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

如何使用 Xcode Targets 管理开发和生产版本?

寵の児 提交于 2020-02-12 20:25:42
在开始此教程之前,我们假设你已经完成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测试,现在准备提交生产发布。问题是,某些 Web 服务 URLs 指向测试服务器,而 API keys 则为测试环境而配置。在提交应用程序给苹果审核之前,你需要修改所有这些 API keys 和 URLs以适应生产环境。这很正常,对吧?但是,除了将这些值在开发和生产环境之间来回更改,是否存在更好的方法来管理开发和生产版本呢?这正是笔者将与你讨论的。 下面开始我们的教程! 首先,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想知道为什么在开发应用时,要使用两个单独的数据库和环境。原因是,随着你持续不断的构建新的功能或开发应用,你想确保开发版本和现有的生产版本相互区分。标准软件开发过程旨在针对软件(在我们的案例中,即为iPhone应用)的不同版本,使用不同的环境。开发版本的应用通常使用一个不同于生产版本的数据库(或其他系统,比如分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服务器和数据库。开发人员通常在测试期间使用虚拟图像或数据。在测试或开发环境中,通常会使用一些测试数据,比如“test comment”,“argharghargh”和“one more test comment”。很明显,你可不希望真实用户看到这样的消息。如果你的应用使用了分析系统,你可能在测试阶段发送成千上万的事件。同样,你不想在同一个数据库中混合测试数据和生产数据

CentOS系统下各文件夹的作用

拈花ヽ惹草 提交于 2020-02-12 15:37:05
linux 目录结构 /: 根目录,一般根目录下只存放目录,不要存放文件,/etc、/bin、/dev、/lib、/sbin应该和根目录放置在一个分区中 /bin:/usr/bin: 可执行二进制文件的目录,如常用的命令ls、tar、mv、cat等。 /boot: 放置linux系统启动时用到的一些文件。/boot/vmlinuz为linux的内核文件,以及/boot/gurb。建议单独分区,分区大小100M即可 /dev: 存放linux系统下的设备文件,访问该目录下某个文件,相当于访问某个设备,常用的是挂载光驱mount /dev/cdrom /mnt。 /etc: 系统配置文件存放的目录,不建议在此目录下存放可执行文件,重要的配置文件有/etc/inittab、/etc/fstab、/etc/init.d、/etc/X11、/etc/sysconfig、/etc/xinetd.d修改配置文件之前记得备份。注:/etc/X11存放与x windows有关的设置。 /home: 系统默认的用户家目录,新增用户账号时,用户的家目录都存放在此目录下,~表示当前用户的家目录,~test表示用户test的家目录。建议单独分区,并设置较大的磁盘空间,方便用户存放数据 /lib:/usr/lib:/usr/local/lib: 系统使用的函数库的目录,程序在执行过程中

项目开发git,开通腾讯云短信,redis使用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20-02-12 07:40:43
1.项目开发git操作 2.开通腾讯云短信 3.redis简单介绍 一.项目开发git操作 1.基本流程 """ 1、开发前,拉一次远程仓库 2、工作区进行开发 3、将开发结果提交到本地版本库 - git status查看时没有待处理的事件 4、拉取远程仓库(每一次要提交远程仓库前必须先拉) 5、如果出现冲突,线下沟通(协商重新开发冲突文件),要重新走3、4步 6、没有冲突,提交到远程仓库 """ 2.协同开发 """ 1)所有人在一个分支上进行开发 - 通常开发分支名为dev 2)遵循git开发流程:先提交本地版本库,再拉取服务器代码,最后提交代码 提交本地版本库:git commit -m '版本信息' 拉取服务器代码:git pull 源名 分支名 提交代码:git push 源名 分支名 """ 3.冲突解决 """如果你们都提交了对方没有的文件,需要先拉代码 git pullgit pull origin dev:p 退出把他代码拉下来了以后,发现没有冲突,就继续提交 git push origin dev 1)打开冲突文件 2)定位到冲突位置: >>>>>冲突开始 自身代码 ==== 冲突代码 <<<<<<版本号 3)删除冲突提示信息:>>>>>冲突开始、====、<<<<<<版本号 4)线下沟通整合自身代码与冲突代码,形成最终代码结果 5)重新提交本地版本库

字符设备驱动leds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20-02-12 02:45:16
内核版本:4.12.9 编译器:arm-linux-gcc-4.4.3 本驱动基于jz2440 v2开发板,实现3个led设备的驱动程序。 代码如下: 1 #include <linux/module.h> 2 #include <linux/kernel.h> 3 #include <linux/fs.h> 4 #include <linux/init.h> 5 #include <linux/delay.h> 6 #include <asm/uaccess.h> 7 #include <asm/irq.h> 8 #include <asm/io.h> 9 #include <linux/cdev.h> 10 #include <linux/uaccess.h> 11 12 #define DEVICE_NAME "leds" 13 #define LED_MAJOR 231 14 15 #define LED_COUNT (4) 16 int major; 17 int minor; 18 static struct cdev led_cdev; 19 20 static struct class *leds_class; 21 static struct device *leds_class_devs[4]; 22 23 24 /* bit0<=>D10, 0:亮, 1:灭

【webpack】-- 样式加载

╄→尐↘猪︶ㄣ 提交于 2020-02-12 02:08:31
每次学新东西总感觉自己是不是变笨了,看了几个博客,试着试着就跑不下去,无奈只有去看官方文档。 webpack是基于node的。先安装最新的 node 。 1.初始化 安装node后,新建一个目录,比如html5。cmd中切到当前文件夹。 npm init -y 这个命令会创建一个默认的package.json。它包含了项目的一些配置参数,通过它可以进行初始安装。详细参数: https://docs.npmjs.com/files/package.json 。 不要y参数的话,会在命令框中设置各项参数,但觉得没啥必要。 2.安装webpack npm install webpack --save-dev 将webpack安装到当前目录。虽然npm install webpack -g 可以讲webpack安装到全局,但是容易出现一些模块找不到的错误,所以最好还是安装到当前目录下。 3.目录结构 webpack是一款模块加载各种资源并打包的工具。所以先建一个如下的目录结构: app包含的开发中的js文件,一个组件,一个入口。build中就是用来存放打包之后的文件的。webpack.config.js 顾名思义用来配置webpack的。package.json就不用说了。 component.js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 { var element =

根文件系统制作(一)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20-02-12 00:49:01
在前面的内核移植中,使用的是开发板上原有的根文件系统,这里就来讨论一下如何自己制作根文件系统。 根文件系统可以由JFFS2、YAFFS2、UBIFS等文件系统支持,这里仍就选择UBIFS文件系统来制作根文件系统。UBIFS是Unsorted Block Image File System(无序区块镜像文件系统)的缩写,是一种较新的文件系统。UBIFS作为JFFS2的后继文件系统之一,在设计与性能上均较YAFFS2、JFFS2更适合于MLC NAND FLASH存储器。Linux内核从2.6.27以后的版本都提供了对它的支持,因此实现起来比较方便。 根文件系统实际上就是Linux根目录树的一个集合,由一些特定的目录、设备节点文件、内核模块文件、库文件、命令集以及其它一些配置文件组成。这个集合最终依赖于某个类型的文件系统来实现,下面就具体来讨论基于UBIFS文件系统的根文件系统制作过程。 首先要建立一个存放根文件集合的目录,这里就在根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rootfs的目录,把整个根文件系统都放在这个目录下。接下来进入rootfs目录,并在该目录下建立根目录树的第一层目录,执行“mkdir bin sbin etc dev proc lib sys var mnt usr tmp media home”产生出这些目录。 然后进入dev目录,在该目录下需要制作两个默认的设备节点文件,分别执行

Linux btrfs文件系统

和自甴很熟 提交于 2020-02-11 20:57:37
btrfs,它名字挺多:B-tree fs;Butter fs;Better fs 开源协议是GPL,2007年由Oracle研发 核心特性: 多物理卷支持,btrfs可由多个物理卷组成;支持RAID,可以联机状态下,添加,移除,修改 写时复制(Cow:copy on write):修改前的文件内容还是保留的,只是让指针指向修改后的文件 数据及元数据校验码:checksum 支持子卷:sub_volume 支持快照:而且支持快照的快照 透明压缩:顶层用户感觉不到文件是被压缩了的,当要使用文件时,自动解压缩,但消耗cpu时钟。 btrfs有很多以btrfs开头的命令: # btrfs btrfs btrfs-convert btrfs-find-root btrfs-map-logical btrfstune btrfsck btrfs-debug-tree btrfs-image btrfs-select-super btrfs-zero-log btrfs有许多子命令,每个命令的帮助都可以使用--help获得。 管理子卷:btrfs subvolume btrfs filesystem df 显示已有的btrfs:btrfs filesystem show btrfs filesystem sync 动态调整文件系统的大小:btrfs filesystem resize 添加卷标

展讯线性充电器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20-02-11 19:21:34
平台默认 pmic 线性充电 sprd_2721_charge.c 命名以 pmic 型号+charge 为规则,实现平台默认线性充电方案,文件将硬件实现和逻辑接口注册放在同一个文件中。 probe函数: static int sprdchg_2721_probe(struct platform_device *pdev) { struct sprd2721_device *sprd_2721 = NULL; struct sprd2721_platform_data *pdata = pdev->dev.platform_data; int ret = 0; struct power_supply *ret_ptr = NULL; struct power_supply_desc *charger_desc = NULL; printk("YGH:%s:start \n",__func__); reg_map = dev_get_regmap(pdev->dev.parent, NULL); if (!reg_map) { dev_err(&pdev->dev, "%s :NULL regmap for charge 2721\n", __func__); return -EINVAL; } sprd_2721 = devm_kzalloc(&pdev->dev, sizeof(

INode满的处理方法

蹲街弑〆低调 提交于 2020-02-11 17:36:17
故障现象: [root@localhost ~]# df -ia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sda3 34390016 1001472 33388544 3% / proc 0 0 0 - /proc sysfs 0 0 0 - /sys devpts 0 0 0 - /dev/pts tmpfs 4078835 14733 4064102 1% /dev/shm /dev/sda1 65536 46 65490 1% /boot /dev/sdb1 301989888 196723 301793165 1% /data none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dev/sdc1 26226048 25935058 290990 99% /usr/local/tomcat7/webapps/dsideal_yy/html/down 99%的inode满了,不能继续写入文件。 =========================================================================================== 思考方法: 参考别人的文档: https://www.landui.com/help/show-9636.html

Linux 工作机初始化操作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0-02-11 11:11:35
# apt 依赖包安装 sudo ap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zlib1g-dev libncurses5-dev libgdbm-dev libnss3-dev libssl-dev libreadline-dev libffi-dev wget libsqlite3-dev liblibbz2-dev # docker sudo docker run --name some-postgres -e POSTGRES_PASSWORD=mysecretpassword -d postgres sudo docker run --name httpbin -i -d -p 8090:80 kennethreitz/httpbin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nextkara/p/12294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