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

网络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ぃ、小莉子 提交于 2019-12-04 00:50:37
1.什么是网络 网络就是把不同地理位置的终端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及通信 2.网络的发展阶段 1.远程练级系统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订票系统。 2.分组交换网络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阿帕网)。 3.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 1984年,ISO正式颁布了一个称为“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模型)的国际标准ISO7498。 在开放式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都遵循着共同认可的国际标准(OSI七层网络参考模型),从而可以保证不同厂商的网络产品可以在同一网络中顺利地进行通信。 4.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由于局域网技术发展越趋成熟,出现了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智能网络等

网络七层协议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19-12-04 00:01:06
需求1:   科学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两个硬件之间怎么通信。具体就是一台发些比特流,然后另一台能收到,于是发明了 物理层 :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需求2:   现在通过电线我能发数据流了,但是,我还希望通过无线电波,通过其它介质来传输。然后我还要保证传输过去的比特流是正确的,要有纠错功能。   于是,发明了 数据链路层 :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需求3:   现在能发正确的发比特流数据到另一台计算机了,但是当发大量数据时候,可能需要好长时间,例如一个视频格式的,网络会中断好多次,事实上,即使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还是经常中断,只是中断的时间是毫秒级别的。那么,我还需要保证传输大量文件时的准确性。于是,我要对发出去的数据进行封装。就像发快递一样,一个个地发。 于是,先发明了 传输层 (传输层在OSI模型中,是在网络层上面) 例如TCP,是用于发大量数据的,我发了1万个包出去,另一台电脑就要告诉我是否接受到了1万个包,如果缺了3个包,就告诉我是第1001,234

汽车以太网对TCP/IP协议簇的应用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19-12-03 23:34:08
汽车以太网与传统以太网的主要区别在于物理层及应用层,而网络层及传输层大多参考传统应用,即TCP/IP协议簇(TSN暂不讨论)。使用传统网络TCP/IP协议簇,既能加快汽车以太网数据传输的速度,又能与因特网无缝连接,从而实现车内与车外的信息交互。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扩展空间以及支持新增上层应用协议的传输。 OSI(开放系统集成)模型是通信行业的基本模型,具体规定了每一层所应具备的功能:   第七层:应用层 定义了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接口 - 用户程式;提供标准服务,比如虚拟终端、文件以及任务的传输 和处理;   第六层:表示层 掩盖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格式的不同性; 指定独立结构的数据传输格式; 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加密和解密;压缩和 解压缩   第五层:会话层 管理用户会话和对话; 控制用户间逻辑连接的建立和挂断;报告上一层发生的错误   第四层:传输层 管理网络中端到端的信息传送; 通过错误纠正和流控制机制提供可靠且有序的数据包传送; 提供面向无连接的数 据包的传送;   第三层:网络层 定义网络设备间如何传输数据; 根据唯一的网络设备地址路由数据包;提供流和拥塞控制以防止网络资源的损耗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定义操作通信连接的程序; 封装数据包为数据帧; 监测和纠正数据包传输错误   第一层:物理层 定义通过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物理方式; 作为网络媒介和设备间的接口

OSI七层协议大白话解读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19-12-03 11:33:40
OSI七层协议大白话解读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 一系列的网络协议 ,这个协议就叫OSI协议(一系列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工不同,人为的分层七层。实际上这个七层是不存在的。没有这七层的概念,只是人为的划分而已。区分出来的目的只是让你明白哪一层是干什么用的。 七层 划分为: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物理层: 字面意思解释:物理传输、硬件、物理特性。中间的物理链接可以是 光缆、电缆、双绞线、无线电波 。中间传的是电信号,即010101...这些二进制位。 底层传输的010010101001...这些二级制位怎么才能让它有意义呢? 要想让底层的电信号有意义,必须要把底层的电信号做分组。我做好8位一组,那么我收到数据,我就知道这几个8位做一组,这几个8位做一组。那么每个8位就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数。 分组是谁干的活呢?物理层干不了,这个是数据链路层干的。 数据链路层 早期的时候, 数据链路层就是来对电信号来做分组的 。以前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非常的乱,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标准就是协议),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 Ethernet规定 一组电信号称之为一个数据包,或者叫做一个 “帧” 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head包含:(固定18个字节) 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 接收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 数据类型(6个字节

第 1 章 了解 Web 及网络基础

橙三吉。 提交于 2019-12-03 06:05:43
1.web与http之间的关系 Web 使用一种名为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1)的协议作为规范,完成从客户 端到服务器端等一系列运作流程。而协议是指规则的约定。可以说,Web 是建立在 HTTP 协议上通信的。 2.http的历史 HTTP/0.9 HTTP 于 1990 年问世。那时的 HTTP 并没有作为正式的标准被建立。现在的 HTTP 其实含有 HTTP1.0 之前 版本的意思,因此被称为 HTTP/0.9。 HTTP/1.0 HTTP 正式作为标准被公布是在 1996 年的 5 月,版本被命名为 HTTP/1.0,并记载于 RFC1945。虽说是初 期标准,但该协议标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在服务器端。 HTTP/1.1 1997 年 1 月公布的 HTTP/1.1 是目前主流的 HTTP 协议版本。当初的标准是 RFC2068,之后发布的修订版 RFC2616 是当前的最新版本 3.网络基础tcp/ip协议 1.tcp/ip 与http 之间的关系 : 通常使用的网络(包括互联网)是在 TCP/IP 协议族的基础上运作的。而 HTTP 属于它内部的一个子集。 2. tcp/ip 协议族 : 计算机与网络设备要相互通信,双方就必须基于相同的方法。 就是不同硬件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 所 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一种规则

网络传输(四层和七层定义)

馋奶兔 提交于 2019-12-03 05:24:27
一、四层协议定义如下: 第四层,应用层: 应用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和表达层。 因特网的应用层协议包括Finger、Whois、FTP(文件传输协议)、Gopher、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Telent(远程终端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IRC(因特网中继会话)、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等 第三层,传输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它提供两种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其中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可靠的数据流运输服务,UDP协议(Use Datagram Protocol)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服务。 第二层,网络层: 网络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网络层。负责数据的包装、寻址和路由。同时还包含网间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用来提供网络诊断信息。 协议:本层包含IP协议、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ICMP协议。 第一层,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协作IP数据在已有网络介质上传输的协议。 协议:ARP,RARP 二、七层协议定义如下: ┌───────┐   │ 应用层 │←第七层   ├───────┤   │ 表示层 │   ├───────┤   │ 会话层

面 试 题 葵 花 宝 典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41:02
面 试 题 葵 花 宝 典 (网络与系统篇) 选择(每题1分) 1.IP路由发生在() A:物理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2.为了确定网络层数据包所经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应该使用()命令 A:ping B:stacktest 3.下列协议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A:ip、tcp、udp B:ftp、smtp和telnet C:arp、smtp、telnet D:icmp、rarp、arp 4.以下命令中哪一个命令是配置Cisco 1900 系列交换机特权级密码 。 A:enable passwork cisco level 15 B:enable passwork csico C:enable secret csico D:enable passwork level 15 5.以下哪个命令可以保存路由器RAM中的配置文件到NVRAM中 ____。 A:copy running-config tftp B:copy startup-config tftp C: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D: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6.在掉电状态下,哪种类型的存储器不保留其内容 ? A:NVRAM B:ROM C:RAM D:Flash 7.以下那种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的 _。 A:HTTPS B

HTTP协议详解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4:01
HTTP协议 一个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传递数据(HTML 文件, 图片文件, 查询结果等) 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 工作于客户端-服务端架构上。浏览器作为HTTP客户端通过URL向HTTP服务端即WEB服务器发送所有请求,Web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后,向客户端发送响应信息。 需要掌握的要点总结: HTTP 协议虽然很常用,也很复杂,重点记住 GET、POST、 PUT、DELETE 这几个方法,以及重要的首部字段 HTTP 2.0 通过头压缩、分帧、二进制编码、多路复用等技术提升性能 QUIC 协议通过基于 UDP 自定义的类似 TCP 的连接、重试、多路复用、流量控制技术,进一步提升性能 下面开始HTTP详解学习: URL HTTP使用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 URI)来传输数据和建立连接。UR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URI,包含了用于查找某个资源的足够的信息。 http://www.163.com 是个 URL,叫作统一资源定位符。之所以叫统一,是因为它是有格式的。HTTP 称为协议,www.163.com 是一个域名,表示互联网上的一个位置。有的 URL 会有更详细的位置标识,例如 http://www.163.com/index.html 。 HTTP 请求的准备 第一步浏览器先会将 www.163.com

TCP HTTP SOCKET之间的有什么关系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3:02
网络由下往上分为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通过初步的了解,我知道IP协议对应于网络层,TCP协议对应于传输层,而HTTP协议对应于应用层,   三者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可比性,   socket则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和应用(程序员层面上)。   也可以说,TPC/IP协议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   而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   关于TCP/IP和HTTP协议的关系,网络有一段比较容易理解的介绍:   “我们在传输数据时,可以只使用(传输层)TCP/IP协议,但是那样的话,如果没有应用层,便无法识别数据内容。   如果想要使传输的数据有意义,则必须使用到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有很多,比如HTTP、FTP、TELNET等,也可以自己定义应用层协议。   WEB使用HTTP协议作应用层协议,以封装HTTP文本信息,然后使用TCP/IP做传输层协议将它发到网络上。”   而我们平时说的最多的socket是什么呢,实际上socket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Socket本身并不是协议,而是一个调用接口(API)。   通过Socket,我们才能使用TCP/IP协议。   实际上,Socket跟TCP/IP协议没有必然的联系。   Socket编程接口在设计的时候,就希望也能适应其他的网络协议。

【老生常谈的】互联网协议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7:02
OSI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一.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定义了所有电子及物理设备的规范。其中特别定义了设备与物理媒介之间的关系,这包括了针脚、电压、线缆规范、集线器、中继器、网卡、主机适配器(在SAN中使用的主机适配器)以及其他的设备的设计定义。因为物理层传送的是原始的比特数据流,即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当发送时的信号为二进制“1”时,对方接收到的也是二进制“1”而不是二进制“0”。因而就需要定义哪个设备有几个针脚,其中哪个针脚发送的多少电压代表二进制“1”或二进制“0”,还有例如一个bit需要持续几微秒,传输信号是否在双向上同时进行,最初的连接如何创建和最终如何终止等问题。 为了更好理解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的区别,可以把物理层认为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