体编码 350 300 · Code Review · 代码复审 120 130 · Test · 测试(自我测试,修改代码,提交修改) 300 320 Reporting 报告 120 125 · Test Report · 测试报告 40 45 · Size Measurement · 计算工作量 20 20 · Postmortem &

第四次作业——结对作业

不羁岁月 提交于 2019-11-27 10:34:18
链接 在学习通上注明结对的成员对: 1班胡晓松-1班高健 结对成员的博客连接: https://www.cnblogs.com/maxilong/p/11729323.html 代码复审 代码复审核查表(高健) 由一班胡晓松完成 1.概要部分 1)代码符合需求和规格说明吗符合? 是 2)代码设计是否考虑周全? 周全 功能和要求相符 3)代码可读性如何? 一般 4)代码容易维护么? 容易 5)代码每一行都检查过了吗? 是 2.设计规范部分 1)设计是否遵循从已知的设计模式或项目中常用的模式? 是 2)有没有硬编码或字符串/数字等存在? 是 3)代码有没有依赖于某平台,是否会影响将来的移植? 否 4)4.开发者新写的代码能否用已有Library/SDK/Framework中的功能实现?在本项目中是否存在类似的功能可以调用而不用全部重新实现? 是 5)5.有没有无用的代码可以清除? 否 3.代码规范部分 1)修改的部分符合代码标准和风格嘛? 是 4.具体代码部分 1)有没有对错误进行处理?对于调用外部函数,是否检查了返回值或处理了异常? 否 2)参数传递有无错误,字符串的长度是字节的长度还是字符(可能是单/双字节)的长度,是以0开始计数还是以1开始计数? 0 3)边界条件如何处理的?switch语句的default分支是如何处理的?循环有没有可能出现死循环? 否 在分支中填入跳转语句 4

结对编程,非诚勿扰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1-26 15:30:54
结对编程,非诚勿扰 一回首,一顿足,我以为结队编程才刚刚开始,其实已经要 deadline 了。刚刚开始的时候以为死活弄不出来的东西,在文哥和我力的作用下,已经有了相当给力的效果:实现 3D 棋盘模型上的(规则)落子,提子,全场景的自由旋转,见下左图(右图为添加辅助功能和UI美化之后的图): 回顾整个过程,有一点最深切的体会,那就是:结队编程,是两个人的事,非诚勿扰。 虽然我和文哥在不同的 Team 中,但我知道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在这个本质点上我们是一样的,这成了我们合作的基础。加上他平时和蔼可亲,脾气特别好,也是一个有决心的人,打一开始,我就坚信我们能克服 pair 编程中的各种分歧和困难,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第一个分歧就产生在应该选择什么棋类为目标,由于我们在 number game 的游戏中一个是 1 一个是 4 ,悲剧的没有能优先选择,轮到我们时就只剩下围棋和军棋了。我个人感觉围棋规则过于复杂,实现较为困难,当时文哥在选择时没有考虑到规则难度预取,结果一切成了定局后。我两研究一会儿规则,均觉得没有能力实现。还好这个时候我们没有互相指责,反而定下了背水一战的方针,能做多少是多少,尽力而为。万事开头难,走了第一步,我们就坚定的走下去了。 接下来是点流水账: 里程碑 1 :实现 3D 围棋的基本功能(按规则下子,提子,旋转) 截止日: 2010.11.21 时间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