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逻辑

机器学习(四)——逻辑回归

久未见 提交于 2019-11-30 05:20:09
机器学习(四)——逻辑回归 文章目录 机器学习(四)——逻辑回归 关于分类问题 逻辑回归 隐含变量模型——probit回归 逻辑分布与sigmoid函数 逻辑回归 多分类问题 one-vs-all one-vs-one 多元逻辑回归 正则化 小结 关于分类问题 在前面的博文中,我介绍了线性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三种回归模型,以及求解机器学习优化问题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优化算法——梯度下降法。接下来我们把目光投向另一类问题,也是更加广泛的问题—— 分类问题 。 在实际机器学习的应用领域中,我们更多地碰到的是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需要预测的变量并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举几个例子: 确定一封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这一类只有两个可能结果的问题被称为 二分类问题 ) 根据医学检测影像判断肿瘤是良性或者恶性; 预测一个产品属于优良中差中的哪一等;(这一类有多个可能结果的问题被称作 多分类问题 ) 对于这一类问题,回归模型往往起不到作用,这时我们就需要另一种模型—— 分类模型 。 逻辑回归 (Logistic Regression)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分类模型, 逻辑回归 我们以一个二分类的问题为例,讲解二元逻辑回归的基本原理。假设我们要分析一批学生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中能否及格。我们目前已经采集到了过去几届的人是否通过的数据,以及他们在大一时的各科成绩。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数据建立模型

LVM(逻辑卷管理)

℡╲_俬逩灬. 提交于 2019-11-30 02:16:03
一、LVM概念 LVM是逻辑盘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的简称,它是Linux环境下对磁盘分区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LVM是建立在硬盘和分区之上的一个逻辑层,来提高磁盘分区管理的灵活性。 LVM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它就是通过将底层的物理硬盘抽象的封装起来,然后以逻辑卷的方式呈现给上层应用。在传统的磁盘管理机制中,我们的上层应用是直接访问文件系统,从而对底层的物理硬盘进行读取,而在LVM中,其通过对底层的硬盘进行封装,当我们对底层的物理硬盘进行操作时,其不再是针对于分区进行操作,而是通过一个叫做逻辑卷的东西来对其进行底层的磁盘管理操作。比如说我增加一个物理硬盘,这个时候上层的服务是感觉不到的,因为呈现给上层服务的是以逻辑卷的方式。 LVM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对磁盘进行动态管理。因为逻辑卷的大小是可以动态调整的,而且不会丢失现有的数据。如果我们新增加了硬盘,其也不会改变现有上层的逻辑卷。作为一个动态磁盘管理机制,逻辑卷技术大大提高了磁盘管理的灵活性。 二、LVM术语 PV (Physical Volume)- 物理卷 物理卷在逻辑卷管理中处于最底层,它可以是实际物理硬盘上的分区,也可以是整个物理硬盘。 VG (Volumne Group)-卷组 卷组建立在物理卷之上,一个卷组中至少要包括一个物理卷,在卷组建立之后可动态添加物理卷到卷组中

Linux 系统结构详解

拟墨画扇 提交于 2019-11-30 01:56:00
Linux系统一般有4个主要部分: 内核、shell、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内核、shell和文件系统一起形成了基本的操作系统结构,它们使得用户可以运行程序、管理文件并使用系统。 1、linux内核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具有很多最基本功能,它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Linux 内核由如下几部分组成:内存管理、进程管理、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和网络管理等。如图: 系统调用接口:SCI 层提供了某些机制执行从用户空间到内核的函数调用。这个接口依赖于体系结构,甚至在相同的处理器家族内也是如此。SCI 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调用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服务。在 ./linux/kernel 中您可以找到 SCI 的实现,并在 ./linux/arch 中找到依赖于体系结构的部分。 2、内存管理 对任何一台计算机而言,其内存以及其它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让有限的物理内存满足应用程序对内存的大需求量,Linux 采用了称为“虚拟内存”的内存管理方式。Linux 将内存划分为容易处理的“内存页”(对于大部分体系结构来说都是 4KB)。Linux 包括了管理可用内存的方式,以及物理和虚拟映射所使用的硬件机制。 不过内存管理要管理的可不止 4KB 缓冲区。Linux 提供了对 4KB 缓冲区的抽象,例如 slab 分配器。这种内存管理模式使用

ASP.NET开发实战——(五)ASP.NET MVC & 分层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19-11-30 01:46:42
上一篇文章简要说明了MVC所代表的含义并提供了详细的项目及其控制器、视图等内容的创建步骤,最终完成了一个简单ASP.NET MVC程序。   注:MVC与ASP.NET MVC不相等,MVC是一种开发模式,而ASP.NET MVC是MVC这种模式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本文中提到的MVC如果没有特指,那么均表示ASP.NET MVC。   本文将从ASP.NET的M-V-C到底代表什么?如何编写对应的代码?来讨论如何使用ASP.NET MVC开发应用程序。   ○ ASP.NET MVC与分层   ○ ASP.NET MVC中的M代表什么   ○ ASP.NET MVC的V和C是如何交互的   ○ ASP.NET MVC中的C应该如何处理业务逻辑   ○ 如何使用ASP.NET MVC ASP.NET MVC与分层   什么是分层?   在了解分层之前,先了解一下层次的概念,层次是指系统在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等级秩序。具有多样性,可按物质的质量、能量、运动状态、空间尺度、时间顺序、组织化程度等多种标准划分。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既有共同的规律,又各有特殊规律。(来自百度百科)   所以分层实际上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律,将一个整体划分为多个层次,保证每一个层次中的内容都有共同的性质和特征,便于针对每一个层次进行维护管理。   代码分层:  

浅谈前端移动端页面开发(布局篇)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19-11-30 00:32:31
前言的一些碎碎念:最近一直在写移动端的页面,不过一直是用的别人造好的轮子,很多时候并没有想那是为什么,那是怎么样要那么写,就跟着别人的文档去了。本以为自己对移动端的那一丢丢理解,结果很多东西都特么有问题,所以,今天停下了手中的一些东西,来谈下移动端的布局方案吧 一. viewport 什么是viewport 简单来讲,viewport就是浏览器上,用来显示网页的那一部分区域了,也就是说,浏览器的实际宽度,是和我们手机的宽度不一样的,无论你的手机宽度是320px,还是640px,在手机浏览器内部的宽度,始终会是浏览器本身的viewport。如今的浏览器,都会给自己的本身提供一个viewport的默认值,可能是980px,或者是其他值。就以手机来说吧,目前,新版本的手机浏览器,绝大部分是以980px作为默认的viewport值的。我这里对新版本的不同平台下的浏览器做了测试,经过测试,iphone下的默认viewport为980px,安卓下的浏览器,目前主流的最新浏览器(比如chrome,还有很多国产的像qq,uc)的viewport也是980px了。 viewport是用来干什么的 viewport的默认值,一般来说是大于手机屏幕的。这样就可以做到当我们在浏览桌面端网页的时候,可以让桌面端端网页正常显示(我们普通页面设计的时候,一般页面的主区域是以960px来做的,所以980px这个值

SpringMVC详解(四)----深入了解Spring MVC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19-11-30 00:10:50
文章目录 深入了解Spring MVC 配置DispatcherServlet DispatcherServlet初始化参数 主流方式(web.xml配置) 单个DispatcherServlet 多个DispatcherServlet 编码方式配置(Servlet3.0以上) Spring MVC中特殊的Bean HandlerMapping HandlerAdapter ViewResolver View MultipartResolver HandlerExceptionResolver LocalResolver ThemeResolver Spring MVC配置<mvc:xxx> 启用Spring MVC配置 xml方式 注解方式 配置类型转换器 配置数据校验器 配置拦截器 配置视图控制器 配置支持的mime类型 配置视图解析器 AbstractCachingViewResolver XmlViewResolver UrlBasedViewResolver ResourceBundleViewResolver ContentNegotiatingViewResolver 配置无逻辑视图跳转控制器 静态资源处理 配置消息转换器 完全使用默认的配置 支持的注解配置 定义Controller 请求映射 处理请求方法相关 方法注解 方法参数 方法返回值 异常处理 数据绑定

【第一章】 Spring概述 —— 跟我学Spring3

若如初见. 提交于 2019-11-29 20:27:40
1.1 Spring概括 1.1.1 Spring是什么 Spring是一个开源的轻量级Java SE(Java 标准版本)/Java EE(Java 企业版本)开发应用框架,其目的是用于简化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是由一组相互协作的对象组成。而在传统应用程序开发中,一个完整的应用是由一组相互协作的对象组成。所以开发一个应用除了要开发业务逻辑之外,最多的是关注如何使这些对象协作来完成所需功能,而且要低耦合、高内聚。业务逻辑开发是不可避免的,那如果有个框架出来帮我们来创建对象及管理这些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可能有人说了,比如“抽象工厂、工厂方法设计模式”不也可以帮我们创建对象,“生成器模式”帮我们处理对象间的依赖关系,不也能完成这些功能吗?可是这些又需要我们创建另一些工厂类、生成器类,我们又要而外管理这些类,增加了我们的负担,如果能有种通过配置方式来创建对象,管理对象之间依赖关系,我们不需要通过工厂和生成器来创建及管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这样我们是不是减少了许多工作,加速了开发,能节省出很多时间来干其他事。Spring框架刚出来时主要就是来完成这个功能。 Spring框架除了帮我们管理对象及其依赖关系,还提供像通用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控制、异常处理等面向切面的能力,还能帮我管理最头疼的数据库事务,本身提供了一套简单的JDBC访问实现,提供与第三方数据访问框架集成

EJB是什么?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19-11-29 19:17:02
1.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服务集群"?什么是"企业级开发"? 既然说了EJB 是为了"服务集群"和"企业级开发",那么,总得说说什么是所谓的"服务集群"和"企业级开发"吧!这个问题其实挺关键的,因为J2EE 中并没有说明白,也没有具体的指标或者事例告诉广大程序员什么时候用EJB 什么时候不用。于是大家都产生一些联想,认为EJB"分布式运算"指得是"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然而,估计很多人都搞错了,这个"服务群集"和"分布式运算"并没有根本解决运行负载的问题,尤其是针对 数据库 的应用系统。 为什么? 我们先把EJB 打回原形给大家来慢慢分析。 2. 把EJB 掰开了揉碎了 我们把EJB 的概念好好的分析一下,看看能发现些什么蛛丝马迹。 3.1 EJB 概念的剖析 我们先看一下,EJB 的官方解释: 商务软件的核心部分是它的业务逻辑。业务逻辑抽象了整个商务过程的流程,并使用计算机语言将他们实现。 …… J2EE 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将业务逻辑从客户端软件中抽取出来,封装在一个组件中。这个组件运行在一个独立的服务器上,客户端软件通过网络调用组件提供的服务以实现业务逻辑,而客户端软件的功能单纯到只负责发送调用请求和显示处理结果。在J2EE 中,这个运行在一个独立的服务器上,并封装了业务逻辑的组件就是EJB(Enterprise Java Bean)组件

从概率模型到逻辑分类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19-11-29 19:10:57
我今天来推导一下根据 概率模型 来推导一下分类的问题。 题目的大概就是,我们抽取一个样本,然后去判断这个样本应该属于哪个分类。 首先大概的复习一下跟概率论相关的知识 概率论的一些基础知识 我们把问题限定为两个类别的分类。即我们有一个 \(C_1\) 和 \(C_2\) 分类。然后抽取一个样本 \(X_i\) ,去判断 \(X_i\) 应该属于哪个分类。用概率的公式来描述我们的问题 \(P(C_?|X_i)\) 换言之 \(P(C_1|X_i)=1-P(C_2|X_i)\) 那么我们只要求出其中一个概率即可。 根据贝叶斯公式,我们可知 \(P(C_1|X_i) = \frac{P(X_i|C_1)*P(C_1)}{P(X_i|C_1) * P(C_1) + P(X_i|C_2)*P(C_2)}\) 我们对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变换:分子和分母同除以分子可以得到 \(P(C_1|X_i)=\frac{1}{1+\frac{P(X_i|C_2)*P(C_2)}{P(X_i|C_1)*P(C_1)}}\) 我们设: \(Z=ln(\frac{P(X_i|C_1)P(C_1)}{P(X_i|C_2)P(C_2)})\) 得到了 \(P(C_1|X_i)=\frac{1}{1+exp(-Z)}\) 我们进一步对Z进行变换: \(Z=ln\frac{P(X_i|C_1)}{P(X_i|C_2)} +

android QMI机制---概论

十年热恋 提交于 2019-11-29 17:52:22
前言: Qualcomm MSM Interface,作用用于AP和BP侧的交互,通俗说法就是让设备终端TE(可以是手机,PDA,计算机) 对高通BP侧的AMSS系统进行操作,如调用函数,读取数据,设置其中的NV项等。 QMI的核心称之为QMI框架(QMI Framework),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3点: 1,连接MSM模块和设备终端,提供一个正交的控制和数据通道。在QMI的消息用有两种定义,一种是 QMIControl Message,另一种是QMI DataMessage,支持这两种消息并发,不会互相干扰导致出错。 2,列举一系列的枚举逻辑设备,提供给连接使用。QMI机制类似于一个服务器机制,有相应的client端 和services端,对应于QMI的control point和service。在AP向BP发送请求时,AP作为client端,当AP 接收BP侧返回的响应时,AP作为services端。QMI包含了一系列的QMI Service,例如nas,voice,wds等, 这些不同的services相当于不同逻辑设备,给不同的app调用。 3,QMI有相应的消息和消息的协议,设备终端就是通过这些消息来访问AMSS。对于不同的qmi消息, 消息长度不一样,可自己定义消息长度,不同的qmi消息,消息格式是相同的。 上图是QMIFramework的一个软件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