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参数

14.Nginx性能优化实践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1-29 22:02:19
1.性能优化概述 基于Nginx性能优化,那么在性能优化这一章,我们将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做介绍 1.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性能优化要考虑哪些方面。 2.然后我们需要了解性能优化必须要用到的压力测试工具ab。 3.最后我们需要了解系统上有哪些注意和优化的点,以及Nginx配置文件。 我们在做性能优化工作前,我们重点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和了解哪些方面。 1.首先需要了解我们当前系统结构和瓶颈,了解当前使用的是什么,运行的是什么业务,都有哪些服务,了解每个服务最大能支撑多大并发。比如Nginx作为静态资源服务的并发是多少,最高瓶颈在哪里,能支持多少qps(每秒查询率)的访问请求,那我们怎么得出这组系统结构瓶颈呢,比如top查看系统的cpu负载、内存使用率、总的运行进程等,也可以通过日志去分析请求的情况,当然也可以通过我们前面介绍到的stub_status模块查看当前的连接情况,也可以对线上的业务进行压力测试(低峰期),去了解当前这套系统能承担多少的请求和并发,已做好相应的评估。这个是我们做性能优化最先考虑的地方。 2.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业务模式,虽然我们是做性能优化,但每一个性能的优化都是为业务所提供服务的,我们需要了解每个业务接口的类型,比如:电商网站中的抢购模式,这种情况下面,平时没什么流量,但到了抢购时间流量会突增。 我们还需要了解系统层次化的结构,比如: 我们使用Nginx做的是代理

shell脚本举例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19-11-29 20:42:43
一、Shell编程实战收集服务器信息 在企业上产环境中,经常会对服务器资产进行统计存档,单台服务器可以手动去统计服务器的CPU型号、内存大小、硬盘容量、网卡流量等,如果服务器数量超过百台、千台,使用手工方式就变得非常吃力。 基于Shell脚本实现自动化服务器硬件信息的收集,并将收集的内容存放在数据库,能更快、更高效的实现对服务器资产信息的管理。Shell脚本实现服务器信息自动收集,编写思路如下: 创建数据库和表存储服务器信息; 基于Shell四剑客awk、find、sed、grep获取服务器信息; q 将获取的信息写成SQL语句; q 定期对SQL数据进行备份; q 将脚本加入Crontab实现自动备份; 创建数据库表,创建SQL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audit_system`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ip_info` varchar(50) NOT NULL, `serv_info` varchar(50) NOT NULL, `cpu_info` varchar(50) NOT NULL, `disk_info` varchar(50) NOT NULL, `mem_info` varchar(50) NOT NULL, `load_info` varchar(50) NOT NULL, `mark

linux 硬件信息查看命令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1-29 20:18:36
在 Linux 下进行开发时,有时也需要知道当前的硬件信息,比如:CPU几核?使用情况?内存大小及使用情况?USB设备是否被识别?等等类似此类问题。下面良许介绍一些常用的硬件查看命令。 lshw lshw 这个命令是一个比较通用的工具,它可以详细的列出本机的硬件信息。但这个命令并非所有的发行版都有,比如 Fedora 就默认没有,需要自己安装。 lshw 可以从各个 /proc 文件中提取出硬件信息,比如:CPU、内存、usb 控制器、硬盘等。如果不带选项的话,列出的信息将很长,加上 -short 选项时,将只列出概要信息。 例如在发行版本 opensuse 需要安装 zypper install lshw -y 我的电脑执行命令效果: opensuse:/home/patrick # lshw opensuse description: Desktop Computer product: Z97-HD3 (To be filled by O.E.M.) vendor: Gigabyte Technology Co., Ltd. version: To be filled by O.E.M. serial: To be filled by O.E.M. width: 64 bits capabilities: smbios-2.7 dmi-2.7 smp vsyscall32

什么影响了mysql的性能-硬件资源及系统方面优化

心已入冬 提交于 2019-11-29 20:18:01
随着数据量的增大,数据库的性能问题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公司对mysql性能方面没有太过重视,导致服务浪费过多资源、mysql服务性能差从而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这里我们简单的先来聊聊什么影响了mysql性能,从而能关注这些问题。 影响性能的几个方面 服务器硬件 服务器系统 数据库存储引擎的选择(插件形式的) MyISAM: 不支持事务,表级锁 InnoDB: 事务级存储引擎,完美支持行级锁,事务ACID特性 数据库参数配置 数据库结构设计和SQL语句 慢查询(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SQL语句的编写和优化 硬件资源方面的影响有哪些? CPU资源和可用内存大小 我们的CPU是不是密集型的,如果是就需要更好的CPU 不支持多CPU对同一SQL并发 我们的系统并发量如何? 如果是大并发场景下,CPU数量比频率更重要 MYSQL版本决定多核CPU支持(尽量用最新版) 高版本的mysql更支持多核 选择32位还是64位的CPU? 64位使用32位的服务器版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测试/开发环境可能会遇到系统版本问题) 32位对性能有限制 内存大小影响性能 内存的影响不过多解释,大当然不是说内存越大性能越好,这里有一片博客介绍参数写的听全,感兴趣可以参考https://www.cnblogs.com/xuan52rock/p/4569835.html 磁盘的配置和选择 使用传统机器硬盘 存储容量

Linux基础命令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19-11-29 18:43:21
目录 基础命令 常用命令 ls命令 grep命令 find命令 sort/uniq/wc uniq wc sed命令 VIM使用 三种模式 命令模式常用操作 底线命令模式常用操作 系统监控 获取基本信息 常用监控命令 ps命令-进程查看 top命令-综合监控 基础命令 常用命令 cd: 进入目录 cd ..: 返回上级 cd -: 返回上次目录 touch: 新建空白文件 mkdir: 新建目录 cp/mv/rm: 复制/移动/删除 cat/more/less/head/tail: 查看文件 cat 1.log |head -100|tail -50 tar/unrar/unzip: 压缩解压缩 shutdown/reboot: 关机重启 ls命令 查看 -a: 显示隐藏文件 -l: 显示详细信息 -/d/l/b..: 文件类型, - 普通文件, d 目录, l 链接 rwxrwxrwx: 用户/所在组/其他用户权限 数字: 文件个数 root: root: 所属用户/所属组 数字: 文件大小 时间: 最后修改时间 -h: 文件大小以KB, GB显示 -R: 列出子目录的所有文件 排序 -t: 按修改时间排序 -at: 按创建时间排序 -ut: 按访问时间排序 -S: 按大小排序 -X: 按扩展名排序 -r: 反向排序 grep命令 匹配(内容搜索) -i : 忽略大小写 -r:

hadoop 集群调优实践总结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1-29 17:42:19
调优概述 # 几乎在很多场景,MapRdeuce或者说分布式架构,都会在IO受限,硬盘或者网络读取数据遇到瓶颈.处理数据瓶颈CPU受限.大量的硬盘读写数据是海量数据分析常见情况. IO受限例子: 索引 分组 数据倒入导出 数据移动和转换 CPU受限例子: 聚类/分类 复杂的文本挖掘 特征提取 用户画像 自然语言处理 我们需要从硬件规划和软件规划等多方面结合实现性能和效率的提升。 硬件规划 # 评估集群规模 # 我们需要搭建多少节点的hadoop集群?回答这个问题考虑的因素比较多:预算?数据量?计算资源? 需要多少计算资源可能不是特别好评估,推荐横向扩展,随业务规模和应用发展再考虑扩展。开始可以就按照数据量来评估数据规模,估计一下每天的数据增量?保存数据的周期是多少?有没有冷数据方案? 假设每天增长的数据为600G、3备份存储,以一年规划为例,大概存储为600G 3 360天=633T, 再考虑增加%20的预留,考虑未来数据增长的趋势,考虑应用计算等空间需求。为节省空间可考虑压缩存储(大概可以节省70%空间)。 同时考虑一定冗余量,如果集群一部分节点不可用也要保证业务正常使用(根据集群规模评估冗余比例)。 然后结合节点硬件规划和预算,确定集群规模。假如我们需要650T存储,可以采用30台12 x 2TB的存储配置或者 60台6 x 2TB配置,但是节点数量翻翻

Linux必知必会--vmstat

给你一囗甜甜゛ 提交于 2019-11-29 17:36:02
视野、格局、胸怀、魄力           ---无 参考资料: https://man.linuxde.net/vmstat       http://www.ha97.com/4512.html vmstat命令的含义为显示虚拟内存,它可报告关于进程、内存、I/0等系统整体运行状态。 语法 vmstat 选项 参数 参数: 事件间隔:状态信息刷新的时间间隔 次数:显示报告的次数 示例: vmstat 1 每隔1s输出一次 vmstat 1 5 每个1s输出一次,一共输出5次 字段说明 procs: r:运行队列中进程数量,这个值也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增加CPU b:等待I/O的数量 Memory: swpd:使用虚拟内存的大小,如果swpd的值不为0.但是SI、SO的值增长期为0.这种情况不会影响系统性能。 free:空闲物理内存大小 buff:用作缓冲的内存大小 cache:用作缓存的内存大小,如果cache的值大时,说明cache处的文件数多,如果频繁访问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处,那么磁盘的读IO、bi会非常小 swap: si:每秒从交换写到内存的大小,由磁盘调入内存 so:每秒写入交换区的内存大小,由内存调入磁盘 注:内存够用的时候,这2个值都是0,如果这2个值长期大于0的时候,系统性能会受到影响,磁盘IO和CPU资源都会被消耗。有些朋友看到空闲内存(free

iostat 命令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 提交于 2019-11-29 17:30:57
NAME iostat - Report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statistics and input/output statistics for devices, partitions and network filesystems (NFS). SYNOPSIS iostat [ -c ] [ -d ] [ -N ] [ -n ] [ -h ] [ -k | -m ] [ -t ] [ -V ] [ -x ] [ -y ] [ -z ] [ -j { ID | LABEL | PATH | UUID | ... } [ device [...] | ALL ] ] [ device [...] | ALL ] [ -p [ device [,...] | ALL ] ] [ interval [ count ] ]参数: -c 显示CPU使用情况 -d 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k 以 KB 为单位显示 -m 以 M 为单位显示 -N 显示磁盘阵列(LVM) 信息 -n 显示NFS 使用情况 -p [磁盘] 显示磁盘和分区的情况 -t 显示终端和CPU的信息 -x 显示详细信息 -V 显示版本信息 cpu和磁盘使用信息 iostat -x cpu属性值: %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nice

Docker容器(四)——常用命令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19-11-29 16:55:20
(1).基本使用方法   查看所有镜像。docker images [root@youxi1 ~]# docker image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centos httpd 65f64a254fcc 18 hours ago 346MB ghhh4512/centos httpd 565f0e4e1ef3 19 hours ago 346MB centos latest 67fa590cfc1c 3 weeks ago 202MB hub.c.163.com/library/tomcat latest 72d2be374029 2 years ago 292MB   启动一个实例,并在实例中执行/bin/bash命令。docker run -it [镜像] [命令],run表示运行,-i选项表示以交互模式运行容器(通常与-t选项同时使用),-t选项表示为容器分配一个伪终端, [镜像]可以是镜像ID也可以是[仓库名]:[标签名] 。 [root@youxi1 ~]# docker run -it centos:latest /bin/bash [root@280414ba684e /]# exit  //注意它们的容器实例名称不同 exit [root@youxi1 ~]# docker run -it 67fa590cfc1c

图拉丁装机

时光毁灭记忆、已成空白 提交于 2019-11-29 16:53:30
一、CPU 生产CPU的厂家,主要有英特尔和AMD。 1、英特尔CPU 酷睿:面向普通消费级用户 至强:面向企业级用户,一般用于组件服务器 凌动:移动设备、高能效小服务器 酷睿CPU等级:i3、i5、i7、i9、酷睿x 2、AMD CPU 锐龙:面向普通消费级用户 CPU等级:r3、r5、r7、r9、线程撕裂者 3、CPU型号 4、Mac查看CPU型号 sysctl machdep.cpu.brand_string machdep.cpu.brand_string: Intel(R) Core(TM) i7-4770HQ CPU @ 2.20GHz 5、CPU参数 几个重要参数:插槽类型、架构、核心数、频率、热功耗设计 插槽类型决定CPU可以插在哪个主板上。 架构 - 核心代号,越先进,工作效率越高。 架构 - 制作工艺,越小越好,晶体管越小,CPU内可放入的晶体管就越多。14nm的制作工艺要比32nm的先进。 核心数越多,运算速度越快。一般来说,1个核心只有一个线程,如果使用超线程技术,1个核心可以有2个线程。 频率 - 基础频率,也叫主频,是CPU在正常工作时的频率,频率越高越好。 频率 - 睿频频率,是CPU在超负荷执行任务时的频率,频率越高越好。 二、主板 主板的一线品牌:华硕、技嘉、微星、华擎。 主版的版型:超大主板、大主板、小主板、mini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