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

Linux中重要目录详解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20-02-25 02:44:16
Linux 重要目录详解 / 根目录,第一层目录,所有其他目录的根,一般根目录下只存放目录。包括:/bin, /boot, /dev, /etc, /home, /lib, /mnt, /opt, /proc, /root, /sbin, /sys, /tmp, /usr, /var.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各个目录的作用: /bin:/usr/bin: 可执行二进制文件的目录,如常用的命令ls、tar、mv、cat等。 /boot: 放置linux系统启动时用到的一些文件。/boot/vmlinuz为linux的内核文件,以及/boot/gurb。建议单独分区,分区大小100M即可 /dev: 存放linux系统下的设备文件,访问该目录下某个文件,相当于访问某个设备,常用的是挂载光驱mount /dev/cdrom /mnt。 /etc: 系统配置文件存放的目录,不建议在此目录下存放可执行文件,重要的配置文件有/etc/inittab、/etc/fstab、/etc/init.d、/etc/X11、/etc/sysconfig、/etc/xinetd.d修改配置文件之前记得备份。注:/etc/X11存放与x windows有关的设置。 /home: 系统默认的用户家目录,新增用户账号时,用户的家目录都存放在此目录下,~表示当前用户的家目录,~test表示用户test的家目录

linux目录结构特点

孤街浪徒 提交于 2020-02-25 02:39:05
#####linux目录结构特点 一切从根开始 linx中每个设备可以挂载在任何目录上面 磁盘/设备/分区没有挂载 无法使用 举例-linux下面使用光盘 ###1.把光盘放入到光驱中 ###2.linux中使用光盘 对应 /dev/cdrom ll=l -i [root@oldboyedu-01 ~]# ll /dev/cdrom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 Sep 25 10:01 /dev/cdrom -> sr0 [root@oldboyedu-01 ~]# cd /dev/cdrom -bash: cd: /dev/cdrom: Not a directory [root@oldboyedu-01 ~]# cat /dev/cdrom ###3.把光盘挂载到系统里面 [root@oldboyedu-01 ~]# mount /dev/cdrom /mnt/ 光盘挂载到哪里 mount: block device /dev/sr0 is write-protected, mounting read-only [root@oldboyedu-01 ~]# df -h ---查看磁盘空间的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3 8.8G 1.4G 7.0G 17% / tmpfs 1

Linux 目录配置标准:FHS: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怎甘沉沦 提交于 2020-02-24 22:59:28
 / 目录应放置档案内容/根目录 root (/),一般建议在根目录底下只接目录,不要直接有档案在 / 底下。 根目录是开机的时候系统第一个挂载的 partition ,所以,所有开机过程会用到的档案, 应该都要放置在这个 partition 当中。举例来说,/etc, /bin, /dev, /lib, /sbin 这五个次目录都应该要与根目录连在一起,不可独立成为某个 partition 呢! /bin, /usr/bin, /usr/local/bin 除了 /bin 之外, /usr/local/bin, /usr/bin 也是放置『使用者可执行的 binary file 的目录』喔!举例来说,ls, mv, rm, mkdir, rmdir, gzip, tar, cat, cp, mount 等等重要指令都放在这个目录当中。 /boot 这个目录主要的目的是放置 Linux 系统开机会用到的档案。 开机会用到什么呢?没错~就是 Linux 的核心档案。这个目录底下文件名为 vmlinuz 的就是 Linux 的 Kernel 啦!粉重要的东西! 而如果你的开机管理程序 (loader) 选择 grub 的话,那么这个目录内还有 /boot/grub 这个次目录呦! /dev 在 Linux 系统上,任何装置与接口设备都是以档案的型态存在于这个目录当中的。

FlowNet2.0 安装指南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20-02-24 22:09:01
 \(安装环境: \color{red}{Ubuntu16.04 + CUDA8.0 + cuDNN5.0}\) 安装 CUDA CUDA 安装准备 CUDA 官方安装文档 首先查看是否电脑具有支持 CUDA 的 GPU lspci | grep -i nvidia 查看 Linux 版本信息与 gcc 版本 uname -m && cat /etc/*release && gcc --version 下载 下载 CUDA-8.0 , 注意选取 deb(local) 版本, 如下图  安装 CUDA sudo dpkg -i cuda-repo-ubuntu1604-8-0-local-ga2_8.0.61-1_amd64.deb sudo apt-key add /var/cuda-repo-8-0-local-ga2/7fa2af80.pub sudo apt-key adv --fetch-keys http://developer.download.nvidia.com/compute/cuda/repos/ubuntu1604/x86_64/7fa2af80.pub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cuda 环境设置 在 .bashrc 中加入 export PATH=/usr/local/cuda-8.0/bin$

MySQL三种备份

六眼飞鱼酱① 提交于 2020-02-24 18:12:31
一)备份分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冷备:cold backup数据必须下线后备份 温备:warm backup全局施加共享锁,只能读,不能写 热备:hot backup数据不离线,读写都能正常进行 备份的数据集 完全备份:full backup 部分备份:partial backup 备份时的接口(是直接备份数据文件还是通过mysql服务器导出数据) 物理备份:直接复制(归档)数据文件的备份方式:physical backup 逻辑备份:把数据从库中提出来保存为文本文件:logical backup 完全备份:full backup 增量备份:incrementl backup 差异备份:fidderential backup 二)备份工具mysqldump讲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ysqldump:逻辑备份工具 InnoDB引擎热备,MyISM温备,Aria温备 备份和恢复的过程比较慢,很难实现差异或增量备份 恢复时,如果目标库不存在,需要事先手动创建 常用选项: --all-databases:备份所有库 --databases db1 db2...:备份指定的多个库 注意:备份前要加锁: --lock-all

linux入门系列13--磁盘管理之RAID、LVM技术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20-02-24 16:10:12
前一篇文章学习了磁盘分区、格式化、挂载等相关知识,本文将讲解RAID和LVM技术。 磁盘管理操作主要是运维人员用的较多,如果只是单纯的开发人员,可以先略过本文。但是在很多小公司里往往都是一人多用,运维、开发通常都是同一个人,因此对个人的技能要求更高。即便不是如此,多了解下相关概念也是有利而无害的。 本文将先讲解RAID技术方案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案例演示RAID操作,然后演示LVM技术以解决存储资源动态调整问题。 一、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AID)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技术把多个硬盘设备组合成一个容量更大、安全性更好的磁盘阵列,并把数据切割成多个区段后分别存放在各个不同的物理硬盘设备上,利用分散读写技术提升磁盘阵列整体的性能,同时把多个重要数据的副本同步到不同的物理硬盘设备上,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的数据冗余备份效果。 简单说就是通过RAID技术可以提升磁盘读写性能,同时可以冗余备份数据保证数据可靠性。但是性能和可靠性不可能同时满足的非常好,因此在二者之间作出权衡就产生了不同的RAID方案。 1.1 RAID方案及特点 据说目前RAID磁盘阵列的方案至少有十几种,然而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读写性能和可靠性之间权衡,因此只介绍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案。 方案 特点 RAID0 磁盘读写性能高,但数据可靠性低 RAID1 磁盘设备利用率低

Linux企业实战-RHCS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20-02-24 13:35:56
转接上一篇博客 服务器提供存储 再添加一台主机server3 安装软件 yum install scsi-* -y server1和2安装 yum install iscsi-* -y 然后在server3对/etc/tgt/targets.conf进行编辑 vim /etc/tgt/targets.conf 然后启动tgtd /etc/init.d/tgtd start server1中寻找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t -p 172.25.0.3 在server2进行同样的操作 然后同步分区表partprobe 然后进行分区操作 fdisk -cu /dev/sdb 在server1上进行分区操作在server2进行刷新(partprobe)操作发现server2也被分区了 这是server2中的lvs也存在了 然后进行格式化操作 mkfs.ext4 /dev/dangdang/dd 进行挂载操作 mount /dev/dangdang/dd /mnt/ 本地文件系统不支持同时写入 停止server1和server2服务去网页编辑添加文件系统服务 clusvcadm -d apache 然后重新添加server group 然后去server1上测试挂载和 然后去真机测试 如何同时支持挂载和写入 gfs2集群文件系统(使用gfs2时必须使用集群)

webpack构建react项目(一)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20-02-24 11:15:57
前言     下面是我们使用到技术栈:     webpack + react + redux + react-router + react-thunk + ES6 + ....   注意事项:     建议使用npm5.X 或者 yarn 包管理工具(最好不要使用cnpm,虽然安装包速度上很快,但是在文件关联上会有坑,之前用的时候被坑过) 一、新建项目目录 config : webpack 配置文件 dist: 打包后代码 src: 源码目录 二、基础配置 安装基础的包 // 生成默认package.josn 文件 npm init // 安装 webpack 和 webpack-dev-server npm install webpack webpack-dev-server --save-dev // 安装 react react-dom npm install react react-dom --save // 安装 babel-core 、babel-loader、babel-preset-env、babel-preset-react npm install babel-core babel-loader babel-preset-env babel-preset-react --save-dev // html-webpack-plugin 生成html文件 npm

webpack-dev-server启动后, localhost:8080返回index.html的原理

蓝咒 提交于 2020-02-24 11:12:42
webpack-dev-server是一个采用Node.js Express实现的微型服务器, 内部使用webpack-dev-middleware来响应发送到服务器监听单口的HTTP请求。 webpack-dev-server主要用于前端项目的本地开发和调试。 具体使用,只需要在package.json的devDependencies里添加它的依赖即可。 同样在package.json里定义dev script,执行该webpack-dev-server, 这样用命令行npm run dev就可启动webpack-dev-server. 其原理是,npm install后,webpack-dev-server.js就会自动出现在当前项目文件夹的node_modules目录里: Webpack-dev-server.js的服务器实例通过关键字new创建出来: 在Server.js的内部实现里,第76行我们就能观察到该服务器采用nodejs的express模块实现。 Express实例创建后,通过第78行app.all('*', ... )挂接处理函数,这个箭头函数(req,res,next) => { 负责处理所有发往这个服务器的HTTP请求。 第92行就是Server.js里webpackDevMiddleware的初始化过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浏览器里输入localhost

ABAP system landscape和vue项目webpack构建的最佳实践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20-02-24 11:12:22
基于Netweaver的ABAP transport route一般都有dev,test和prod三种类型的系统。 而Vue前端项目的webpack build设置也类似。 以 SAP成都研究院数字创新空间开发的智能服务 前端实现为例, 在package.json里定义了名为dev和build两个script: "scripts": { "dev": "webpack-dev-server --inline --progress --config build/webpack.dev.conf.js", "start": "npm run dev", "build": "node build/build.js" } 一旦运行npm run dev,会观察到在dev环境下使用了webpack-dev-server这个依赖启动了web服务器 当然webpack-dev-server这个依赖也必须定义在package.json的dependencies区域里: npm install把所有依赖下载到本地后,也能观察到webpack-dev-server.js这个依赖的实现: 执行命令行npm run dev, 实际上执行的命令行为: node "C:Usersi042416Documents_DISCodeSmartServiceFront ode_modules.bin..webp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