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

网络基础----认识传输层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6:01
在IP的首部有一个协议字段用来标识网络层(IP)的上一层所采用的是哪一种传输传输层协议,根据这个字段的协议号,就可以识别IP传输的数据部分究竟是TCP的内容还是UDP的内容。 所以传输层的IP和UDP,为了识别自己传输的数据部分究竟应该发给哪个应用,也设定了一个这样的编号。 1、网络层提供的是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传输层提供的是应用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 2、运输层有对报文的差错检测,网络层只有对IP首部的检测 3、传输层主要的协议是:TCP、UDP,故传输层不一定是面向连接的。 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的,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的最低层。当网络的边缘部分中的两个主机使用网络的核心部分进行端到端的通信时,猪油主机的协议栈才有传输层,而网络的核心的部分中的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都用到下三层的功能。 下面我们具体的认识下传输层的作用 。我们设局域网1上的主机A和局域网2上的主机B通过互连的广域网进行通信。 从IP层来说,通信的两端是两个主机,IP数据报的的首部明确地标志了这两个主机的IP地址。但“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这种方法还不够清楚,这是因为,真正进行通信的实体是在主机中的进程,是这个主机中的一个进程和另一个主机中的一个进程进行交换数据(即通信)。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IP协议虽然能把分组送到目的主机

Golang――22_网络编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22 网络编程 Ŀ¼ 22 网络编程 22.1 网络概述 22.1.1 网络协议 第一次,传输文件名,接收方接收到文件名,应答OK给发送方; 第二次,发送文件的尺寸,接收方接收到该数据再次应答一个OK; 第三次,传输文件内容。同样,接收方接收数据完成后应答OK表示文件内容接收成功。 22.1.2 分层模型 1.网络分层架构 1)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以及如何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如:串口通信中使用到的115200、8、N、1。 3)网络层: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链接和路径选择。Internet的发展使得从世界各站点访问信息的用户数大大增加,而网络层正是管理这种链接的层。 4)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端口80等),如:TCP(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

1-OSI七层模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3:02
网络功能:数据传输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七层模型---->网络通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OSI七层模型 应用层:提供用户服务,具体功能由特定的程序而定。 表示层:数据的压缩优化,加密。 会话层:建立应用级的连接,选择传输服务 传输层:提供不同的传输服务,流量控制。 网络层:路由选择,网络互连。 链路层:数据转换,具体消息的发送,链路连接。 物理层:物理硬件,接口设定,网卡路由交换机等。 高内聚:模块功能尽可能单一,不要掺杂。 低耦合:模块之间尽可能减少关联和影响。 OSI七层模型优点:   1,将工作流程标准化。   2.降低了模块间的耦合度,使每一部分可以单独开发, 四层模型: 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物理链路层 五层模型(TCP/IP模型): 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数据传输流程, 应用层:TFTP HTTP DNS SMTP 传输层:TCP UDP 网络层:IP 物理层:IEEE 来源:博客园 作者: WiltChamberlain 链接:https://www.cnblogs.com/Chamberlain/p/11626258.html

OSI模型和TCP/IP分层模型?看完这一篇就够了!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05:01
最近看了《图解TCP/IP》这本书,于是将这本书中的精髓做一个归总,以便之后查阅。 协议 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事先达成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使那些由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的CPU以及不同的操作系统组成的计算机之间, 只要遵循相同的协议就能够实现通信 。反之,如果使用的协议不同,就无法通信。 Windows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和Mac操作系统的一体机电脑,虽然操作系统不同,硬件组成不同,但是只要事先达成一个详细的约定,并遵循这一约定进行处理方可建立通信。 协议分层就如同计算机软件中的 模块化开发 ,OSI参考模型的建议是比较理想化的一种分层模型。 OSI参考模型中定义了每一层的 “作用” 定义每一层作用的是 “协议” “协议”是约定,其具体内容为 “规范” 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就是遵循各个协议具体“规范”的产品和通信手段 信号和介质 比特流与电子信号之间的切换 最低的一层 。物理层规定: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 物理媒体 上传输。局域网与广域网皆属第1、2层。 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 ,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数据帧与比特流之间的转换 第二层 ,介乎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 向网络层提供服务 ,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

k8sIngress资源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1:01
k8s提供了两种内建的云端负载均衡机制用于发布公共应用,一种是工作于传输层的service资源,它实现的是TCP负载均衡器,另一种是Ingress资源,它实现的是HTTP(S)负载均衡器。 1)TCP负载均衡器 无论是iptables还是ipvs模型的service资源都配置于Linux内核中的netfilter之上进行四层调度,是一种类型更为通用的调度器,支持调度HTTP、MYSQL等应用层服务。不过,也正是由于工作于传输层从而使得它无法做到类似卸载https种的ssl会话等一类操作,也不支持基于url的请求调度机制,而且,k8s也不支持为此类负载均衡器配置任何类型的健康检查机制 2)HTTP(S)负载均衡器 HTTP(S)负载均衡器是应用层负载均衡机制的一种,支持根据环境做出更好的调度决策。与传输层调度器相比,它提供了诸如可自定义url映射和tls卸载等功能,并支持多种类型的后端服务器监控状态检测机制。

week6:Technology: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TCP)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9:02
(一)Transport/Reliability(传输/可靠性) 1. Transport Layer(传输层) 介绍: 传输层主要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具有分用和复用的功能。传输层在终端用户之间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向上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可靠性的保证是通过流量控制、分段/重组和差错控制来实现。 传输协议(TCP)的由来: 1987年时,当多个10Mbit的校园网使用56Kbit的租用线路连接在一起时,便发生了网络拥塞,导致网络崩溃。 TCP的功能: TCP将缓冲区保存在发送系统和目标系统中,以保存已经到达的数据,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重新传输这些数据,TCP在应用程序之间提供单独的连接 。 2. Van Jacobson - Slow Start Algorithm( 范 ・ 雅各布森 - 慢开始算法) 范・雅各布森(Van Jacobson) 是互联网技术基础的的主要起草者。他以其在网络性能的提升和优化的开创性成就而闻名。 慢开始算法的思路: 当主机开始发送数据时,如果立即把大量数据注入到网络中,那么就可能引起网络拥塞,因为刚开始时并不清楚网络的负荷情况。经验证明,较好的方法是先探测一下,即由小到大逐渐增大发送窗口,也就是说,由小到大逐渐增大拥塞窗口数值。通常在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先把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数值

TCP/IP协议学习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9:02
计算机网路学得不好,首先先放个OSI七层网络模型吧 在协议的控制下,上层对下层进行调用,下层对上层进行服务, 上下层间用交换原语交换信息。这样可以提高传输速率,并且保证数据安全,所以说其实每一层都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现在互联网上大家都有TCP/IP协议,可以说是某种黑话,他封装了前三层 每一层也有不同的协议 在网络通信的过程中,将发出数据的主机称为源主机,接收数据的主机称为目的主机。当源主机发出数据时,数据在源主机中从上层向下层传送。源主机中的应用进程先将数据交给应用层,应用层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就成了报文流,向下传给传输层。传输层将收到的数据单元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形成报文段、数据报,再交给网际层。网际层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形成IP数据报,传给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将网际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并以比特流的形式传给网络硬件(即物理层),数据就离开源主机。 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到达目的主机后,按照与源主机相反的过程,在目的主机中从下层向上层进行拆包传送。首先由网络接口层接收数据,依次剥离原来加上的控制信息,最后将源主机中的应用进程发送的数据交给目的主机的应用进程。 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报(Datagram),TCP协议负责把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报,并给每个数据报加上报头,报头上有编号,以保证目的主机能将数据还原为原来的格式。IP协议在每个报头上再加上接收端主机IP地址

RMI远端方法调用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8:02
一、定义    RMI 远程方法调用(Remote Method Invocation),它支持存储于不同地址空间的程序级对象之间彼此进行通信,实现远程对象之间的无缝远程调用。   JRMP(java remote method protocol): java远程方法协议,这是完成java到java远程调用的协议,基于TCP协议。 二、RMI交互图 方法调用从客户对象经存根(stub)、远程引用层(Remote Reference Layer)和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向下,传递给主机,然后再次经传输层,向上穿过远程调用层和骨干网(Skeleton),到达服务器对象。 存根扮演着远程服务器对象的代理的角色,使该对象可被客户激活。 远程引用层处理语义、管理单一或多重对象的通信,决定调用是应发往一个服务器还是多个。 传输层管理实际的连接,并且追踪可以接受方法调用的远程对象。 骨干网完成对服务器对象实际的方法调用,并获取返回值。 返回值向下经远程引用层、服务器端的传输层传递回客户端,再向上经传输层和远程调用层返回。最后,存根获得返回值。 三、示例   1.服务端创建服务接口继承Remote   import java.rmi.Remote; import java.rmi.RemoteException; /** * @Title: IRemote.java *

socket http tcp ip 区别联系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7:01
功能是实现继承复用。 刚才做了一个简要的概述,里面有一些常用的概念,这里做个简短的概念普及介绍: (1),TCP/IP------TPC/IP协议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 (2),Socket------socket则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和应用(程序层面)。 (3),Http------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 (4),网络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总结一下:Socket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Socket本身并不是协议,而是一个调用接口(API)。 从而形成了我们知道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接口,比如Create、Listen、Connect、Accept、Send、Read和Write等等。 TCP/IP只是一个协议栈,就像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一样,必须要具体实现,同时还要提供对外的操作接口 实际上,传输层的TCP是基于网络层的IP协议的,而应用层的HTTP协议又是基于传输层的TCP协议的,而Socket本身不算是协议,就像上面所说,它只是提供了一个针对TCP或者UDP编程的接口。 转载请标明出处: socket http tcp ip 区别联系 文章来源: socket http tcp ip 区别联系

网络编程七层模型详解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4:01
1.实体,对等实体,对等层,SAP,接口 实体: 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角色。 对等实体: 根据示意图,不同体系的两个军长称为对等实体。 对等层: 不同体系的两个军长所在的层称为对等层。 SAP: (访问服务点)同一个体系中,相邻的两个实体之间通讯的地方,相当于参谋部。 接口: 相当于参谋,保证通讯正常。 计算机网络体系中,下层为上层服务。 2.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通讯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 通讯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基于OSI七层参考模型。计算机之间相互通讯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各层中的接口的集合。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网络拓扑提供标准。 网络通讯协议: 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分布式系统中互相通讯的对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OSI参考模型出现的意义以及OSI参考模型的层次 OSI参考模型出现的意义: ISO(国际化标准组织)为了解决不同体系的计算机之间能够正常通讯,提出了一个标准框架OSI(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层次: (7) 应用层 (6)表示层 (5)会话层 (4)传输层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的介绍 1.OSI参考模型的特点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结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计算机设备或者网络 任何两个参考OSI模型的网络体系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OSI参考模型描述的是通讯软件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