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pt

org.openqa.selenium.UnhandledAlertException: unexpected alert open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1:18:02
可以将文章内容翻译成中文,广告屏蔽插件可能会导致该功能失效(如失效,请关闭广告屏蔽插件后再试): 由 翻译 强力驱动 问题: I am using a Chrome Driver and trying to test a webpage. Normally it runs fine but some time I gets exceptions-- org . openqa . selenium . UnhandledAlertException : unexpected alert open ( Session info : chrome = 38.0 . 2125.111 ) ( Driver info : chromedriver = 2.9 . 248315 , platform = Windows NT 6.1 x86 ) ( WARNING : The server did not provide any stacktrace information ) Command duration or timeout : 16 milliseconds : null Build info : version : '2.42.2' , revision : '6a6995d' , time : '2014-06-03 17:42:30' System info : host :

SpringMVC 注解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43:02
@Controller 在 springmvc 2.5 之前通过继承 Controller 接口实现控制器 //接口定义 public interface Controller { ModelAndView handle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Exception; } //实现方式 public Mycontroller implements Controller{ ModelAndView handle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Exception{ //do Something... } } 在 springmvc 2.5 之后利用注解的方式(即 @Controller)实现控制器,实现了彻底解耦。一个类在使用了该注解之后就表明自己是一个控制器。 首先来看 @controller 的注解定义 // 表示作用类或接口上,在运行时有效 Target({ElementType.TYPE})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Documented @Component public @ interface Controller { String

简单TCP网络程序---listen函数的第二个参数、accept()函数的返回值的意义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7:01
在上一篇发布的是简单UDP网络程序 链接: UDP网络程序 TCP是建立连接的可靠传输,相较于UDP来说接口可能会更复杂一些。 用到的socket接口 // // 创建 socket 文件描述符(客户端+服务器端,TCP/UDP) // int socket ( 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 // 绑定端口号(服务器 TCP,UDP) // int bind ( int socket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ocklen_t address_len); // // 服务器开始监听,被动状态,可以被建立连接(服务器端 TCP) // int listen ( int socket , int backlog); // // 接收请求(服务器端 TCP) // int accept ( int socket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ocklen_t address_len); // // 建立连接(客户端 TCP) // int connect ( int sockfd,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ess_len); 理解这几个函数 int socket ( int domain, int type,

OpenStact基础之KVM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4:01
一、前期准备 1.1 CPU cat /proc/cpuinfo | grep vmx ( intel ) cat /proc/cpuinfo | grep svm ( AMD ) [root@linux-node1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release 6.8 (Final) [root@linux-node1 ~]# uname -r 2.6.32-642.el6.x86_64 [root@linux-node1 ~]# getenforce Disabled [root@linux-node1 ~]# service iptables status iptables: Firewall is not running. [root@linux-node1 ~]# date Sat 4 19 :40:10 CST 2018 [root@linux-node1 ~]# ifconfig eth0 NETWORKING=yes HOSTNAME=linux-node1 10.0.0.101 linux-node1 10.0.0.102 linux-node2 [root@linux-node1 ~]# ping linux-node1 PING linux-node1 (10.0.0.101) 56(84) bytes of data.

基于TCP/UDP的Socket编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0:01
基于TCP(面向连接)的socket编程,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的流程如下: (1)创建套接字(socket) ---- Create a socket. (2)将套接字绑定到一个本地地址和端口上(bind) ---- Remove any existing file with the same pathname as that to which we want to bind the socket. (3)将套接字设为 监听模式 ,准备接收客户端请求(listen)即等待客户端调用connect(). ---- Construct an address structure for the server's socket, bind the socket to that address, and mark the socket as a listening socket. (4)等待客户请求到来;当请求到来后,接受连接请求,返回一个新的对应于此次连接的套接字(accept) ---- Execute an infinite loop to handle incoming client requests. Each loop iteration (迭代,反复,重复) performs the following steps: -- Accept a connection,

C# socket通信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0:01
关于C#socket通信,分为同步和异步通信,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同步通信。 通信两端分别为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Server): (1)Cient: 1:建立一个Socket对像; 2:用socket对像的Connect()方法以上面建立的EndPoint对像做为参数,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 3:如果连接成功,就用socket对像的Send()方法向服务器发送信息; 5:通信结束后一定记得关闭socket;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using System.Net.Sockets; using System.Net; namespace Client { class Program { static Socket ClientSocket;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 args) { "127.0.0.1" ; int port =8885 ; //将IP地址字符串转换成IPAddress实例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SocketType.Stream,ProtocolType.Tcp);

系统间通信(四)---优化篇(3)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0:01
1.实现原理:阻塞式通信模型是因为服务器端在accept和read方法的时候,如果没有外部网络连接请求或者外部网络的数据传输,那么就会处于等待状态。非阻塞式通信模型,主要是通过为accept和read方法设置等待时间,在超过等待时间之后可以让CPU暂时做一些其他处理,过一段时间再去监测accept方法和read方法。 2.服务端代码: (1)为accept方法设置等待时间: (2)为read方法设置等待时间: 3.客户端代码: 4.实验结果: (1)为accept方法设置等待时间: 先启动服务端(不启动客户端),此时没有客户端连接请求。服务器等待3秒,若没有客户端请求过来,则服务器可以在这个时候让CPU去做其他处理。运行结果如下图: 此时启动客户端,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请求,处理客户端请求,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服务器端运行结果如下图: 客户端运行结果如下图: 注:因为编码的不同,所以客户端发送的消息到了服务端可能会乱码。比如我在客户端输入的是“nihao。”,到服务端就成了“ihao。”。如果输入的是汉字的话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所以在测试之前还需要调整编码,我这里就不调了。 (2)为read方法设置等待时间: 先启动服务端(不启动客户端),此时因为没有连接请求,所以accept方法在监测超时后CPU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其他处理。 启动客户端,此时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

【golang实战】获取web提交的数据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6:01
背景 之前做 golang 开发的时候,用的是 beego 框架,框架的好处是,把所有工具都封装好了,在获取参数的时候,只要调用相应的方法,就能取得对应的数据。 而最近在从零开始,原生写一个小说爬虫管理的web服务功能时,发现自己所掌握的那点知识,并不能满足自己的开发需求,测试好多遍都未果,希望写下这篇记录贴,供以后回顾。 数据提交场景大致如下: 1、表单提交,纯粹的 Form 表单提交数据; 2、表单上传文件,利用 Form 表单上传文件; 3、ajax 提交 json 数据; 4、ajax 提交 表单数据; 5、ajax 上传文件; 下面我将对以上五种场景进行实际的示例展示,并采用 Fetch API 代替 ajax 发送请求。 示例 示例1:html表单提交数据 html 表单 < form action = " http://127.0.0.1:8088/api/task?debug=1 " method = " POST " > < input type = " text " name = " username " placeholder = " username " > < input type = " text " name = " password " placeholder = " password " > < input type = " submit "

14.访问者模式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3:01
将观众分为男和女,对歌手进行测评,当看完某个歌手表演后,得到他们对该歌手不同的评价(成功、失败等) 1)封装一些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的各元素操作,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 2)将数据结构与数据操作分离,解决 数据结构和操作耦合性问题 3)基本工作原理:在被访问的类里面增加一个对外提供接待访问者的接口 1)Visitor是抽象访问者,为该对象结构中的ConcreteElement的每一个类声明一个visit操作 2)ConcreteVisitor:是一个具体的访问者实现每个有Visitor声明的操作,是每个操作实现的部分. 3)ObjectStructure 能枚举它的元素,可以提供一个高层的接口,用来允许访问者访问元素 4)Element 定义一个accept方法,接收一个访问者对象 5)ConcreteElement 为具体元素,实现了accept 方法 /** * 抽象访问者 */ public abstract class Action { //得到男性 的测评 public abstract void getManResult(Man man); //得到女的 测评 public abstract void getWomanResult(Woman woman); } /** * 具体访问者 */ public class Fail

阻塞connect与accept返回时机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9: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0722132458582.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1JhS2lSYUtpUmE=,size_16,color_FFFFFF,t_70) 客户端在 调用connect之后,将开始发起SYN请求 ,请求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此时称为第一次握手。 服务器端在接受到SYN请求之后,把请求方放入SYN队列中,并给客户端回复一个确认帧ACK,此帧还会携带一个请求与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请求标志,也就是SYN,这称为第二次握手 客户端收到SYN+ACK帧后,connect返回 。 发送确认建立连接帧ACK给服务器端。这称为第三次握手 服务器端收到ACK帧后,会把请求方从SYN队列中移出,放至ACCEPT队列中 ,而accept函数也等到了自己的资源,从阻塞中唤醒, 从ACCEPT队列中取出请求方,重新建立一个新的sockfd,并返回 。 文章来源: https://blog.csdn.net/RaKiRaKiRa/article/details/9684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