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器

杂谈自增主键用完了怎么办

南笙酒味 提交于 2019-11-30 13:04:47
引言 在面试中,大家应该经历过如下场景 面试官:"用过mysql吧,你们是用自增主键还是UUID?" 你:"用的是自增主键" 面试官:"为什么是自增主键?" 你:"因为采用自增主键,数据在物理结构上是顺序存储,性能最好,blabla..." 面试官:"那自增主键达到最大值了,用完了怎么办?" 你:"what,没复习啊!!" (然后,你就可以回去等通知了!) 这个问题是一个粉丝给我提的,我觉得挺有 意(KENG)思(B)! 于是,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自增主键用完了该怎么办! 正文 简单版 我们先明白一点,在mysql中,Int整型的范围如下 类型 最小值 最大值 存储大小 Int(有符号) -2147483648 2147483648 4 bytes Int(无符号) 0 4294967295 4 bytes 我们以无符号整型为例,存储范围为0~4294967295,约43亿!我们先说一下,一旦自增id达到最大值,此时数据继续插入是会报一个主键冲突异常如下所示 //Duplicate entry '4294967295' for key 'PRIMARY' 那解决方法也是很简单的,将Int类型改为BigInt类型,BigInt的范围如下 类型 最小值 最大值 存储大小 BigInt(有符号) -9223372036854775808 9223372036854775808 8

Win10环境下python脚本定时运行

孤人 提交于 2019-11-30 12:59:29
Win10环境下python脚本定时运行 简介 最近写了个小的python脚本,可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脚本的功能就需要每隔6个小时运行一次。这时就要考虑如何实现每隔6个小时启动脚本程序。这里大概有两种思路, 第一种:在程序里设定延时,当设定的时间到了自动开启主程序; 第二种:利用 win10系统的计划任务 功能,设定多个触发条件,自动运行程序。 更新 :第三种:同样的利用 win10系统的计划任务 功能,进入高级设置,设定间隔时间。 https://blog.csdn.net/Q_QuanTing/article/details/82854444#t5 其中第一种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但是如果使用这种方法就要求程序必须一直在运行,会消耗一定的资源。 第二种方法则避免了这种情况,只会在触发器触发之后才会运行该程序。 下面让我了手把手教你如何设置计划任务。 关键词: 多触发、Win10计划任务、python脚本、定时、自动 实现方法 1. 打开win10的计划任务 这里可以直接在任务栏的搜索框输入jhrw进入 计划任务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 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管理工具\任务计划程序 进入。 2. 打开创建基本任务向导 打开 计划任务程序 后,在右边的操作栏选择 创建基本任务向导 3. 创建基本任务 首先输入任务的 名称 , 描述 写不写无所谓,不过如果要长期运行还是最好写一下

同步、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是怎样的呢?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19-11-30 12:24:44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分析一个时序逻辑电路(如下),就是要通过分析找出时序电路的逻辑功能来。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找出 电路的状态和输出的状态 在 输入变量和时钟信号 作用下的变化规律。 1、从给定的逻辑图中写出每个触发器的 驱动方程 (存储电路中每个触发器输入信号的逻辑函数式)。 2、将以上驱动方程带入相应的触发器的特性方程(例如 Q * = JQ' + K'Q),得出每个触发器的 状态方程 。 3、从给定的逻辑图中写出电路的 输出方程 。   以上三个方程组成了时序电路的逻辑功能的描述方程。 时序电路状态转换全部过程的描述方式还有 状态转换(真值)表、状态转换图、时序图(波形图) 。 状态转换表: 状态转换图: 时序图: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与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是,在异步时序逻辑电路中,每次电路状态发生转换时并不是所有的触发器都有时钟信号(你需要找出每次电路状态转换时哪些触发器被触发哪些不被触发),而只有那些有“时钟信号”的触发器才需要用特性方程去计算次态,没有“时钟信号”的触发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PG13/p/11583711.html

oracle 触发器

生来就可爱ヽ(ⅴ<●) 提交于 2019-11-30 10:28:45
一、触发器简介 触发器的定义就是说某个条件成立的时候,触发器里面所定义的语句就会被自动的执行。 因此触发器不需要人为的去调用,也不能调用。 然后,触发器的触发条件其实在你定义的时候就已经设定好了。 这里面需要说明一下,触发器可以分为语句级触发器和行级触发器。 详细的介绍可以参考网上的资料,简单的说就是语句级的触发器可以在某些语句执行前或执行后被触发。而行级触发器则是在定义的了触发的表中的行数据改变时就会被触发一次。 具体举例: 1、 在一个表中定义的语句级的触发器,当这个表被删除时,程序就会自动执行触发器里面定义的操作过程。这个就是删除表的操作就是触发器执行的条件了。 2、 在一个表中定义了行级的触发器,那当这个表中一行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删除了一行记录,那触发器也会被自动执行了。 二、触发器语法 触发器的语法: create [or replace] tigger 触发器名 触发时间 触发事件 on 表名 [for each row] begin pl/sql语句 end 其中: 触发器名:触发器对象的名称。由于触发器是数据库自动执行的,因此该名称只是一个名称,没有实质的用途。 触发时间:指明触发器何时执行,该值可取: before:表示在数据库动作之前触发器执行; after:表示在数据库动作之后触发器执行。 触发事件:指明哪些数据库动作会触发此触发器: insert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MySQL

我的未来我决定 提交于 2019-11-30 08:09:51
从 MySQL5.0 版本开始就对存储过程和触发器进行了支持,在 MySQL 进行学习前,先查看您所使用的版本吧,方法有: 1.$mysql -V //linux 终端下 2.select version(); //mysql 下 3. mysql --help | grep Distrib //linux 终端下 在了解您所使用的版本支持情况下再下一步 存储过程 sql 语句执行的时候要先编译,然后执行。存储过程( Stored Procedure )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 SQL 语句集,经编译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通过指定存储过程的名字并给出参数(如果该存储过程带有参数)来执行它。存储过程是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任何一个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应用程序都应该用到存储过程。 一、存储过程介绍 存储过程是由流控制和 SQL 语句书写的过程,这个过程经编译和优化后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应用程序使用时只要调用即可。在 ORACLE 中,若干个有联系的过程可以组合在一起构成程序包。 存储过程是利用 SQL Server 所提供的 Tranact-SQL 语言所编写的程序。 Tranact-SQL 语言是 SQL Server 提供专为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语言,它是应用程序和 SQL Server 数据库间的主要程序式设计界面。它好比 Oracle 数据库系统中的 Pro-SQL 和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异步时序逻辑电路都是什么呢?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19-11-30 07:41:17
   时序逻辑电路 分为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和异步时序逻辑电路两大类:   在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 中有一个公共的时钟信号(共享的系统时钟 Sys_Clk)(从一到多,可以理解为时钟树 Clock Tree),电路中各记忆元件受它严格的统一控制,只有在该时钟信号有效沿(上升沿或者下降沿)到来时,记忆元件的状态才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时序电路的输出发生变化,并且一个时钟信号有效沿只对应一次记忆元件的状态和电路输出状态的改变。也就是说,改变后的状态将一直保持到下一个时钟脉冲的到来,此时无论外部输入 X 有无变化,状态表中的每个状态都是稳定的。(比如 D 触发器,只有当上升沿到来时,寄存器才把 D 输入端的数据(高低电平)传到 Q 输出端。)   同步时序逻辑中最基本的储存元件是触发器。   同步逻辑是时钟之间有固定的因果关系。   同步时序逻辑的核心逻辑用触发器实现,电路的主要信号、输出信号灯都由某个时钟沿驱动产生。可以很好的避免毛刺,利于器件移植,有利于 STA、验证设计时序性能。   在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 中不存在单一的主控时钟,其工作节奏不一致,主要是用于产生地址译码器、FIFO 和异步 RAM 的读写控制信号脉冲。除了可以使用带时钟的触发器外,还可以使用不带时钟的触发器和延迟元件作为存储元件。由于异步电路没有统一的时钟,所以状态变化的时刻是不稳定的

【数据库】通过触发器实现审计日志记录-应用篇

别等时光非礼了梦想. 提交于 2019-11-30 03:46:45
PostgreSQL 触发器,日志审计小神器 最近遇到的项目问题,审计日志记录不够详细,比如某用户编辑了某台设备,只记录了用户操作的设备名、操作时间、登录用户和登录 IP,至于设备其他属性编辑前和编辑后的信息就没有更详细的对比了,审计粒度不够细,显然是不能让客户满意的,秉承客户满意优先原则,只好技术加持一波了。 实际客户想要记录的更多,涉及的业务属性比较广,返本溯源,我们决定在数据库层面解决,以期能最少的改动业务代码。 利用 PostgreSql触发器在源表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准备一张对应表进行备份记录,把变化数据就像提交svn一样插入到历史表中,如图 解决方案有了,但其实还存在一个问题触发器只在数据库内部运行,如何记录是当前是哪个登录用户对数据源进行的变更还是个问题,经过一位 大佬的指导,可以利用 PostgreSql的会话变量解决,简单的测试代码如下 打印结果 这样就可以利用数据库会话变量的特性,在每一次的数据库变更前,先将全局操作 pid关联到用户uid为一张表,而变更的时候,将将全局操作pid插入到历史数据表中,这样通过唯一的全局操作pid就可以关联查询出是哪个用户的操作了。 于是解决方案图变为 开心的代码实现 创建审计主表 创建审计历史表 创建用户 id和操作id关联表 在用户进行数据操作变更的 postgresql连接时,我们都先将数据库全局变量插入到operation

论文阅读 | Universal Adversarial Triggers for Attacking and Analyzing NLP

≯℡__Kan透↙ 提交于 2019-11-30 02:18:46
[code] [blog] 主要思想和贡献 以前,NLP中的对抗攻击一般都是针对特定输入的,那么他们对任意的输入是否有效呢? 本文搜索通用的对抗性触发器: 与输入无关的令牌序列 ,当连接到来自数据集的任何输入时,这些令牌序列触发模型生成 特定的预测 。 例如,触发器导致SNLI隐含精度从89.94%下降到 0.55%, 72%的“为什么”问题在SQuAD中回答“杀死美国人”,而gps -2语言模型即使在非种族背景下也会输出种族主义。 本文设计了一个 基于令牌的梯度引导搜索 。 搜索迭代地更新触发序列中的标记,以增加批量样本的目标预测的可能性(第2节)。我们发现,当将文本分类、阅读理解和条件文本生成的输入连接在一起时, 短 序列成功地触发了目标预测。 例如: 通用的对抗触发器 不需要白盒的方法攻击目标模型。 最后,通用攻击是一种独特的模型分析工具,因为与典型攻击不同,它们是上下文无关的。因此,它们突出了通过模型学习到的一般输入-输出模式。 我们利用这一点来研究数据集偏差的影响,并确定由模型学习的启发式(第6节)。 攻击模型和目标 触发器搜索算法 首先,选择触发器长度:长的更有效,短的更隐蔽。接下来,通过重复单词“the”、子单词“a”或字符“a”来初始化触发器序列,并将触发器连接到所有输入的前端/末端。 然后,我们 迭代地替换触发器中的令牌 ,以最小化对批量示例的目标预测的损失

关于模拟化数字化仪的触发和同步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19-11-30 00:11:28
介绍 数字化仪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一系列测量值,然后输出为幅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数字数组。为了使这些信息有用,时间信息通常与特定参考点相关,参考点通常是触发位置。触发点可以是从测量信号中引用,也可以来自其他外部源。触发功能是将时间测量值与特定的已知时间点联系起来。对于重复信号,触发器必须稳定才能将一次采集的测量结果与其他采集进行比较。当将多个数字化仪或相关的采集仪器集成到一个多通道系统中时,只有当所有通道都参考公共时间轴时,才能得到较好的数据。这要求系统的数据采集元件与由同一事件触发的所有数字化仪通道的时间同步。本应用笔记将重点介绍触发和同步的相关内容。 触发 触发是仪器采集和数字化信号的基本功能。最常见的触发方法是使用数字化仪某个通道的输入信号。基本原理是检测到波形上的定义点,并将此“触发事件”标记为已采集数据上的一个已知位置。图1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边沿触发的例子。信号源是输入通道,触发事件发生在波形上升沿越过 500mV 的触发电平时。当触发事件发生时,已采集信号上的位置被标记为时间轴上的零时间点,如图中的光标位置所示。如果信号是重复的,每次进行新采集时,数字化仪都会在同一点触发,从而实现稳定的显示。 图1 信号波形,电平和时序的范围变化较大,所以要求数字化仪触发电路非常灵活。图2显示了 M4i.4451系列数字化仪的触发“引擎”的框图。它提供了现代数字化仪支持的多种触发条件的示例。

sql server 触发器

≯℡__Kan透↙ 提交于 2019-11-29 23:36:54
最近有个业务需要用到sql server 的触发器,网上找了半天,查出来大部分都是oracle 的,决心自己写篇sql server触发器的教程。 业务需求是这样的,数据库表中有两个datetime 的字段,StartTime、EndTime,当EndTime的值被插入或者修改时,自动计算StartTime、EndTime差值存入TIme 字段 代码如下: 1. 首先我们先把插入更新时EndTime的值赋值给@endt,在判断是否为空值, 2.如果不为空,在获取插入或更新的id和时间差赋值给变量,然后再进行更具id 主键更新Time 字段。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unsun/p/1153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