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

ribbon负载均衡

别等时光非礼了梦想. 提交于 2020-02-02 01:51:05
负载均衡Ribbon 在刚才的案例中,我们启动了一个itcast-service-provider,然后通过DiscoveryClient来获取服务实例信息,然后获取ip和端口来访问。 但是实际环境中,我们往往会开启很多个itcast-service-provider的集群。此时我们获取的服务列表中就会有多个,到底该访问哪一个呢? 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编写负载均衡算法,在多个实例列表中进行选择。 不过Eureka中已经帮我们集成了负载均衡组件:Ribbon,简单修改代码即可使用。 什么是Ribbon: 接下来,我们就来使用Ribbon实现负载均衡。 启动两个服务实例 首先参照eureka启动两个ServiceProviderApplication实例,一个8081,一个8082。 Eureka监控面板: 开启负载均衡 因为Eureka中已经集成了Ribbon,所以我们无需引入新的依赖,直接修改代码。 修改service-consumer的引导类,在RestTemplate的配置方法上添加 @LoadBalanced 注解: @Bean @LoadBalanced public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return new RestTemplate(); } 修改调用方式,不再手动获取ip和端口,而是直接通过服务名称调用:

负载均衡Ribbon

北战南征 提交于 2020-02-01 10:27:29
我们启动了一个 user-service ,然后通过DiscoveryClient来获取服务实例信息,然后获取ip和端口来访问。 但是实际环境中,往往会开启很多个 user-service 的集群。此时获取的服务列表中就会有多个,到底该访问哪一个 呢? 一般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编写负载均衡算法,在多个实例列表中进行选择。 不过Eureka中已经集成了负载均衡组件:Ribbon,简单修改代码即可使用。 什么是Ribbon: 启动两个服务实例 首先我们配置启动两个 user-service 实例,一个9091,一个9092。 Eureka监控面板: 开启负载均衡 因为Eureka中已经集成了Ribbon,所以我们无需引入新的依赖。 直接修改 consumer-demo\src\main\java\com\itheima\consumer\ConsumerApplication.java 在RestTemplate的配置方法上添加 @LoadBalanced 注解: @Bean @LoadBalanced public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 { return new RestTemplate ( ) ; } 修改 consumer-demo\src\main\java\com\itheima\consumer\controller

PHP高并发高负载系统架构

给你一囗甜甜゛ 提交于 2020-02-01 10:03:25
一、高并发和高负载的约束条件 硬件 部署 操作系统 Web 服务器 PHP MySQL 测试 二、解决之道—— 硬件篇 处理能力的提升:部署多颗CPU,选择多核心、具备更高运算频率、更大高速缓存的CPU; 处理能力的提升最直接的反应在于Web请求的处理效率和PHP程序的执行效率。 内存带宽与容量:更大的内存带宽和容量; 内存带宽与容量的提升最直接的反应在于应对数据库大量的数据交换。 磁盘搜索与I/O能力:选择更高的转速、更大的硬盘缓存、组件磁盘阵列(RAID); 磁盘搜索与I/O能力的提升最直接反应在于数据库大量的查询和读写以及文件的读写。 网络带宽的提升可考虑的因素包括: 更大带宽、多线路接入、独享带宽; 服务器在大负载的情况下,对网络带宽的占用是十分可观的。 策略:硬件设施是应对大负载的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可根据实际压力和预算量力而行。 三、解决之道—— 部署篇 3.1、服务器分离 32、数据库集群和库表散列 3.3、镜像 3.4、负载均衡 分类: 1)、DNS轮循 2)代理服务器负载均衡 3)地址转换网关负载均衡 4)NAT负载均衡 5)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6)混合型负载均衡 策略:根据硬件投入和业务需求,选择合理的部署方案。 部署方案1 : 适用范围:静态内容为主体的网站和应用系统;对系统安全要求较高的网站和应用系统。 Main Server :主服务器

一步步实现SDDC-Edge负载均衡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20-02-01 04:03:38
1>In-Line Edge负载均衡器的配置 [难度★复杂度★★] 2>One-Arm Edge负载均衡器的配置 [难度★复杂度★★★] 正文: 在上一篇的介绍中,迷你SDDC环境的逻辑网络和物理网络已经实现三层互通,具备了部署业务的基本条件。 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出于系统稳定性和可用性的考量,企业会选择部署负载均衡器来实现业务负载平衡。拿NSX DC产品来说, 既支持与第三方硬件厂商解决方案的集成(如F5),也可以选择由NSX DC原生组件承载负载均衡器的角色。 如下图所示,我将部署2台Edge,分别作为Web业务服务器和App业务服务器的负载均衡设备: 其中Web业务服务器的负载均衡设备,将由上一篇文章中演示创建的dev-esg承载,可以看到该Edge串联在逻辑网络中,所有的流量均会经过该设备,是一台In-Line负载均衡器。 在本文中,我还将新建一台Edge Services Gateway,但不将它串联进逻辑网络,而是选择以单臂或者说旁挂模式连接到dev-app-tier逻辑交换机上,只有相关的访问流量才会经过该负载均衡器。 通过上述描述,各位可以发现,NSX提供了多种负载均衡器接入模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但是无论哪一种模式, 负载均衡都是一种“有状态的服务”;承载这类服务的Edge Services Gateway本身不能以ECMP作为高可用,只能选择HA方式;类似负载均衡的

Nginx 负载均衡配置

走远了吗. 提交于 2020-02-01 00:58:11
Nginx 负载均衡配置 负载均衡分类 一种是通过硬件来进行解决,常见的硬件有 NetScaler、F5、Radware 和 Array 等商用的负载均衡器,但是它们是比较昂贵的 一种是通过软件来进行解决的,常见的软件有 LVS、Nginx、apache 等,它们是基于 Linux系统并且开源的负载均衡策略. nginx实现方式 轮询(默认) 每个请求按时间顺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如果后端服务器 down 掉,能自动剔除。 weight权重 ——you can you up 指定轮询几率,weight 和访问比率成正比,用于后端服务器性能不均的情况。 ip_hash ip 哈希算法 每个请求按访问 ip 的 hash 结果分配,这样每个访客固定访问一个后端服务器,可以 解决 session 的问题。 配置示例(conf文件) www.aaa.com upstream bakeaaa { ip_hash; server 127.0.0.1:3001 ;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ww.aaa.com; #charset koi8-r; #access_log /var/log/nginx/host.access.log main; location / {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

Nginx作为负载均衡服务

一曲冷凌霜 提交于 2020-01-31 06:46:51
Nginx作为负载均衡服务简介 Nginx负载均衡 GSLB(全局负载均衡) 调度中心节点:一个全局的调度节点; 调度节点:一个局部调度节点; 应用服务中心节点:一个全局的应用服务调度节点; 应用服务:一个局部应用服务节点; 调度中心节点管理着调度节点; 应用服务中心节点管理着应用服务; 举例: 第一步:张三请求局部调度节点,局部调度节点则返回服务地址给张三; 第二步:张三根据局部调度节点返回的服务地址,请求局部应用服务,局部应用服务则返回结果给张三。 SLB(负载均衡) 调度节点与服务节点处于一个逻辑单元里面,这样对于部分服务的实时性、响应性是非常好的。 Nginx使用的就是SLB。 四层负载均衡和七层负载均衡 四层负载均衡 按照网络OSI模型可以分为四层负载均衡和七层负载均衡; 四层负载均衡:在OSI模型里面的传输层,传输层能支持到tcp/ip协议,所以只需要转发tcp/ip协议的包,就可以实现负载均衡。 优势:性能非常好,只需要在最底层应用处理,而不需要进行一些复杂的逻辑,只需要包的转发就行 七层负载均衡 七层负载均衡主要是在应用层使用,所以它可以完成很多应用层的协议请求,比如HTTP协议的负载均衡,它可以实现HTTP信息的改写,头信息的改写,应用规则的控制。 Nginx就是典型的七层负载均衡SLB。 nginx 作为负载均衡服务配置 Nginx负载均衡模型图

Nginx作为负载均衡服务

╄→尐↘猪︶ㄣ 提交于 2020-01-31 06:46:33
负载均衡服务器配置: 注意:upstream和server同级 案例: 建立两个基于端口的虚拟主机来模拟两台web服务器。 (1)新建一个www.123.com:81和www.123.com:82的虚拟主机 在extra目录下面新建一个81.conf文件,内容如下: 在extra目录下面新建一个82.conf文件,内容如下: (2)在nginx目录下面分别建立81和82的目录,在该目录下面分别建立index.html文件, 为了查看到负载均衡的效果,可以让81里面的index.html和82里面的index.html文件的内容不同。 (3)在nginx.conf文件里面,建立一个连接池 (4)在nginx.conf文件里面,建立一个www.123.com的虚拟主机 (5)把之前配置的81.conf和82.conf文件引入, 效果如下: 连接池里面的其他指令 server指令: 语法:server name [参数] 使用环境:upstream 该指令用于指定后端服务器的名称和参数。服务器的名称可以是一个域名,-个ip地址,端口号。 在后端服务器名称之后,可以跟以下参数: weight=number 设置服务器的权重,权重数值越高,被分配到的客户端请求数越多。 如果没有设置权重,则为默认权重为1. upstream 连接池名称{ server 192.168.0.100 weight

Node.JS实战59:负载均衡的实现。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20-01-30 14:25:46
在大型网络结构中,或流量大的网站上,负载均衡是必备的。 用于实现 流量负载、高可用 。 负载均衡常用的是NGINX、HAProxy、F5等。 而我们的Node.JS开发,实现一个负载均衡,是不那么困难的。 本文将实现一个负载均衡系统,而且是一个高端的 动态负载均衡 系统。 它将备以下功能: 1、动态添加负载; 2、自动、随机选择负载。 使用效果: 1、添加负载: 密码的设置是为了安全使用,防止被非法添加负载。 目标指的就是负载。 比如通过这里操作三次,即添加三个负载。 2、访问效果,负载见效: 图中的序号,显示的是使用的负载序号,可见不同的负载已启用。 在现实实用时,如果添加的是不同机器,不同服务器,则这个序号可能代表的是机器号等。 完整代码: 本项目由两个文件组成,一个主程序blance.JS用于实现负载均衡,一个网页文件blance.HTML,用于添加负载。 blance.JS代码: //*****************************************/ // Blance // ShareWAF.com 负载均衡模块 // Auther: WangLiwen //*****************************************/ //三方模块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http

etcd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20-01-30 01:00:03
随着CoreOS和Kubernetes等项目在开源社区日益火热,它们项目中都用到的etcd组件作为一个 高可用、强一致性的服务发现存储仓库 ,渐渐为开发人员所关注。在云计算时代,如何让服务快速透明地接入到计算集群中,如何让共享配置信息快速被集群中的所有机器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构建这样一套高可用、安全、易于部署以及响应快速的服务集群,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etcd为解决这类问题带来了福音,本文将从etcd的应用场景开始,深入解读etcd的实现方式,以供开发者们更为充分地享用etcd所带来的便利。 etcd 是一个高可用的 Key/Value 存储系统,主要用于分享配置和服务发现。etcd 的灵感来自于 ZooKeeper 和 Doozer,側重于: 简单 :支持 curl 方式的用户 API (HTTP+JSON) 安全 :可选 SSL client证书认证 高速 :单实例可达每秒 1000 次写操作 可靠 :使用 Raft 实现分布式 Etcd is written in Go and uses the raft consensus algorithm to manage a highly-available replicated log. 经典应用场景 要问etcd是什么?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一个键值存储仓库,却没有重视官方定义的后半句,用于 配置共享和服务发现 。

Nginx 简单的负载均衡配置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20-01-29 14:33:46
Nginx 简单的负载均衡配置 www.s135.com 和 blog.s135.com 域名均指向 Nginx 所在的服务器IP。   用户访问 http://www.s135.com ,将其负载均衡到192.168.1.2:80、192.168.1.3:80、192.168.1.4:80、192.168.1.5:80四台服务器。   用户访问 http://blog.s135.com ,将其负载均衡到192.168.1.7服务器的8080、8081、8082端口。   以下为配置文件nginx.conf: 引用 user www www; worker_processes 10;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rror_log logs/error.log notice; #error_log logs/error.log info; #pid logs/nginx.pid; #最大文件描述符 worker_rlimit_nofile 51200; events { use epoll; worker_connections 51200; } http { include conf/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keepalive_timeout 120; tcp_node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