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文交换

计算机网络分类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2-01 07:18:04
计算机网络从交换技术、使用对象、传输介质、覆盖范围和拓扑结构五个方面进行分类。 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域网(PAN)。 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网状型网络。 按交换技术可分为: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公用网络、专用网络。 按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Wendows/p/11667776.html

OSPF

孤街浪徒 提交于 2019-12-01 04:53:46
一. 基本知识: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传信机制,目前所使用的为OSPFv2版本,IPV6使用OSPFv3版本,协议优先级为10/150 OSPF依靠IP进行承载,协议号位89。OSPF作为链路状态的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具有收敛快、路由无环、扩展性好等优点,被快速接受并广泛使用。 链路状态算法路由协议互相通告的是链路状态信息,每台路由器都将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包含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络类型、该链路的开销值等)发送给其它路由器,,并在网络中泛洪,当这台路由器收集到网络内所有的链路状态信息后,就能应有整个网络的拓扑情况,然后通过运行SPF(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得出所有网段的最短路径。 1. 特点: ① 支持无类域间路由CIDR ② 支持报文的认证 ③ 无路由自环 ④ 路由变化收敛速度快,触发更新 ⑤ 使用组播首发协议数据(DR-other:224.0.0.5/DR:224.0.0.6) ⑥ 支持多条等价路由 ⑦ 支持区域划分 (1)支持无类域间路由CIDR: OSPF路由汇总可以减少LSA的条目,当明细条目消失时,不会形成路由动荡,当所有的明细条目消失后,汇总路由也会消失。与RIP不同,OSPF不支持自动路由聚合,仅支持手动路由聚合

面试官,不要再问我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過路亽.° 提交于 2019-12-01 02:46:08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是各个公司常见的考点,也具有一定的水平区分度,也被一些面试官作为热身题。很多小伙伴说这个问题刚开始回答的挺好,但是后面越回答越冒冷汗,最后就歇菜了。 见过比较典型的面试场景是这样的: 面试官:请介绍下三次握手 求职者:第一次握手就是客户端给服务器端发送一个报文,第二次就是服务器收到报文之后,会应答一个报文给客户端,第三次握手就是客户端收到报文后再给服务器发送一个报文,三次握手就成功了。面试官:然后呢?求职者:这就是三次握手的过程,很简单的。面试官:。。。。。。(番外篇:一首凉凉送给你) 记住猿人谷一句话: 面试时越简单的问题,一般就是隐藏着比较大的坑,一般都是需要将问题扩展的 。上面求职者的回答不对吗?当然对,但距离面试官的期望可能还有点距离。 希望大家能带着如下问题进行阅读,收获会更大。 请画出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示意图 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什么是半连接队列? ISN(Initial Sequence Number)是固定的吗? 三次握手过程中可以携带数据吗? 如果第三次握手丢失了,客户端服务端会如何处理? SYN攻击是什么? 挥手为什么需要四次? 四次挥手释放连接时,等待2MSL的意义? 1. 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其实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

带你挑战年薪20W的广域网协议---BGP协议

人走茶凉 提交于 2019-12-01 00:11:49
BGP原理的概述 BGP协议是一种距离矢量(Distance vector)的路由协议,但是比起RIP等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又有很多增强的性能。BGP使用TCP作为传输协议,使用端口号179。在通信时,要先建立TCP会话,这样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就由TCP协议来保证,而在BGP的协议中就不用再使用差错控制和重传的机制,从而简化了复杂的程度。另外,BGP使用增量的、触发性的路由更新,而不是一般的距离矢量协议的整个路由表的、周期性的更新,这样节省了更新所占用的带宽。BGP还使用“保留”信号(Keepalive)来监视TCP会话的连接。而且,BGP还有多种衡量路由路径的度量标准(称为路由属性),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出最优的路径。 BGP使用TCP作为其承载协议建立连接。因此与IGP逐跳路由器建立邻居不同,BGP可以跨越多跳路由器建立邻居关系。 BGP和IGP协议对比 协议的分类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内部网关协议,定义为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包括动态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IGP的功能是完成数据包在AS内部的路由选择,或者说,是讲述数据包如何穿过本地AS的。RIPv1&v2,OSPF,ISIS都是典型的IGP。 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外部网关协议,定义为在多个自治系统之间使用的路由协议

(转)面试官,不要再问我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吖頭↗ 提交于 2019-11-30 22:10:30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是各个公司常见的考点,也具有一定的水平区分度,也被一些面试官作为热身题。很多小伙伴说这个问题刚开始回答的挺好,但是后面越回答越冒冷汗,最后就歇菜了。 见过比较典型的面试场景是这样的: 面试官:请介绍下三次握手 求职者:第一次握手就是客户端给服务器端发送一个报文,第二次就是服务器收到报文之后,会应答一个报文给客户端,第三次握手就是客户端收到报文后再给服务器发送一个报文,三次握手就成功了。 面试官:然后呢? 求职者:这就是三次握手的过程,很简单的。 面试官:。。。。。。 (番外篇:一首凉凉送给你) 记住猿人谷一句话: 面试时越简单的问题,一般就是隐藏着比较大的坑,一般都是需要将问题扩展的 。上面求职者的回答不对吗?当然对,但距离面试官的期望可能还有点距离。 希望大家能带着如下问题进行阅读,收获会更大。 请画出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示意图 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 什么是半连接队列? ISN(Initial Sequence Number)是固定的吗? 三次握手过程中可以携带数据吗? 如果第三次握手丢失了,客户端服务端会如何处理? SYN攻击是什么? 挥手为什么需要四次? 四次挥手释放连接时,等待2MSL的意义? 1. 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其实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面试常问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1-30 21:00:47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是各个公司常见的考点,也具有一定的水平区分度,也被一些面试官作为热身题。很多小伙伴说这个问题刚开始回答的挺好,但是后面越回答越冒冷汗,最后就歇菜了。 见过比较典型的面试场景是这样的: 面试官:请介绍下三次握手 求职者:第一次握手就是客户端给服务器端发送一个报文,第二次就是服务器收到报文之后,会应答一个报文给客户端,第三次握手就是客户端收到报文后再给服务器发送一个报文,三次握手就成功了。 面试官:然后呢? 求职者:这就是三次握手的过程,很简单的。 面试官:。。。。。。 (番外篇:一首凉凉送给你) 记住猿人谷一句话:面试时越简单的问题,一般就是隐藏着比较大的坑,一般都是需要将问题扩展的。上面求职者的回答不对吗?当然对,但距离面试官的期望可能还有点距离。 希望大家能带着如下问题进行阅读,收获会更大。 请画出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示意图 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 什么是半连接队列? ISN(Initial Sequence Number)是固定的吗? 三次握手过程中可以携带数据吗? 如果第三次握手丢失了,客户端服务端会如何处理? SYN攻击是什么? 挥手为什么需要四次? 四次挥手释放连接时,等待2MSL的意义? 1. 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其实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

《图解 HTTP》 学习笔记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19-11-30 12:34:15
前言 本书对互联网基盘——HTTP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作者由HTTP协议的发展历史娓娓道来,严谨细致地剖析了HTTP协议的结构,列举诸多常见通信场景及实战案例,最后延伸到Web安全、最新技术动向等方面。本书的特色为在讲解的同时,辅以大量生动形象的通信图例,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HTTP通信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情况。读者可通过本书快速了解并掌握HTTP协议的基础,前端工程师分析抓包数据,后端工程师实现REST API、实现自己的HTTP服务器等过程中所需的HTTP相关知识点本书均有介绍。 本书适合Web开发工程师,以及对HTTP协议感兴趣的各层次读者。 第一章、了解 WEB 及网络基础 HTTP 的诞生 1989年3月,HTTP 诞生了,最初设想的理念是:借助多文本之间互相关联形成的超文本,连成 WWW。 Web 成长时代 1990年11月,CERN 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 WEB 服务器。 1990年,大家针对 HTML1.0 草案进行讨论,因存在多处模糊的地方,草案被直接废弃。 1992年9月,日本第一个 网站 的主页上线了。 1993年1月,现代浏览器的祖先 Mosaic 问世,它以内联等形式显示 HTML 的图像,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 1994年12月,网景公司发布 Netscape Navigator 1.0。 1995年,微软发布了 Internet

计算机网络太难?了解这一篇就够了

混江龙づ霸主 提交于 2019-11-30 11:56:55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两个“兄弟”是所有开发岗位都需要“结拜”的,不管你是 Java、C++还是测试。对于后端开发的童鞋来说,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不亚于语言基础,毕竟平时开发经常会和网络打交道,比如:抓个包等等。所以对这一块知识点的准备还是要抱着敬畏之心,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漏网之题。下面分享下我的学习过程: 1.看书:对于计算机比较基础的模块,我都是比较推荐找一本经典的书籍来好好学习下,不可以只看面经就去面试了。我一共看了两本书:汤小丹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图解HTTP》。《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教科书,所以知识点相对比较基础,覆盖范围也比较广,非科班的学生还是很有必要看一看的。《图解HTTP》这本书用很多插图将一些知识点讲的通俗易懂,看起来也很快,还是比较推荐的。 2.做笔记: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多的,需要看书的时候做好笔记,方便复习。而且做笔记的时候可以就这个知识点去百度下,看看有没有自己遗漏的点,再给补充进来。在这里说下,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做笔记?好处 1:做笔记是第 1 次你对书中的知识点的回顾,加深记忆;好处 2:而且如果你是发表在公关社区的肯定要保证最大限度的正确性,就需要再去看看这个知识点,核对下自己是否有理解偏差和遗漏等,这样就完成了知识点的深挖;好处3:正在到面试复习的时候,你是不太可能重新看一本书的,那么笔记就显得很重要了,自己做的笔记,复习起来很快

第二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应用层协议

Deadly 提交于 2019-11-30 05:59:11
姓名:李雅 学号:201821121096 班级:计算1814 1 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Packet Tracer工具。分析抓到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包,深入理解应用层协议,包括语法、语义、时序。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抓取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包并分析,协议包含DNS、FTP, DHCP, stmp, pop3。步骤包含: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抓包 分析数据包 3. 实验报告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首先按照实验一配置IP地址,并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3.1 DNS (1)配置参数 配置PC端IP地址 配置服务器端IP地址 设置域名 配置完成后,可通过域名(Elegant.l)来访问,达到直接访问地址的效果。 (2)抓包并分析抓到的数据包 DNS Query为请求报文; DNS Answer为响应报文; NAME:域名,长度不固定或2字节; TYPE:查询类型;此处为4,还可以有“1”表示由域名获得IPV4地址,或者“2”表示查询域名服务器; CLASS:查询类,通常为1,表明Internet数据; 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 3.2 FTP (1)配置参数 服务器的FTP协议默认开启(On),且有初始的用户名(cisco)和密码(cisco),也可自己重新设置,这里选择默认。 LENGTH:资源数据长度;

TCP/IP协议分层详解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 提交于 2019-11-29 19:08:54
TCP/IP协议分层详解 目录 TCP/IP 和 ISO/OSI TCP/IP分层模型 数据的封装与分用 其他相关概念 TCP/IP 通信传输流 负责传输的 IP 协议 正文 回到顶部 TCP/IP 和 ISO/OSI      ISO/OSI模型,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   TCP/IP协议模型(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包含了一系列构成互联网基础的网络协议,是Internet的核心协议,通过20多年的发展已日渐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中,目前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协议簇是一组不同层次上的多个协议的组合,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与OSI的七层模型相对应。 回到顶部 TCP/IP分层模型    应用层   应用层决定了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时通信的活动。||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   TCP/IP 协议族内预存了各类通用的应用服务。比如,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和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 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