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

nginx 负载均衡时,一台tomcat宕机时的问题 自动切换(转自java版web项目-微信公众号)

荒凉一梦 提交于 2019-12-17 22:05:12
如果Nginx没有仅仅只能代理一台服务器的话,那它也不可能像今天这么火,Nginx可以配置代理多台服务器,当一台服务器宕机之后,仍能保持系统可用。具体配置过程如下: 1. 在http节点下,添加upstream节点。 upstream linuxidc { server 10.0.6.108:7080; server 10.0.0.85:8980; } 2. 将server节点下的location节点中的proxy_pass配置为:http:// + upstream名称,即“ http://linuxidc”. location / {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proxy_pass http://linuxidc; }3. 现在负载均衡初步完成了。upstream按照轮询(默认)方式进行负载,每个请求按时间顺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如果后端服务器down掉,能 自动剔除。虽然这种方式简便、成本低廉。但缺点是:可靠性低和负载分配不均衡。适用于图片服务器集群和纯静态页面服务器集群。 除此之外,upstream还有其它的分配策略,分别如下: weight(权重) 指定轮询几率,weight和访问比率成正比,用于后端服务器性能不均的情况。如下所示,10.0.0.88的访问比率要比10.0.0.77的访问比率高一倍。

直播搭建注意点:负载均衡和分布式部署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19-12-17 18:01:28
作为技术人员,我们常被人问及这样一个问题“直播程序为什么要搭载在分布式部署的服务器上?”其实在直播平台的用户量和数据量小、没有太多流量时,一台服务器完全能够运行的起直播程序,但随着市场的扩张和用户量的增长,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等所有文件数据都放在一台服务器上就不太保险了。 尤其是直播这种对服务器要求比较高的APP更吃资源,因此我们可能会需要在后期增加服务器,以缓解越来越慢的访问速度和逐渐减少的储存空间。 分布式部署的服务器 分布式部署需要把直播程序拆分开来,搭建到一个又一个的服务器上,服务器之间也会有少许不同,比如业务服务器对CPU的要求高,而数据库服务器则需要更快更稳定的读写速度等。 业务的拆分和分布式部署是服务器单机变多机的重点,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分离、使用应用服务器集群改善网站的并发处理能力、数据库读写分离、使用反向代理和 CDN 加速网站响应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一步步进行的工作。 实现Web负载均衡 直播程序之所以要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最大的原因就是多服务器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将单个服务器的压力分担到多个服务器和组件上,得以保护Web服务器,使服务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降低单点损坏率,提高稳定性。 多种方法实现Web负载均衡 1、HTTP负载均衡 用户发送请求,Web服务器通过修改HTTP响应头中的Location标记来返回一个新的url,完成页面重定向,来达到“负载均衡”

IPV6之负载均衡SLB初尝试

主宰稳场 提交于 2019-12-17 16:52:00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背景信息: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通过将IPv4中32位的地址长度扩展为128位,使得地址空间扩大了79,228,162,514,264,337,593,543,950,336倍。使用IPv6,可以让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都能分配到一个IP地址。 准备材料: 两台WEB服务器,一个域名,一个已开通IPV6的负载均衡SLB 实战初尝试一: 1.创建IPv6负载均衡实例( 传输门 ) 2.查看已创建的负载均衡SLB实例 3.添加后端服务器(确定已搭建了WEB服务) 4.为负载均衡SLB添加监听 5.检查负载均衡监听状态 6.登陆域名解析控制台(做一个AAAA的解析,解析的记录值为负载均衡的IP地址) 7.使用第三方IPv6测试网,进行检测,( 点我进入传送门 )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3611008/blog/1830960

大型网站--负载均衡架构

你。 提交于 2019-12-17 14:50:22
负载均衡 (Load Balancing)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大型网站负载均衡的利器 全局负载均衡系统(GSLB) 内容缓存系统(CDN) 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SLB) DNS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 最初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DNS轮询) 优点 基本上无成本,因为往往域名注册商的这种解析都是免费的; 部署方便,除了网络拓扑的简单扩增,新增的Web服务器只要增加一个公网IP即可 缺点 健康检查,如果某台服务器宕机,DNS服务器是无法知晓的,仍旧会将访问分配到此服务器。修改DNS记录全部生效起码要3-4小时,甚至更久; 分配不均,如果几台Web服务器之间的配置不同,能够承受的压力也就不同,但是DNS解析分配的访问却是均匀分配的。用户群的分配不均衡导致DNS解析的不均衡。 会话保持,如果是需要身份验证的网站,在不修改软件构架的情况下,这点是比较致命的,因为DNS解析无法将验证用户的访问持久分配到同一服务器。虽然有一定的本地DNS缓存,但是很难保证在用户访问期间,本地DNS不过期,而重新查询服务器并指向新的服务器,那么原服务器保存的用户信息是无法被带到新服务器的,而且可能要求被重新认证身份,来回切换时间长了各台服务器都保存有用户不同的信息,对服务器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Centos7安装Nginx实战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19-12-17 10:30:25
一、背景   随着业务量和用户数量的激增,单一的tomcat部署应用已经无法满足性能需求,而且对于每次发布项目期间服务不可用的问题也凸显,既然出现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本文就借助nginx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基本概念 1.说明:关于Nginx的概念和介绍以及Centos7下安装步骤,请移步: Centos7安装Nginx实战 2.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  假设我们给定客户端A、代理服务器B、以及最终服务器C  正向代理:代理服务器B来代替客户端A来访问最终服务器C并将最终结果转发给客户端A,站在客户端A的角度上,代理服务器代理的是客户端A,这个过程是正向的,所以叫正向代理。(正向代理需要客户端A设置代理服务器的ip和提供代理服务的端口)  反向代理:客户端A直接访问代理服务器B,由代理服务器B来决定将请求转发到哪个最终服务器进行真正处理,并将最终服务器的处理结果转发给客户端A,也就是代理服务器代理的是最终服务器C,站在客户端A的角度上,这个过程是反向的,所以叫反向代理。(反向代理不需要客户端A进行任何设置)  关于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这里有一篇不错的文章: 图解正向代理、反向代理、透明代理 3.负载均衡(Load Balance)   所谓负载均衡就是将一批可以提供相同服务的服务器组成一个服务器集合,每台服务器都可以单独向外部提供相同的服务,通过某种负载分担技术

Nginx:基本概念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19-12-17 09:21:44
守住一方平安,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就好。 Nginx同Apache一样都是一种WEB服务器,Nginx是一款自由的、开源的、高性能的HTTP服务器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同时也是一个IMAP、POP3、SMTP代理服务器;Nginx可以作为一个HTTP服务器进行网站的发布处理,另外Nginx可以作为反向代理进行负载均衡的实现。 本文要点: 正向代理 反向代理 负载均衡 动静分离 Nginx安装教程 1.正向代理 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如果由于技术需要要去访问国外的某些网站,此时你会发现位于国外的某网站我们通过浏览器是没有办法访问的,此时大家可能都会用一个操作FQ进行访问,FQ的方式主要是找到一个可以访问国外网站的代理服务器,我们将请求发送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去访问国外的网站,然后将访问到的数据传递给我们! 上述这样的代理模式称为正向代理,正向代理最大的特点是 客户端非常明确要访问的服务器地址;服务器只清楚请求来自哪个代理服务器,而不清楚来自哪个具体的客户端;正向代理模式屏蔽或者隐藏了真实客户端信息。 来看个示意图(我把客户端和正向代理框在一块,同属于一个环境,后面我有介绍): 客户端必须设置正向代理服务器,当然前提是要知道正向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 ,还有代理程序的端口。如图。 总结来说:正向代理,"它代理的是客户端,代客户端发出请求",是一个位于客户端和原始服务器(origin

nginx配置访问图片路径(windows)

坚强是说给别人听的谎言 提交于 2019-12-17 08:12:24
简介 Nginx(("engine x")由俄罗斯的程序设计师Igor Sysoev所开发)是一款自由的、开源的、高性能的HTTP服务器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同时也是一个IMAP、POP3、SMTP代理服务器;Nginx可以作为一个HTTP服务器进行网站的发布处理,另外nginx可以作为反向代理进行负载均衡的实现。 nginx配置 #user nobody; worker_processes 1;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rror_log logs/error.log notice; #error_log logs/error.log info; #pid logs/nginx.pid;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access_log logs

一篇读懂分布式架构下的负载均衡技术:分类、原理、算法、常见方案等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19-12-17 07:52:48
1、引言 关于“负载均衡”的解释,百度词条里:负载均衡,英文叫Load Balance,意思就是将请求或者数据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执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负载均衡有两方面的含义: 1)首先,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分别处理,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 2)其次,单个重负载的运算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每个节点设备处理结束后,将结果汇总,返回给用户,系统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简单来说就是: 1)其一是将大量的并发处理转发给后端多个节点处理,减少工作响应时间; 2)其二是将单个繁重的工作转发给后端多个节点处理,处理完再返回给负载均衡中心,再返回给用户。 目前负载均衡技术大多数是用于提高诸如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其它关键任务服务器上的Internet服务器程序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总之,它的目的就通过调度集群,达到最佳化资源使用,最大化吞吐率,最小化响应时间,避免单点过载的问题。 内容概述:本文将从负载均衡技术的分类、技术原理、常见实现算法、常用方案等入手,为您详细讲解负载均衡技术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四层和七层负载均衡技术最为常用,它们也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内容点评

【Spring Cloud(一)】微服务架构体系及组件介绍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19-12-17 05:27:41
一、微服务架构 1、微服务架构简介   1.1、分布式:不同的功能模块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减轻网站高并发带来的压力。   1.2、集群:多台服务器上部署相同应用构成一个集群,通过负载均衡共同向外提供服务。   1.3、微服务:微服务架构模式就是将web应用拆分为一系列小的服务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独立地编译、部署,并通过各自暴露的API接口通讯,共同组成一个web应用。   1.4、SpringCloud是基于SpringBoot的一整套微服务框架,提供了一系列可配置的组件,如 配置管理 、 服务发现 、 负载均衡 、 熔断器 、 断路器 、 智能路由 、 微代理 、 控制总线 、 全局锁 、 决策竞选 、 分布式会话 和 集群状态管理 等。 2、微服务的特点 单一职责:每一个服务模块都对应单一的业务实现 微:服务拆分的颗粒度很小 面向服务:每个服务对外仅暴露服务接口API即可,不关心服务的技术实现,与技术、语言和平台无关 自治:服务间互相独立、互不干扰 团队独立 技术独立:提供Rest接口,面向服务即可 前后端分离 数据库分离:每个服务使用自己的数据源 部署独立: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组件,可复用,可替换,降低服务间的耦合 3、三者的关系 微服务是一种结构理念,设计原则,提供理论指导; Spring Boot专注于快速、方便集成的单个微服务个体,可以基于Spring

阿里云负载均衡外网地址配置

可紊 提交于 2019-12-17 03:13:52
  之前由于需要让一台只有内网的服务器拥有外网地址,正好公司购买了阿里的负载均衡,就记录下配置过程,以防忘记,废话不多说。   1.添加监听      2.添加后端服务器    添加需要负载均衡的ECS服务器;        3.开启ECS服务器端口    开启8000端口命令:/sbin/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8000 -j ACCEPT    保存配置 命令:/etc/rc.d/init.d/iptables save    重启服务命令 :/etc/rc.d/init.d/iptables restart    查看已经开放的端口: /etc/init.d/iptables status   4.访问    接下来就可以用负载均衡的外网IP+配置的对外端口访问后端服务器了。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q397816512/p/654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