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tab

Linux系统文件/etc/fstab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6:30
挂载可以使用命令或者修改系统文件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使用mount命令挂载文件系统可以立即生效并使用,但计算机重启后无效。另一种方式需要修改系统文件/etc/fstab,这种方式挂载的文件系统在计算机重启后仍然有效。下面说一说/etc/fstab文件: 该文件共计六列,第一列为设备名称或设备标签,第二列为挂载点名称(挂载点为用户自己创建的目录),第三列为文件系统类型,第四列为挂载属性,第五列指定该文件系统是否使用dump进行备份(0表示不备份,1表示每天备份),第六列指定该文件系统在开机后使用fsck程序进行磁盘检测的顺序(根文件系统需要指定为1,其他文件系统一般为2,如果为0,则表示不需要进行磁盘检测)。 来源:博客园 作者: OpsDrip 链接:https://www.cnblogs.com/opsprobe/p/11618452.html

标准io和管道练习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6:30
【例1】把/etc/fstab文件内容重定向到/tmp目录下文件名为fstab.out 写法: 13:54:35 root@centos ~]#cat /etc/fstab > /tmp/fstab.out [13:55:02 root@centos ~]#cat /tmp/fstab.out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Fri Sep 20 14:23:49 2019 # # Accessible filesystems, by reference, are maintained under '/dev/disk' # See man pages fstab(5), findfs(8), mount(8) and/or blkid(8) for more info # UUID=b7becd8b-fb18-48cf-810b-953944dcf82e / xfs defaults 0 0 UUID=a74c9411-1dd4-44ff-929d-ba505baaec2c /boot xfs defaults 0 0 UUID=cc79eddd-a461-46e9-96ab-3489b7de0db3 /data xfs defaults 0 0 UUID=23047094-ac08-4c27-bfd9-f6cb8c34b185

Linux三剑客--sed用法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6:30
格式:   sed [OPTION]... {script-only-if-no-other-script} [input-file]... 常用选择:   i    :修改内容   i.bak  :先备份,然后再修改内容   r    :支持正则表达式   e    :支持多点编辑   n    :不输出模式空间内容到屏幕,即不自动打印 '地址定界+[高级]编辑命令'   地址定界      1.不给地址:       对全文进行处理      2.单地址:       #:指定的行 , $:最后一行       /pattern/:被此处模式所能够匹配到的每一行      3.地址范围       #,#       #,+#       /pat1/, /pat2/       #,/pat1/      4. ~:步进        1~ 2 奇数行        2~ 2 偶数行   编辑命令     d:删除模式空间匹配的行,并立即启用下一轮循环     p:打印当前模式空间内容,追加到默认输出之后     a[\]text:在指定行后面追加文本,支持使用\n实现多行追加     i[\]text:在行前插入文本     c[\]text:替换行为单行或多行文件     w /path/somefile:保存模式匹配的行至指定文件     r /path

/etc/fstab 文件解释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19-12-02 00:17:40
/etc/fstab 文件解释 文件fstab包含了你的电脑上的存储设备及其文件系统的信息。它是决定一个硬盘(分区)被怎样使用或者说整合到整个系统中的唯一文件。 这个文件的全路径是/etc/fstab。它只是一个文本文件,你能够用你喜欢的编辑器打开它,但是必须是root用户才能编辑它。同时fsck、mount、umount的等命令都利用该程序。 具体来说:用fstab可以自动挂载各种文件系统格式的硬盘、分区、可移动设备和远程设备等。对于Windows与arch双操作系统用户,用fstab挂载FAT格式和NTFS格式的分区,可以在Linux中共享windows系统下的资源。 fstab文件示例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一个典型的fstab文件: # <file system><dir><type><options><dump><pass> none /dev/pts devpts defaults 0 0 none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cdrom /media/cd iso9660 ro,user,noauto,unhide 0 0 /dev/dvd /media/dvd udf ro,user,noauto,unhide 0 0 /dev/fd0 /media/fl auto user,noauto 0 0 /dev/hda1 swap

/etc/fstab 文件解释

爱⌒轻易说出口 提交于 2019-12-02 00:17:26
/etc/fstab 文件解释 文件fstab包含了你的电脑上的存储设备及其文件系统的信息。它是决定一个硬盘(分区)被怎样使用或者说整合到整个系统中的唯一文件。 这个文件的全路径是/etc/fstab。它只是一个文本文件,你能够用你喜欢的编辑器打开它,但是必须是root用户才能编辑它。同时fsck、mount、umount的等命令都利用该程序。 具体来说:用fstab可以自动挂载各种文件系统格式的硬盘、分区、可移动设备和远程设备等。对于Windows与arch双操作系统用户,用fstab挂载FAT格式和NTFS格式的分区,可以在Linux中共享windows系统下的资源。 fstab文件示例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一个典型的fstab文件: # <file system><dir><type><options><dump><pass> none /dev/pts devpts defaults 0 0 none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cdrom /media/cd iso9660 ro,user,noauto,unhide 0 0 /dev/dvd /media/dvd udf ro,user,noauto,unhide 0 0 /dev/fd0 /media/fl auto user,noauto 0 0 /dev/hda1 swap

CentOS 6.3 开机挂载/etc/fstab初探

為{幸葍}努か 提交于 2019-12-01 17:08:07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学习《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学习篇》也有一些时日了,不得不说,这本书确实是一本讲解技术的上乘之作,不过由于Linux系统更新太快,书中的CentOS版本略显过时,有一些内容已经和书上讲的不一样了,上次的“命令行模式和窗口模式切换”就是这样。不过正因如此,才能让我对书本始终持怀疑态度,不轻信书本上的内容。</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这次是看到了“设置开机挂载”这一节内容,按照书中的步骤打开/etc/fstab文件后,如图:</font><a href="http://static.oschina.net/uploads/img/201301/24215421_krk6.png"><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img title="fstab"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ackground-image: none; border-bottom-width: 0px; padding-top: 0px; padding-left: 0px; display: inline;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width: 0px

MacbookPro升级10.15 Catalina之后无法读写NTFS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19-12-01 15:24:34
冲着Sidecar的双屏功能,乐呵呵的跑去升级了10.15,结果就悲剧了。 所有移动硬盘和U盘都写不了,无奈只好上网找办法,目前找到一个便宜的方法: 共2步: Step 1:编写fstab文件 使用Terminal输入: Sudo nano /etc/fstab 在fstab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码: LABEL=NAME none ntfs rw,auto,nobrowse 注意:NAME需要换成你的移动硬盘的标签,空格使用“\040”代替。 输入完毕后按Ctrl+O存档,然后按Enter回车确认,再按Ctrl+X退出。 Step 2:打开移动硬盘 必须使用【磁盘工具】,找到左侧的【外置】,找到你的移动硬盘之后右键【在访达中显示】。 然后正常使用即可。 ----------------------------------------------------- 备注:虽然现在没有之前的mount-NTFS那样方便,卷标也不会自动出现在桌面,但至少能用了,不是吗?QQ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5115x/p/11690508.html

改进根文件系统

穿精又带淫゛_ 提交于 2019-12-01 08:54:48
前面已经制作好了最小根文件系统,但是并不完善,下面来完善 一、增加 proc 虚拟文件系统,proc 是内核提供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收集内核的信息   在串口中启动文件系统后可测试 用命令 ps 提示没有这个目录,那么我们创建一个 mkdir proc 再 ps 同样没有信息,手工挂载 mount -t proc none /proc 再次ps 可以看到有很多进程信息。   所以我们在制作根文件系统时就可以先做好,上面是手工挂载,我们做成自动挂载 进入根文件系统目录   mkdir proc   修改配置文件 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项   vi etc/inittab   原来的内容是     console::askfirst:-/bin/sh   增加后的内容是     console::askfirst:-/bin/sh     ::sysinit:/etc/init.d/rcS   到这里我们增加了,但实际我们还没有,所以要他建     mkdir etc/init.d     vi etc/init.d/rcS       在这里可以把手工挂接的命令加进来,但我们采用另一种方法用 mount -a(这条命令就是去读etc/fstab这个配置文件的内容,去挂载) 所以我们这里写 mount -a 然后后面创建 etc/fstab       mount -a     vi

标准io和管道练习

左心房为你撑大大i 提交于 2019-11-30 16:14:11
     标准IO和管道实验练习 【例1】把/etc/fstab文件内容重定向到/tmp目录下文件名为fstab.out 写法: 13:54:35 root@centos ~]#cat /etc/fstab > /tmp/fstab.out [13:55:02 root@centos ~]#cat /tmp/fstab.out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Fri Sep 20 14:23:49 2019 # # Accessible filesystems, by reference, are maintained under '/dev/disk' # See man pages fstab(5), findfs(8), mount(8) and/or blkid(8) for more info # UUID=b7becd8b-fb18-48cf-810b-953944dcf82e / xfs defaults 0 0 UUID=a74c9411-1dd4-44ff-929d-ba505baaec2c /boot xfs defaults 0 0 UUID=cc79eddd-a461-46e9-96ab-3489b7de0db3 /data xfs defaults 0 0 UUID=23047094-ac08-4c27

linux 挂载新硬盘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19-11-30 08:01:40
linux 挂载新硬盘 查看硬盘设备 新硬盘设备在/dev目录下, 命名规则一般是sda, sdb, sdc... 每个硬盘的分区会形成一个分区文件, 同样在/dev目录下, 命名规则一般是(以sda为例) sda1, sda2...... 用fdisk对这块硬盘分区 fdisk /dev/sdb # 按 m 可显示菜单 Command (m for help): m Help: DOS (MBR)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nested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Generic d delete a partition F list free unpartitioned space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n add a new partition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t change a partition type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i print information about a partition Misc m print this menu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x extra functi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