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设计

接口测试用例和接口测试模板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2:01
简介   当今社会在测试领域,接口测试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提及,被重视,而且现在好多招聘信息要对接口测试提出要求。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系统级别测试,很多测试人员在接触到接口测试的时候,也许对测试执行还可以比较顺利的上手,但一 提到相关的文档,比如 测试用例 和 报告 ,就有些不知所措了。这类问题在我加入的几个测试的群里,经常看到一些人在不断提问。   今天就用这篇文章来说说接口测试用例和报告。 接口功能测试用例模板   提到功能测试用例,我们知道,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就是: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其实对于接口功能测试也同样如此;接口测试的步骤中,最重要的是将实现向接口发送预设请求,结果则要关注响应信息及后续处理。   所以接口功能测试用例编排可以考虑下列两种形式:          测试报告模板   测试报告是指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或测试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 文档编写能力。   接口测试报告很多时候会和接口性能测试报告一起,如果要单独报告的话,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01 系统接口概况   简要描述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一些背景资料,如被测系统简介,项目上线计划等。   对于系统接口的定义和设计做出介绍。   比如系统一共有多少个接口

如何设计接口测试用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2:01
接口测试的流程   接口测试也是属于 功能测试 ,所以跟我们以往的功能测试流程并没有太大区别,测试流程依旧是:1.测试接口文档(需求文档) 2.根据接口文档编写 测试用例 (用例编写完全可以按照以往规则来编写,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等设计方法) 3. 执行测试,查看不同的参数请求,接口的返回的数据是否达到预期。 接口测试和功能测试一样,流程也大致遵守V模型,请看下图 为什么要写用例 理清思路,避免漏测和重复测 提高测试效率 跟进测试进度 告诉领导做过 跟进重复性工作 更好的记录问题,发现问题,复现问题 同时这也是是接口测试流程中的一个产物(测试用例)   上面七点,结合自己测试实际经验,应该来说是很好理解和认同的。有用例,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一个测试点重复测好多次,就有思路,避免漏掉测试点。跟着用例测试,避免随机测试那种没有目的性的测试,提高测试效率。有用 例,上级问你完成的进度,你好用数据回答。有用例,用来标记你执行的结果,证明你做过测试。避免将来发生问题,人家说你没有测试,有数据和证据说话。有用例,测出问题你可以根据用例将问题轻而易举的浮现出来,不至于等你反馈或 者复现的问题时,你忘记是如何操作才回出现问题。接口测试也需要重复跑,跑几轮,或者用自动化天天跑。这样的重复性工作,用例可以保证每次重复做的是一样的情况。 接口主要设计用例点 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设计接口用例:功能

Selenium3+Python3_14:POM设计模式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Python+Selenium+Unittest+Git+Jenkins框架,POM设计模式,大致如下: 1.common文件夹: 二次封装原有方法的文件base.py; 存放通过的文件,如:生成报告的文件 2.pages文件夹: page元素的定位; 调用前边的封装方法,或者继承,再次封装一些页面的操作方法:如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登陆等操作。(或者元素定位,操作方法分别单独放在不同的文件夹) 3.testcase文件夹: 调用上一步封装的方法, 使用unittest框架写用例,判断结果 注意:用例执行顺序如下: a.定义参数如url; b.定义class; c.写setUpClass,定义driver,各种实例; d.setUp中设置起点,每个用例都在同一起点 e.写用例,以test开头的方法,执行用例过程,断言 f.关闭浏览器 4.report文件夹: 存放生成的报告文件 5.工程目录下,写一个run_all.py执行所有要执行的测试用例 注:Git+Jekins参照后续Jenkins文章

测试理论基础三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19-12-02 19:11:13
测试流程:计划-->设计-->实现-->执行 具体如下: 一.成立测试组 二.测试需求品审 :分析测试需求 三.制定测试方案 四.提取测试需求: 提取测试点 五.编写测试用例 1.测试用例的要素 测试用例编号、测试标题、所属模块、测试需求项编号、案例状态、预置条件、优先级、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输出、实际结果、案例设计者、设计日期、案例性质 2.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六.搭建测试环境 :根据系统架构,搭建测试环境,初始化基础测试数据 七.执行冒烟测试 :选取优先级高的测试用例来执行 八.执行测试用例 :系统测试 九.跟踪回归缺陷 1.bug的要素 id、标题、发现人、发现时间、版本、缺陷所属模块、是否可重现、严重度、优先级、状态、指派给、复现过程(URL、用户名、密码;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Bug截图) 2.bug的状态 新建,打开,拒绝,待测,重新打开,关闭 十.输出测试报告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elephant-study/p/11759656.html

星云精准测试对安卓底层驱动代码的测试案例分析

∥☆過路亽.° 提交于 2019-12-02 18:12:16
Android原生底层驱动应用面极广,但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质量追踪。本文借助星云精准测试的高可靠性的测试技术手段,针对Android原生底层驱动进行分析、插桩、编译、采集数据、数据分析等,逐步讲解精准测试是如何实现android原生底层驱动的对接。 在本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查看到如何进行技术对接的每一步,比如如何使用星云精准测试进行代码插桩、实现测试用例与采集底层驱动运行代码的数据追溯、对最终采集的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等。 一、安卓源码精准测试流程概述 经分析android源码的编译主要依靠Android.bp为纽带连接起来;在编译时,只需要在想要编译的模块目录下执行mm命令即可自动的根据当前目录下的Android.bp文件对其所包含的模块进行编译。 主要流程大致为:先将ZOA通信库源码复制进去并加入某一层次的Android.bp中,再通过对包含所有Android.bp编译信息的ninja文件的解析可以得到Shell认可的插桩json文件,Shell通过json文件对对应目录的代码进行插桩,插桩完成后,把对ZOA通信库的引用加入该模块的Android.bp中再放入ZoaInstru.h头文件后就可以正常编译出插桩程序了。 二、对安卓源码进行精准测试的准备工具 1.安卓原生8.1.0系统源码,放于/data/source2/目录下 2.shell.tar.gz插桩工具包放于

测试方法和测试用例设计

你。 提交于 2019-12-02 16:36:01
测试方法和测试用例设计 用户需求/原始需求 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评审过后,将不合理、无法做到的地方去掉以后的说明书) 测试需求(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测试团队的工作计划、方式的需要、工作优先级安排) 主要解决“测什么”的问题,即指明被测对象中什么需要测试。 功能是第一要务,按照测试团队的工作要求进行计划 在后期交流中,要不断验证客户需求,要保留文档 对于测试工程师:测试一般划分为功能性测试、非功能性测试 如果没有需求文档,先做冒烟测试,对软件大体有什么功能,进行了解,哪些是功能的重点,有多少功能点,把需求理出来 测试原则: \1. 所有测试活动应以需求为源头和驱动 \2. 应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测试 \3. 完全测试(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数据是无穷无尽的,总有测试不到的数据 \4. 没有完美的软件和完美的测试 \5. 应避免仅有程序员自己检查程序,避免随意性(避免随意测试) \6. 二八定律,把相对多的时间、成本、精力花在重要的模块、部分 \7. Good enough 不做不充分的测试,也不做过多的测试,找到测试费用和测试量之间平衡点 \8. 一定要有正确和错误验证 1、所有测试活动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测试活动应以需求(用户需求->需求规格说明书)为源头和驱动 2、应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3、完全测试(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因为数据本身是无穷无尽的,总有无法测试到的数据

如何开发有效的可复用测试用例,又如何使用和管理?

佐手、 提交于 2019-12-02 06:42:21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一个成熟的团队一般都有自己的公共测试用例库。公共测试用例库即可复用的测试用例库。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如何开发有效的可复用测试用例,并学会如何使用和管理。 一. 可复用测试用例的开发 测试用例是为了验证最小功能点的一组输入、输出及操作序列的集合。可复用测试用例是指“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测试用例”。复用的意义在于通过可复用测试用例验证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模块,加快测试用例的设计进度、减少测试人员的负担;也可以帮助产品在设计类似功能时的需求细节补充;还可以与开发人员达成协议,后期在开发类似功能的时候,可以事先有一个既有的标准,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1. 可复用维度分析 为高效使用可复用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复用性可从三个维度分析: 1)时间角度:使用以前软件版本的测试用例作为新版本测试用例的基础,可作为软件维护和回归测试时复用。 2)通用角度:以某平台或硬件为基础的软件,测试其平台特性的测试用例可以复用。如测试B/S结构网络应用产品,针对该网络结构数据传输安全的测试用例基本都可以复用。 3)应用角度:以某特定领域模型为基础构建的测试用例,在同一领域不同应用系统中的测试过程中可以复用。 2. 可复用测试用例的质量特性 为构建高质量的可复用测试用例,需要规定可复用测试用例的本质特征,即对其质量特性进行分析。本文基于ISO9126质量模型和ISO9241标准

经典测试用例

只谈情不闲聊 提交于 2019-12-01 23:25:29
1.测试项目:杯子 需求测试: 查看杯子使用说明书 界面测试: 查看杯子外观 功能度: 用水杯装水看漏不漏;水能不能被喝到 安全性: 杯子有没有毒或细菌 可靠性: 杯子从不同高度落下的损坏程度 可移植性: 杯子在不同的地方、温度等环境下是否都可以正常使用 兼容性: 杯子是否能够容纳果汁、白水、酒精、汽油等 易用性: 杯子是否烫手、是否有防滑措施、是否方便饮用 用户文档: 使用手册是否对杯子的用法、限制、使用条件等有详细描述 疲劳测试: 将杯子盛上水(案例一)放24 小时检查泄漏时间和情况;盛上汽油(案例二)放24 小时检查泄漏时间和情况等 压力测试: 用根针并在针上面不断加重量,看压强多大时会穿透 跌落测试: 杯子加包装( 有填充物), 在多高的情况摔下不破损 震动测试: 杯子加包装( 有填充物), 六面震动, 检查产品是否能应对恶劣的铁路\ 公路\ 航空运输 测试数据: 其中应用到:场景法、等价类划分法、因果图法、错误推测法、边界值法等方法 期望输出: 该期望输出需查阅国标、行标以及使用用户的需求 2.测试项目:电梯 需求测试: 查看电梯使用说明书、安全说明书等 界面测试: 查看电梯外观 功能测试: 测试电梯能否实现正常的上升和下降功能.电梯的按钮是否都可以用; 电梯门的打开,关闭是否正常;报警装置是否可用,报警电话是否可用; 通风状况如何.突然停电时的情况;是否有手机信号;

测试的复习大纲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19-12-01 19:51:10
花了一个多星期整理上课使用的ppt,书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 文章目录 概述 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可靠性问题 软件质量 软件可靠性 度量 软件故障 定义 错误 故障 失效 软件测试与软件可靠性 软件测试 软件生存周期 黑盒测试 测试原则 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 软件测试过程 单元测试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 动态测试 回归测试 $\alpha$测试 $\beta$测试 测试与调试 测试生命周期 测试工具 测试评估 软件质量评估 软件过程成熟度 第二章 三角形问题 NextDate函数 股佣金问题 功能性测试(黑盒测试) 优点 问题 常用测试方法 边界值分析 等价类测试 基于决策表的测试 第三章 结构性测试 结构性测试 常见的白盒测试方法有: 逻辑覆盖 程序控制图 McCabe的基本路径法 测试观点 符号测试 基本思想 程序插装 考虑的方面 用途 指导方针 基本原则 覆盖指标 数据流测试 定义/使用测试 定义/使用路径覆盖测试 概述 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可靠性问题 1994年,Intel奔腾芯片缺陷 千年虫问题 ”冲击波“计算机病毒 2008年奥运会门票预售叫停 系统访问量超8倍 票务系统抗压测试 性能测试 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包括正确性,可靠性,可读性,可移植性和健壮性,主要含义是软件的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 特定环境下,在给定时间内,无障碍运行的概率 度量

ERP测试用例设计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19-12-01 18:52:42
1、一般的ERP系统设计大概包括以下几方面: 功能测试 、业务流程测试、数据逻辑测试、接口测试、兼容性测试、 性能测试 、易用性测试、用户体验测试等等; 2、ERP系统测试用例分为几类来写比较好:功能用例、业务流程用例、数据逻辑用例、接口用例, 最好是把功能与流程类的测试用例分开来写; 测试用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功能用例设计: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界面原型提取测试功能点/项, 运用等价类、边界值、错误猜测、正交表等基本用例设计方法来设计; 需要根据文档/功能点/业务的变化进行修订/细化用例,提高功能用例的覆盖度; 如:身份证输入文本框,需要用到等类、边界值等方法,需要考虑15位和18位的身份证,需要考虑末位为字母的情况等…… 二、业务流程用例设计:关键在于理解实际业务、实际应用场景,最常用的操作过程和使用方法,必要时还要考虑操作习惯; 首先,需要结合业务模型或业务流程图,同需求分析人员、业务专家共同确认实际业务流程/运用场景,整理清楚最基本最常用的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 接着,理清用例设计思路,画出用例设计流图,确定流程用例模板和风格; 然后,运用场景法、数据流程设计法、基本路径等方法设计业务流程用例; 1、简单模块流程单一,无分支或者分支少,用例设计也比较容易,根据业务流程设计测试数据; 2、复杂模块/子系统/系统,必定会存在多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