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M分布式架构电商项目-37】大型互联网架构演变历程总结
马总在2003年4月7日秘密叫来阿里巴巴的十位员工,来到杭州一个隐秘的毛坯房,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做出一个C2C网站。结果当然还是直接买的快,一个基于LAMP架构的网站,原名是PHPAuction,老美开发的一个拍卖网站。当然必须要做修改才能用。 2003年底,淘宝注册用户23万,PV 31万/day,半年成交额3371万 很显然MySQL无法撑得起如此大的访问量,数据库瓶颈出现了。幸好阿里的DBA队伍足够强大,他们使用Oracle替代了MySQL。Oracle那时就已经有了强大的并发性访问设计――连接池,从连接池取连接的耗费比单独建立连接少很多。但是PHP当时并没有官方提供支持语言连接池特性,于是多隆前辈用Google(不会是Baidu)搜到了一个开源的SQL Relay,于是数据库软件方面的瓶颈暂时解决了。 随之而来的是面临硬件性能瓶颈,阿里买了EMC的SAN存储设备,加上Oracle高性能RAC,硬件容量也暂时没问题了。 因为SQL Relay的问题实在过于严重,2004年于是淘宝终于做出了跨时代的决策――使用Java重写网站。 淘宝请了Sun的高级工程师来帮忙做Java架构。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修改编程语言而不改变网站使用呢――模块化替换,今天写好了A模块,另开一个新域名,将连接指向该模块,同时别的模块不变,等到全部模块完成的时候,原域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