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硬盘

关于SCSI/SATA/IDE硬盘的比较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19-12-01 21:55:21
看linux的书时,发现许多地方提到SCSI/SATA/IDE这几种硬盘接口,对这些硬盘的概念和区别感到很模糊。所以特意查了一些资料,基本上算是弄懂了他们的区别。 目前硬盘最要分为3种。也即:IDE、SCSI、SATA。首先,这三个都是一种硬盘的接口标准。 最初硬盘的通用标准即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电子集成驱动器),IDE经过不断的发展,除了开始的几个版本外,后续的几个版本都叫Ultra DMA,其中最快的是Ultra DMA133,速度达到了133M/s。而人们通常喜欢用ATA来称呼IDE硬盘,但是严格来讲这个称谓是不对的,因为从理论上来讲,IDE的范围比ATA更大,任何电子集成驱动器都属于IDE,甚至包括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直到SATA的出现将ATA和IDE区分开来,SATA即Serial-ATA(串行ATA),而IDE则属于Parallel-ATA(并行ATA)。这样可以如此来区分:廉价便宜的是IDE,新兴快速的是SATA,稳定高价的是SCSI。下班对这三种接口进行解释。 IDE(Inter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 IDE一般是有扁平电缆连接的,一个扁平电缆可以连接2个IDE硬盘,而一个计算机一般提供2个扁平电缆,所以一般允许4块IDE硬盘

IDE和SCSI硬盘的区别

北城以北 提交于 2019-12-01 21:55:06
IDE和SCSI硬盘的区别 IDE硬盘 在转数和传输速度等方面都远不及服务器专用的SCSI硬盘,且IDE硬盘最大的缺点是在读写操作时都大量消耗CPU资源,最简单的例子,大家自己的机器都是IDE的,在复制数据时,CPU占用一般60-70%以上还多。这时同时做别的事会很慢。您想,如果做虚拟主机,100多个用户在同时读写,速度会如何呢?而SCSI硬盘就不同,因为它有自己的“处理器”,在大量数据读写时,自己的处理器会处理,占用CPU很少的资源,让CPU腾出更多时间去处理成千上万个数据请求。 除了SCSI,IDE也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接口。从使用简便的角度来看,IDE更加适合普通用户,再加上个人电脑用户不但需要配置的外设不多,而且对速度要求也不高,因此选用IDE接口更合适些。此外,IDE还具有性能价格比高、适用面广等特点。而SCSI接口尽管具有很多无与伦比的特点,但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该接口及其使用该接口的外设售价过于昂贵,一般用户实在无法承受,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实际使用范围的局限性。 1.IDE的工作方式需要CPU的全程参与,CPU读写数据的时候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这种情况在Windows95/NT的多任务操作系统中,自然就会导致系统反应的大大减慢。而SCSI接口,则完全通过独立的高速的SCSI卡来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CPU就不必浪费时间进行等待,显然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不过

IDE和SCSI硬盘的区别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19-12-01 21:54:36
IDE和SCSI硬盘的区别 IDE硬盘 在转数和传输速度等方面都远不及服务器专用的SCSI硬盘,且IDE硬盘最大的缺点是在读写操作时都大量消耗CPU资源,最简单的例子,大家自己的机器都是IDE的,在复制数据时,CPU占用一般60-70%以上还多。这时同时做别的事会很慢。您想,如果做虚拟主机,100多个用户在同时读写,速度会如何呢?而SCSI硬盘就不同,因为它有自己的“处理器”,在大量数据读写时,自己的处理器会处理,占用CPU很少的资源,让CPU腾出更多时间去处理成千上万个数据请求。 除了SCSI,IDE也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接口。从使用简便的角度来看,IDE更加适合普通用户,再加上个人电脑用户不但需要配置的外设不多,而且对速度要求也不高,因此选用IDE接口更合适些。此外,IDE还具有性能价格比高、适用面广等特点。而SCSI接口尽管具有很多无与伦比的特点,但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该接口及其使用该接口的外设售价过于昂贵,一般用户实在无法承受,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实际使用范围的局限性。 1.IDE的工作方式需要CPU的全程参与,CPU读写数据的时候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这种情况在Windows95/NT的多任务操作系统中,自然就会导致系统反应的大大减慢。而SCSI接口,则完全通过独立的高速的SCSI卡来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CPU就不必浪费时间进行等待,显然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不过

linux硬盘相关 IDE和SCSI比较

旧街凉风 提交于 2019-12-01 21:54:27
SCSI的英文名称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中文翻译为"小型计算机系统专用接口";顾名思义,这是为了小型计算机设计的扩充接口,它可以让计算机加装其他外设设备以提高系统 性能或增加新的功能,例如硬盘、光驱、扫描仪等。 IDE硬盘 在转数和传输速度等方面都远不及服务器专用的SCSI硬盘,且IDE硬盘最大的缺点是在读写操作时都大量消耗CPU资源,最简单的例子,大家自己的机器都 是IDE的,在复制数据时,CPU占用一般60-70%以上还多。这时同时做别的事会很慢。您想,如果做虚拟主机,100多个用户在同时读写,速度会如何 呢?而SCSI硬盘就不同,因为它有自己的“处理器”,在大量数据读写时,自己的处理器会处理,占用CPU很少的资源,让CPU腾出更多时间去处理成千上 万个数据请求。 除了SCSI,IDE也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接口。从使用简便的角度来看,IDE更加适合普通用户,再加上个人电脑用户不但需要配置的外设不多,而且对 速度要求也不高,因此选用IDE接口更合适些。此外,IDE还具有性能价格比高、适用面广等特点。而SCSI接口尽管具有很多无与伦比的特点,但不论从哪 个角度看,该接口及其使用该接口的外设售价过于昂贵,一般用户实在无法承受,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实际使用范围的局限性。 1.IDE的工 作方式需要CPU的全程参与

SATA、IDE和SCSI介绍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 提交于 2019-12-01 21:54:10
目前硬盘接口类型不算多,主要有IDE、SCSI、SATA三种。IDE许多时候以Ultra ATA指代之,很多人习惯将Ultra ATA硬盘称为IDE硬盘,但需要说明的是IDE的概念要大于ATA——原则上所有硬盘驱动器集成控制器的设计都属于IDE,SCSI也不例外。当然,以IDE指代ATA已经形成很大的惯性,SATA开始将IDE与ATA区别开来。成熟廉价的是IDE,最新兴的是SATA,稳定价高的SCSI。最早出现的是IDE接口,后来出现SCSI接口,主要面向服务器。如果仔细观察,你可以发现,最近电脑业界的系统总线都是朝串行发展,硬盘的接口总线SATA是个代表,包括今后的将要顶替AGP接口的图形接口标准PCI-Express,都朝着串行方向发展。 1. IDE接口: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目前最主流的硬盘接口,包括光储类的主要接口。它经过数年的发展变得很成熟、廉价、稳定。IDE接口使用一根40芯或80芯的扁平电缆连接硬盘与主板,每条线最多连接2个IDE设备(硬盘或者光储)。早期的是用IDE多功能卡插在主板上,再连接IDE线,这功能卡已经淘汰;目前主板全部提供2个IDE接口,相比IDE多功能卡,它显得价格便宜和易于安装。IDE接口又分为UDMA/33,UDMA/66,UDMA/100,UDMA/133。1996年底

新手玩Linux ---- 从Linux From Scratch开始学习linux(二)

邮差的信 提交于 2019-12-01 18:18:43
好多新手朋友不明白Linux的分区是怎么回事,看书有时候看的一头雾水,新手么现在了解的那么复杂了反而会打击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大家先简单了解下就可以了,复杂的后边会慢慢在应用的时候了解到。 Linux分区这里我给大家通俗的讲一下 ---- Linux的分区结构就和WINDOWS里的目录结构基本一样,只不过WINDOWS里一个分区包含很多目录,而LINUX里一个目录就有可能就是一个分区。 上次讲到准备工作大家都做好了,那么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后边的步骤,大家也知道,往硬盘上安装东西,就需要硬盘分区,因为我们是初学么,所以我们开始也不要分区分的太复杂了,就分俩个好了,一个是安装系统的主分区,一个是LINUX里必须有的swap分区(交换分区)。 这里提到SWAP分区了,就介绍下,新手一定要了解这个,这里引用百度百科内容: Swap分区,即交换区,Swap空间的作用可简单描述为: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空间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这样,系统总是在物理内存不够时,才进行Swap交换。其实,Swap的调整对Linux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调整Swap

计算机组成原理

廉价感情. 提交于 2019-12-01 14:03:04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分别为:控制器、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其中控制器+运算器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相当于人类的大脑。 一、控制器(一) 计算机的指挥系统。大脑指挥全身的器官运行,但是大脑不会随意的指挥身体行动,大脑只有在接受指令后才会控制身体行动。 二、运算器(二)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运算系统。大脑除了指挥,无时无刻还在运算。即实现算术运算和逻辑运行。 1、算术运算:1+1=2 2、逻辑运行:吃饭太闲,喝水? 三、控制器+运算器(计算机的忠言处理器CPU) 吃饭流程例子。 1、当你吃饭的时候,大脑会接受吃饭的指令,之后把指令翻译成你身体需要进行的动作(控制器) 2、如果吃的是西餐,则使用勺子;如果吃的是中餐,则使用筷子(运算器)。 四、存储器 计算机的存储系统。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内存还是外存,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格式都是01,01的形式,0和1由电压的电平控制(了解知识点)。计算机的存储的一个二进制单位称为1bit,8bit=1Bytes称为一个字节,1024Bytes=1KB,1024KB=1MB,1024MB=1GB,1024GB=1TB,1024TB=1PB。 下面展示了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存储器,从图中可以看出存储器的速度、容量和价格是相互矛盾的。 4.1 内存(主存) 内存是计算机内临时存储数据的硬件设备,由于内存读取数据速度较快内存

9=3 磁盘存储与分区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19-12-01 09:49:53
磁盘存储与分区 设备文件 一切皆文件:open(), read(), write(), close() 设备类型: 块设备:block,存取单位“块”,磁盘 字符设备:char,存取单位“字符”,键盘 设备文件:关联至一个设备驱动程序,进而能够跟与之对应硬件设备进行通信 设备号码: 主设备号:major number, 标识设备类型 次设备号:minor number, 标识同一类型下的不同设备 磁盘设备的设备文件命名:/dev/DEV_FILE SCSI, SATA, SAS, IDE,USB: /dev/sd 虚拟磁盘:/dev/vd 、/dev/xvd 不同磁盘标识:a-z,aa,ab… /dev/sda, /dev/sdb, ... 同一设备上的不同分区:1,2, ... /dev/sda1, /dev/sda5 硬盘存储术语 head:磁头 track:磁道 sector:扇区,512bytes cylinder:柱面 并行: IDE:133MB/s SCSI:640MB/s 串口: SATA:6Gbps SAS:6Gbps USB:480MB/s 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HDD):Hard Disk Drive,即是传统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机械硬盘中所有的盘片都装在一个旋转轴上

Windows 创建Raid

落爺英雄遲暮 提交于 2019-12-01 07:43:07
Windows 常见raid有0、1和5,以下操作在虚拟机下模拟,学会这招在自己电脑做个raid也未尝不可啊~ 一、RAID 0 创建: 添加两块硬盘,联机并初始化(2T以下选MBR,以上选GPT) 右键选择新建带区卷(RAID 0) *raid-0至少要两块硬盘以上才能创建,其容量是所有raid硬盘容量之和,传输速度也是所有容量速度之和,是所有raid中速度最快使用效率最高的,但没有冗余,如果其中一块硬盘坏了,整个raid就挂了。 二、raid 1创建 添加两块硬盘,联机并初始化(2T以下选MBR,以上选GPT),选择新建镜像卷 *raid-1有且仅有两块硬盘(此处的硬盘也可以是由多个硬盘组成的阵列)才能创建,其容量是raid中容量最小的硬盘的容量(因为raid-1的硬盘的一半是用来备份的,空间利用率只有50%),传输速度也是单个硬盘的速度,是所有raid中速度最慢使用效率最低的,但是有冗余,如果其中一块硬盘坏了,数据还能正常使用不影响,只需换上新硬盘修复下即可。 三、RAID 5创建 添加三块硬盘,联机并初始化(2T以下选MBR,以上选GPT) *raid-5至少要三块硬盘以上才能创建,其容量是N-1块硬盘的容量(N指raid中硬盘的个数,因为raid-5中的所有硬盘是环环相扣建立关系的),传输速度是N-1硬盘的速度,速度比raid-0慢,比raid-1快

详解Linux磁盘管理与文件系统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19-12-01 05:08:37
磁盘基础 硬盘结构 物理结构 盘片:硬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 2 面。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数据结构 扇区: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硬盘的扇区。 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引导扇区。 磁道: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 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 柱面:在有多个盘片构成的盘组中,由不同盘片的面,但处于同一半径圆的多个磁道组 成的一个圆柱面。 储存容量 硬盘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用 fdisk -l 查看分区信息。 硬件的接口 硬盘按数据接口不同,大致分为 ATA(IDE) 和 SATA 以及 SCSI 和 SAS ,接口速度不是实 际硬盘数据传输的速度。 ATA :全称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抗干扰性 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 SATA 所取代。 SATA :全称 SerialATA ,抗干扰性强,支持热插拔等功能,速度快,纠错能力强。 SCS I:全称是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小型机系统接口), SCSI 硬盘广为 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资料传输时 CPU 占用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