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file中的自动化变量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20-02-29 13:48:08

Makefile中的自动化变量
1、$ @
表示规则中的目标文件集。在模式规则中,如果有多个目标,那么,"$ @“就是匹配于
目标中模式定义的集合。
2、$ %
仅当目标是函数库文件中,表示规则中的目标成员名。例如,如果一个目标是"foo.a
(bar.o)”,那么,"$ %“就是"bar.o”,"$@“就是"foo.a”。如果目标不是函数库文件(Unix下是[.a],Windows 下是[.lib]),那么,其值为空。

3、$ <
依赖中的第一个目标名字。如果依赖目标是以模式(即"%")定义的,那么"$<"将是符合模式的一系列的文件集。注意,其是一个一个取出来的。

4、$ ?
所有比目标新的依赖的集合。以空格分隔。

5、$ ^
所有的依赖的集合。以空格分隔。如果在依赖中有多个重复的,那个这个变量会去除重复的依赖目标,只保留一份。
6、$ +
这个变量很像"$ ^",也是所有依赖的集合。只是它不去除重复的依赖目标。
7、$ *
这个变量表示目标模式中"%“及其之前的部分。如果目标是"dir/a.foo.b”,并且目标的
模式是"a.%.b",那么,"$ *“的值就是"dir/a.foo”。这个变量对于构造有关联的文件名是比
较有效。如果目标中没有模式的定义,那么"$ *“也就不能被推导出,但是,如果目标文件的
后缀是 make 所识别的,那么”$ *“就是除了后缀的那一部分。例如:如果目标是"foo.c”,因
为".c"是 make 所能识别的后缀名,所以,"$ * *“的值就是"foo”。这个特性是 GNU make 的,
很有可能不兼容于其它版本的 make,所以,你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除非是在隐含规则
或是静态模式中。如果目标中的后缀是 make 所不能识别的,那么"$ *"就是空值。
8、

当你希望只对更新过的依赖文件进行操作时,"$?“在显式规则中很有用,例如,假设有
一个函数库文件叫"lib”,其由其它几个 object 文件更新。那么把 object 文件打包的比较
有效率的 Makefile 规则是:
lib : foo.o bar.o lose.o win.o
ar r lib $?

下面是对于上面的七个变量分别加上"D"或是"F"的含义:

**9、$ (@D) =="$ (*D)"
表示"$ @“的目录部分(不以斜杠作为结尾),如果”$ @“值是"dir/foo.o”,那么"$ (@D)"
就是"dir",而如果"$ @“中没有包含斜杠的话,其值就是”."(当前目录)。
**10、$ (@F) =="$ (*F)" (而"$ ( * F)“返回"foo”)
表示"$ @“的文件部分,如果”$ @“值是"dir/foo.o”,那么"$ (@F)“就是"foo.o”,"$ (@F)"
相当于函数"$(notdir $ @)"。
11、"$ (%D)"
“$ (%F)”
分别表示了函数包文件成员的目录部分和文件部分。这对于形同"archive(member)“形
式的目标中的"member"中包含了不同的目录很有用。
12、”$ (<D)"
“$ (<F)”
分别表示依赖文件的目录部分和文件部分。
13、"$ (^D)"
“$ (^F)”
分别表示所有依赖文件的目录部分和文件部分。(无相同的)
14、"$ (+D)"
“$ (+F)”
分别表示所有依赖文件的目录部分和文件部分。(可以有相同的)
15、"$ (?D)"
“$(?F)”
分别表示被更新的依赖文件的目录部分和文件部分。

标签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