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

ubuntu 16.04 /home挂载 系统重装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6:01
Ubuntu 系统重装并挂载 昨天一不小心改变了系统/usr的权限,导致grub引导的Ubuntu系统进不去,查找方法失效后,我使用u盘引导的方式重装ubuntu系统,并恢复原有/home 路径下挂载的近74GB文件。挂载的好处就是这种如果系统崩了,还能保存/home下的文件不丢..... linux分区 SWAP分区是LINUX暂时存储数据的交换分区,它主要是把主内存上暂时不用得数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调进内存内,且作为SWAP使用的分区不用指定“Mout Point”(载入点),既然它作为交换分区,我们理所当然应给它指定大小,它至少要等于系统上实际内存的量, 一般来说它的大小是内存的一至两倍 。另外你也可以创建和使用一个以上的交换分区,最多16个。 分区的原因 为什么要自定义多个分区 在不损失数据的情况下重装系统,比如独立设置/home挂载点,重装系统的时候直接标记回/home,数据不会有任何损失。 针对不同挂载点的特性分配合适的文件系统以合理发挥性能,比如对/var使用reiserfs,对/home使用xfs,对/使用ext4。 针对不同的挂载点开启不同的挂载选项,如是否需要即时同步,是否开启日志,是否启用压缩。 大硬盘搜索范围大,效率低 磁盘配额只能对分区做设定 /home、/var、/usr/local 经常是单独分区,因为经常会操作,容易产生碎片 (常见的挂载目录结构

AWS DynamoDB基础使用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因AWS并没有提供mongodb的云服务。所以需要将数据库从mongodb切换到AWS 的dynamodb。 Dynamodb 提供了本地调试版本,本文主要介绍dynamodb本地调试使用。 PS:说句题外话,刚接触感觉很难用,文档感觉已经很久没有维护了。 数据库环境:Linux(Dynamodb环境) server环境:AWS SDK server端语言: nodejs(ubuntu) Amazon DynamoDB是一款完全托管的NoSQL数据库服务,可提供快速,可预测的性能和无缝可扩展性。 DynamoDB 几个概念:tables, items, and attributes。(表,项目和属性) Table是一个item集合, 每个item又是attributes集合。可以对应理解为mongodb中 集合 文档 属性。 例: People表中的某个项目包含名为PersonID,LastName, FirstName等的属性。 DynamoDB不像mongodb默认情况下会生成_id来唯一标识某条数据。所以在DynamoDB中就有了主键的概念。 指定表的主键。主键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个项目。(指定某个属性为主键) DynamoDB支持两种不同的主键: 1 分区键 DynamoDB使用分区键的值作为内部散列函数的输入。散列函数的输出确定项目将存储在其中的分区

zz 计算机的启动过程(详细)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9:01
https://blog.csdn.net/langeldep/article/details/8788119 【转】计算机的启动 Feb 17 th , 2013 寒假回来就要开始执行新年的计划了~首先是每周的一篇blog。 今天看了 阮一峰 最新的一篇博客 计算机是如何启动的 ,感觉写得很好,又清楚又简单。虽然自己关于计算机启动这个过程从大三OS课的时候就陆陆续续地一直有了解,但是都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或者了解了又忘了,希望通过这次记录把这点彻底弄清楚来并且记在脑子里。另外在评论中有另外一个小哥 大磊 把他的 博客 也贴出来了,写得很详细,作为阮一峰的补充吧。 以下是转来的文章,中间加上了大磊的补充,也没有区分哪句话是谁说的,具体的还是看之前提到的两篇博客吧: 零、boot的含义 先问一个问题,”启动”用英语怎么说? 回答是boot。可是,boot原来的意思是靴子,”启动”与靴子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这里的boot是bootstrap(鞋带)的缩写,它来自一句谚语: "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 字面意思是”拽着鞋带把自己拉起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最早的时候,工程师们用它来比喻,计算机启动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必须先运行程序,然后计算机才能启动,但是计算机不启动就无法运行程序! 早期真的是这样,必须想尽各种办法

fdisk新建磁盘分区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3:02
1.先检查/dev 下有没有块设备 sda是物理磁盘1,sda1是物理磁盘1的分区1,sda2是物理磁盘1的分区2 sdb是新增的物理磁盘,我们要配置的也是这个磁盘 2.配置磁盘 fdisk常用的基本命令 p、打印分区表。 n、新建一个新分区。 d、删除一个分区。 q、退出不保存。 w、把分区写进分区表,保存并退出。 w保存退出 3.格式化分区,查看分区 在ls /dev/sd* 会发现多出个sdb1这个磁盘分区 使用mkfs. 补全 这上面都是可以格式化的分区 这边我直接用默认参数格式化了,一定确保是新增的分区 4.挂载 将 /dev/sdb1 分区挂载到/kmv 目录,linux新增了分区是无法被使用的,必须挂载,和win的盘符一个原理 上面的挂载命令,是临时的重启就会失效,永久挂载要写到/etc/fstab 文件里 永久挂载,注意严格按照格式来写,写错了linux 会报错无法开机 df -h 查看下 挂载完毕,现在就能到/kvm 目录里写文件了,文件就会存到新磁盘里了 5.挂载,ntfs格式磁盘,取消挂载 yum install ntfs-3g.x86_64 -y #安装nrfs支持软件 yum install epel-rpm-macros.noarch #上面那个软件在epel源里 如果显示无那个软件包,先把epel源安装好 mount.ntfs-3g /dev/sdc1

CentOS7下LVM的基本操作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1:01
物理主机:windows10 虚拟软件:VMWare14 虚拟机:CentOS Linux release 7.6.1810 (Core) 软件环境:lvm2 为虚拟主机添加磁盘 右击虚拟机,选择设置,打开所使用的虚拟机设置 选择添加选项 在硬件类型中选择磁盘选项,单击下一步 选择磁盘的类型(IED与NVME由于不支持热插拔,需要在虚拟机处于关机状态下设置) 选择创建磁盘方式 指定磁盘容量(单位GB)及虚拟机磁盘文件存放方式,单击下一步 指定磁盘存放路径及磁盘文件名(磁盘默认存储在虚拟机所在目录下) 按照同样方式创建另一块磁盘(如图) 开机后使用fdisk -l 查看磁盘是否能够被系统识别 磁盘格式化 使用fdisk /dev/sdb --->fdisk 设备名进行磁盘分区划分(模拟实验所以只分两个主分区,每个分区为1G) 输入p 查看当前磁盘分区信息,为空表示磁盘未被分区 输入n 创建新的分区 输入p 选择分区为主分区 e 为扩展分区 指定分区编号(主分区与扩展分区编号1~4,可手动指定,逻辑分区为自动分配5~16,最多12个逻辑分区) 指定起始扇区,直接回车使用默认(扇区大小为512字节,起始扇区2048大小为1M,为EFI的预留空间) 指定分区大小,+1000M表示分区为1G大小(这里进制为1000) 同上步骤再次创建另一个主分区,将剩余空间全部分配 输入p 查看分区信息

Google GSI 刷写教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1:01
GSI烧写的意义 体验Android 最新版本的功能,GSM 认证中的VTS测试必须要使用谷歌的GSI包 GSI烧写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GSI包下载地址:https://ci.android.com/builds/branches/aosp-pie-gsi/grid?(包括GSI包和fastboot工具,保持版本一致) 如果谷歌开发者合作伙伴账户,可以在里面下载,里面的资源比较全。 1、确定设备起始版本,确定是否是p版以前的旧版本(28 为 pie 最新) adb shell getprop ro.product.first_api_level 2、版本补丁日期查看,要与下载的GSI补丁日期要一致 adb shell getprop ro.build.version.security_patch 3、查看是否支持刷GSI通用版本,通过运行以下命令检查是否具有 Treble 支持: adb shell getprop ro.treble.enabled 4、通过运行以下命令检查是否具有跨版本支持: adb shell cat /system/etc/ld.config.version_identifier.txt | grep -A 20 "\[vendor\]" 5、GSI CPU 架构类型必须与设备的 CPU 架构保持一致。要为 GSI 映像查找合适的 CPU 架构

黑苹果 MacOS 10.15 Catalina安装教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03:02
10.15 Catalina 桌面 一、准备工作 一个8G以上的U盘(有的U盘标的是8G,实际只有X,实际容量小于7.5G的会失败) MacOS镜像、TransMac(刻录工具)、DiskGenius(分区工具)、EasyUEFI(引导工区)、EFI驱动文件。 安装工具 二、制作启动U盘 1、将您的U盘插入电脑,为保证成功,首先将U盘以默认值格式化一次; 格式化U盘 2.安装刻录软件TransMac并激活。激活教程非常简单(替换); 安装刻录软件TransMac并激活 3.以管理员身份运行TransMac; 管理员身份运行 4.在软件窗口的左栏找你的U盘。用鼠标右键单击U盘,然后单击“Format Disk for Mac”(这将删除U盘上的所有文件,并为MacOS做好准备);一路默认下一步; Format Disk for Mac 默认下一步 5.接下来继续用鼠标右键单击U盘,然后单击“Restore with Disk Image,”然后选择下载的黑苹果dmg镜像,确认并写入。(刻录镜像速度与USB传输速度有关,耐心等待)。 Restore with Disk Image 选择镜像 开始刻录 等待刻录 三、配置四叶草引导驱动 注意:写入完成后,重新拔插一下U盘,电脑会提示格式化当前设备,不用管,这是因为windows无法读取Mac分区。 1.打开分区工具DiskGenius

parted 磁盘分区命令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8:01
https://www.cnblogs.com/onlybobby/p/7018788.html parted命令 和 fdisk命令的区别:   fdisk命令是针对MBR分区进行操作,MBR分区因为自身设计原因,不能处理大于2TB的硬盘,并且只能有4个分区。   那么针对大于2TB的硬盘,需要采用GPT分区,使用parted命令进行操作 parted命令使用 print [free|all | NUMBER] 查看分区状态信息 mkpart PART-TYPE START END 创建新分区, PART-TYPE: primary extended logical START, END 开始,结束为止 set NUMBER FLAG STATE 对编号为NUMBER的进行标记。 FLAG: boot 引导, hidden 隐藏, raid 软raid, lvm 逻辑卷, STATE: on| off mkfs NUMBER FS-TYPE 对NUMBER指定文件系统。FS-Type有:ext2、fat16、fat32、linuxswap、NTFS、reiserfs、ufs 等 cp [FROM-DEV] FROM-NUMBER TO-NUMBER 将分区 FROM-NUMBER 上的文件系统完整地复制到分区TO-NUMBER 中

parted 磁盘分区命令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7:01
https://www.cnblogs.com/onlybobby/p/7018788.html parted命令 和 fdisk命令的区别:   fdisk命令是针对MBR分区进行操作,MBR分区因为自身设计原因,不能处理大于2TB的硬盘,并且只能有4个分区。   那么针对大于2TB的硬盘,需要采用GPT分区,使用parted命令进行操作 parted命令使用 print [free|all | NUMBER] 查看分区状态信息 mkpart PART-TYPE START END 创建新分区, PART-TYPE: primary extended logical START, END 开始,结束为止 set NUMBER FLAG STATE 对编号为NUMBER的进行标记。 FLAG: boot 引导, hidden 隐藏, raid 软raid, lvm 逻辑卷, STATE: on| off mkfs NUMBER FS-TYPE 对NUMBER指定文件系统。FS-Type有:ext2、fat16、fat32、linuxswap、NTFS、reiserfs、ufs 等 cp [FROM-DEV] FROM-NUMBER TO-NUMBER 将分区 FROM-NUMBER 上的文件系统完整地复制到分区TO-NUMBER 中

CentOS 7 添加Swap分区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5:01
Swap分区,即交换分区,系统在运行内存不够时,与Swap进行交换。 其实,Swap的调整对Linux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调整Swap,有时可以越过系统性能瓶颈,节省系统升级费用 设置Swap分区有两种方式 添加磁盘作为交换分区 如果你是用的是虚拟机,例如VMware ,那么为你的虚拟机添加一块1G或者2G的磁盘,swap分区一般设置为内存的2倍,在添加好磁盘以后,对磁盘进行分区,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添加磁盘的名字,一般第一块磁盘是/dev/sda,第二块磁盘是/dev/sdb fdisk - l Disk / dev / sdb : 2147 MB , 2147483648 bytes , 4194304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 logical / physical ): 512 bytes / 512 bytes I / O size ( minimum / optimal ): 512 bytes / 512 bytes 接下来是对磁盘操作,建立分区 fdisk / dev / sdb Welcome to fdisk ( util - linux 2.23 . 2 ).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 until