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设计

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

巧了我就是萌 提交于 2019-12-03 09:50:14
---恢复内容开始--- 一.用例建模的简单描述 用例是从外部用户和外围系统的角度,分析和考察待开发系统的行为,并通过参与者(可能是最终用户也可能是外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描述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特性----这种参与者与系统功能特性间的交互关系就是用例。用例分析和用例建模就是通过对软件需求的调研,从具体的功能性需求中抽象出用例模型的工作过程。用例建模主要有两个产物。第一个是用例图,第二个产物就是用例描述。 用例建模具有以下的优点: 首先,用例模型是一种标准的语言,很容易成为开发人员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媒介,用例模型可以精确地定义软件需求,出现歧义的可能性很小,这可以保证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需求理解的一致性。 其次,用例模型可以成为我们评估压法工作量的一个标准,特别是对于迭代式开发言。迭代式开发模型里,通常依据用例模型来划分软件的开发周期:优先级别高的用例会在早期的迭代周期中实现,而优先级别低的用例则被安排在后续的迭代周期中完成。可以通过限制每个迭代周期中的用例个数来保证迭代周期长度的合理性。 再次,用例模型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驱动软件的分析和设计逐步细化。 最后,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测试用例-----特别是那些关注软件功能的测试用例---往往也是根据用例模型来确定的。 二.参与者、用例之间的关系 1.关联关系 这是最常使用的关系,用带箭头的实线来描述。 2

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

生来就可爱ヽ(ⅴ<●) 提交于 2019-12-03 09:41:41
工程实践简介:   基于深度学习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 手写汉字识别(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HCCR)可广泛应用于拍照文档、支票、表单表格、证件、邮政信封、票据、手稿文书等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图像识别系统以及手写文字 输入设备中。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手写汉字识别一直是模式识别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关注。 用例建模的简单描述:   用例是从外部用户和外围系统的角度,分析和考察待开发系统的行为,并通过参与者(可能是最终用户也可能是外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描述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特性----这种参与者与系统功能特性间的交互关系就是用例。 用例分析和用例建模就是通过对软件需求的调研,从具体的功能性需求中抽象出用例模型的工作过程。用例建模主要有两个产物。第一个是用例图,第二个产物就是用例描述。 参与者和用例简单描述: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想了解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设计,他们所关心的是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就是被开发出来的系统将是如何被使用的,这就用例方法的基本思想。用例模型主要由以下模型元素构成: 参与者(Actor) 参与者是指存在于被定义系统外部并与该系统发生交互的人或其他系统,他们代表的是系统的使用者或使用环境。 用例(Use

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19-12-03 09:22:28
一.用例建模的简单描述 用例是从外部用户和外围系统的角度,分析和考察待开发系统的行为,并通过参与者(可能是最终用户也可能是外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描述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特性----这种参与者与系统功能特性间的交互关系就是用例。用例分析和用例建模就是通过对软件需求的调研,从具体的功能性需求中抽象出用例模型的工作过程。用例建模主要有两个产物。第一个是用例图,第二个产物就是用例描述。 用例建模具有以下的优点: 首先,用例模型是一种标准的语言,很容易成为开发人员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媒介,用例模型可以精确地定义软件需求,出现歧义的可能性很小,这可以保证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需求理解的一致性。 其次,用例模型可以成为我们评估压法工作量的一个标准,特别是对于迭代式开发言。迭代式开发模型里,通常依据用例模型来划分软件的开发周期:优先级别高的用例会在早期的迭代周期中实现,而优先级别低的用例则被安排在后续的迭代周期中完成。可以通过限制每个迭代周期中的用例个数来保证迭代周期长度的合理性。 再次,用例模型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驱动软件的分析和设计逐步细化。 最后,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测试用例-----特别是那些关注软件功能的测试用例---往往也是根据用例模型来确定的。 二.参与者、用例之间的关系 1.关联关系 这是最常使用的关系,用带箭头的实线来描述。 2.泛化关系

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19-12-03 09:18:46
一、什么是用例   用例(Use Case)是一种描述系统需求的方法,使用用例的方法来描述系统需求的过程就是用例建模。用例方法最早是由Iva Jackboson博士提出的,后来被综合到UML规范之中,成为一种标准化的需求表述体系。用例的使用在RUP中被推崇备至,整个RUP流程都被称作是"用例驱动"(Use-Case Driven)的,各种类型的开发活动包括项目管理、分析设计、测试、实现等都是以系统用例为主要输入工件,用例模型奠定了整个系统软件开发的基础。 二、用例图    本次用例建模采用的工程实践主题是“基于文本的对话机器人”,主要工作内容在于神经网络模型的选择与训练,参与者(Actor)与系统的交互的主要体现在与机器人的对话上。 1.获取训练数据:   通过Scrapy爬虫工具爬取字幕网站字幕文件,经过数据处理成适合训练的语料 2.模型训练:   使用经过处理的语料采用Bi-LSTM+Attention网络结构进行训练 3.模型测试:   对生成的模型进行问答测试,判断其训练程度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aozhw/p/11785222.html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OA部分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19-12-03 05:40:33
第二部分 面向对象分析 2.1 面向对象分析(OOA)的定义?   OOA——面向对象的分析,就是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对问题域(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和系统责任(所开发的系统应具备的职能)进行分析与理解,找出描述问题及系统责任所需要对象,定义对象的属性、操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2 面向对象分析(OOA)的优点? 加强了了对问题域和系统责任的理解; 改进与分析有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交流; 对需求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支持软件复用。 2.3 面向对象工具——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   UML是对软件密集型系统中的制品(模型、源代码、测试用例等)进行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的语言。 (1)UML特点 统一的标准 面向对象 可视化、表示能力强大 独立于过程 概念明确,建模表示法简洁,图形结构清晰,容易掌握和使用 (2)UML的构成   UML中的3类主要元素是基本构造块、规则、公共机制 (3)UML中的视图   UML中的视图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实现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被称为“4+1”视图 用例视图:用于表达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逻辑视图:用于表示系统的概念设计和子系统结构等 实现视图:用于说明代码的结构 进程视图:用于说明系统中并发执行和同步的情况 部署视图:用于定义硬件结点的物理结构 2.4 面向对象分析(OOA

星云精准测试对安卓底层驱动代码的测试案例分析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19-12-03 04:12:42
Android原生底层驱动应用面极广,但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质量追踪。本文借助星云精准测试的高可靠性的测试技术手段,针对Android原生底层驱动进行分析、插桩、编译、采集数据、数据分析等,逐步讲解精准测试是如何实现android原生底层驱动的对接。 在本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查看到如何进行技术对接的每一步,比如如何使用星云精准测试进行代码插桩、实现测试用例与采集底层驱动运行代码的数据追溯、对最终采集的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等。 一、安卓源码精准测试流程概述 经分析android源码的编译主要依靠Android.bp为纽带连接起来;在编译时,只需要在想要编译的模块目录下执行mm命令即可自动的根据当前目录下的Android.bp文件对其所包含的模块进行编译。 主要流程大致为:先将ZOA通信库源码复制进去并加入某一层次的Android.bp中,再通过对包含所有Android.bp编译信息的ninja文件的解析可以得到Shell认可的插桩json文件,Shell通过json文件对对应目录的代码进行插桩,插桩完成后,把对ZOA通信库的引用加入该模块的Android.bp中再放入ZoaInstru.h头文件后就可以正常编译出插桩程序了。 二、对安卓源码进行精准测试的准备工具 1.安卓原生8.1.0系统源码,放于/data/source2/目录下 2.shell.tar.gz插桩工具包放于

星云精准测试对安卓底层驱动代码的测试案例分析

左心房为你撑大大i 提交于 2019-12-03 04:12:36
Android原生底层驱动应用面极广,但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质量追踪。本文借助星云精准测试的高可靠性的测试技术手段,针对Android原生底层驱动进行分析、插桩、编译、采集数据、数据分析等,逐步讲解精准测试是如何实现android原生底层驱动的对接。 在本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查看到如何进行技术对接的每一步,比如如何使用星云精准测试进行代码插桩、实现测试用例与采集底层驱动运行代码的数据追溯、对最终采集的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等。 一、安卓源码精准测试流程概述 经分析android源码的编译主要依靠Android.bp为纽带连接起来;在编译时,只需要在想要编译的模块目录下执行mm命令即可自动的根据当前目录下的Android.bp文件对其所包含的模块进行编译。 主要流程大致为:先将ZOA通信库源码复制进去并加入某一层次的Android.bp中,再通过对包含所有Android.bp编译信息的ninja文件的解析可以得到Shell认可的插桩json文件,Shell通过json文件对对应目录的代码进行插桩,插桩完成后,把对ZOA通信库的引用加入该模块的Android.bp中再放入ZoaInstru.h头文件后就可以正常编译出插桩程序了。 二、对安卓源码进行精准测试的准备工具 1.安卓原生8.1.0系统源码,放于/data/source2/目录下 2.shell.tar.gz插桩工具包放于

白盒测试法:逻辑覆盖与路径覆盖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8:0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测试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完成程序的编写 (2)运用逻辑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测试的覆盖准则设计被测程序的测试用例,并运行测试用例检查程序的正确与否 三、实验内容 (1)设计程序的逻辑覆盖测试用例,语句覆盖、条件覆盖、分支覆盖、分支/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 (2)设计程序的基本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要求绘制控制流图,利用三种方式计算圈复杂度)。 (3)编写程序进行实际测试,并给出测试结果。 伪代码程序如下: 解决方案 流程图 源程序: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Baih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2; int B=0; Scanner scan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x1 = scan.nextInt(); if ((A>1)&&(B==0)) { x1/=A; } if (A==2) { x1+=1; } else { x1-=1; } System.out.println(x1); } }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xinjie57/p/9239677.html

白盒测试法:逻辑覆盖与路径覆盖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7:0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测试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完成程序的编写 (2)运用逻辑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测试的覆盖准则设计被测程序的测试用例,并运行测试用例检查程序的正确与否 三、实验内容 (1)设计程序的逻辑覆盖测试用例,语句覆盖、条件覆盖、分支覆盖、分支/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 (2)设计程序的基本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要求绘制控制流图,利用三种方式计算圈复杂度)。 (3)编写程序进行实际测试,并给出测试结果。 伪代码程序如下: 解决方案 流程图 源程序: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Baih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2; int B=0; Scanner scan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x1 = scan.nextInt(); if ((A>1)&&(B==0)) { x1/=A; } if (A==2) { x1+=1; } else { x1-=1; } System.out.println(x1); } }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xinjie57/p/9239677.html

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19-12-03 00:34:48
首先我们理解一下用例建模和用例图的相关概念和作用,再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课题进行用例建模,抽取Abstract use case ,画出用例图,并确定每一个用例的范围 High level use case ,对关键用例进一步进行 Expanded use case 分析。 一、简介 1 、用例建模的简单描述 用例是从外部用户和外围系统的角度,分析和考察待开发系统的行为,并通过参与者(可能是最终用户也可能是外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描述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特性 ---- 这种参与者与系统功能特性间的交互关系就是用例 。 用例分析和用例建模就是通过对软件需求的调研,从具体的功能性需求中抽象出用例模型的工作过程 。 用例建模主要有两个产物。第一个是用例图,第二个产物 就 是用例描述 。 用例建模具有以下的优点: 首先,用例模型是一种标准的语言,很容易成为开发人员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媒介,用例模型可以精确地定义软件需求,出现歧义的可能性很小,这可以保证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需求理解的一致性 。 其次,用例模型可以成为我们评估压法工作量的一个标准,特别是对于迭代式开发言。迭代式开发模型里,通常依据用例模型来划分软件的开发周期:优先级别高的用例会在早期的迭代周期中实现,而优先级别低的用例则被安排在后续的迭代周期中完成。可以通过限制每个迭代周期中的用例个数来保证迭代周期长度的合理性 。 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